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领土不到400万,大清超1300万,清朝版图如何扩张的?
明朝大部分时间内,对于今天的西北、青藏与东北地区,都是没什么实际控制能力的,而清朝相对于明朝来说,实际掌控的疆域,主要就多在这些地方。
明朝疆域的巅峰,出现在朱棣在位的永乐时代,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状态。
当时明朝的总面积,大概在1100万平方公里的样子,可以说是相当巨大。
这一时期的明朝,在北部,拿下了兀良哈三卫,在南方,于越南北部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青海、西藏、云南还有山海关外,全都纳入了明朝的势力范围。
不过明朝的疆域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在很多地方,采取的都是羁縻制度。
这些地方名义上是归属于明朝的,但其本身仍旧享有极大的权限,明朝实力强大的时候,尚且还能进行控制,然而明朝稍微力有不逮,这些地方就失去了控制。
明宣宗宣德年间,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被裁撤,北方边界后退,东北方向,奴儿干都司的流官驻军均被撤回,明朝对东北的实际掌握局限于辽东,对青藏地区的管理也愈发有限。
永乐时代的那种辉煌状态,实际上仅仅维持了十八年的样子,明朝的实际掌控地区就大幅缩水。
明朝中后期的实际控制范围,大致上就是内地的两京十三司,而青藏地区、山海关外,还有西南地区的大量卫所,都带有明显的羁縻制度性质。
这些地方的羁縻卫所,与内地的州县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好像是自治机构一样。
举例来说,明朝名义上在青藏设置了朵甘都司与乌斯藏都司,但其下大量的卫所,实际管理者都是当地的首领,东北的卫所也一样,管理者都是女真人。
如果明朝一直非常强大,这些地方当然足够听话,可随着后来明朝衰落,这些地方实际上都脱离了明朝的管辖,明朝在当地也没有驻军,也并不直接进行管理,掌控能力非常薄弱。
明末清初,明朝实际上的领地范围更加减少,山海关外的女真已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青藏高原上的各部,明朝就连名义上的册封都已经做不到了。
清朝入关之前,其范围囊括了东北,还有漠南蒙古地区,那时候的清朝与蒙古是结盟关系。
入关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清朝接收了明朝的疆域,大致上也就是两京十三司地区。
明末时期,各地趁乱起兵,除了李自成的大顺之外,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清朝先后拿下大顺、南明与大西[澹奕],之后加上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康熙时期的疆域就已经相当辽阔。
康熙时期,当时东亚东部地区除了半岛与日本列岛、琉球之外,全都被纳入清朝,而同一时期清朝需要对外开拓的方向,集中在西北、漠北与青藏高原。
在清朝以前,中原王朝对于漠北都非常头疼,更别说进行有效管辖,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漠北这个地方就是没啥用处的,所以也并没有什么兴趣去开拓。
清朝时期,从漠南蒙古入手,对于蒙古地区开始进行了实际管辖。
蒙古原本是清朝的盟友,但后来清朝将蒙古分成漠北与漠南两个部分,也就是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澹奕],在蒙古各部施行盟旗制度。
内属蒙古有大量的盟旗,与内地的州县无异,外藩蒙古则处于半自治状态。
清朝在蒙古大规模册封,虽然保留了各部落一定的权限,但却设置了很多监察机构,清朝乾隆时代开始,蒙古都被清朝管理得老老实实。
要知道,以往的朝代在漠北地区的存在感一直都是非常弱的,蒙古高原大部分时间里,都属于当地的游牧部落,偶尔被中原纳入管辖,也只是名义上而已。
除了蒙古高原,清朝比起明朝进行的另一个大规模扩张,就是西北方向。
明朝时期,天山南北并不在明朝范围内,而明朝的控制力,基本局限在甘肃一带。
清朝在康雍乾三代,接连不断对西北用兵,攻打盘踞西北的准噶尔汗国,并最终取胜,天山大漠这片广阔的区域,终于继唐朝之后,再次纳入中原的范围。
清朝对于西北的统治相对复杂,在当地的蒙古地区施行盟旗制度,在回部施行伯克制度,但清朝在西北驻军、屯田、派遣人员设置机构进行管理,掌握程度还是很高的。
再者,就是青藏高原地区,与以往的册封不同,清朝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管理程度更深入。
《甄嬛传》当中也曾提到,年羹尧在青海用兵的事情,清朝康熙与雍正时期,对于青海与西北地区的用兵非常频繁[澹奕],主要解决的就是西北与青藏地区的蒙古汗国势力。
在彻底平定之后,清朝在青海设置了西宁办事大臣,在当地的蒙古部落地区施行盟旗制度。
而西藏地区,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共同处理西藏事务,这比起明朝完全让当地人管理当地人,是完全不同的。
不仅如此,最著名的就是清朝通过金瓶挚签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朝时期对于西藏的实际管辖程度,是以往朝代没有达到的。
清朝比起以往朝代,在开拓土地的问题上,有个最大的进步之处,那就是放弃了“羁縻”制度,而采取更加有效的直接管理方式。
咱们从先秦时代开始,受到“华夷之辩”的影响,中原王朝一直不屑于去管那些边远之地。
尤其是那些边远部族生活的地方,中原王朝的态度,通常就是你听话就好,我也不管你,我只是册封你[澹奕],名义上你归顺于我,实际上,你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这样的事情,唐朝、明朝等朝代都有,而且还非常普遍,尤其是在西南方向与北部地区。
明朝对于关外的女真,青藏高原上的部落,西南地区的部族,都是这样的态度,而清朝则完全不一样,清朝用盟旗制度对待蒙古,用改土归流应用于西南地区。
从前册封一下当地的首领,然后设置一些根本没什么用处的机构,也就算了,清朝则不同。
清朝在蒙古、大西北、青藏高原与西南地区设置的大量机构,派遣的人员,都是真切对于当地进行有效管理的,并且在很多地区长期驻军,是有绝对权威的。
雍正时期开始,西南地区大规模进行的改土归流,也是一样的东西。
从前西南地区的部族,都是土司说了算,这些土司接受朝廷册封,可后来,清朝逐渐在当地取消了这些土司的权利,将其收归朝廷,这就像先秦时代分封制走向郡县制一样。
整体来说,清朝相对于明朝,其主要增加的土地来自于蒙古、东北、青藏高原、西北和台湾,明朝对这些地方控制力薄弱而且维持时间很短,清朝实控程度更高,维持时间也更久。
明末领土不到400万,大清超1300万,清朝版图如何扩张的?
不赞成这种说法。明时实际上并没有领土这一概念,明帝国更像是一个管理松散的大宗族。说明末时领土多少不科学,难不成还要类比出末代皇帝最后只剩下紫禁城?
清版图定型时也没跳出中国汉唐时中国人的基本盘,都是大中华文化圈,只不过是换了管理方式而己。
有个现象得引起国人警惕,自改革开放以来,拍了那么多清宫戏;可是,抗日期间直到解放以后,满族同胞中出了多少烈士,多少将军偏不见宣传!这不正常!
得清晰一个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祖国。家天下的封建帝国已成为过去时,纠结于哪朝哪代除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外真没多少意义。
问清朝领土是如何扩张的,倒是要反问一句,清朝扩张了吗?清朝领土定型时那块领土是先贤们从未曾涉足过的?
明末领土不到400万,大清超1300万,清朝版图如何扩张的?
明朝疆域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达到巅峰,约997万平方公里,但也是从朱棣时期就开始一步步主动或者被动弃土抛疆,永乐弃大宁,宣德弃安南,嘉靖弃哈密等等,弃到明末时,就只剩下不到四百万平方公里。
幸好明朝灭亡了,不然以明朝那抛疆弃土的尿性,明朝延续到现在的话不知道还能剩个几里地。
也幸亏明朝灭亡之后接替它的是有强烈领土扩张能力的清朝,清朝崛起入主中原,在接手明末四百万之后,又经过康雍乾三代皇帝的锐意进取,把疆域扩展到了超1300多万平方公里,即使晚清时败家,丧权辱国丢了很多领土,但是也还能剩下个1100多万平方公里被民国继承,比明朝鼎盛时期还多,我们现在依然还享受清朝开疆辟土所带来的福泽。
下面就来好好说一说清朝如何崛起,接手明末领土后又如何开疆辟土扩张的吧。
明朝在东北初设奴尔干都司,后内迁,但仍然对女真各部采取羁縻统治,只册封女真各部首领和接受朝贡,却无法过问内部事务,在女真某部兴兵叩边劫掠辽东城镇时才兴兵讨伐。
明朝时女真分为东海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三大部落之地,明朝在建州女真之地划分建州三卫,招抚任命女真各部首领为都指挥使。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是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在一次明军讨伐战争之中为明军做事而被明军滥杀而亡,事后努尔哈赤去找明朝要说法,要求把害死他父亲祖父的尼堪外兰送给他处置,奈何明朝不许,还着重扶持尼堪外兰,但明朝归还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明朝这敷衍做法,努尔哈赤肯定不满意,可奈何他当时实力弱,只能暗自隐忍并暗自发展实力 ,通过东征西讨,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东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汗国,并带着八旗子弟在辽东攻城略地,屡次击败明军,逐渐立足脚跟,1626年清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继续带着八旗军四处征战,皇太极率军于1635年攻灭漠南蒙古的林丹汗部,并改族名为满州,并在1636年改汗称帝,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于1636率军征服了朝鲜,又在1642年于松锦之战中击溃明军,使得明朝在关外只有一座宁远小城,而其余则全部成为大清版图。
1644年正月,清朝顺治帝继位,3月19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灭明朝,随后讨伐山海关,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不敌,向清廷求援,清朝摄政王多尔滚带着十万左右的八旗军会同山海关总兵的关宁铁骑一起在一片石之战中击溃大顺军,并迅速攻占北京,李自成狼狈逃亡西安。
顺治元年九月十九日,顺治等满清贵族集团抵达北京。
此时中原分布着大清,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朱由崧的南明等四个政权。
顺治元年十月,多尔衮命阿济格率兵3万余,经山西入陕,令多铎率兵2万余,由河南趋陕,两路合攻西安的李自成部,十二月,多铎部从孟津渡过黄河,连破洛阳、灵宝等地,进逼潼关。
顺治二年正月,清军攻占潼关,李自成主动放弃西安,率部退入豫陕鄂三省交界的商洛地区,清廷见大势已定,便抽调多铎部两万军转战东南,进攻江南,命阿济格部继续追击大顺军,五月,李自成逃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大顺政权灭亡。
顺治三年十一月,清军以豪格为统帅进入四川,进攻大西政权张献忠部,于二十七日黎明大破大西军,射杀张献忠,大西政权灭亡。
多铎率军进攻江南南明弘光政权,于顺治二年五月,清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在芜湖俘获朱由崧,弘光政权亡。
顺治三年六月,清军攻灭南明鲁王政权。
顺治三年八月二十八日,清军攻占汀州(今福建长汀),俘杀朱聿键,攻灭南明隆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二月,李成栋率领清军占领广州,攻灭南明邵武政权,朱聿鐭自缢。
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吴三桂部至缅甸境,索获永历一家,擒拿至昆明与以处决,永历政权灭亡,清朝荡平了中原。
1661年,康熙帝继位,康熙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率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部降清,两岸得以归为一统。
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清朝发动了抗击沙俄入侵、收复中国领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沙皇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制止了沙俄的侵扰,使这一地区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率军于蒙古草原三次亲征反叛的噶尔丹部,1697年,噶尔丹自尽而亡,喀尔喀地区归于清朝统治,清朝采用盟旗制对蒙古进行管理。
驱准入藏,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击败占扰西藏的准噶尔部,开始进军西藏,1728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清廷中央直接管理西藏地方行政。
平定青海,清雍正二年(1724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统军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武装叛乱,并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管辖蒙古29旗和青南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地区。
清朝于1633年在喀尔喀蒙古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负责掌管唐努乌梁海和喀尔喀四部及所附厄鲁特、辉特二部军政要务。
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派五万清军开进西北,攻入伊犁,俘获达瓦齐,准噶尔汗国灭亡,又在1757年平定准噶尔余部阿睦尔撒纳叛乱,1758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于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府,管理新疆军政要务,此时清朝版图达到巅峰,约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并拥有多个藩属国和附属国,乾隆以此飘飘然地自称“十全老人”。我要是也能有他这么大的区域版图成就,我比他还飘。
明末领土不到400万,大清超1300万,清朝版图如何扩张的?
评判同一类事物,不可双标。
明末350,极盛时1100。清末1140,1300是极盛;
对非直接统治地区,明清方式不同。大清用类似都护府的镇守将军(清末设省);大明用羁糜和朝贡册封宣示主权,瓦剌、西藏、东南亚,加起来远超大清。
明末领土不到400万,大清超1300万,清朝版图如何扩张的?
清朝版图的奠定是在康雍乾时奠定下来的,清朝是少数民族问鼎中原,从东北发家统一全国,东北是他们的龙兴之地,肯定是纳入版图,他们入关前和蒙古联姻,将蒙古纳入版图,康熙时期三打葛尔丹,有效控制蒙古,收复台湾,雍正乾隆时期大小和卓战争将新疆完全控制,这时国家之间已经有了边界线的概念,康熙时期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已经使国与国之间有了边界概念,在中国其他王朝时期都是国家鼎盛时期版图扩大,那只能叫势力范围,当出现战乱时就缩小势力范围,收缩势力范围。
所以在我看来,清朝默念虽然愚昧落后,全世界都在发展,被列强占领,割让的土地,在国人心中已经有了既定事实,那就是中国的土地,是被非法占领的,国际社会是普遍承认的,而清朝之前的王朝却不会在国际社会和国人心中形成这种心理。
明末领土不到400万,大清超1300万,清朝版图如何扩张的?
满清鞑子一天到晚胡扯!
明朝疆域最巅峰时刻达到一千六百多万平方公里。清末只剩下紫禁城。满清后人整天胡说八道,说明朝人口一千万,到了清朝有几个亿。其实明朝就几个亿的人口了。
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导致我中华百年屈辱,GDP世界第一跌入谷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