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为什么要走亲戚?
这个跟我们的农耕时节有关系,夏朝的时候气候还是比较热的时候,所以春节是放在正月的。商朝的时候就移到了12月,应因为气候温度下降。秦朝的时候就到了10月春节。后来到汉朝的时候重新定回到正月。
春节这个时候农作物都不需要耕种了,大家都比较闲,所以古代的时候安排春节在这个时期,包括祭天,祭祖,走亲戚,这些联络人的感情,神的感情的,祖先的感情都放在这里。
亲戚为什么要走呢,因为这样增加彼此互相了解,本来一年到头难得几次见面,如果今年不走,自然就生疏了,你有一个亲戚,如果十几年不走,你过去之后你可能连他家住哪里也找不到,见面也不知道说什么,那样感情就淡了。对农村这个叫做断六亲。
古时候的走亲戚还有一个好处,大家都吃不饱饭,好东西都舍不得吃,亲戚来的时候,因为必须好客要招待亲戚,这样的话顺便自己也能够吃上一些好的东西,心里也不会心疼。这样一互相走动的话,就有好多顿能吃上好的东西,这其实是共享经济学。所以不要认为现在的共享经济是什么新鲜的词,其实在我们古代就已经有了。
正月里为什么要走亲戚?
过年正月里走亲戚是我国传统习俗,经过了一整年的忙碌工作和生活,大家聚在一起,闲话家常,互相交流,一起欢度春节,成为了每年大家最快乐的时段。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对正月走亲戚就有一套礼俗约定,拜年讲究亲疏远近。
正月初一,又叫大年初一,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家里的晚辈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起床给家里的长辈拜年,而长辈就会给晚辈发红包,算是回礼。如果家里有女子出嫁了,正月初一是不能回家拜年,要在男方家里招待客人。
正月初二,这一天是出嫁的女子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女婿会带着礼物给岳父岳母拜年,所以正月初二也叫归婿日,一般这天会在娘家吃午饭,如果有时间也可能会小住几天。如果娘家父母已经去世,这一天就会去娘舅家拜年,毕竟俗语说得好“娘亲舅大”嘛!
初三、初四一般就是去给姑姑、姨妈、老姑、老姨拜年,也就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姐妹。带着礼品,送去自己的新年祝福,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福寿安康!
正月初五,又称为“破五日”,这一天男方不能去女方亲戚家拜年,所以一般在这一天会去男方的亲戚家拜年。
初五以后就是同事、同学或朋友之间相互拜年了,平时相互之间有什么小矛盾、小纠纷,在这个时段也可以相互磨合,增进感情。
过了正月十五“走亲戚”这个“流程”基本上结束了,大家开始进入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状态。
正月里为什么要走亲戚?
正月走亲戚最忌讳的一点就是,正月初二不能走亲戚(越亲越忌讳),因为这一天叫“探亡日”。在此我简要说说“探亡日”的来由。“很早”以前,沿海有一未出道的神仙(后来得道成仙,因出道比八仙晚,所以人们称他“九仙”)。话说“九仙”自幼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所以“九仙”日常生活都依赖唯一的姑姑接济。有一天,“九仙”去看戏,发现台下观众都没有头颅,他掐指一算,不好,大年三十夜沿海地区有大难。他就告诉姑姑,大年三十夜必须彻底点灯,否则必有大难。姑姑虽然不信,但必仅是“大难”,她就把“大年三十夜点灯”之事告诉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也宁信其有,勿信其无照办了。果然大年三十夜,海寇“乌贼”上岸杀人抢劫。因海寇是团伙作案,所以“乌贼”们约定,杀人抢劫后点灯为号,看到点灯的就不必再去了 ,这就给了那些彻夜点灯的家庭躲过一劫。第二天(正月初一)此事便传遍城里,第三天(正月初二)沿海有亲戚的城里人都去探望(沿海亲戚家)的情况(看看死没死人,死了多少人),所以这一天人们称为“探亡日”,一直流传至今。
正月里为什么要走亲戚?
过年就是加岁一年到头赱亲访友交谈一年来的收益经验下年的奋斗任务和想法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