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洗衣粉,古人要如何洗涤衣物?

你不要认为发明洗衣服好像只得很炫耀的东西,那是一个很大的污染。古人洗衣服自然有办法。

办法一:

在某个小溪边,一位古代姑娘用棒槌使劲敲打着漂在水边的衣物,就是通过这样反复的操作,然后完成衣服的干净,这一种女子叫做浣纱女,西施就是干过这个职业。

办法二。

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这个灰指的是什么灰呢。是一种草木灰,就是草木燃烧之后的灰,在农村很常见,现在有些城市的孩子肯定不知道这个东西了。也有草木灰和石灰混合起来,这个石灰指的是贝壳烧制的。

办法三。

魏晋时的古人开始用皂角和澡豆来洗衣物。什么叫做澡豆呢?把猪胰腺上的污血洗净,撕除上面的脂肪肝磨成糊状,加入黄豆粉和香料,搅拌均匀后,通风处风干后就成了能洗去衣物污垢的澡豆。

上图就是皂角,这东东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眼熟?

没有洗衣粉,古人要如何洗涤衣物?

🌱古人同样要生活穿衣,他们用什么来洗衣服呢?综合各类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天然碱

天然碱包括土碱和植物碱。土碱,顾名思义就是碱地经风化脱水,地表呈现白粉状的东西,这就是土碱。人家将土碱收集起来,就可以洗东西了。土碱毕竟是天然的,而且还要看天吃饭(要求干燥,春秋干燥季节较多),很不方便。

后来,人们发现燃烧过的东西,如草木灰、贝壳灰等,同样具有洗涤的效果。《礼记・内则篇》“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澣。”《浯夫论,实贡篇》“浣布以灰”。《周礼·地官》有“掌炭”,专门负责征收各类灰炭。草木灰、贝壳灰等各类灰炭就是植物碱。

💐皂荚

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提到了皂荚树。皂荚是豆科乔木,几乎遍及我国各省,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有诸多功效。其中之一便是有洗涤的作用。皂角中含有皂甙,它的水溶液能生成泡沫,去污能力非常强,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

文献资料表明,古人在秦汉时期就用皂荚来洗衣物和头发了,而到隋唐已形成惯例。到了宋朝,人们进一步创新,将天然皂荚捣碎研细,再加上香料,制成香皂。这就比较高级了。

💐澡豆

澡豆就是豆子研成的细末,然后加上药品制成粉状物体。澡豆在魏晋时候比较流行,当时人们主要用来洗脸。不过,后来人们将澡豆和猪的胰腺结合。

具体操作是,将猪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然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制成内容更加丰富的澡豆,用来洗衣服。这就是胰子的前身。对此,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都有记载。

🌱除了以上几种,古人还会用食盐、麦麸来清洗衣物,但这些都比较小众,我们暂不细说。综合来看,古人洗衣服还是很有一套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方法得当,勤洗勤换,是不会出现衣服又脏又臭还特别油的情况的 。

古人对于洗衣服的探索,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但从本质上来说还停留在“小妙招”的阶段。西方也是同步的,同样发明了用动物油脂和木灰制造出原始的肥皂,并没有比我们创新多少。

不过,进入18世纪,法国化学家吕布兰用工业方法生产出苛性钠,肥皂从手工制作开始转向工业化生产。

弟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又发明了合成洗涤剂。伴随着化学技术的进步,形式多样的洗涤产品开始批量问世。

没有洗衣粉,古人要如何洗涤衣物?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春秋时期,就有了一种纯天然无污染、不伤发质,还效果奇佳的洗涤剂—潘。潘其实就是加热的淘米水,一般用来洗头洗脸。后来的人仍然在使用淘米水,例如清朝一个叫曹廷栋的人,写了一本关于养生的书,书中的第一章就详细地说明了淘米水的用法,他说:用小米的淘米水洗头发,大米的淘米水洗脸,这才是正确的做法。他还认为,古人之所以选择用淘米水洗澡洗头洗脸,是因为淘米水既能去除污垢,而且人因为接触了粮食而充满“精气”,对身体有益。中国古代的肥皂,以皂荚为原料。皂荚是皂角树的果实,摘下来溶在水里,就能使用了。宋朝人以皂荚为基础,捣碎后加入香料和面粉,揉成丸状,做成了香皂。香皂中可以加入各种香料,洗完了身上不但清洁,还能沾染上香味因此很受欢迎;还可以在香皂中加入药材,达到养生治病的效果。慈禧太后一向追求享受,她要求太医院为她研制各种香皂配方,一高兴了,还把研制成功的香皂赏赐给大臣。

还有一种液体,堪称古 代的洗衣液,它的主要成分是草木灰加油脂。草木灰在中国很早就被使用了汉代就有使用草木灰来洗涤衣服和帽子的记录。后来人们意外地发现,在草木灰的水中加入油脂,不但不油腻,反而更容易将衣服洗干净,这种方法于是流传下来。后来也有将草木灰和油脂制成固体肥皂使用的做法。 古代还有一种去污的物品,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就是猪的胰脏。动物的胰脏内含有各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所以用它来除污效果很好。

但是拿一块胰脏往脸上抹毕竟不雅,因此使用胰脏的方法很快就被改进,那就是以胰脏为原料制作澡豆,澡豆除了胰脏之外,还要配以豆粉、香料,混合晒干呈块状,之后再使用。澡豆后来又发展成了胰子,虽然主要成分仍然是胰脏,但是改进了配方,效果更好,一直到清末西方的肥皂传入中国之前,人们都在使用胰子清洁身体。

没有洗衣粉,古人要如何洗涤衣物?

其实洗衣粉发明的时间并不早,最早的一代洗衣粉发明在1907年。来自一名德国的科学家用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制作了洗衣粉。而在古代没有洗衣粉的情况下,他们又是怎么洗衣服的?

想必大家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妇人端着一盆衣服,在河边用棒槌敲打。

我们早期洗衣服都是用棒槌,原理是通过做功,使衣服上的污渍和衣服分开,和滚筒洗衣机的原理相似。

但是人们渐渐的发现,单纯的用棒槌敲打,往往并不能洗干净衣服。一名妇人在给孩子洗衣服的时候,偶然发现由于之前几个孩子用锅灰打闹,衣服上抹的到处都是。但是拿到河边清洗的时候,发现反而比原来更容易洗干净。

而且之间抹在身上的油渍,也很容易被洗掉。原来草木灰里面含有的是碳酸钾,和现在洗衣粉的成份相似。一时间草木灰洗涤法开始盛行,这个时期还比较早,属于先秦时期。到了魏晋时期以后,人们又偶然之间发现皂角的去污能力特别强。

皂角就是皂荚树的果实,使用的时候只要摘下晒干,然后将其碾成粉末,混合在衣物当中就可以了,是不是和洗衣粉有点相似?

因为皂角里面含有碱性物质,可以用来中和油污。到了宋朝时期,人们发现皂角不仅可以用来洗衣服,还可以用来洗脸。于是人们开始用它来制作肥皂。

用晒干磨好的皂角粉,向其中加入其他配料,为了使其具有固态形状,还会加入猪油等其他物质。这就是比较早期的肥皂,随后又发明了胰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农村家庭依然在使用胰子。但是制作工艺比以前好多了,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人造,去污能力也更强了。

古代普通人家用得起皂角粉已经很奢侈了,有钱人家比这还奢侈,由于大户人家人比较多,洗衣服忙不过来,都是把他们直接送到洗衣房,又称作是浣衣房。浣衣房采用的都是浆洗的方式,先常规的用皂角粉洗一遍,再放进淀粉水里面浆洗一边,随后再用熨斗烫一下。

不要好奇,早在汉朝时期我们就已经发明了熨斗。通过这种方式洗过的衣服比较板正,深受大户人家的喜爱。一直到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各国的国旗,都是交给当时京工红旗厂的工人,通过这种最古老的浆洗的方法洗涤熨烫好后送到各个会场。

古人正是通过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以及生活当中的各种经验,发明了洗涤衣物的方法。

没有洗衣粉,古人要如何洗涤衣物?

自问自答)。我们知道,洗衣粉乃是一种化学产品,近代才发明。那么,古代没有洗衣粉,人们是如何洗涤衣物的呢?事实上,古人早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土制洗涤物品。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古人发明的一种"清洁剂"一灰水。因为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所以能去污。这种易于取用的洗涤剂。在古代是十分常见的。另外《考工记》中还记载了一种由贝壳灰与栏木灰混成的混合洗涤剂。贝壳灰中含有氢氧化钙。与栏木灰作用后,可以生成氫氧化钾,用它的水溶液洗涤丝织品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油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钾肥皂,从而能够把丝洗得干净亮丽。到魏晋时期,便出现了一些新的洗涤剂一皂角和澡豆。后来人们发现了一种叫皂叶的植物,揉碎后也可以当肥皂用。一本文摘自《中国文化1000问》一书。

没有洗衣粉,古人要如何洗涤衣物?

这个嘛,看几集古代电视剧也知道啦嘿嘿。

最通常的,就是用个木棒子或者搓衣板,在河边锤衣服或者摩衣服,这样的方式来洗衣服。这是一个纯粹的物理过程,通过敲打,能让流动的水把衣服上的灰尘都带走,达到洗衣服的功效。以前的衣服麻料子多,经得起捶打和摩擦。油污的话,若是富贵人家,这衣服便是不要了,若是穷苦平民那衣服上可没什么可能有有油(你懂得)。

洗衣服还有一种我们都知道的辅助清洁剂,就是皂角啦!皂角现在也有皂角树。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洗衣服就是“捣衣”,所以有了“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的说法,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最常见的河边浣洗了。

到后来,宋代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把天然皂荚(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用来洗面浴身的,俗称“肥皂团”。

除了这些,古人还有用无患子或者用果皮用水搓后产生的泡沫作为洗涤剂来洗衣服

希望能帮到大家

谢谢大家看完,如果有什么关于家居生活的问题,建议或者意见欢迎留言

我都会回答

听说点赞的朋友2019年都会身体健康、事事顺利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