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史记记载得非常的简单。
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那意思就是说纪侯向周王告状,然后周王就把哀公就煮了,至于什么事情好像不太清楚,因为我对这段历史也不是很了解。我查看了别人的说法。
大概的意思是纪公跟哀公矛盾很大,纪国是个小国家,齐国是大国。这个时候周王室还很有威严。结果好像齐国不怎么感冒周王,两年没有进贡了。周王为了杀鸡骇猴招集全部诸侯,不由辨解把齐哀公放大鼎里面煮了。他就成了第一个被煮熟的诸侯,而他的后代大概花了九代人,终于把纪国灭了报了这个仇。有人说这是九世之仇。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西周的周王还是挺牛的,说把人煮了就煮了,齐国也没有反应,后来周王室没落了,齐国的姜氏被田氏取代的话,我怀疑姜氏的后代如果还是齐王还真有可能把周王给煮了。因为后来的周皇室穷得连下葬的钱都没了,但是齐国依旧是大国。
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齐哀公,名如其人,非常的悲哀!
作为齐国国君,姜子牙的第五世孙,齐哀公的死实在是太冤了,只做了12年的诸侯王就被周天子扔进锅里给活活地煮了,而煮他的理由既然是因为他2年没给周天子上贡?
有人可能会觉得臣子必须要朝贡天子啊,齐哀公2年不来就是他不对嘛。可是在周宣王时期,鲁国的鲁武公12年才来见一次周天子,而且当时的周宣王还把这件事当成是一次盛大的庆典,并记载于史料中。一位是2年不来就被煮了,另一位12年才来一次被当成贵宾招待,这待遇差距不是一般大啊!
周天子为何要煮齐哀公齐哀公时期,周家天下由周夷王执掌,当时的周家势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分封制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各诸侯国的实力日益强大,开始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管束。周夷王登基后也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够扭转这个局面,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总是希望做点实事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纪(Jǐ)国的国君纪侯在周天子面前嚼舌根说坏话,他说齐国的齐哀公想造反,两年都不来朝贡天子,而且他的名字叫不辰,分明就是不想做“臣”子的意思。周夷王一听顿时无名火起!于时马上召集众诸侯前来,并在众诸侯面前立一口大鼎,里面煮着沸腾的油水,然后把齐哀公押进来,列举了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当着众诸侯的面把齐哀公扔进大鼎之中!可怜的齐哀公都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成为了鼎中冤魂。
周天子煮齐哀公无非是想在众诸侯面前立一个威严,有点“杀鸡给猴看”的意思。纪国君的小报告正好给了周天子一个机会,但也因此与齐国结下了梁子,在九世之后齐国把纪国灭了,就是为了报当初杀君之仇!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九世之仇”。
我的观点从这个历史事件来看,齐哀公固然冤枉,其实还有其他不讲理的地方:比如纪侯打小报告给周天子,说齐哀公的名字是不辰,就是不想做臣子,那应该找齐哀公的爸爸啊,这是他取的名字,跟齐哀公有什么关系呢?还有齐国的九世之仇,应该找周家算啊,虽然纪国是打小报告的人,但凶手是周天子。看来柿子还是要挑软的捏啊!
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一件命案:“(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说的是周夷王三年,周夷王召集诸侯,并当众烹煮齐哀公的事。那么周夷王姬燮究竟和齐哀公有什么仇什么怨,竟然一定要对他做出这么令人发指的事情呢?
(周夷王剧照)
算起来,姬燮是西周第九代天子。他本是第七代天子周懿王姬囏的长子。按西周王朝建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在姬囏去世后,身为长子的他本该继承王位,然而因为他的懦弱无能,竟让他的叔公姬辟方夺取了王位,于是他的叔公便成了第八代天子周孝王。
当时的周朝已经朝政腐败,国势衰微,西戎又不断攻打镐京。周懿王在世时,不仅没想办法扭转这种局面,反而认为是上天惩罚他,所以成天疑神疑鬼,祈医问神,不问政事。于是一向“天下共主”的诸侯们渐渐对周天子也不再唯命是从。
周孝王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继位后为了重振王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注意到,西戎之所以战斗力强,和他们有优良的马匹有很有大关系,所以他招纳会养马的人,为周国蓄养优良强壮的马匹,以扩充军队实力。
不过,周孝王尽管为强大周国振兴王室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生病,他仅在位10年便病逝了。
周孝王去世后,诸侯们凑到一起,认为祖宗的制度不能废,还是应该回归父死子继的继承制上,所以姬燮在大家的扶立下,终于登上了天子之位。
姬燮继位后,诸侯按规矩要来朝拜。
以往周天子都是站在堂上接受众人礼拜,但姬燮出于感恩之心,竟一改往日高高在上接受礼拜的规矩,而是走下堂来与诸侯们相见。
(诸侯朝拜)
这下,周天子的威严,再次因姬燮的举动,而在诸侯们的心中大大下降。
诸侯们本就觉得有扶立之功,再加上姬燮自降身份,所以大家对他渐生藐视之心,有的诸侯干脆不来朝见进贡了。
这样的现状让姬燮好生气恼,又找不到方法改变它。正在苦闷之际,地处偏远的吕国和蜀国竟然派使者来进献琼玉。
姬燮闻听,非常高兴,不顾“天子不迎诸侯”的礼制,亲自带领文武大臣到黄河边去迎接,并待两国来使以上宾之礼。
姬燮本想以此鼓励诸侯们向周王室觐见进贡,可惜诸侯们认为他自降身份,更加瞧不起他了。
姬燮没想到诸侯们竟然如此,心里很是愤然,觉得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
就在姬燮愤然的时候,纪国的国君纪炀侯向姬燮构陷齐哀公。
原来,纪国紧挨齐国,眼看齐国不断吞并周边的小国扩大势力,纪国担心有朝一日也会被吞并,但纪国显然不是齐国的对手,所以便想借姬燮之手除掉齐国国君齐哀公。
正想杀鸡儆猴的姬燮认为齐哀公既是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又是强国之君,杀他树威,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周夷王以“有要事商议”为由,召集诸侯们聚到了宫中。
(四处征伐的楚国,图取其意)
由于齐国与镐京相距千里,齐哀公好不容易赶来时,已经迟到了。
谁知就在他准备列位时,姬燮竟派侍从把他绑了,投到了一口齐人高装满沸水的大鼎中,并以熊熊大火把他烹熟了。
姬燮看到诸侯们脸色惊恐,好不得意,紧接着他又把齐哀公的弟弟吕静册封为齐国国君。
就在姬燮洋洋得意,大施君威时,诸侯们却认为他既不遵礼法,也不和执政大臣商议,便随意处置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心里都对他极度不服,所以以前来朝拜进贡的也不来了。
最嚣张的是楚国国君熊渠,他本来就不服周天子,干脆带着楚军一路打到了中原的边界庸国。庸国是周王室的属国,眼见就要被吞并,谁知姬燮看楚国军队强大,竟睁一眼闭一眼,只装不知道。
熊渠又率军顺汉水南下,一直打到了鄂(现鄂州一带)一带,还仿照周天子分封的那套,把3个儿子分别给封了王。
熊渠这样大胆妄为,姬燮都一言不发。众诸侯们一见,也顾不得讲什么周礼,于是开启了你争我夺,天下大乱的局面,而姬燮一心想重振王权威严的美梦也就彻底破碎了。
(参考史料:《史记》《竹书纪年》)
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公元前868年,西周第九位天子周夷王(姬燮)将姜子牙玄孙、齐国第五位国君齐哀公(吕不辰)烹杀之,通俗地讲,就是活活煮死。
烹杀,在周朝其实是一种礼刑,但更是一种酷刑。这种刑罚主要是为有身份的贵族而定制的,一般人根本无法“享用”。礼在何处呢?根据周礼的规定,有身份的人出死后应保存全尸,不能流血,于是烹杀之刑诞生。
齐哀公被烹杀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大锅中盛满清水,然后将人投入锅中开始旺火加热,罪人并不会立刻死亡,而是被温度逐渐升高的沸水烫死,其惨状可想而知。齐哀公就是这样被周夷王杀掉的,项羽当年也差点把刘邦的父亲烹杀。
话说回来,这周夷王到底与齐哀公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以至于齐哀公要被烹杀?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齐国日益壮大,引起其它诸侯国的嫉恨,于是献谗言给周夷王,周夷王一怒之下的“杰作”,目的是以儆效尤。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的前因后果自从渭水河畔相遇之后,姜子牙就成为了周文王的得力助手。周文王死后,姜子牙辅助周武王将商纣王逼入了朝歌鹿台的大火之中,建立了周王朝。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等人作为开国功臣被分封到各地成为诸侯。
姜子牙在分封地建立了齐国,其女儿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妃,与武王育有二子,长子就是周成王,次子为唐叔虞。因此,姜子牙不但是周朝重臣,而且还是周成王外公,也算是皇亲国戚。
与齐国相邻的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封地的大小便可看出外臣与宗室的区别,齐国始封地方圆不足百里,而鲁国足足有方圆三百里的国土。姜子牙在封地实行霸道武政,齐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纣王儿子武庚煽动其它东夷部落叛乱,周公授权姜子牙:各诸侯国有不服周朝的,皆可征讨。最终周公安心的征讨武庚,并获得胜利。在此征讨期间,姜子牙的齐国领土迅速扩大,他还将孙子姜隐封在了鄣国。
公元前1017年,139岁的姜子牙去世,其长子齐丁公继位。此时的齐国扩张步伐逐渐减缓,因为周围皆是姬姓宗室的诸侯国,这个雷池是万万不能越的。除了鲁国外,还有周武王弟弟康叔封的卫国,姜姓的纪国,及后来周厉王之子郑桓公的郑国等。
姜子牙的子孙大概用了百年的时间,基本占领了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大片领土,几乎是大半个山东半岛。齐国三面环海,只能朝西面扩张。到了姜子牙玄孙齐哀公吕不辰时,齐国兵戎整肃,成为与鲁、晋、燕等国平齐的诸侯。
齐国的发展壮大,让周围的临近诸侯如坐针毡。齐国的近邻鲁国、郑国、卫国纷纷怂恿纪国向周夷王告状,纪国位于齐国东边,也不算一个小诸侯。但与鲁国、郑国、卫国相比,显然身份太低,这三国皆为周室宗亲的封地,在周天子跟前说话很有分量。
但纪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发展,只能处在众强之间委曲求全,而灭掉纪国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纪国在鲁国、郑国、魏国的支持下,向周夷王告状,告齐国不遵周礼,四处向近邻兵戈相见,威胁到周天子和宗室的统治。
最致命的一击是说齐哀公根本没有把周夷王放在眼里,处处藐视周夷王的威严。在众诸侯的怂恿之下,周夷王决定好好惩治一下齐哀公,给其他的诸侯点颜色看看。于是,周夷王于公元前868年,将齐哀公吕不辰约到周朝都城镐京,活活煮死。
在周朝长达八百年的历史中,齐哀公吕不辰是唯一一个被周天子烹杀了的诸侯国君。周夷王为了扭转周朝的颓势与遏制齐国的发展,还是下了狠手的。鲁、郑、卫、纪四国由此与齐国结下深仇大恨,齐哀公死后,齐国内斗了近百年。
公元前691年,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投降齐国,做齐国的附庸。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纪国灭亡。纪国的纪候为自己的谗言,付出了灭国的代价。
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谈到君主,一般人想到的应该都是朝堂之上处理国家大事的领袖。
既然身为领袖,是身处权力最顶层的人,其行为和言语对下面臣子和百姓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通常来说,一个能治国,有担当,得民心的君主,在许多方面都会做出表率。如唐太宗曾经随兵士亲征外敌,还为受箭伤的兵士吸出毒血。汉文帝为提倡节俭,自己平日穿布衣,吃素菜,还亲自劳动。历史经验证明,执政期间国家发展势头盛的君主,一定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并且善作表率。
这次的问题就涉及到两个君主,并且按照上面这个标准来说,他们都不合格,所以最终自食苦果。一个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将本就不可控的事态弄得更加失控。另一位更可悲,甚至因此而丢了性命。
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 这两位君主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两位中一位是周夷王。他是西周的第九位君主,在位时期分封制弊端开始显现。有些势力过大的诸侯已经不来朝贡,周王室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另一位君主是齐哀公,是当时周王室分封下的一个诸侯。这二人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周夷王身在中央,号令诸侯。齐哀公则听其号令,定时交纳贡品和朝见天子,但是后来周王却在没有什么特殊理由的情况下把齐哀公杀了。
本来这一切应该正常运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他顶撞了周王吗?还是说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实上,矛盾的确是有,不过周王针对的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众多和他身份相同的诸侯。
他只不过是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做了不恰当的事,最后被不恰当的处理掉了而已。 周夷王是怎么杀的他?用的什么理由?
说到他被杀的方式,现在让人想想真的是会起鸡皮疙瘩。他是被扔到一口烧满开水的大鼎内活活煮熟的。而他被杀的理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他自身的原因和外界原因。
他自身方面的原因就是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封地,每天沉醉在酒色享受之中。使得下面的百姓包括他的亲弟弟都对他十分不满,甚至在他被杀前还和相邻的纪国密谋反叛之事。
外界原因就是纪国君主在周王面前多了几句嘴。因当时齐国看纪国势力小,所以多次骚扰,使得纪国境内很不安定。纪候怕有一天齐国会攻打过来,就向周王说了许多哀公的罪状。
周王此时正发愁怎样挽救一下王室的权威,听到这不禁有了一个主意。就是在诸侯面前处死哀公,以震慑他们,树立君威。因此,就有了后来的事情。
杀掉哀公之后,周王达到他的目的了吗?王室是否重振声威?事实证明,简单粗暴的方法永远无法解决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在他杀掉哀公之后,诸侯们的确有所触动,但并没有对他产生畏惧,更多的是不满。因为他如此随意的处置一个诸侯,事前没有商量,事后也不解释。在诸侯心中,这种做法既不合乎规矩,也不合乎律法。杀人完全成为了他天子一个人的掌控的事情,在这些诸侯眼中,他这样做,不仅没有提高自己的声望,反而还损害了它。
因此在这之后,此前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如果百年之后再回头看的话,估计周夷王自己也没料到这样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最后会加速周王室瓦解的进程。
周天子为何要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活活煮了?
奇书《竹书纪年》里面是这样说的:(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周夷王煮齐哀公的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很有影响力的大事,很多人可能会问,齐哀公是姜子牙的后人,是功臣之后,为何还会遭到周天子这样的对待呢?今天就给大家简单掰扯掰扯这件事。
题目中所说的周天子就是周朝的第九代天子周夷王姬燮,在说他之前,应该从他的父亲周懿王开始说起,周懿王是周朝第七代国君,按理来说,周懿王之后就应该是周夷王,但是这里面就出现了第八代君主周孝王。
周孝王姬辟方在周懿王去世后,夺取了王位,但是碍于周朝的宗法制度,最后还是将王位还给了姬燮,周孝王去世“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个王位的一波三折让姬燮的内心极度自卑,在上位后迫切地想要作出一些成绩来证明自己,然而西周经过几代国君的折腾,在诸侯国面前的威信大不如前,甚至天下共主的地位也受到威胁。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这种制度在初期能够很大程度上的稳定政治环境,然而缺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越来越淡,难以维系稳定的政治格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姬燮的叔叔周孝王在位期间就有这个打算,重塑周王室天下共主的身份,但是壮志未酬就先走一步了,到周夷王上位后,自然也要加强周王的权威。
但是周夷王的即位,本身就是一波三折,后来还是在各路诸侯的拥戴下才即位的,这就导致周夷王欠当初拥立他的诸侯一些人情,在进行封赏的时候,周夷王竟然“下堂”会见诸侯,无疑间也缩短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距离,说白了,周天子的跌份举动更加动摇周王室的权威。
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塑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已经成为摆在周夷王面前的当务之急。
分封制的核心其实就是一种按照血缘亲疏确立的等级制度,天子只有一个,剩下的诸侯国按照“公、侯、伯、子、男”进行排序。
这个排序在西周初期的时候,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到后来,僭越的事情就经常发生了,比如当时地处偏远地带的楚国,原来就是一个小小的子爵,是属于不入流的诸侯,到周天子祭拜的时候,还要去干活。然而,风水轮流转,周夷王时期,楚国干脆不听从周夷王的分封,还自立为楚王,效仿周天子,将自己的儿子也封为王。
由此可见,周夷王面对的政治环境还是很糟糕的。
在诸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的同时,意气风发的周夷王决定考察考察天下诸侯,都有谁有不臣之心,于是策划了一场生病大戏,召集天下诸侯到周朝王都来觐见。
这就要说到齐哀公了,齐国是功臣之后,而且还是侯爵诸侯国,在当时还是很有影响力的,然而齐哀公却没有来觐见周夷王。
本来天下诸侯都来觐见,让周夷王还是很高兴的,齐哀公的缺席自是让周夷王十分震怒,这不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吗?
至于齐哀公为什么没有去觐见周夷王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当时齐国国力很强,由于地处沿海地区,资源丰富,齐哀公就有点飘了;另一方面,自己是周朝功臣之后,是姜子牙的传人,从辈分上来说,比周夷王还高一点。在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遭到质疑的时候,强大的齐哀公自然是有一些傲娇的资本的。
要是放在从前这也不算什么罪不可赦的大错,但是周夷王比较敏感,他没有想到齐哀公会不来,从内心就有了猜忌,最要命的是当时与齐国敌对的纪国国君就向周夷王告密,说齐哀公根本就没有病,而是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有不臣之心。
在这次装病大会结束后,周夷王挟余威征召齐哀公到王都镐京,都说枪打出头鸟,奈何齐哀公想当出头鸟,却没有做好挨打的准备,由于不敢公开挑衅周王室的权威,齐哀公乖乖的到镐京去请罪了。
在周王都等待齐哀公并不是一句原谅,而是一口煮沸的大鼎,齐哀公到了周王都后,就被人给扔煮沸的鼎里面活活给煮了。
尽管姜子牙神通盖世,为周王室的建立立下巨大功劳,但是也没想到会有齐哀公这样的后代,被人活活煮了。
从周夷王的角度来说,把一个侯爵诸侯国的国君给煮了,应该是一件震慑天下诸侯的事情,也是重塑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一个手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