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貂蝉其人吗?

吕布戏貂蝉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貂蝉是不存在的,貂蝉只是帽子装饰的一种称呼,是汉代的一种装饰物,指貂尾与蝉羽,皆为古代王公显官冠帽上的饰物,其制始于汉代武官。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得出,这个人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是用了一个帽子的装饰品来称呼。

既然貂蝉不存在,吕布调戏貂蝉当然是假的,但是吕布和董卓的婢女私通这个三国志里面是有记载的,这个跟王允是没有关系的,王允是后来找到吕布的,因为他们在此之前就已经谋划好怎么去杀董卓,王允用的不是美人计,而是高官承诺,所以当时吕布说了一句很虚伪的话,奈何父之也。当时董卓是很信任王允的。结果这两个最信任的人设计怎么杀,想想这杀人魔王也挺悲催的。

当然有好事者了纷纷猜测貂蝉的原型是谁。有人认为貂蝉就是吕布私通那个婢女为原型,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秀娘即是貂蝉。更有甚者还考证出它的出处: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

或许这一种研究是我们独有的吧,我记得以前好像有个专家说他发现了幼年时曹操的骨骼。😄😄😄😄😃

历史上真有貂蝉其人吗?

谢邀。

貂蝉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也是其中唯一没有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美女,也就是说在正史里貂蝉根本未出现过。

貂蝉在《三国志》中有其原型,是一个和吕布有染的董卓的婢女。以这个无名婢女为原型,被民间艺术加工创作之后产生的人物。

貂蝉的形象,始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小说演义,流传于明、清至今,特别是近年来借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小说之影响力,活跃于影视剧中,影响了数以亿计的大众,其历史形象,远远超过了其它三位有真实历史记载的美人!

在《三国演义》中,在罗贯中的笔下,貂蝉被描绘成有着闭月羞花之容貌,令无数英雄豪杰倾倒的美人。她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妓 ,为帮助王允锄奸,自己献身,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最后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但在白门楼吕布被曹操斩首之后,美女貂蝉便如一缕清风,飘荡在历史的星空,不知所踪了!

尽管在近年来的影视剧中,对貂蝉形象的刻画不尽相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貂蝉都是有着美好愿望,或为大义献身、或对爱情忠贞不渝,红颜薄命之美女!

历史上真有貂蝉其人吗?

貂蝉的确是虚构的人物,那怎么会列入四大美女呢?其实吧,四大美女从来没有定论就是哪四位。

四大美人榜单的流行

最初看到四美人的说法应该在宋代,为什么确定在宋代呢?因为在西夏的黑水古城遗址曾经出土过四美人图,西夏都有四美人图了,可见当时已经有四美人的说法。

西夏出土的四美人图死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也就是说,当时流行的四大美人就是这四位。

到了明朝,有个诗人叫张元凯,写过四美人咏的诗,他笔下的四美人分别是王昭君、赵飞燕、卓文君、绿珠。

到了清朝,从红楼梦里得知,林黛玉曾为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红拂五位美人写诗,从此可以知道,西施已经进入美人榜单。

如今流行的四大美人最早出自红楼梦之后的清代华广生的《白雪遗音》卷三《闹腮胡》,说西施遇到的吴王夫差是个闹腮胡,王昭君遇到的汉元帝是闹腮胡,貂蝉遇到的董卓也是闹腮胡,杨贵妃遇到的安禄山还是闹腮胡,并说四大美女都是有名的还遇人不淑,何况你我?

从这里的口气看,最少在华广生写《白雪遗音》的时候,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的说话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是广为人知,并流传至今。

采集众人事迹而成的文学人物貂蝉

貂蝉最早的出处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有一系列的貂蝉杂剧节目。但史上并无貂蝉其人,她其实是众多三国女性糅合而成的文学人物。

原型之一:董卓的婢女。

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相约为父子,有一次因为小事情,董卓拔戟扔吕布,吕布跑的快溜走,因此,吕布心中对董卓有愤恨。而董卓又让吕布守中阁,吕布与一个婢女私通,因为之前有掷戟的事,现在又勾搭上董卓的婢女,因此吕布心中不安。【后汉书吕布传】

原型之二:吕布的妻子。

吕布想让陈宫高顺守城,他去截曹操的粮道,吕布的妻子劝说他:陈宫高顺二人不和,将军一走,他俩必然不能同心协力守城,如果有什么变故,将军失去根据地,怎么能自立呢?【三国志吕布传引英雄记】

原型之三:秦宜禄的妻子。

秦宜禄是吕布的部将,曹操和刘备围攻吕布,关羽向曹操请求破城后把秦宜禄的妻子啥赏赐给他,曹操满口答应。

攻城快成功时,关羽多次提这件事,等着城破了接受秦宜禄的妻子,曹操这个色坯就想,难道秦宜禄的老婆是大美人,怎么关羽念念不忘的,城破后,曹操先把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弄到手一看果然绝色,因此自己就留下享用,不给关羽了。【三国志关羽传引蜀记】

元代杂剧还因为产生一出《关公月下斩貂蝉》的故事,说关羽难以咽下这口气,月下斩杀貂蝉的影子,因此貂蝉就死了。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历史上真有貂蝉其人吗?

貂蝉就像李云龙一样,艺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中是能找到他们的原型。

貂蝉的原型估计也就是普通的侍女,被统治阶级用完即扔,都没有史官愿意为她立传著书。只能流传于民间,再通过民间不断地艺术加工,丰富貂蝉的形象,最后就有了《三国演义》里的貂蝉。

历史上真有貂蝉其人吗?

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美到什么程度?就连天上的月亮也得掩面望风而逃。据说在貂蝉故里,山西省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木耳)村,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木芝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可“羞花”,当指唐朝的杨贵妃)。出现“ 闭月羞花 ”这一真实的场景,恐怕连罗贯中也是始料未及,一脸的萌鸡。

貂蝉其人不见正史,而唯一的记载却又佚失,真假无从考究

貂蝉是《三国演义》里的美人,首次出现便被安排在了书中的第八回。按书里的说法,貂蝉不仅长得美,还被王允赋予一项任务,就是利用美色令董卓、吕布二人自相残杀。

具体实施上,是明里将貂婵献给董卓,暗地里又把貂婵许给了吕布。貂蝉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一边使劲“煽风”;一边拼命“点火”,终使两大醋男到了水火不容之地。

仅用一个回合,到《三国演义》的第九回,吕布便中计将董卓刺杀。再往后,书中仅留一句: “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笔墨之吝啬,连个背影也懒得再去勾勒。

可翻遍正史,均无貂蝉其人。《三国演义》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之手,小说中的貂蝉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据《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记载,董卓喜怒无常,曾因小事不满而拔戟掷布。

真正使吕布痛下杀手的,是他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时的王允趁机拉拢吕布,二人合谋诛掉董卓。整个过程,自始至终没有貂蝉这一号人物。正史上提及这一段的,还有《后汉书·董卓传》和《资治通鉴》。至于貂蝉,同样是查无此人。

不过,在《汉书通志》上,却有曹操以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记载,“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婵已惑君”。可遗憾的是,现在所见的,只是清代梁章钜撰写的小说《浪迹续谈》卷六引用了《汉书通志》的说法,《汉书通志》早已佚失,就算刁婵即貂蝉也无从考究了。

另据《后汉书·舆服志下》解释,“貂蝉”原是汉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又称 “赵惠文冠”。后来,又被用作达官贵人的代称。

只存活于戏曲、小说里的貂蝉,在现实中竟有三个“故里”

本应只存活在《刺董卓》、《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貂蝉女》、《三国演义》等金、宋元时期的戏曲及小说里的貂蝉,却在现实中有三个“故里”。

在元代杂剧中,主角貂蝉是忻州木耳村人,本名叫任红昌,因在汉灵帝宫中掌管 “貂蝉冠”,故又称作 “貂蝉”,后许配给吕布。正是这个戏曲的缘由,山西忻州木芝村成了貂蝉故里,据说现在村里还有 “貂蝉墓”。

在距离山西省木芝村四百公里的陕西省米脂县,也有一处貂蝉故里。其具体的位置,就在米脂县杜家石沟乡艾蒿湾村。

另一说法,是认为貂蝉是甘肃临洮人,貂婵的故里就在甘肃省临洮县西南衙下集镇潘家集村的貂崖沟。有专家查证后,认为这说法出自元代的《三国志平话》 刊印本当中。 而其中就有王允向董卓介绍貂蝉的话:“关西临洮人也,姓任,小字貂蝉。”

结语:

现如今虽有三个地方出现了“貂蝉故里”,但所依据的,只是戏曲、传说、小说及野史,并无任何的史料证明,貂蝉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因此,貂蝉只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就如山西忻州,直到隋代开皇十八年才设立,若出现在东汉末年,岂不怪哉?

历史上真有貂蝉其人吗?

文|涛说乱世史|

三国历史上没有貂蝉这个人,只有一个不知名的董卓婢女,经过也和小说中记载的不同。

正史上,吕布、王允计除董卓的经过:

1、吕布董卓不睦:三国志中只说吕布和董卓的婢女有染,加之董卓性格猜忌,所以吕布恐怕事情败露,所以心中十分不安,怀恨董卓。可以看出,这个婢女是董卓的,而非王允家的,身世经历和三国演义中的貂蝉不同。

2、吕布主动找王允,双方一拍即合: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的壮士,对他以厚礼相待。自从吕布怀恨董卓后,他主动去见了王允,还述说董卓因小许失意,向吕布掷出手戟,差点杀了他。王允此时正和士孙瑞、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作内应。也就是说,吕布和王允因为利益关系,更像是“同谋”。

3、吕布碍于礼法,有些犹豫,王允推了吕布一把:说:“再怎么说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王允劝到:“将军姓吕,本来就不是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于是吕布答应了王允,亲自手刃董卓。他任命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也就是说,王允的角色是外应,并没有献美人计。

(吕布象▲)

4、之后董卓婢女的结局并没有记载。我国史官记事惜字如金,加之过去信息流通不便,陈寿很难去考察董卓婢女的结局。这就给了小说家想象的广阔空间。我们可以想象,董卓被杀后,这名婢女可能跟着吕布,也可能死于战乱;若跟着吕布,等到吕布被曹操剿灭,又有后续的许多可能了。只是万万没想到,小说家、戏剧家为了塑造王允、董卓、吕布的三角关系及故事情节,而新起名充实的美人貂蝉,会列为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王昭君、杨贵妃可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

5、董卓婢女的形象有一个演变过程,未来,还会继续演进。

我们列举史书、小说中、戏剧中三个重要的“貂蝉”形象:

  • 《三国志》中的“婢女”,寥寥一句话:“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 元代:《三国志平话》已有人物“貂蝉”,也有了“献貂蝉”的美人计;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对貂蝉持肯定赞赏的态度,塑造了形象较为细致而成功的貂蝉形象。

  • 明代:《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小说提到了貂蝉60多次,占据了小说前其中的一定篇幅。可以看出,罗贯中下了很大的心思塑造貂蝉:第一,貂蝉知恩图报、胸怀大义。她不再是以吕布妻妾的身份来参与连环计,而是为报王允教养之恩,而自愿献身的英勇女性;其次,她智慧勇敢,美貌超群。一个婢女,要周旋于两个权势男人之间,非常艰难,而且一旦败露,便只能死无葬身之地。貂蝉一句“妾自有道理”,表现了她的不凡智慧和勇气。

可以想见,今天有提倡大女主的网络剧,有各种流派的网络小说,貂蝉还会被赋予更主角、更多元的大戏份;不妨再想,未来人们的生活还会不断变化,又会有什么新的内容,赋予这个千年弥新的鲜活形象?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貂蝉▲)

6、最后摘录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精彩原文:

“董卓自纳貂蝉后,为色所迷,月余不出理事。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意喜。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布心如碎。卓朦胧双目,见布注视床后,目不转睛;回身一看,见貂蝉立于床后。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戏吾爱姬耶!”唤左右逐出,今后不许入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