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不是比玉皇大帝大吗,为什么还要对他俯首称臣?

不要拿《西游记》跟《封神演义》这种小说当成古代神话故事的正统,用现在的话说,《封神演义》这种就属于古代神话体系的“魔改文”,与传统的神话体系是不一样的。

太上老君跟玉皇大帝的关系,到底谁高谁低,要看具体的历史时期,也要分情况。

在道教体系当中,自然还是太上老君比较厉害,但是在古代的民间与朝廷当中,玉皇大帝才是群仙的首领,反正大家各论各的,谁也碍不着谁。

一般大家觉得太上老君的地位比玉皇大帝要低,主要是因为《西游记》,当中的太上老君对玉帝行礼,而玉帝对太上老君倒是客客气气的。

道教神话当中,地位最高的一群人就是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

这当中的三清,也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并不是什么封神演义当中说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跟通天教主,至于什么鸿钧老祖也都是小说里的。

而三清当中的道德天尊,就是咱们俗称的太上老君,其原型就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被道教称作“道家之祖”,太上老君也算是道教当中的顶级存在。

道教刚创立的时候,并没有三清的概念,直到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原地区流行,唐朝时期出现了对标佛教三世佛的“三清”,分化出了三大天尊,即所谓“一气化三清”。

不过到底是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还是元始天尊一气化三清,不同流派也各说各的。

简单来说,在道教神话体系当中,太上老君就属于顶级存在,至于什么鸿钧老祖,都只是《封神演义》小说里的人物,而这并非道教的正统神话内容。

三清之外还有“四御”,早期不是四御,而是“六御”,也就是玉皇大帝、紫微大帝、长生大帝、青华大帝、太极天皇大帝与后土皇地祇,后来逐渐被简化成了四御。

如果是在三清四御这个体系当中,玉帝的地位自然是比不上太上老君的,就好比说太上老君是最大的董事之一,而玉帝只是公司里的四个部门主管之一。

但是后来,玉帝在民间逐渐与“昊天上帝”融合,唐朝时期玉帝已成为民间的最高神仙。

毕竟道教的神仙一大堆,而且名字都很长,民间的百姓根本记不住,玉帝、上帝反正也差不多,逐渐玉帝与昊天上帝就成了一个人,成为了神仙里的最高存在。

到了北宋时期,玉皇大帝得到了宋朝皇室的册封,成为真正朝廷认证的最高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将玉皇大帝作为神仙世界的最高主宰。

话虽如此,但是在道教内部,仍旧将三清作为顶级存在,一般的道观当中,拜的也都是三清,比方说《西游记》车迟国的三个国师,他们供奉的是三清神像,没谁拜玉皇大帝的。

而像是凤仙郡的郡守,他祭祀的就是玉皇大帝,这完全是两码事。

朝廷、民间的百姓们,都把玉皇大帝当做是最高等级的神仙,但是真正的道教内部,修道之人都将三清作为顶级存在,太上老君当然地位也就比玉帝要高。

这并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反正大家各说各的,谁也不妨碍谁,而不同的小说当中,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像是《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当中,就采取了不同的看法。

其实咱们国内的神话体系,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天南海北的神话不同,还有大量来自国外的神话概念逐渐本土化,甚至有人把小说里的概念代入正统神话。

比如本土神话里掌管幽冥世界的是泰山大帝、酆都大帝,后来受佛教影响变成了阎王爷。

另外,还有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关系问题,有的说是夫妻,有的说是母子,实际上两人只是同事关系,对应东王公与西王母,分别是男仙女仙的首领。

总而言之,玉皇大帝与太上老君之间到底谁地位高,那要看情况,唐宋之后,在朝廷与民间,玉帝就是最高的神仙,而在道教神话体系当中,仍旧将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君作为主宰。

太上老君不是比玉皇大帝大吗,为什么还要对他俯首称臣?

太上老君辈分与地位比玉皇大帝高确定无疑

太上老君被称为“道祖”,也就是说在道教范畴内太上老君是老大。玉皇大帝在本质上也是道家弟子,因此太上老君的地位比玉皇大帝高是肯定的。不过到了太上老君这个级别的大神,肯定不会拘泥于行政上的琐碎事务去亲力亲为了。既然老君不去管天庭事务,那就需要在道家弟子中挑选有能力者去管理天庭,于是乎,玉皇大帝便应运而生担任了天庭最高管理者。玉皇大帝是通过竞争也罢,被指定担任也罢,终究他只是替道家管理天庭,有点类似于公司的总经理。

玉皇大帝是替道家管理天庭

玉皇大帝毕竟是天庭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太上老君既然同意他担任这个职务,肯定要支持配合玉帝的工作,如果老君不去支持的话,玉帝恐怕也干不住。怎么去支持配合呢?那就是公开场合称呼玉帝陛下,称呼自己为老臣,当然了即便公开场合老君也不可能给玉帝下跪,顶多就是施个礼罢了。只有这样其他众神才会心悦诚服的服从玉帝的命令。但是老君这样谦逊只是表面文章,是做给外人看得,在事关天庭重大事项决策问题上,恐怕玉帝还得去向老君请示汇报,最后由老君拍板定夺。

老君与玉帝分工明确

我觉得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分工明确,老君身居幕后,掌控道教的大方向;玉皇大帝位居前台负责处理琐碎的日常事务。他们的关系有点像政教合一国家的最高精神领袖和总统。太上老君就是最高精神领袖,玉皇大帝就是天庭总统。当然了,小事玉皇大帝说了算,大事太上老君说了算。

高举原创大旗,书写本色人生;让文化点亮生活!敬请您关注赐教!

太上老君不是比玉皇大帝大吗,为什么还要对他俯首称臣?

在道教,玉皇大帝不过是一个点化的凡人,而太上老君却是第三号人物。

道教中,老大元始天尊,老二灵宝天尊,老三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

天庭本来不是道教的,而是妖族的。妖族和巫族打了一架,两败俱伤。

天庭荒芜了,元始天尊说,要有人。

于是,玉帝被选中,经历上万个劫难,才成了天庭的皇帝。

所以说,天庭其实是道教的产业。

元始天尊虽然选定玉帝,但他毕竟是个凡人,总要有个幕后领导吧?

天尊说:我不惜地做,要不老三你去?

老君说:成,于是就派自己的分身去三十三重天当垂帘听政的“太上皇”。

所以,天庭的政体其实是“老君集权制”:

玉帝是职业总经理,管理日常事务,而老君分身是天庭的董事长,是幕后甩手掌柜。

表面上看,分身见了玉帝得作揖,得自称老臣。

幕后玉帝还得给老君汇报工作,大事也得老君拿主意。

一开始玉帝还很谦逊,天天老君长,老君短。

实力壮大后,玉帝就开始忘本了,他和亲信商议:

想当年我斩蛇起义,创立了这天庭帝业,那三清也就帮了我点小忙。

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那老君分身成了太上皇,我还得给他汇报工作,真是又累又气!

亲信听了说:现在时机不成熟,咱还得巩固势力,才有和老君一争高下的资本。我看最近那如来也蠢蠢欲动,想来东方发展,要么咱和他商议商议?

玉帝拍拍手,甚好,甚好。

于是玉帝和如来私下密谋,才有了西游记。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西方佛教也传播到东方,扬名立万;玉帝也在取经途中铲除天庭在人间的势力,可谓是双赢。

玉帝势力得到大大巩固,便思谋下一步:先让那分身取消这“老君集权制”,如果他不听,就好好收拾他!

于是玉帝操练天兵天将,闭关练功三十天,就为与老君这一战。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三十天以后到啦!

玉帝铆足了劲儿,来到三十三重天:

老君,你看现在天庭业务这么繁忙,我还得每天来和你汇报工作,这也耽误你炼丹不是。咱能不能商量商量,以后不来汇报工作,我把回复底下的邮件抄送给你邮箱,你看成不成?

老君说:容我思量一会儿。

于是分身回到内室,给老君打了个视频:

老君啊,玉帝那老儿想取消每天的汇报工作环节,我看他这是想自己当家做主了。

对面的老君呵呵一笑,说:

当初那猴头大闹天宫,我就知道玉帝老儿想摆脱咱们的控制了,那就由他去吧!

那你呢?想回我身边,还是在天宫?

分身说:在天宫就挺好,没事儿炼炼丹,我在这儿顺便也能看着点玉帝,防止他做有损三清的事儿!

成,那你呆着吧。

禀报完毕,分身回来,对玉帝说:成,以后就抄给我吧,不用每日禀报了。

玉帝铆足了劲儿,拳头都举起来了,却打在棉花上。

等他出了三十三重天,还恍然在梦里,咋就同意了呢?

哎,要说这玉帝也是格局小了,人三清根本就没拿天庭当回事儿,当初之所以派分身过来,也就是扶持一下他,给他撑个场面。

现在他翅膀硬了,三清可乐的清闲,谁稀得管他那破事儿呢!

那分身更高兴了,本来每天就只想炼丹,他还特别烦玉帝,每次来都得摆着脸装真身,还得给他拿主意,那得多费脑力。玉帝这一闹,正中他下怀。

这可真是:苦心积虑几百年,一拳打在棉花上。

太上老君不是比玉皇大帝大吗,为什么还要对他俯首称臣?

又是一个被86版西游记毒害的年轻人呀。估计是只看过电视剧,没有看过其他的道教文献呀。

今天我就讲讲太上老君的故事。

今天这个故事不按照封神的背景讲,就按照道教的文化来讲,道教的文化中,三清就是最高神,没有比三清更高的存在,也就是说,道教是没有鸿钧存在的,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而在道教的文化中,三清之首也并不是太上老君,而是玉清元始天尊。而太上老君只是道教的始祖而已,而最后三清合而唯一这才统一成为了道教文化。

而题主所说的太上老君为什么要对玉帝称臣,这个说法就仁者见仁了,先说说这个天庭和道教的关系吧。天庭的建立其实是比道教还要长远很多的,只不过一开始的天庭并不是人族说了算,最开始的天庭应该是妖族说了算,最开始的天庭也是妖族建立的,而妖族的两位统治者分别是帝俊和东皇太一,只不过后来妖族和巫族的大战,导致了妖族天庭的陨落,而妖族和巫族一起没落了以后,人族兴起了,这时的三清而前后成圣了,所以这时的天庭直接成为了道教的囊中之物,也算是道教捡了个大便宜,而在道教掌管天庭以后,玉帝一职本来是空的,是元始天尊在凡间点化了一个凡人,然后这个凡人经历了无数劫以后,这才修成了正果,继承了昊天上帝的职位,可以说,天庭本来是道教的一部分势力,只不过最后天庭有了主人以后,天庭开始膨胀了,不想再听道教的指挥了,想要自己说了算了。

而在西游记中的天庭已经是非常完善的天庭了,这个天庭虽然有着和封神差不多的配置,但是细节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这时的三清和天庭的关系就非常的微妙了,整个西游记中几乎出场最多的就是三清中的太上老君了,又是忙着抓猴子,又是炼化猴子,后来自己的牛还下了凡,可以说天上老君很忙了,而其他两清几乎就没露过面,只有元始天尊在真假猴子的时候出了一回场,而这次的出场还把元始天尊的形象直接就给拉下来了,而通天教主几乎就没出现过,而在西游记中也是,太上老君似乎是一直在为玉帝服务,又是抓猴子,又是炼仙丹的,可以说是完全是玉帝的小弟的样子,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三清本来就已经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了,要说地位普天之下可能只有元始天尊略微高太上一点,其他人就没有比他高的,而玉帝地位虽然高,但是也是在太上之下的,而太上老君就没有对玉帝称臣过,在天庭三十三天兜率宫的这位根本就不是太上老君的本身,因为在封神完毕以后,太上老君就已经一期化三清了,一清为天庭的太上老君,二清为人间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三清为西方的释迦摩尼佛。在天庭的这个只不过是老君的一个分身而已,而这个分身之继承了老君的炼丹的本领,其他的本领几乎都在另外两人的身上。

而老君化三清以后每人的实力肯定是相差很大,最能打的是释迦摩尼,最会炼丹的是天庭的老君,最后传播教义的是老子,而天庭的老君,本身法力并不是很高,所以这才在了三十三天,没事练练丹,教教弟子,日子过得非常的悠闲。而这时的玉帝已经非常的膨胀了,虽然是元始天尊点化的他,但是已经不怎么服元始天尊的管教了,而这时的西方佛教正好想要东进,玉帝和如来俩人一合计西游这场闹剧就出现了,而这时的道教因为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这时的道教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在玉帝和如来的阴谋之下,西游还真的成功了。

虽然佛教和天庭都获得了很大的利益,但是这时的元始天尊已经不在乎人间的这点利益了,因为这时的三清修为几乎已经超越了圣人,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超越自己,获得更高的境界。所以西游在他们的眼中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玩笑。

太上老君不是比玉皇大帝大吗,为什么还要对他俯首称臣?

这是最大的误读!此问有违历史常识,但却在可谅解之内。

做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明代淮安人。他所描写的神话故事发生在唐太宗时期。即便是被压了五百年的孙猴子,最早也只能追朔到东晋时期。

而佛教传入东土最早在东汉明帝时期,此时公元前四百年的道家已发展为道教,最受尊崇的三清: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老子历史上是确有其人。

佛祖如来,岀生于尼伯尔,传教于印度、东南亚,但却在中国发扬光大。两千年来竟成为中国儒、释、道三教之一的重要一支。可见影响之大。

但论起正统,儒家为大。都说《西游记》宣扬的是佛家文化,但实际上是讲的是纲常伦理一一标准的儒家思想。佛法无边,道术高超,但这都是为人间皇帝的化身一一玉帝服务的。从座位排序更能说明这一点,玉帝稳坐中央,佛祖、太上老君分坐两旁。

所以君臣之分,一眼可辩,只是由于佛祖、道祖身份特殊,可与人间帝王身边的受尊重的国师罢了。

这本身就是神话、传说,不必当真。即便是史书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相国寺拜见佛祖时,主持忙阻止: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可见帝王的地位多么尊贵。

所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家为主导,释、道捕助之,己成为惯例。太上老君做为老臣侍奉玉帝是理所应当的。

太上老君不是比玉皇大帝大吗,为什么还要对他俯首称臣?

在道教里,老君是三清之一,玉帝是四御之一。严格算起来确实是三清的地位高。

《西游记》中明确太上老君居住在三十三天兜率宫,玉帝一般在凌霄殿,到兜率宫应该会经过南天门。其中两处提到,一处在孙悟空求丹救乌鸡国国王,他去找老君求还魂丹,经过南天门,不去凌霄殿,去到兜率宫。还有一处也描写过。如此推测,如果要去兜率宫,必须要经过玉帝的宫殿所在的楼层。否则,孙悟空大可直接去兜率宫,何必去南天门走一遭?

根据大型企业的楼层文化,楼层越高一般地位越高。总裁的办公室大多设置在顶层,由此,我们可以佐证:太上老君的地位要比玉帝高。

至于题主所说太上老君对玉帝俯首称臣,我不知道参考的哪种文献资料。反正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或者《封神演义》中并没有这么描述。太上老君几次帮助玉帝对付孙猴子自有他的用意,并非什么俯首称臣。

以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