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实中,人们总强调生养之恩,并作为道德准则?
《道德经》里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道生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德养万物而不自恃己功”。
但是为什么,现实中,人们总是强调生养之恩,并把回报作为道德的准备,施加在人们的身上。
却不是发掘和尊重人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从而自然而然的达到和谐?
这是咱们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关系和构建,不是强调,是每一个人都会老,与其说我们要求孝顺,还不如说为自己。简单的一句话,如果你摧毁了孝道,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就会崩纷离隙。
中华文明的其中核心的基础就是孝道,不但是对父母的孝,还有对祖先的孝。祖先的孝指的是什么?就是修祠堂供养祖先,我们有很多节日都是与祖先有关。我们设置了很多纪念祖先的节日,或者说与祖先交流的日子。从清明节到元宵节,你自己慢慢去数。
这个不是道德标准,这是文化的核心,判断你是不是中国人,就看你是不是孝顺,看到你懂不懂中国文化,其基本就是看你是不是孝顺。
看到提问者提这个问题,其实我感觉很害怕,因为这个问题不能质疑,不敢质疑,也不应该质疑。如果质疑这个等于说整个中华文化的构建地基已经松动,这个对中华文化的伤害是致命的。
这一个不是高帽子,是我的担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