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光绪叫慈安皇额娘,而叫慈禧为亲爸爸?

不管是《神厨小福贵》这样的动画片,还是《走向共和》这样的正剧当中,光绪帝称呼慈禧太后都是用“亲爸爸”,然而这句听起来怪怪的称呼,其实是对的。

慈禧不想让光绪帝叫自己“皇额娘”吗?当然不想,因为皇额娘这个称呼是属于先帝正宫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的,慈禧当年只是懿贵妃,不够格被称作皇额娘。

可慈禧太后又要突出光绪帝跟自己的亲密关系,所以有了“亲爸爸”这么个称呼。

光绪帝载湉,是醇贤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的生母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所以,载湉不仅是慈禧太后夫家的侄儿,也是自己的亲外甥,关系非同一般。

同治帝驾崩,没有留下子嗣,而咸丰帝也只有同治帝这么一个血脉。

按照惯例,同治帝驾崩,自然是要从溥字辈的宗室里选人给他立嗣,然而在当时的近支宗室里并没有合适的人,因为同治帝在道光帝一脉的宗亲当中,原本就比较年长。

同治帝驾崩的时候年纪轻轻,他都算是年纪比较大的,没有孩子,其他的堂兄弟几乎还都是小孩子更没什么孩子,唯一有孩子的载治,还是从远房宗亲过继来的。

载治当时膝下有两个几个月大的儿子,但载治是成亲王永瑆的曾孙,属于远房宗亲,而且载治的儿子当时实在年幼,那时候的条件,这么小的孩子很容易夭折,并不适合继承大统。

此外,若是册立溥字辈,成为太皇太后的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就不便继续垂帘。

多番考虑之下,两宫太后与宗室诸王,还有朝臣们暂时放弃了为同治帝立嗣,而选择与同治帝同辈的醇亲王之子载湉,作为咸丰帝的嗣子,继承大统。

载湉作为同治帝的堂兄弟兼表兄弟,与同治帝同辈,他被过继给了咸丰帝,那自然是要称咸丰帝的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为皇额娘,而慈禧太后则为额娘。

光绪帝继位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话都说不清楚,而等到他十岁的时候,作为礼法上的嫡母的慈安太后去世了,慈禧太后成为了光绪帝礼法上唯一的母亲。

虽然载湉与慈禧太后关系亲密,但需要防范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宋朝时期,宋英宗继承大统,结果引起了“濮议”,明朝明世宗继承大统后,也有“大礼议”之争,意思很简单,就是这些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都想着追尊自己出身的那一支为正统。

光绪帝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虽然是过继给了咸丰帝,可光绪帝将来要追尊自己的生父生母为皇帝皇后怎么办,慈禧太后对此非常忌惮,醇亲王当然也明白这一点。

奕譞得知自己的儿子成为新皇帝的时候,就当场昏厥了过去,但他也没有任何反对的能力,而为了消除慈禧太后的疑心,奕譞也是想尽了办法。

奕譞在光绪帝登基前后,辞去了自己所有的职务,慈禧太后一律批准。

此后,奕譞还上了一封密折,也就是《密陈豫杜妄论折》,简单来说就是奕譞挑明态度,以后载湉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将来谁要是提起明世宗、宋英宗那档子事,全都要打击。

这一番操作,一定程度上也的确是减少了慈禧太后的心中疑虑,而她也专心培养光绪帝,将其当做自己的亲儿子照顾,尤其是在慈安太后去世之后,她成为唯一的皇太后。

在德龄的《清宫二年记》当中记载“皇帝及余等皆称呼太后以男称”,也就是说,当时宫里不管是皇帝还是其他人,都习惯上用男子的标准来称呼慈禧太后。

光绪帝叫慈禧太后“亲爸爸”,其他人叫慈禧太后“老佛爷”。

在清朝皇室,皇子称呼生母为额娘,皇后是所有皇子的皇额娘,皇太后是皇帝的皇额娘,而皇子或者皇帝,称呼自己的父亲为“汗阿玛”。

但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光绪帝叫自己“皇额娘”,远远不够,因为这只是礼法上的惯例,而且让人一听就知道不是亲生的,也不是很亲密,要显示母子的与众不同,她要另辟蹊径。

宋英宗、明世宗这样的前车之鉴,慈禧太后深以为然,所以她断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她要彻底树立自己在光绪帝心中唯一母亲的形象。

“皇额娘”这个称呼不合适,“皇阿玛”更不合适,这实在是逾越祖制。

于是慈禧太后采用了汉人常用的称呼,也就是“爸爸”,这里说一下,“爸”这个称呼很早就出现了并非是近现代才有的称呼,古人叫“爸爸妈妈”也有很长的时间。

让光绪帝叫自己亲爸爸,是慈禧太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地位,强化自己与皇帝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做法,而事实证明很有效,光绪帝对慈禧太后畏之如虎,被拿捏在股掌之中。

为什么光绪叫慈安皇额娘,而叫慈禧为亲爸爸?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满族文化。(约600字,阅读需2分)

在《走向共和》这部影视剧中,光绪皇帝竟然向慈禧请安时说:“亲爸爸吉祥”,称呼慈禧为“亲爸爸”,这句台词有问题吗?其实这句台词没有问题。

1874年,同治皇帝御龙归天,没有留下一个子嗣。

大清国不能一日无主,挑选继承人的问题就提上了日程。

慈禧太后最后选了自己妹妹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过继给咸丰先帝,来继承皇位。

幼年的光绪皇帝和弟弟

此时的大清国,除了西太后慈禧,还有东太后慈安。

而慈安是之前咸丰帝的正宫皇后,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光绪皇帝过继给咸丰,自然要称慈安叫皇额娘,这没有什么问题。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光绪皇帝在紫禁城的太和殿行继位大礼,并祭告天、地、庙、社,而后到同治皇帝御容前跪拜,再到钟粹宫的慈安太后那里行礼,最后才到长春宫的慈禧太后那里行礼。由此可知,此时的慈安还是在名义上比慈禧更高一点。

之所以光绪叫慈禧“亲爸爸”,是因为旗人有重内亲的习惯,母系一族的亲戚关系十分亲近,这一点非同汉族。光绪皇帝的亲生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因此光绪叫慈禧应该是姑妈。

重内亲的满族有称姑妈为“姑爸爸”的叫法。光绪皇帝叫慈禧“亲爸爸”,也符合满人之传统。并非慈禧贪权要挟。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为什么光绪叫慈安皇额娘,而叫慈禧为亲爸爸?

我是一更历史!

动漫作品《神厨小福贵》里面,曾有这样的一幕,光绪皇帝管慈禧叫“亲爸爸”,于是有很多人好奇,是不是出现了台词错误?其实这样历史上也有原因的,在《走进共和》里面,光绪帝也曾称慈禧为“亲爸爸”,这是怎么一种关系呢?

都知道爸爸是孩子对父亲的称呼,而慈禧可是女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慈禧是咸丰皇帝的爱妃,他们有一个孩子叫载淳。咸丰皇帝驾崩后,载淳继位,史称同治皇帝,而这个时候清朝的大权却在慈禧手中,也许有人说,那个时候载淳年纪还小,后来同治皇帝已经有了亲政的能力,慈禧依旧掌控着大权不愿意放手。

就这样同治成了傀儡皇帝,因为手中无权,所以整日寻花问柳,导致染病,19岁的时候便因病去世。

慈禧丧夫丧子,这样的打击并没有让她一蹶不振,反而是她更加的坚强,当时的慈禧十分渴望权力,她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可是清朝时有祖训的,女子是不能干政,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治皇帝又没有子嗣,所以最后咸丰皇帝的侄子载湉继承了大统,历史上管这段时间为道光年,慈禧作为老佛爷,按辈分,光绪该称慈禧为皇额娘或者是太后,不过慈禧却要求道光皇帝称她为“亲爸爸”。

很多人都不明白里面的原有,“爸爸”一词是由西方国家传来的,洋人卡尔知道大清的皇帝称慈禧太后为“亲爸爸”,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慈禧是渴望权力的,所以一直以来牢牢握着权力,他让光绪皇帝称她为“亲爸爸”,主要还是想让光绪皇帝把他当作皇帝对待,所以一语道破慈禧的野心,光绪称慈禧为“亲爸爸”,朝中大臣则称她为“老佛爷”。

从大臣以及光绪皇帝对慈禧的称谓不难看出,慈禧想在权利上压制着所有人,相由心生,称呼也是慈禧心中欲望所想,对此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吗?

你认为慈禧为何要让光绪皇帝称其为“亲爸爸”?欢迎评论!

文献参考:《慈禧秘史》、《清史稿》

为什么光绪叫慈安皇额娘,而叫慈禧为亲爸爸?

光绪皇帝叫慈禧“亲爸爸”,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放在清朝,也没有皇帝这么称呼太后的。

其实这个称呼,我认为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称呼本身含义没毛病。“亲爸爸”一词,很有可能来自满语对亲戚的称呼。

至今老北京还有人称呼自己姑姑为姑爸爸,所以“亲爸爸”一词极有可能来自于这个称呼的再创造。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从慈禧本人的立场看。

同治皇帝青年去世,未留下子嗣,清皇室本来打算让溥字辈,继任皇位。

作为同治皇帝的生女母,无论哪个溥字后辈登基,对慈禧太后的权力都将是致命打击。

所以她想到了最佳人选,自己亲妹妹嫁给了咸丰皇帝的堂弟醇亲王奕譞,他们的孩子载淳无疑是最佳人选。

所以光绪皇帝是慈禧的外甥,也是侄子,亲上加亲。

而光绪叫慈禧“亲爸爸”,则除了这双重亲戚的关系外,还有慈禧那难以掩饰的凌驾皇帝权力之上的野心。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为什么光绪叫慈安皇额娘,而叫慈禧为亲爸爸?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继承大统的皇帝。他是道光皇帝的孙子,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皇帝载淳的堂弟;他的爸爸是醇亲王奕譞,他的妈妈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慈禧太后是他的亲姨妈。正因为拥有如此复杂的关系,使得他不幸被慈禧太后选中成为皇帝。

载湉出生在天潢贵胄之家,本来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同治十三年(1874年),做了十三年傀儡皇帝同治帝病逝,引起朝野的巨大震动。同治皇帝没有儿子,皇位由谁继承是摆在慈禧太后面前的一道难题。按照清朝的祖制,应该在晚辈近亲中挑选出一个人来继承皇位。当时载字辈之下是溥字辈,照理应从溥字辈中选出一人。但是这样做的话,慈禧便成了太皇太后,就很难继续执掌清王朝的政权。于是,慈禧改变了父死子继的祖制,决定由同治的堂弟载湉继承皇位。载湉年龄较小,加之与她有密切关系,比较利于对他进行掌控。接着,慈禧召集大臣们当场宣布由醇亲王的儿子载湉继承皇位。大臣们虽然惊讶不已,却没有人提出异议。这样,刚满4岁的载湉被接到宫中,正式继位为皇帝,改第二年为光绪元年。

光绪帝入宫后,奉慈安皇太后居住在东六宫的钟粹宫,史称“东太后”;奉慈禧皇太后居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史称“西太后”;光绪帝则独自居住在养心殿。随着幼小的光绪皇帝的一天天长大,他越来越明显地亲近东宫皇太后,这又为两宫太后的不和平增添了新的因素。他对于将他选为皇帝的慈禧太后充满了不信任和叛逆心理,就像当初同冶帝时的做法一样,。这很可能是基于下面事实所带来的后果,即慈安比较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喜好,而慈禧认为遵守某些规矩是非常必要的,即使皇帝年幼也不例外。刚入宫的光绪帝年纪尚小,还需要人照顾,这时候的慈禧对光绪还是比较爱护的,甚至让光绪帝睡在她的寝榻上。高兴的时候还会为光绪帝讲授四书五经。通过这些努力,慈禧试图和光绪帝之间建立一种“母子”关系,从而用封建孝道加强对光绪帝的控制和约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慈禧甚至切断了光绪帝与他亲生父母的联系,并让周围的太监不断向光绪帝灌输太后才是她母亲的信息。

在一个绝对君权的宫廷之内,一个孩童的个人好恶,很可能隐含着政治意义,人们可以很容易预见到,随着时日増加,慈安可能会和年轻的皇帝结成强有力的联盟,一起对付慈禧。从中不难看出光绪皇帝为什么称慈安为皇额娘,称慈禧亲爸爸的缘故和来由了!

为什么光绪叫慈安皇额娘,而叫慈禧为亲爸爸?

网上的确有这个说法,但是我没有找到出处?而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满族的风俗习惯,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是慈禧获取权力的需要。对于两种说法,我更认同后一种。

△光绪和慈禧

说法一:这是满族的风俗习惯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爸爸”在满语里面有“母亲”的意思,但并未找到能够支撑此说法的证据。这种说法虽然无法考证,但从常理判断,显然无法成立。

△光绪帝

众所周知,满族习惯将父亲称为“阿玛”,将母亲则称为“额娘”或“额呢”。而且,用“亲爸爸”这个称谓来称呼女性,似乎只出现于光绪和慈禧之间,而从未听说其他人有过如此称呼。

说法二:这是慈禧获取权力的需要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驾崩,同治帝并无子女,且咸丰帝也无其他子嗣。而当时关于谁来继位,朝堂之上曾出现过争执。

△慈禧

有人请为同治皇帝立嗣,并提到了溥侃、溥伦两位候选人,但遭到了惇亲王奕誴的反对,而慈禧更是说溥字辈无当立者。”此后军机大臣又为奕訢的儿子载澂争取机会,但却被慈禧所否决,而慈禧最终指定了醇亲王奕譞的次子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那么慈禧为何会选择载湉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载湉乃是醇亲王奕譞和慈禧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时年四岁的载湉离开父母入宫为帝,最近亲之人无疑就是自己这位身为皇太后的姨娘了,这将更方便慈禧通过光绪来掌握朝政。可即使如此,慈禧此时的身份仍然很尴尬,原因就在于慈安的存在。

△慈安和慈禧

我们知道,慈安太后乃是咸丰帝正宫皇后,慈安的地位是要在慈禧之上的。哪怕同治帝载淳是慈禧所生,但按照封建法理来说,慈安乃是载淳的嫡母,而慈禧则是生母,因此咸丰帝驾崩之后,慈安被尊为嫡母皇太后,而慈禧则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慈禧之所以能在同治朝掌权,除了慈禧的手腕之外,同治帝生母这个身份同样极为重要,生母的身份使得载淳无疑要更亲近慈禧一些。可是同治帝死后,光绪帝载湉被过继给咸丰帝,从而继位为帝,按封建法理来说,慈安为光绪嫡母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慈禧的身份又该如何摆呢?按理来说,慈安仍将是皇太后的身份,而慈禧只能是皇太妃,虽说她可以依靠强大的政治资源继续把持朝政,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这是权力欲极强的慈禧所不能接受的。

△光绪和慈禧

我想“亲爸爸”这个称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光绪帝继位,慈禧想要继续垂帘听政,就必须确立自己与光绪帝之间的“正统”关系。如果光绪将慈禧称为“亲爸爸”,那么慈禧将是相当于太上皇的存在,这显然是要盖过慈安一头的,这也将会给她持续把控朝政提供一定的法理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