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不短,为什么被称为美食荒漠?
最近都说杭州无美食,杭州本地最受欢迎的餐厅前十名里竟然有肯德基。
世界上的美食荒漠不少,在国际上以国家为单位的话,那英国绝对能排得上前几名。
除了炸鱼薯条,英国最著名的食物应该就是“仰望星空派”了。
欧洲有不少国家的美食都是很出名的,比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甚至于工业高度发达的德国食物也很不错,唯独英国,别说外国人,英国人自己都受不了本土的食物。
英国《泰晤士报》在2019年的一份调查当中,英国最受欢迎的食物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菜,其次是中国菜,接下来是法国菜、意大利菜等一大堆,喜欢英国本土菜肴的还不到一成。
一百年前,徐志摩在英国就评价过:英国最好吃的,永远都是外国菜。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也曾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不敢相信世界上有英国菜这么可怕的食物,我都不敢相信能有人把食物做得这么难吃。
英国菜这么难吃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地理条件的限制。
世界上美食比较多的地方,几乎都是物产丰饶、香料充沛的地方,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还有欧洲的地中海沿岸,都是这样的典型,这些地方的食物都非常出名。
地处欧洲边缘的英国,常年凉爽多雨,在过去除了畜牧业比较发达,并没有什么其他农产品比较出名,像是蔬果香料什么的,在以前的欧洲就非常难得,自然无法诞生美食。
有人可能反驳,像是日本也是物产匮乏,但人家把海产品做得让人眼花缭乱。
此外像是德国,以前也没什么丰富的物产,可德国菜要比英国菜好吃得多。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了,而且日本虽然资源匮乏,但是物产还真没有英国那么匮乏,并且日本又靠近中国与东南亚[澹奕],想要获得香料与烹饪技术,也是很轻松的。
德国菜虽然好吃,但也都是变着法吃猪肉吃香肠,种类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算不上美食王国。
英国就非常尴尬,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珍贵的香料只有贵族才能享用,普通人对着乳制品与肉类还有海产品,除了加盐烧烤、炖煮之外,基本没啥其他方式,也没有什么味道。
新航路开辟之后,英国贵族的财富急剧增加,但是普通百姓们仍旧穷困,而且之后的工业革命更是对英国传统料理方式造成了重大打击。
以前在英国各地的乡土地方,还有些比较出色的乡土地方美食,可后来也消失了。
持续数百年的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大量英国农民失去土地,入城打工,而作为工人的他们根本就没办法去制作精致的食物[澹奕],他们更喜欢能快速填饱肚子的食物。
十八世纪后,制糖业兴起,后来,罐头被发明出来,这些成为英国人日常的主食。
在追求效率与利润的时代,英国人的味觉已经被罐头之类的速食产品给破坏了,天长日久,导致英国本土本来就不怎么样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强烈摧残。
二战期间,英国物资供应匮乏,别说普通人,就连贵族们也很难享用来自海外的食材与香料。
从1940年开始英国实行食物配给制,延续了十三年的时间,英国本土菜肴算是被彻底摧毁了。
既然民间的饮食被破坏掉了,那英国的贵族呢,实际上在中世纪的时候,英国宫廷的宴会还是相当有水准的[澹奕],因为那时候的英国贵族认为,美食是彰显实力的东西。
后来的英国贵族也不遑多让,《唐顿庄园》里的贵族一天要吃四顿,每顿一大堆的菜肴。
可是宫廷菜与贵族的饮食,终究很难普及到民间去,打个比方来说,咱们平常吃的各种菜肴虽然种类丰富,但与古代宫廷御膳菜单上的菜肴,基本上都没啥关系。
近代欧洲各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但像是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工业化,并没有英国人那么彻底那么离谱,当时英国的乡村,真的有全家集体去做工人的。
英国工业化,对于小农经济破坏得非常彻底,而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并非如此。
举个例子,法国的鹅肝、红酒,意大利的奶酪等等,都有很多的产地保护,很多地方上的美食被人们格外青睐[澹奕],因此受到了追捧与保护。
既然有了追捧,就能够继续生存,也就没必要放弃,自然就能保存下来。
工业化时代,大多数的国家,都是让小农经济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商品交换,而不是像英国人那样集体抛弃农业投入工业生产,结果弄得很多珍贵的东西被丢掉。
英国人在发展的过程中,追求效率的时候,不仅把本土的食物大规模改造,连殖民地的也都没有放过,比方说著名的印度咖喱,变成了咖喱块。
印度人做饭要加入各种香料,而这些香料要在做饭的时候磨碎加进去。
英国人发明了“咖喱”这个词,然后把大量的香料融合做成了咖喱块,做饭的时候直接扔进锅里。
一战与二战期间,英国本土的食物供应匮乏,很多的贵族也失去了专属厨师,他们自己又不懂得怎么做饭,由此民间到贵族,出现了普遍的饮食文化断层,再也没连起来。
后来英国人重新富裕起来,食物供应也多了起来,可本土的饮食文化已经荡然无存,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国本土的饮食被外来美食充斥,成了如今的样子。
英国历史不短,为什么被称为美食荒漠?
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英国菜真的很难吃。
有一个段子说,英国菜的位置是世界第三。
中国菜和法国菜并列世界第一,其他所有国家的菜并列世界第二,英国菜独霸世界第三。说明了人们对于英国菜的感受
英国菜食材很匮乏,蔬菜基本只有土豆和豌豆。肉类方面主要是牛肉,主食最好的也就是是面包抹上果酱。
英国菜的烹调方式非常贫乏。基本上只有凉拌水煮和火烤三种方式,根本不能与中餐的煎炒烹炸相比较。
英国菜的造型也都很丑陋,成为世界上暗黑料理的重灾区。比如最著名的仰望星空派,十来条死不瞑目的鱼参现在厚厚的土豆泥里,那种绝望的样子让你根本不好意思下嘴。
英国菜菜为多少只有甜和咸两种味道,,各种菜品不是甜得发腻就是咸得难受,吃的你食欲全无。
英国人还热爱炸薯片、炸鸡块这些垃圾食品,这些东西在英国被叫作“超加工食品”。这些垃圾食品加上香肠、面包和奶酪,基本上就是英国人餐桌的全部了。这些东西让习惯于美食的中国人看到就有难以下咽之感。
英国菜为什么这样难吃呢?这里面有精神方面原因,也有物质基础的原因。
17世纪,英国兴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时期,象征着对抗堕落宫廷饮食的断食开始兴起。
因为宗教改革运动这下产生的清教徒认为,过多地花时间在饮食上面,就无法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贪食是七宗罪之一,受到了强烈抵制。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英国人普遍认为,在饮食上吃得快乐是步上身败名裂与社会堕落之路。这些都让英国人对于美食的兴趣大减。
与此同时,英国也开始进入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的英国工人阶级放弃了土地耕种,大批量地转向工厂,本就因为自然条件产物不算丰富的农业更加依赖于进口产品,能买到啥就吃啥,填饱肚子才是当务之急。
这也就促就了追求效率的食物诞生,像是便于携带的各种各种派和一直到今天都备受英国人欢迎呢的炸鱼薯条。工人阶级的餐桌一度为保质期长、运送成本低的万能蔬菜水果压缩罐头以及冷冻食品、果酱精糖所占据。久而久之,填饱肚子才是首要任务,英国人几乎忘了如何做菜,英国菜也自此在难吃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战争对英国菜的影响。从18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在经历大大小小的战争。尤其是二战期间,英国全国实行食品配给制度,由于食物匮乏,人们只能靠吃土豆来维持生命。随着英国国内燃料价格上涨,煤气供应也不足,政府开始限制人们在早上烤面包,鼓励人们吃凉面包。就这样,配给制整整持续了13年。可想而知,在长期的恶劣条件下,英国人的味蕾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对美食的需求更低了。
由于宗教、工业革命和战争的影响,硬果菜想通了能填饱肚子就行了传统,不再追求食物味道的鲜美。最终造成了英国菜现在的样子。
与之对比,每天都能吃到鲜美的中餐是多么的幸福!
英国历史不短,为什么被称为美食荒漠?
国人精力的关注点不同吧
英国历史不短,为什么被称为美食荒漠?
英国并非农业文明国家,
传统渔牧业为经济基础,
不可能产生定居性农业,
影响制作耗时精致美食!
英国历史不短,为什么被称为美食荒漠?
物产不一样,欧洲那个地方植物种类少,所以产生复杂滋味的可能性不存在,你看水果就明白了,就草莓和苹果,很多植物调味品都是从其他地方进口,所以古代导致其滋味不复杂,自然无法产生很多美食了!另外,古代西方把追求美食当做一种罪恶,是基督教七宗罪之一,所以文化上也不追求美食了!中国古代把追求美食是一种人生的目标,例如孔圣人就歌颂过美食,所以自然不断琢磨如何让食物好吃。
英国历史不短,为什么被称为美食荒漠?
英国,虽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美食,却不遗余力地制造出众多电视大厨和电视美食节目。从大城小厨的Jamie Oliver到地狱厨神的Gordon Ramsey,他们俩这样让全世界都知道的厨师,还真不多。他们还炮制出层出不穷的美食节目,各种比赛,专业的,业余的,成年人的,未成年人的,只做鱼的,专注烘焙的,走遍世界各地,借鉴各国的烹饪特色,不能不说,他们也是尽力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缺啥补啥。
说说我最近看到的一个英国烹饪节目,他们让一个业余的材料专家跟专业厨师比拼,专家用市售的预制半成品,跟专业厨师的传统制作进行比较,真正的科技与狠活兵戎相见,必有一场恶斗。我看的那一集,第一个“美食”是土豆泥,预制土豆泥不含任何乳制品,做出来寡淡乏味;厨师一出手就是丝滑质地,奶香浓郁,食欲大增的高级感土豆泥,厨师胜出一局。第二个美食是烘焙界的天花板熔岩巧克力蛋糕,年轻女烘焙师出战,程序一步都不能出错,小心翼翼之下,三个里面成功了一个,就算赢了!业余选手用的是蛋糕预拌粉和微波炉,一拌一搅一加热,居然被评委评论就是这个味儿!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原来大家都活得那么粗糙,足以证明英国无美食了! [捂脸][捂脸],这样的节目放中国,大概就会是解读配料表的科普节目了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