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分天下的战争?对三国格局有多大影响?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才有可能鼎立,赤壁之战最大的意义就是阻碍了曹操统一天下。曹操从击败袁绍开始,一路披荆斩棘,顺水顺风,但是赤壁大战,但曹操胜利的步伐从此止步。江东成了曹操的噩梦。
赤壁之战,孙权成功的保住了地位,也让孙权也有了底气面对曹操。孙权从原来拿刘表没有办法到击败曹操这是突飞猛进。这说明东吴的实力,从这里开始也萌发了称帝的想法。鲁肃当时提的那建议,易中天教授讲过。
历史上,当时曹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为拿下荆州太顺利了。本来以为就占了一点土地,没想到刘表死的及时。儿子拿到荆州之主马上投降。刘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曹操对峙好多年曹操拿他没办法。他跟孙坚,孙权,孙策三孙对峙好多年也没有办法。而且孙梓坚就死在黄祖的手下。
事实上曹操的战略是错误的,从北到南的话,南方水网阻碍了骑兵的发挥。而且曹操本人没有水战的指挥经验。以自己最大的弱势面对孙权的优势之时,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也没有作用,在水里不是人多就行。
更多的你可以看我写的文章,对这些我都有详细的论述。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分天下的战争?对三国格局有多大影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所填写的这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歌颂了周瑜火烧赤壁的辉煌成功。周瑜(公元175~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强敌袁绍,统一了北方,已经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势。于是,他挥师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集团,统一中国。公元208年,曹操率领20余万大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荆州重镇江陵。因而产生了麻痹轻敌思想,认为凭着自己的军事优势,顺流东下,有把握打败孙权。此时,孙权召集众臣商议对付曹操之策。众说不一。大都督周瑜力主抗曹,他指出曹操挥师南下有四大弱点:一是北方没有完全平服,有后患;二是北方兵善陆战不善水战;三是时值寒冬,缺少粮草;四是兵将远涉江湖,水土不服。曹兵号称80万,实际只有10多万,若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必将胜曹。孙权听了周瑜的分析,坚定了抗曹决心。即给周瑜3万兵马去迎战曹军,任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筹划策略。此时,刘备也因被曹操打败,遂派诸葛亮到东吴来求援,经商谈达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协议。周瑜率军与刘备军联合作战,合力抗击曹军。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初次交战,曹军因流行疫病而失利,退守长江北岸。为减轻战船在水上颠簸,使北方兵士不晕船,曹操令工匠把几艘或几十艘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结成“连环战船”。吴将黄盖向周瑜献计说:敌众我寡,不能长久相持;今曹军把船只连在一起,首尾衔接,挤在一起,如用火攻,不怕曹军不败走。火烧战船要借助风力周瑜和诸葛亮进行了周密研究,同意了黄盖的计划,决定东南风一起就立刻发动火攻。于是,准备了数十艘快速战船,船上装满草,草里灌满油脂,外面用布幕捆包伪装,并在船上插上主将的战旗。为了使火攻的战船能够接近曹军的水寨,黄盖事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说要投降。曹操信以为真。黄盖即借着东南风刮得正紧的时候,带领火攻船队出发。曹军将士以为黄盖来降,毫无戒备。当船队距曹军只有一里远的时候,黄盖命令点燃各船的干草。火被大风一吹,迅速燃烧,大船像箭一样向曹军水师大营驶去,曹军战船顿时火焰弥漫,大火很快蔓延到岸上的营寨,“连环战船”和营寨刹那变成一片火海。曹军大乱,被烧死和淹死的甚多。周瑜乘机率军进攻,曹军大败。赤壁之战这一决定性战役以后,曹操再也无力挥师南下,孙权在江东的统治也日趋巩固,刘备乘机占有荆州和益州(今四川省),随后,各霸一方;曹操死后其长子曹丕及刘备、孙权相继称帝,分别取国号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终于形成。为什么说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分天下的战争?对三国格局有多大影响?
曹操192年做了兖州牧,击破黄巾兵力渐大,196年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198年灭吕布兼并徐州,199年灭袁术至206年灭袁绍父子及高干,207年进击乌桓,208年进荆州,虽然地盘不断扩大,但是其占据的地盘都破坏的非常严重,大量人口死亡流散,可连年战争根本没有时间恢复生产。到了现在江东可以说是最后一战了,只要此战胜利,那么就可以把中心放在恢复生产上,依曹操的想法最好孙权跟刘宗一样投降,所以调大军压境,以期不战而胜。
当时孙权内部张昭等重臣都主张投降,如果不是鲁肃不同意投降并劝孙权赶快召回周瑜,之后又找了刘备这一外援促成赤壁之战,孙权真可能就投降了。
曹操从心底根本就不想打下去了,看见孙权的决心,自己这方很多人又得了瘟疫,暂时不能解决孙刘联盟,不得已把船烧了回军撤了。军事上全面防御,努力恢复生产和巩固自己的根据地,再不恢复生产,农民就开始暴动了!
赤壁之战的结果就是刘备这个一直没有地盘的家伙不但占据了荆州,并于214年占据益州,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形成了天下三分之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