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赤壁之战对曹操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我发现三国的问题都有一种兴奋感,因为不需要查资料。但是我发现我能回答三国问题越来越少,因为大部分都回答过了,所以第一个反应是去翻一翻,有没有回答过,幸好这个问题没有回答过。
赤壁之战跟官渡之战一样都是以少胜多,同样的败方实力没有多大损失,曹操还是拥有不可战胜的实力,当年袁绍同样拥有曹操不能战胜的实力。
赤壁之战对于曹操来说是什么呢?就代表曹操的胜利步伐到此止步,也代表着整个大战略出现了错误,从北方一直往南方平推的方式是不适宜的。所以后来曹操创立了新的战略大迂回战略,这个大迂回就是先平凉州,然后取汉中,拿下巴蜀,最后两面夹击,拿下东吴。
这种战略成了后世的经典,北方建立的政权,统一全国的方法,基本都是这样走的,包括45年之后的三年大战实施的大战略,你仔细去看一下也是大迂回。赤壁之战意义在于江东有能力自保,仅仅是自保,这也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初步的轮廓,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唯一机会。
为什么说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唯一机会?因为时间不等人,已经开始老了,如果他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大迂回战略还是能统一全国的,这个战略最后被东晋完美的实施了。
三国历史上,赤壁之战对曹操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文:鱼包历史课(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请点右上角关注)
看完我的回答大约需要3-4分钟,希望您觉得值得,谢谢
谢官方邀。现代历史的普遍观点是,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但是此战对于曹操的影响究竟是什么,究竟有多大,本文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一下。
208年,这一年官渡之战已经八年之久,曹操大军南下,不费兵戈而豪取荆州,此时,天下十三州,曹操独占其九,剩下的四个州由马超、韩遂、刘璋、张鲁、刘备、孙权、士燮等分处。
一时曹操志得意满,横槊赋诗,何其壮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只待横扫江东,一统霸业就尽在眼前,谁知诸多原因之下,赤壁大战失败而回,如果忽略短暂统一的西晋,中国南北合一的历程竟然被延长了三百年。
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具体发生过程,现在史学界仍然争论不休,堪称史学界的“赤壁鏖兵”。赤壁大战本身是军阀混战的产物,也没有正义与否一说,对于百姓来说,在哪方势力统治之下,区别不大,可是对于曹刘孙来说,意义重大,接下来我们详细讨论一下对于曹操的影响。
第一,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208年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已经五十余岁了,用他的话说已经是“烈士暮年”了,晚年的曹操再也没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了。
这个时期,曹操不得不承认,一统天下的伟业只能交给后人去完成了。此后无论是汉中与刘备争锋,还是合肥与孙权切磋,都更像是比武的“点到为止”,而不是生死相搏。
“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军队人衔枚,马勒口,夜袭乌巢”,这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斗方式,曹操再也没有考虑过,对于胜利,对于统一,他在意的事情变成了“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的身份,变成了“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曹操的历史角色在赤壁之战后,从周公旦变成了周文王。
第二,曹魏集团再也没有成功的建立一支水军刘表养了十八年的荆州水军,黄祖和孙权战斗十余年的强大荆州水军,那个时代唯一可以和东吴匹敌的荆州水军,在赤壁一役灰飞烟灭。
208年,曹操曾在玄武池训练水军,我们可以把这算作曹操统一南方意愿的具体体现,可是赤壁战败后,曹操再也没有训练过水军,他可能内心中已经开始承认,北人不善于乘船,不擅长水战,即便自己如何花钱花时间,也无法训练出自己曾经见识过的周瑜水军。
此后长江上再度出现一支强大水军的时候,不但曹操已死,甚至连魏国都一去不返了。
第三,曹操心目中唯一的对手刘备,得以野蛮生长即便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历数了赤壁之役前的几大割据势力,可是在曹操心中,真正的对手就只有刘备一人。曹操大军浩浩荡荡席卷南下,也只为枭下刘备的首级,可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却反而开始坐大。
赤壁之战是刘备一生事业的转折点,这距离刘备慨叹“髀肉复生”一生漂泊,未能建功立业,也仅仅数年。赤壁之后,刘备开始夺荆州,袭益州,夺汉中,汉中争锋时,曹刘再度相见,刘备终于不是四处漂泊的客将,而是能够和曹操分庭抗礼的诸侯。
行文的最后,我本应简单做一些评价,可是有一位旷世伟人已经作出了评价,我就直接引用于文末——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原创码字着实不易,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欢迎跟我一起读诗书,学历史。点个赞,就像是跟我击个掌。
三国历史上,赤壁之战对曹操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对曹操来说,赤壁之战影响不是很大,更重的是朝廷内部,拥汉派和拥曹派的对立,他急需整顿许昌内政,无暇南顾,另两方合起来与他维持均势,他对任一方拥有绝对优势,自留给后代来处理统一大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