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一时的南陈是怎么在陈后主手里灭亡的?

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爬五层楼不喘粗气,也不能说老人家身体好得跟运动员似的。

一个平时分数个位数的人,偶尔考及格了,也不能说他成绩曾经非常好。

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是宋齐梁陈当中疆域最小的一个,而且南陈所谓的“强盛一时”,也只不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严格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强盛。

南陈的建立者陈霸先,原本是南梁的臣子,南梁经历侯景之乱以后愈发衰落,而武将出身的陈霸先逐渐靠着军功掌握了实权,成为了南梁的权臣。

公元555年,陈霸先已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南梁的朝堂,梁敬帝萧方智就是他扶持的。

也是在同一年,陈霸先对北击退了北齐的攻击,对内又平定了曲江侯萧勃的反叛,并且将其他地方上的势力一一清除,真正做到了权倾朝野。

公元557年,陈霸先已是南梁丞相兼太傅,加黄钺,册封为陈王,这时候的陈霸先已与皇帝没有了实质上的区别,所以按照以往的惯例,南梁皇帝禅让皇位,陈霸先继位建立陈朝。

陈霸先本人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虽然他在位仅有三年就撒手人寰,但还是将陈朝主要的障碍清除了个干净,并且选定了个非常靠谱的继承人,也就是陈文帝陈蒨。

陈蒨是陈霸先的侄子,当时陈霸先唯一在世的儿子陈昌在北周当人质,因此传位陈蒨。

比起陈霸先,陈蒨也是个很优秀的帝王,他也是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在位期间对内休养生息,提倡节俭发展生产,对外,平息战事交好北朝。

陈文帝陈蒨在位期间,江南一带人口增长经济恢复,朝野上下也一片清明气象,相较于从前兵连祸结产生的满目疮痍,自然是繁荣了很多,这段时期也被称作“天嘉之治”。

只可惜陈蒨在位时间也不是很久,他驾崩后传位儿子陈伯宗,结果他的弟弟陈顼发动宫变,夺了侄儿陈伯宗的皇位,陈顼继位成为陈宣帝,而陈顼的继任者就是陈后主陈叔宝。

比起陈霸先与陈蒨,陈顼也不算荒唐,他在位期间,江南一带也维持了繁荣。

然而陈顼在位时期发动了大规模北伐,可当时北朝的北齐与北周,实力都远胜南陈,持续的对外征战导致南陈元气大伤,同时也让南朝在与北朝的对峙中,地位更加不利。

陈顼驾崩的前一年,杨坚称帝,隋朝取代已经一统北方的北周,而偏偏陈顼的继承者,是陈朝最无能也是唯一无能的皇帝,即后世大名鼎鼎的陈后主。

不同于陈霸先、陈蒨与陈顼等人,陈叔宝出生的时候,陈霸先已主宰南梁大权,陈叔宝从小就是泡在糖水里长大的,他不知道什么世间疾苦,也对创业艰难有什么概念。

即便是留在北朝的岁月,陈叔宝也是过着非常富裕优渥的生活。

陈叔宝从小是母亲柳敬言抚养的,与父亲很少在一起,陈朝之前的皇帝都军功赫赫,但陈叔宝对于弓马射箭根本是一窍不通,反而对于文学艺术之类非常沉迷。

之前的南陈皇帝,都崇尚简朴,宫廷装饰摆设都很简单,陈叔宝刚登基就大兴土木,建设非常奢华的宫殿楼阁,只为讨几个宠妃的欢心,对于朝政上的事情,却毫无兴趣。

陈顼给陈叔宝留下的江山,并没有那么强大,陈顼倒是有四十二个儿子,陈叔宝接过皇位的时候曾发生过宫变,他对于自己的叔叔也非常忌惮,于是继位后大规模分封自己的兄弟。

为了保住皇位,陈叔宝猜忌宗亲,打压诸王,却又不去理会隋朝的威胁。

也是长在深宫时间太久,陈叔宝并不觉得北朝的南征多么可怕,即便隋朝后来陈兵江北,陈叔宝依旧在宫廷之内享受着丝竹管弦毫不在意,这么离谱的君王也是少见。

相对来说,南陈的国力原本就很难与隋朝相比,偏偏又碰上陈叔宝这样雷人的皇帝,隋朝为灭陈准备了多年,而这么多年陈朝都在享乐,最终不被横扫才是怪事。

强盛一时的南陈是怎么在陈后主手里灭亡的?

谢邀。

南陈是南朝时期最后一个朝代,被隋朝所灭,共传五帝,历时三十二年,国土面积是南朝时期最小的,大概跟三国东吴差不多。

南陈虽说国土面积不算辽阔,但直到第四任皇帝陈宣帝在位之时仍是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宣帝兴修水利, 鼓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土也有所扩张。可惜宣帝在位时间仅为十四年便病死于宫中,后主陈叔宝继位。

陈后主在位期间沉迷酒色,荒于朝政,直到杨坚建立隋朝,后主仍是不管不问。陈叔宝天真的以为长江可以阻挡一切,整日奏乐观舞,纵酒宴饮,赋诗取乐不止。

杨坚历数陈后主数十条罪状,兴兵伐陈,早已腐败到骨子里的陈军不堪一击,隋军所到之处,陈军望风溃败纷纷降服。陈叔宝为人怯懦,又不懂军事,日夜哭泣,台城之内的所有军情处置,全部委任给施文庆,自己没有丝毫主意。大将萧摩诃提出的迎战建议也因后主怯懦而被拒绝。

到了最后却仅仅因为心烦而胡乱派兵出击:“兵久不决,令人腹烦”,命萧摩诃等诸军出战。正月二十日,鲁广达、任忠、樊毅、孔范、萧摩诃于白土冈一带依次南北列阵,绵亘20里,但仓促之下的应战自然缺乏统一指挥,首尾进退互不相知,兵败理所当然。在隋军攻入建康台城后,跳入枯井中藏匿的后主被隋军拉出,陈朝灭亡。

早知后主如此不堪就应该让他在宣帝葬礼上被妄图夺权的弟弟砍死,再怎么差也不会把老爹辛苦打造的江山如此轻易断送。

强盛一时的南陈是怎么在陈后主手里灭亡的?

南陈作为南朝四代中最弱的一个朝代,实在配不上强盛一时这个词。虽说陈霸先以及陈蒨、陈顼一连几位皇帝,都算得上明君,文治武功都可圈可点。

比如武帝陈霸先,对外击败北齐,对内休养生息,稳定了混乱的江左局势。文帝陈蒨更是攻灭王琳,一统江南,使陈朝正式成为了南朝正统。

而南朝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也算是出现了少有的盛世之景,史称“天嘉之治”。

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当时北强东弱的形势。毕竟在那个时代,江南开发程度远不如北方,无论人口还是经济。即使是北方大地经历了五胡乱华这样的乱世,实力依旧强于南方。

在南北朝前期,得益于北方混乱的分裂局面,以及东晋时代的多次北伐,南朝在局面上,稍微可以占据优势。尤其是在刘裕所建立的刘宋时期,南朝应该说是不落下风的。但是,随着鲜卑人逐渐统一北方,以及逐渐的汉化,北朝坐拥中原的优势就慢慢体现出来了。

而南朝这边,则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在萧梁时代,爆发了侯景之乱,其席卷了整个江南,朝堂崩坏,百姓流离。而当时北方的东魏和西魏两国,乘火打劫,强占了大批领土,如此一来南弱北强的形势日渐加剧。

等到了陈朝,其仅仅是面对北方较弱北齐,也就是东魏,都显得比较有压力,更不用说更为强大的关陇集团了。当然了,当时北方有北齐和北周针锋相对,陈朝倒也可以间于齐楚,维持一个平衡。但后来,关陇集团主导的北周灭亡北齐,北周外戚杨坚又趁势夺权,建立隋朝,一统北方。南陈已经没有了挡箭牌,其面对强大的隋朝,没有丝毫胜算。

曾经隋朝灭亡南陈后,统计国陈朝的户籍人口,其在籍人口不过五十余万户,而隋朝建立之初也做过统计,其户数是三百六十余万户,其差距可见一斑。

所以,陈朝的灭亡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这是国力上的巨大差距。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结果无法更改,但是隋灭陈的这个过程也未免太简单了。好歹陈朝也曾经多次击败北朝军队,并一度北伐,收复失地。而且作为防守方,还有着长江天堑,以及城墙做保。尤其是长江天堑,其帮助陈朝多次抵挡了北周以及隋朝的进攻。

可是在公元589年,陈朝军队面临隋朝的南征大军,几乎是不堪一击。从渡过长江天堑到攻破建康城,也就一个月的时间。掌控江南三十二年的陈朝就这样没了。

之所以南陈会灭得这样快,出了隋朝强大军力优势以外,陈朝皇帝陈后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他的荒唐,陈朝估计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侄孙,可他没有传承到叔公的半点儿才干。当时隋军大举来犯,边境诸将告急,可是陈叔宝却不以为然,认为有长江天堑,隋军打不过来。

他还很得意的说道:

“齐兵三来,周师再至,无不摧败而去,彼何为者耶?”

他说的确实没错。历史上北齐和北周多次犯边,都被陈朝给击败。

但陈叔宝太天真了,陈朝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战果,更多的是因为陈霸先这些人的出色指挥,他们很好的利用了长江这一地理优势。这恰好是说明,江防要重视,只有守住了长江,才有反击的机会。

但是陈叔宝却天真的认为一切都是长江这个天堑的功劳,忽略了人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江防形同虚设。而隋朝军队也因此成功突破了陈朝军队的防守,渡过长江,大军直指陈朝都城建康。

身为一个皇帝,居然连这点战略眼光都没有。当然,不光是陈叔宝没有战略眼光,他手底下那些大臣们跟他一个样,都是一些酒囊饭袋。

比如尚书孔范就坚称隋军过不来,除非他们会飞。所谓的边关告急,只不过是那些守将故意夸大,好赚取功劳。

“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断南北,今日隋军,岂能飞渡?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虏若渡江,臣定做太尉公矣。”

有这样的臣子,国家不亡才怪。

事实上,陈后主因为喜好诗文,所以养了很多这样的文学宠臣,他们君臣之间天天以诗会友、互相吹捧,并且还自诩为引领天下潮流,毫无廉耻可言。

不过,陈后主确实是个才子,除了不会当皇帝,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会。

他参与设计的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其豪华绮丽程度,堪比曹操的铜雀二台;

阁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

他所作的《后庭花》,乃是传世名曲,不输李煜的《虞美人》。

自古才子多情,所以陈后主最大的爱好,还是女人。陈后主身边的妃子,都是当时江南的绝世美女,尤其是贵妃张丽华,史载她美如仙子一般。

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南史·卷二十》

但即使是有着这样的美人相伴,陈叔宝依然是不满足,到处寻找猎物。只要是他看上的,那就得要想尽办法弄到手,不管这个女人是谁。

比如有着南朝第一猛将之称的陈朝大将萧摩诃,便是被陈叔宝给带了绿帽子。萧摩诃十三岁投军作战,百战沙场,强横半世,晚年丧妻后新娶了一个小娘子,让她侍奉左右。一次陈叔宝去萧摩诃府中作客,偶然遇见萧摩诃新娶的夫人,倾国倾城,自此便惦记上了。后来借着萧摩诃出征在外的机会,将其接进宫中。

要知道萧摩诃可是当年跟着陈霸先一起征战天下的五朝元老啊,其十三岁就单骑出战,战功赫赫,史称“军中莫有当者”。而且不仅仅是朝中重臣,还是他陈叔宝的救命恩人。当初陈叔宝还是太子的时候,弟弟陈叔陵一直想要抢夺皇位,甚至还暗杀过陈叔宝。

陈叔宝想要报复,但是当时没人敢为他出头,是萧摩诃站在了太子这边,带兵剿灭了陈叔陵,帮助陈叔宝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面对这样的大功臣,陈叔宝居然取抢人家老婆,这绝对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更荒唐的是,陈叔宝不分轻重缓急,居然在陈朝的生死存亡之际,去做这样一件事。

当时隋朝大军渡过长江,兵锋直指都城建康,被吓哭了的陈叔宝完全不知所措,此时老将萧摩诃自愿领军出城抵御隋军,可以算是尽忠职守了。

而陈叔宝高兴之余,突然想起了萧摩诃家中的美娇娘,便趁着出征在外的机会,以封赏的借口,将萧摩诃夫人接到宫里,彻夜未归。

萧摩诃本就是老牛吃嫩草,对于自己这个小娘子也是心疼得紧,谁知道他所尽忠的陈叔宝会如此待他?所以正在前线和隋军鏖战的萧摩诃在得到消息,顿时战意全无,陈朝军队大败,建康城再无人防守。

“陈主通于萧摩诃之妻,故摩诃初无战意”。

最终,隋朝大军轻松攻破建康城,陈朝灭亡,陈后主也成了俘虏。

强盛一时的南陈是怎么在陈后主手里灭亡的?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戏赠陈应》

这一首别具一格的诗歌,他的作者,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陈后主陈叔宝。

一说到陈叔宝,我们会想到他的生活奢侈,昏庸无能,导致南陈最终被大隋王朝灭亡。在我们眼中,陈叔宝就是典型的亡国之君的形象。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方面。

那么,历史上的陈叔宝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应该为南陈的灭亡背负那些责任呢?

陈后主剧照

优点多多的陈叔宝

陈叔宝是陈高宗陈顼的嫡长子。字元秀,小名黄奴。553年生于江陵。自幼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并顺利的成为了皇太子。

不过在继承帝位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顺利。差点被始兴王陈叔陵给刺死。好在只是刺中了颈部,且刺得不深。在乳母吴氏的帮助下,终于逃离魔掌,并命令萧摩柯平定叛乱,诛杀陈叔陵。陈叔宝终于顺利登上帝位。

一、体恤百姓

执政之初,陈叔宝对治下百姓还是相当体恤的。他在位七年,“大赦天下”就有六次之多。

六月癸酉朔,以明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孙瑒为中护军。秋七月辛未,大赦天下。——《陈书.本纪第六》

陈叔宝还曾今减轻刑狱,劝课农桑,减免租税。

今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其有新辟塍畎,进垦蒿莱,广袤勿得度量,征租悉皆停免。私业久废,咸许占作,公田荒纵,亦随肆勤。傥良守教耕,淳民载酒,有兹督课,议以赏擢。外可为格班下,称朕意焉。——《陈书.本纪第六》

难能可贵的是,在南朝,很多地方迷信思想盛行。陈叔宝还曾经派大员考察民风民俗。大力禁止封建迷信。对南朝乡村的迷信思想,书籍厉行禁止。

陈叔宝剧照

又僧尼道士,挟邪左道,不依经律,民间淫祀妖书诸珍怪事,详为条制,并皆禁绝。——《陈书.本纪第六》

这是陈叔宝为南朝所做的贡献。

二、擅长诗歌音乐

像历史上的很多亡国之君一样,陈叔宝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他特别擅长诗歌和音乐。

上面的《戏赠陈应》正是他的作品之一。

而陈叔宝最脍炙人口的应该还是他的《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可惜的是,这靡靡之音,因为是陈后主所做,被后世当成亡国之音。

如果陈后主不是帝王的话,那么他应该算得上一个体恤百姓,多才多艺的好人!

亡国之君

可惜的是,在这样的君主的统治下,南陈灭亡了。

589年正月初一,雄踞北方的大隋王朝皇帝杨坚,派遣晋王杨广为尚书令,统筹各兵马,高熲为元帅长史,统帅51万大军大举渡江。攻灭陈朝。

经过二十多天的激战,隋朝大军渡过长江,攻破建康。在一口井中找到陈叔宝和贵妃张丽华。陈叔宝作为俘虏被送往长安。张丽华被处死。

立国32年的南朝陈就此灭亡。

隋灭陈之战示意图

那么,南朝陈为什么会灭亡?陈叔宝该背负那些责任?

首先,该说明的是南朝陈先天不足,被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南朝陈是南朝四个朝代中领土最小的一个。它早已不复当年刘宋王朝的强盛。虽然,在陈高祖,陈世宗、陈高宗时期也曾盛极一时,并曾经进行北伐。

作为偏安南方的朝代,当时的南方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相对于北方都处于弱势。

要抵御北方,不然就是主动进攻,不然就守好川陕到江淮一线。

可惜这几个方面,南朝无一具备。

就陈后主那块料,给他几个胆都不敢主动去北伐。

四川,早在侯景之乱后就被北周攻占。江陵,在北周控制下的西梁的手中。

江淮一线,早在南陈高宗陈顼在位的后期,就被隋朝大军攻占。自古守讲必守淮。淮河一线的丢失,长江就直接暴露在北方政权面前。南方的失守,已成定局。

陈朝地图

那么话说回来,陈叔宝的哪些过失导致最终成为亡国之君的呢?

一、生活奢侈。

作为开国之君,陈霸先的生活是非常俭朴的。陈叔宝上台之后,嫌宫殿太小,大兴土木。兴建许多的宫殿。供其玩乐。

至德二年,乃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廉,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

陈后主喜欢诗词歌赋,多次大宴宾客,吟诗作赋。花费无度。

陈后主还喜欢女色,特别喜欢贵妃张丽华。让张丽华住在新建的结绮宫,陪同陈叔宝、王、李两位美人、张、薛两位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宴饮游玩。有选取姿色不错的宫女上千,翩翩起舞。甚至为了张贵妃做了《玉树后庭花》。

甚至到了后来,陈叔宝被俘虏到长安,被封为长城县公,还继续醉生梦死,于仁寿四年,死于洛阳。

陈霸先塑像

二、昏庸乱政

生活的奢靡,使得陈叔宝整日醉生梦死。不理朝政。这样,朝中正直的大臣被贬。奸臣横行。朝政日坏。

比如毛喜,此人尽忠职守,为官清廉,因为谏言陈顼,说陈叔宝喜欢酒色,因此得罪陈叔宝,被贬到地方当内史。

那么,陈叔宝用了哪些人呢?

有溜须拍马的施文庆、沈客卿等人。正是这两个,压着隋朝大军入侵的消息不报,贻误军机。

此外,陈叔宝还对宦官蔡脱儿、李善度非常信任。他们与张丽华一道,欺上瞒下。使得朝廷乌烟瘴气的。

三、贻误军机

公元581年,杨坚篡位,建立隋朝。雄心勃勃的杨坚,一心想统一南北。完成千古伟业。并且曾经发兵南下。杨坚灭亡陈朝的决心,路人皆知。

按理说陈叔宝应该早做准备。

特别是在江北尽失,隋朝大军陈兵江北之时。而且隋朝大军在江北大举调动,大造战船。虽然隋朝采取欺骗手段。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陈叔宝竟然耽于酒色,疏于防范。

甚至隋朝大军集结,在正月初一开始渡江之时,对岸的官兵还有一些去参加元会(春节)庆典。

当然,这其中也有施文庆、沈客卿的功劳。

隋军渡江,并且占据京口立足未稳的时候,大将萧摩柯两次主张趁机袭击隋军,陈后主不许。坐视隋军源源不断,包围建康。

四、自毁大将

大将萧摩柯,是南朝陈有名的大将。历经南梁和南朝陈五位君主,德高望重。战功赫赫,勇武果敢。虽然智谋稍差。但也是南朝陈首屈一指的大将了。

隋军大军南下的时候,萧摩柯被调往京口,抵御隋军。但是陈叔宝多次拒绝萧摩柯的意见。导致隋军长驱直入,包围建康。

这个时候,陈叔宝才要求萧摩柯出战。萧摩柯于是帅军与隋军浴血拼杀。

这个时候,陈后主的神操作来了。萧摩柯在前线作战,他的妻子被作为家属征召入宫。陈叔宝一看,美女一个。赶忙把她给“笑纳”了。萧摩柯知道后,勃然大怒,岂有此理,我在前边浴血拼杀,你在后边享受我的妻子?

于是萧摩柯放任前线战事不管。只有鲁广达在与隋军拼杀。当然,陈军军心涣散,大败。萧摩柯被捕并投降了隋朝。建康外围基本肃清。韩擒虎帅军攻占今天的雨花台。

张丽华剧照

陈朝将领打开北门,迎韩擒虎入城。陈后主投降,陈朝灭亡。

结束语:南朝陈虽然先天不足,只能苟延残喘,但是陈后主的胡作非为,则大大加速陈朝的崩溃。陈的灭亡,陈后主难辞其咎!

参考资料:《陈书》《资治通鉴》《南史》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强盛一时的南陈是怎么在陈后主手里灭亡的?

作为南方四朝中最弱的陈朝,是公认的国土最小、人口最少、国力最弱的偏安政权,自陈霸先建国之初,就一直面临着北齐的南侵压力,在胆战心惊中度过了三十二年的时光。

现在说起陈朝的灭亡,无外乎都是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奢靡腐化、排斥忠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等,反正就是把陈朝灭亡的罪过一股脑地推给陈叔宝就是了。

可是同样的暴政,东吴后主孙皓一样也是闹得天怒人怨,到临危之时还是有着很强的抵抗力,但隋朝灭陈,却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进入了建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或许就得从陈霸先时期说起了。

不同于前面的宋、齐、梁,陈朝建立时,北方统一南方已经大势所趋,陈霸先及其后代,只能尽力维护着残破的江山,苟延残喘而已

和前面三位前辈一样,陈朝的建立也是通过兵变而来的,寒门出身的陈霸先地位低,但他够狠、敢打硬仗,在一次次战役中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当年梁武帝本人宠信佛教,多次表明要做和尚不做皇帝的心意,可惜他手下那些大臣们没一个同意他的荒唐想法,于是到其统治后期,索性就荒废政事,每天与佛经打交道了,此时北朝叛将侯景,因为北齐皇帝高澄的猜忌,于是率领着亲兵想要南下投靠梁朝;

可梁武帝多年不理政事,对局势的敏感早已不复当年,他一面接纳侯景,任命其为豫州牧,一面又派人和北齐和解,深感前途无亮的侯景,诛杀了梁朝派来的官员,在寿阳起兵,数月后攻破梁朝首都建康,饿杀梁武帝,废黜太子萧纲,逼迫萧栋禅让,自立为汉帝,大肆屠杀官员,霸凌三吴百姓,史称“侯景之乱”;

历经三年的乱事,把本来国力强盛,在数次朝代更替中都没有受到重创的江南之地搞得一塌糊涂,宋、齐、梁三朝累积下来的家底被侯景挥霍一空,而此时南朝内部军阀割据严重:陈霸先占据交州、王僧辩控制四川、梁湘东王萧绎控制荆州、元景通割据广州等等,南朝形势十分严峻;

陈霸先虽然地处偏远的交州,但他却是立志要铲除侯景的谋逆势力,这个无异于以卵击石的举动,使得梁朝宗室萧绎十分感动,将平乱大权全部交给陈霸先。平定两广之后,陈霸先和王僧辩一起出兵建康,靠着不怕死的勇气,很快就打败了汉军,侯景被部下所杀,尸体被王僧辩分尸示众,尸骨无存。

侯景之乱平定后,王僧辩和陈霸先拥立萧绎为帝,到很快,北齐和北周这两头猛虎开始南下骚扰了,虽然在陈霸先的奋战下,梁朝得以喘息一阵,可战火也波及到了梁朝前线屏障的荆州和益州,连萧绎都被北周军队所杀。

之后,王僧辩和陈霸先在拥立谁为后继梁帝的问题上起了争议,陈霸先先发制人,攻杀王僧辩,废黜傀儡萧渊明,立梁武帝九子萧方智为帝,两年后,陈霸先再废萧方智,建立陈朝,改元永定,建都建康。陈霸先的陈朝建立得可谓是步履维艰,不但要应付外部北朝的军事压力,内部反对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萧梁后人、王僧辩势力以及侯景之乱时坐壁上观的军阀们,基本都不服陈霸先。

经历了侯景之乱、北朝南下、陈王内斗的陈朝,此时的国土面积已经大幅度紧缩,江南民生凋疲,赤地千里,史书称其“西亡蜀、汉,北丧淮、肥”,而且扼守四方要害的江陵重镇,还在由西魏所立的梁朝宗室萧詧手里,史称“西梁”,此地终陈朝一代都未能将其夺回。要说江陵有多重要,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都视其为必争之地,现在此地不在陈朝手中,等于就丧失了北进的根据地和荆南一带保护,使得整个陈朝始终都笼罩在北方阴影之下。

继陈霸先之后的两位皇帝,在内忧外患的形式下,还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实现了南朝最后一个盛世:文宣中兴

陈霸先称帝仅仅两年后就去世了,当时他的亲生儿子陈昌还在西魏做人质,在手握军权的武将拥立下,陈霸先的侄子陈蒨登基继位,史称“陈文帝”。这位年近四十的皇帝,是陈朝中兴的重要人物,而他继位之时所面对的困境,也丝毫不比陈霸先容易:

  • 军事:北齐大军南下,逼近长江,北周军队往荆南进军,西梁萧詧进逼荆南,与荆南四郡之一的长沙王琳、缙州刺史留异暗通款曲,互为掎角;
  • 政治:北周故意把陈昌送回南方,意图动摇陈蒨的地位,陈霸先遗孀章皇后公然反对陈蒨的正统,要求改立陈昌;
  • 民生:百业待兴,江南人口锐减,税收困难;
  • 朝廷:官员贪污成风,拥立了陈蒨的大将侯安都独揽大权,日益骄纵;

这一桩桩大事都摆在了陈蒨面前,都得解决,可从哪里先解决呢?作为受过战火和政治历练的陈蒨,在继位之时的心智、城府已成熟,他很明白:大事虽多,最重要的就是军事,无论是保住自己的帝位,还是建设经济民生、整顿朝纲等等,在外部不稳的情况下,一切都只是空谈而已,所谓“攘外必先安内”,陈蒨却敢反其道而行,就源于他那过人的政治眼光。面对北周、北齐、西梁压境,陈蒨就一个字:“打”,先打势力较弱的西梁,天嘉元年正月,陈高州刺史史纪机反叛,同时,王琳自长沙起兵,和北齐、西梁合力攻打芜湖,被陈军所败,梁山一战破王琳、博望一战败北齐军,王琳逃入北齐,齐将刘伯球被俘,陈朝尽得江南之地;八月,北周将贺若敦率兵进攻武陵,和独孤盛水陆并进,直驱建康,又被陈太尉侯瑱所破,周巴陵城主尉迟宪投降,陈朝再得巴陵地区。

经此数仗之后,北齐和北周都开始派使者来和陈朝议和,陈蒨以淮河之地全部归于北周为条件,和宇文泰签订了合约,北周归还其弟陈顼。陈玖回国后,陈蒨又多了一个可用之人,在外部局势已趋于平稳之时,陈蒨开始“安内”了:先杀堂兄弟陈昌,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再杀大将侯安都,收兵权于中央,并继续执行移民政策,以两广填江南的政策,鼓励两广百姓进入江南务农,同时实行屯田、兴建水利等等,有“承平之风”。

可惜啊,陈蒨和他叔叔一样也是个短命鬼,陈霸先死时不过五十六岁,而陈蒨死时也四十六岁,离他登基继位不过六年的时间,“文宣中兴”不过开了个头而已就面临着夭折的危机。所幸,抢了陈蒨一脉帝位的陈顼,又是一个才能不亚于陈霸先和陈蒨的明主,虽然他的皇位来得不怎么光明,是靠夺了侄子陈伯宗而来的,也着实辜负了陈蒨对其的信任,但陈顼继位后的所作所为,很明显就比那个疯子王朝北齐要好得多。

为了建设江南,陈顼继续以优厚的条件来招揽移民,由于安排得当,陈朝的移民政策并没有出现后世明、清时期那样的动乱,这对于把家乡土地看得比命都重要的农民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同时在对外战事上,陈顼的好日子也到了,当时北齐正在昏君高纬的统治下步入灭亡阶段,对于高纬,史书里只留下了几个词语来概括其一生作为:齐鸡开府、玉体横陈、高末之语、无愁天子等等,几乎都是亡国之语,这与陈蒨留下的“宵衣旰食”一词,可谓是天壤之别了。

虽然陈朝经过陈霸先、陈蒨、陈顼三代经营,国力有所上涨,但依旧不足与北朝相比

在对外战事上,陈朝凯歌频奏,陈蒨时代收回了江南、巴陵,而陈顼时代占领了被北齐抢去的淮河地区,六合之战大破北齐精锐十万余人,可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环境下,还是涌现了一股股的暗流:

虽然北伐战事节节胜利,可是陈顼却没有乘胜追击,一举夺下已经混乱不堪的北齐,结果北齐被北周所吞,北方并入统一,北周势力远远盖过陈朝,到后面陈顼再次北伐北周,时机早已失去,猛将吴明彻的数万精锐家底被打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淮南一带又尽入北周之手,这时候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已经有意南下,进行统一战争了,要不是当时突厥犯边,加上宇文邕突然病逝,恐怕完成统一大业的就不是隋朝,而是北周了。

而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赟继位,这位史上最奇葩的皇帝,在做了一年的龙椅之后就着急忙活地宣布去做太上皇了,而把北周帝业都交给了一个七岁的宇文阐,在后来就是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了。从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给杨坚,到公元589年杨坚灭陈,统一天下。在这九年的时间里,隋朝经过杨坚的经营后,已经拥有了整个北方和西南地区的国土,而陈朝的地盘仅限于江南一带,隋朝已经对其呈现出包围的形势,在淮北屏障全数失去的情况下,陈朝一直处于挨打的状态,陈朝的灭亡早已是盖棺定论了,只不过陈后主把这个时间给提前了一些,让统一来得更快而已罢了。

当然了,陈朝的灭亡也不能说完全就不关陈后主的事,至少在几件事上,他做得确实昏庸,这也加速了陈朝的灭亡:

  • 重用亲信,终日里与文人厮混,饮酒赋诗,不理朝事,大权全部落在佞臣司马申和后宫张贵妃手里,尤其荒唐的是:张贵妃居然可以直接靠着陈叔宝批阅奏章,俨然皇帝一般;
  • 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将陈霸先时期就建立下来的节俭风气全面带歪,陈叔宝带头贪污,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而且还自毁长城,对于陈朝最重要的军队,陈叔宝也同样不放过,要他们交税,结果各处士兵哗变,各地将领不思报国;
  • 不懂军事,在隋朝大军压境之时不知抵抗,本来建康城里还有精兵十余万,加上各地依旧忠心陈朝的武将们,就算最后不能阻挡隋朝大军的步伐,可以战议和或者开出个比较优厚的条件也还是可行的,只是陈叔宝没经过战事,刚开始还雄心勃勃地要御驾亲征,结果一声炮响就吓得躲到井里了;

所以在陈朝灭亡这件事上,陈后主是有罪的,毕竟陈朝的国祚是在他手里断送掉的,但罪过又不能全归于他,毕竟自陈朝建国以来,其灭亡的结局就已经可以预见了,除非北方两国突然大变,南朝有机会可以实行北伐,否则的话,陈朝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非人力可为之。唐朝虞世南就说过:“然亦期运使之然也。”,这是对陈后主比较中肯的评价了。

总结:陈朝之亡,不在人心,而是天命,或是说局势使然,陈后主在我们的印象中虽然不光彩,但也不能否定他在继位前期也有过鼓励生产、大赦天下的举措,就连陈国灭亡后,南方各地还是有着很强大的抵抗力量,像被岭南人称为“圣母”的冼夫人,在得知陈亡,后主被俘后,是“尽日恸哭”,可见陈叔宝此人,还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的,只不过胜者为王败者寇,陈叔宝这口锅,不知还得背多少年才行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强盛一时的南陈是怎么在陈后主手里灭亡的?

南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四个朝代之一,自公元557年陈武帝陈霸先夺位开始,一共历任五位皇帝,终于在后主陈叔宝手中被隋朝吞并,那么在当时也算强盛的南陈是怎么在陈后主手中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呢?

先说一下一下时代背景,陈武帝建立南陈王朝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经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公元550年,宇文觉建立了北周。北齐和北周互相攻战,到北周武帝时,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在北方政治上动乱的时候,南陈王朝获得了一个暂时的安定局面。经济渐渐恢复起来。南朝陈自公元557年陈霸先登基开国,只当了三年皇帝便病故,皇位传给侄子陈茜,陈茜在位7年去世,儿子陈伯宗继位,仅二年,又被他叔叔陈顼篡位。14年后,公元583年。传到第五个皇帝,就是今天要说的陈后主陈叔宝。

像很多刚继位的皇帝一样,刚当上皇帝的陈叔宝也想做出一番成绩,可惜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而陈后主陈叔宝继位北方的杨坚早已通过一系列举措而日益强盛。即使陈叔宝登基七年时间内六次大赦天下,并多次减免赋税,修养生息,可惜在当时情势下,已无力挽狂澜的时间了。而国内因为承袭晋朝政策导致税负过重,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即使多次减免赋税也无力回天。

同时由于后主继位之前连年战乱,先是废帝陈伯宗在位期间,祸起萧墙,先是宣毅将军,豫州刺史反叛,接着安南将军,湘洲刺史也反叛,虽然反叛最终都已朝廷付出巨大的代价取得胜利而告终,但是连年战争,对于弱小的南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快了其灭亡的速度。

《陈书·本纪第六》记载:“亡国之君,多有才艺。”正是由于陈后主后期淡泊名利,无心于政事,才最终导致亡国的,与隋朝战争时期,精通文学的陈后主在军事上的昏庸一览无余,以至于,施文庆,沈玉卿之徒掌控军国要务,奸黠左道,以衰刻为功,自取身荣,不为国计。国君无能,奸臣当道,这个在文学上算得上彪炳千秋的亡国之君陈叔宝,在政治上却只留下个臭名昭著,不幸生于帝王之家,负载不起国家的重担,成为了政治的替罪羊,最终落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的下场,这不单单是陈叔宝个人酿成的悲剧,也是这种时代的悲哀。正是这种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南陈最终灭亡在陈后主陈叔宝的手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