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维坚持北伐?

姜维北伐是跟诸葛亮一样“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还是信心爆棚,真的认为自己可以“扭转乾坤”?

姜维的人品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他是廉洁自律,而且不贪污,对物质没有追求。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一个人对物质没有追求,那么必然对其他方面有追求,他追求的就是建功立业。诸葛亮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比马良还要厉害。马良就是马谡的兄弟,诸葛亮的结义弟弟。所以诸葛亮评价姜维是很高的,绝对认可他的军事才能。

所以一个军事天才,他是为战争而生,没有战争他就失去了价值,姜维也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才做到大将军的位置上,原来蒋琬和费祎对他多有节制,所以他没有办法发挥大规模的战争,每次用兵不到一万。直到后来费祎被刺杀之后,姜维才全面掌握兵权他就开始他的北伐大计。如果配合内政那就好了。问题是到这个时候没有人管内政了,姜维也不懂内政,打仗不单单是靠军队,还要靠后勤,还要靠君臣的团结。后勤和精诚团结这两块根本没有做好。这也是他屡次失败的真正原因。所以他不顾蜀汉当时真实的实力,玩命的北伐,最后导致蜀汉军力匮乏,无力抵抗,本来汉中是采用节节抵抗的方式,因为兵源吃紧,最后采用游击守护,导致蜀汉门户大开。蜀汉灭亡姜伟他要负很大责任。

为什么姜维坚持北伐?

姜维逆天争胜,九伐中原,这说明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但理想主义并不说明他傻。恰恰相反,姜维很清楚魏国的强大也知道蜀国的国力有限,他在北伐的时代面临的问题比诸葛亮更大。如果说诸葛亮时代的蜀汉还有可能通过一场野战打败对手获得决定性胜利的话,那么到了姜维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曹魏自曹丕,曹睿以来几十年如一日的休养生息政策,魏蜀两个国家的国力进一步拉大,特别是人口和财力上。到了姜维统帅蜀军部队北伐的时候,每次几乎只能对抗曹魏的西北兵团而已。

图:平襄侯祠姜维神像

那么如何和越来越强大的对手抗衡呢?姜维在战略上做出调整。“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三国志·姜维传》)严格来说姜维的战略和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夺取陇右地区,进而控制关中,如果做不到的话通过战争掠夺人口,减少两国的国力差距,这个战略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手的力量越来越强,仗更难打了。如果说诸葛亮还可以采取运动战的话,那么姜维就必须更彻底采取游击战。

姜维将原本以步兵为主的虎步军,大量加入了羌、氐骑兵,大大提高了自己军队的机动性,出兵的目标和少数民族一样,就是抢掠雍凉地区的人口财产,不去占领土地。把地方抢光了之后,让曹魏再投入财力人力去恢复,自己再去抢,反复多次,所以姜维九伐中原,几乎年年在打仗,但是时间都相对比较短,对蜀国经济破坏损伤较小,很好的起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和诸葛亮经常统帅十万大军对峙几个月,不可同日而语。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