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帝王里,你最佩服谁?

每个朝代的王者身上都有让人钦佩的地方,从古至今,你最佩服哪个?

古代帝王有什么值得佩服的,一将成名万骨枯,他们的成名伴随的当时老百姓的血泪和枯骨。他们的建功立业和开疆拓土,是以当时老百姓的血泪和妻离子散为代价。

不管是秦始皇也好,李世民也好,成吉思汗也好,我觉得都不值得佩服,因为他们杀戮太多,秦始皇灭掉六国,杀戮了不知多少老百姓,李世民把高昌古国等很多国家都灭了,成吉思汗更加不用说了,蒙古的铁骑咱们不用说都非常清楚。

为什么要崇拜帝王啊?我们在谈笑他们的闲情逸致和谋略的时候,可曾想到当时的人都是他的棋子,为了大局,他们可以随时牺牲任何地方的百姓。所以我很奇怪这一种情结,这是一种跪着的情结。

所以我的观点很明确,我们可以谈论他们的事件供我们参考,以史为鉴,但是我们不应该崇拜他们,他们也不值得我们崇拜。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处理事件的方法,或者努力奋斗的方法等等。但是千万不要去崇拜古代的帝王。1911年之后,中国已经没有皇帝了。你崇拜他干嘛?

古代的帝王里,你最佩服谁?

自古以来歌颂古代帝王的诗词就有很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一代天骄,无不成就了帝王之业,而被世人铭记,而我却对宋徽宗情有独钟。

人们对宋徽宗的印象可能是与辽国的澶渊之盟和大金国的靖康之耻,可是鲜有人知的是,他也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艺术家皇帝,无论是诗歌,绘画还是书法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甚至有人认为他代表了整个中国古代审美品味的最高峰,除了喜欢追求艺术之外,没有特别多劣迹斑斑的恶行。

他所接手的北宋的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强大、最发达 、最富庶的国家。当时北宋大概有1亿人口,你想这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每年给辽国一些钱,然后维持宋辽之间的和平。对于北宋来讲,根本不会触及到北宋的经济的问题。

就在这么好的一个状况之下,这是一个盛世,但是突然之间,会发生靖康之耻这样的事。就是盛世由极而衰的那个转变,发生得如此之快。那么在宋徽宗登基以后的那么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这么大的一个帝国能够轰然坍塌?

从一开始一个17岁年轻的皇帝,那么有才华,那么讨人们的喜欢,然后绘画、写作、诗歌、建筑,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后随着自我的不断膨胀,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幻觉,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疏忽掉了和大臣之间的沟通,然后相信祥瑞这样无稽的东西,之后给了金国这样的机会,然后国破人亡。

所以这是一段特别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历史,这也是一位特别值得我们了解的帝王。

古代的帝王里,你最佩服谁?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

我从来不以权力的运用来判断这个君主是否伟大,无论是车同轨、书同文的秦始皇,还是平定叛乱,剪除异己的乾隆。无论种种,这都是在权力的野心下完成的。

运用权力不难,难的是收住权力,“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在这点上,我们眼中懦弱、犹豫、可能有几分天真幼稚的光绪皇帝可以算得上与前面所有帝王都不同的皇帝了。

政治上:萌发民主政治的萌芽,能够接受君主立宪,立主改革,不计个人权力得失

婚姻上:不搞三妻四妾,仅钟爱珍妃一人

古代的帝王里,你最佩服谁?

秦始皇赢政,汉高祖刘帮,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明,成吉思汗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炫烨,乾隆帝弘历。

古代的帝王里,你最佩服谁?

论人格魅力,我选赵匡胤,宽仁大度,胸怀宽广,不杀戮,无论功臣还是谏官,即使年轻时欺辱怠慢过他的董遵诲,还有年轻时没收留他的王彦超,都在他即位后得到重用。

他重视文人,善待民心,宋朝被称为文人的乐园,文化繁荣,贬过文人,却几乎没有杀过,经济也发达,人民富有。

他崇尚节俭,不近女色,宫中只有太监五十多人,宫女一百多名,衣服也是普通布料,旧了再洗,洗完再穿。

古代的帝王里,你最佩服谁?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 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 ,母为陈氏。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后建立明朝,有著名的洪武之治。

1.凤凰占穴

这个是关于朱元璋埋葬父母的故事,在凤阳一带流传了近六百多年。元朝末年的一天,凤阳上空突然飞来一只彩凤,盘旋两圈之后,便向西南方向飞去,降落在一片荒滩上。消息立刻传开,人们纷纷赶到那里观看。就在此时,府官巡视路过这里,看见有只凤凰冲着自己落下,心想,凤凰是种神鸟,象征吉祥,如果能捉住它,献给皇上,真是做官不贪财,富贵天上来!想到这,顿时眉飞色舞,十分高兴,一纵身扑上去。谁知那凤凰低首长鸣一声,展开双翅,腾空而起,飞进彩云里去了。

围观的人们见凤凰飞走,便一哄而散。而府官却两手一动不动地按在凤凰落下的地方,大声叫喊衙役:“你们快拿锹来挖,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里一定有宝!”说完自己先挖了起来,衙役们纷纷找来锹掀,从上午挖到傍晚,结果一无所获。府官无奈只好挥袖而去,留下一个又大又深的土坑。

不久,朱元璋的父母相继去世。当时,朱元璋还是孩子,父母是个佃户,一生穷困,可怜的是,死去连一个葬身之地都没有。朱元璋和他二哥用秫秸卷好二老尸体,投放在独轮车上,去荒滩埋葬。刚到凤凰降落、府官打坑的地方,天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雷电交加,眼看倾盆大雨倒将下来,不料尸体滑进坑中,两人于是便到一棵大树下避雨去了。不一会儿,风停雨止后,两人走进一看,大吃一惊,土坑不仅被暴雨冲平,还被狂风卷成高大的土堆啊,人们纷纷说这是天意,是老天给埋葬起来的坟墓。

2.出生后不会吃东西

传说,朱元璋出生后,不知为什么,嘴一直不会吃东西。一天,淳皇(指朱元璋的父亲)在求医回来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一个相貌奇伟的和尚坐于门侧。不料,和尚看见他忽然发话问他道:“施主您去哪儿呀?”淳皇不急不慢的说:“我新生了一个儿子,但是不会吃饭。”

和尚说:“这不碍事!到今晚子时(夜晚23点至凌晨1点),他自然就能吃东西了。”

淳皇感谢了和尚后,说要是真如他所说,心里想就把孩子许为他的徒弟。淳皇说罢进门要取茶招待这位和尚,出来却发现他人不知到哪儿去了。等到半夜的时候,和尚的话果然应验了,朱元璋突然会吃东西了。.

3.夜发红光

《皇朝本纪》上说:“(朱元璋)复入皇觉寺,始知立志勤学。”在外面浩浩荡荡游历了三年的朱元璋回到皇觉寺后,心中开始发奋读书,伴随青灯黄卷,早功晚课,勤奋读书诵佛。在这期间,朱元璋“立志勤学”,除佛经外,也广泛接触了各类书籍。几年寺庙生活内学到的东西,成了他书本知识的主要来源。

尽管那时候的朱元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和尚,但他在寺中的生活也还是与众不同。他住在寺庙里的时候,他的房间在晚上远远看去,常常会发出红光,等到人走近了,那红光又没有了,僧侣们对此都感到很惊讶,这是他第一次入寺头两个月的事。等他从外地云游外地归寺,情况就更玄更离奇了。有一天,一个红衣道士突然出现在寺庙的西北方向,他笑着说:“这寺中有好人。”就是说,这间寺庙将来要出大贵人。

4.云游他乡

朱元璋进的这家寺庙当年叫做於皇寺,后来又改名为皇觉寺。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在洪武十六年(1383年)在离原址东北十五里处重修皇觉寺,并改名为大龙兴寺。回想那年月,要想当个有饭吃的和尚,也不是容易的事。当灾荒同样威胁到和尚住的寺庙时,和尚们也没饭吃了,“居未两月,寺主封仓。各为生计,云水飘”。

朱元璋在寺里不过待了五十天,做了不到近两个月的“行童”,什么都还弄明白,就匆匆为生计所迫而离开寺庙,四处云游他乡了,其时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那个时候朱元璋才十七岁。  

风霜雨雪,夜月惊魂,莽莽天地,身如飘蓬。荒山古寺就成了他的栖身之地,他只得靠别人的施舍勉强维持生命。作为一个游方僧,朱元璋形同乞丐,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朱元璋“南历金、斗,西抵光、息,北至颖州”,走遍了淮西、豫南的山山水水,吃尽苦头,就这样一下子过了三年多。这时的朱元璋已经二十岁出头了。但是在这三年中,他拓宽了视野,增加了人生经验,磨砺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朱元璋毕竟怀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最后又回到了皇觉寺。

5.佛语寓意

又传说,有一天,朱元璋在扫地,扫到佛像脚下的时候,他嫌伸出的佛脚碍事,就随口说了句:“缩回去!”不料,佛像的脚真的乖乖“缩”回去了。还有一次,老鼠把佛像前的香烛吃了,朱元璋很生气,心想你这个佛怎么什么事都不管啊?因此大笔一挥,在佛像背上偷偷的批上五个大字:“发去三千里。”

到了晚上,寺庙里的其他僧人都做了同样的一个梦,梦见庙里的佛要走了,他们奇怪地问:“您为什么走啊?”佛说:“当世主遣发三千里矣。”奇怪的是,第二天早上,众僧人发现佛像背后有字,就追问是谁干的。朱元璋开玩笑的说:“哈哈,那是我开的玩笑,那我现在把他放了他。”果然,到晚上的时候,众僧人又梦见那个佛前来道谢,原来佛早已知道朱元璋是“当世主”了。 

6.将出天子

有一天,朱元璋的祖父在农作之余,躺在里面休息。这时,有两个道士经过这里,其中一个师傅指着朱元璋的祖父卧的地方说:“如果一个人死后埋葬在这里,他的后代就会出天子。”旁边的另一个道士——是前面说话的道士的徒弟——问道:“为什么呢?”接着,那道士回答说:“此地气暖。不信你拿枯枝栽种在这里,十天之内一定会长出树叶来。”  

此时,朱元璋的祖父突然从土窝里站起来,道士看见他很惊讶,于是便问道:“刚才你听见我说的话了吗?”朱元璋的祖父聪明假装耳聋,又是摆手,又是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于是乎,道士在那里插了一段枯枝就离开了。朱元璋的祖父其实把道士的话记在心里,一天天地就等候着枯枝生叶。十天过去了,那枯枝果然真的长出叶来。但是朱元璋的祖父很有心计,他不愿让别人知道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就把长出树叶的枯枝拔去,又另外插了一段枯枝。  

于是又过了十天,两个道士再次来到土窝处,徒弟发现了插在地上的枯枝,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生树叶呀?”师傅指着朱元璋的祖父说:“一定是被这个人拔去了。”最后朱元璋的祖父看见瞒不住,就承认了。道士说:“你有福,死以后应当埋葬于此,你家将会出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