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辛者库”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清宫剧里经常出现“辛者库”,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清朝的辛者库,就跟以前朝代的暴室、掖庭这样的机构差不多,是专门惩罚犯错的宫人,让他们做苦力的地方。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清代的辛者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地位并不算低。

在满语之中,辛者库是意思是“食口粮人”,满语发音是“sin jeku”,音译成汉语的全称是“辛者库者特勒阿哈牛录”,也就是吃斤斗口粮的奴仆的佐领。

清朝施行的是八旗制度,八旗之内的人称作是旗人,分成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而在旗人之外,还有包衣制度。

所谓的包衣,就是世代服役于宫廷、王府当中的一个世代奴仆家庭。

就好像是《红楼梦》当中的司棋等一样,清朝八旗制度之下的包衣,就类似于家生奴仆,他们世世代代都是旗人的奴仆[澹奕],除非皇帝有圣旨,让他们能够脱离包衣成为旗人。

雍正帝敦肃皇贵妃的娘家年氏,还有乾隆帝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慧贤皇贵妃高氏等,她们的娘家原本都是包衣,因为圣旨才脱离包衣成为旗人,不用再世代作为旗人的奴仆。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地位是相对的,八旗之中的包衣,他们只是旗人,尤其是本旗之内的旗人的奴仆,而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他们仍旧高人一等。

《甄嬛传》里的夏冬春娘家就是包衣佐领,她之所以那么嚣张,有点狐假虎威的味道。

清朝的包衣,同样能够参加科举,同样能够入仕,并没有什么妨碍,而与包衣类似,清代的辛者库籍的人[澹奕],他们的地位低下,也仅仅是相对于旗人主子而已,并不低于其他人。

按照清代的史料明确记载,当时的辛者库籍,大多数都并不是因为犯错之类,他们的祖上就是因为地位低下所以被编入了辛者库籍,也就是说,当时就连奴仆也分了三六九等。

在清朝,旗人家庭的女儿到了年纪就要参加选秀,这是给皇帝选后妃的,而上三旗包衣与辛者库当中的女孩子也要参加内务府的选秀,这是选去作为宫女的。

上三旗包衣出身的,入宫做宫女,而辛者库出身的,主要在宫廷、行宫与王府做苦力工作。

辛者库同样也是个包衣组织,但是地位比一般的包衣要低,而他们同样拥有独立的户籍,也可以与良人通婚[澹奕],同样能参加科举,还可以有自己的奴仆、私人财产。

清代的孝仪纯皇后魏氏、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等等,她们的祖上都是辛者库人,这也证明辛者库并非是个专门惩罚罪人,或者进行看管的机构,更不可能动不动就赶人去辛者库洗衣服。

如果再说简单点,辛者库就好像是咱们先秦时代所说的平民,而清朝的旗人、包衣,是地位在平民之上的卿大夫、士等贵族群体。

辛者库人的地位低,是在八旗制度之内,相对来说的,不能笼统地说。

《甄嬛传》当中,流朱说要把颂芝送去辛者库服苦役,而齐妃也曾嘲笑说八皇子的生母良妃卫氏是个辛者库女奴,这是不对的,辛者库可不是服苦役的地方,地位也没那么低。

总而言之,清朝的辛者库是一种身份,其地位相对于旗人、包衣来说要低,但是对于平民、旗奴等来说[澹奕],地位比较高,该有的权利他们也都有,并不是所谓的犯错管理惩罚中心。

清朝“辛者库”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辛者库,是从满文“sin jeku”音译过来的。辛的意思,是装载粮食的器皿,库是管理粮食的地方。所以,辛者库这个机构的意思,就是从这里每个月领取口粮的部门。在《寄楮备谈》中记载:

“辛者库,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

也说明了,辛者库中的人,是“食口粮人”,也就是吃官家饭的人。而辛者库,最早的名字并非如此,而是“辛者库牛录(sin jeku niru)”,据历史记载:

“于辽东所获养猪之汉人,及绣匠等有用之汉人,收人辛者库牛录新获之五百丁中。”

而后,才渐渐演变成了辛者库。辛者库这个词汇,在清宫剧中并不少见。比如前几年大火的《宫锁心玉》,里面的良妃,也就是胤禩的生母,就是辛者库出身。很多人看辛者库,总会把“出苦力”、“低贱的职业”想到一起。甚至还有人认为,辛者库和“浣衣局”就是一个地方。但是真实历史上的辛者库,却与影视剧大相径庭。今天我们就来还原历史真相,从多个方面解读一下,清朝的辛者库,到底是个怎样的部门。

辛者库里都是些什么人?

要说辛者库里都是什么人,必须要将辛者库做一个区分。实际上,依据清朝严格的尊卑制度划分,辛者库也会按照等级来区分。分为内务府辛者库,这部分辛者库,是由上三旗来管理。还有一部分,是王公府第辛者库,由下五旗来管理。从名字上也能看出来,内务府的辛者库,等级地位,要比王公府弟的辛者库,更高一点。那么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上三旗管理的辛者库,是由皇帝亲领,也就是专门服务于皇上的。下三旗的辛者库,才是服务王孙贵族的。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开创了旗人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权力。后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人员过多的想象。便将原来的四旗,扩充成了八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合成八旗子弟。但即便是这样,由皇帝亲领的上三旗,也是权力最大的。

因此,上三旗管理的辛者库中人,地位也要比下五旗高。那么辛者库中,都是什么人呢?在《大清会典卷76《内务府 会计司》里记载:

“至从前缘罪入辛者库人,其口粮一体支给。“

从这段我们可以看出来,辛者库是由原本就在这里工作的人,还有“缘罪辛者库人”共同组成。辛者库本身就是管领部门下面的“食口粮人”,是通过干活来赚取工资的机构。原本在这里工作的旗人,就以此为生。而“缘罪辛者库人”是什么呢?据《清代内务府档案》记载:

“以前八旗拖欠钱粮人等,因限满不能完纳,题參将本人或子孙治罪,其妻子在上三旗及下五旗公中佐领者人内务府辛者库,在下五旗入各王公辛者库,其上三旗人等亦有入下五旗王公辛者库者。

《清代内务府档案》中明确表示,朝廷有收纳制度,如果八旗子弟无法按时交纳钱粮,整个家族都会被连累,一起问罪。而子女就会被充到辛者库做苦力,相当于是抵押还债,但是按月可以领到工资。辛者库大抵是由这两种人组成,一种是正常工作的旗人,另一种就是犯了罪的旗人,这种还是占了少数。

辛者库,需要负责哪些工作?
  • 一、负责宫廷之中的环境维护

宫廷中的宫女,大体分成两类。一类是地位稍高一点的,类似女官,她们直接听命与后宫嫔妃,也会负责训练新进来的宫女。而另一类就是地位低贱一点的,辛者库中的宫女。而姑姑,就是负责调教这些辛者库中的宫女,教她们如何干活与宫廷礼仪。而辛者库,从名字就能感觉出来,是很辛苦的地方。平日里做的最多的事,大抵是负责维护后宫的环境卫生。除了入负责日常的打扫卫生外,由于到了清朝,取消了浣衣局机构。因此,三宫六院的衣服,也由辛者库的宫女负责换洗。《宫锁心玉》中的良妃,最开始就是辛者库中的宫女,一个画面,就是在后面洗衣服,这块的拍摄是很符合历史的。

  • 二、负责采买日常用品与备选宫女

辛者库中的宫女,除了日常的清理外。往往会负责出去采买,只要管姑姑,也就是负责管理她们宫女要令牌,就可以出宫去买东西。买的东西,大多是用来补贴辛者库所需,比如打扫工具、还有宫女们自己的生活用品。都是由她们一起购买。有些宫廷所需的粮食米面,有时也会由她们负责采买。除了干活,辛者库中的宫女,每年都会和包衣,去备选宫女,被挑中了,就会专门跟着某个嫔妃,专门听她的差遣,辛者库的累活,便不用再干。

  • 三、守陵墓

辛者库中的女子,还有一个去处,就是守陵墓。不过,这部分宫女,大多都不是自愿的,或者是被惩罚的。因为清朝的陵墓,除了孝庄皇后的皇陵,按在了皇宫之中,其他都在郊区,离皇宫很远。而这些宫女,往往因为无人问津,一守就是一辈子。

辛者库中人的地位如何?

正如大家感觉的那样,辛者库一直是被人们诟病的机构。提起辛者库,大家就会感觉是出苦力的,地位低下。这些没错,据《寄櫧备谈》记载:

“辛者库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起初原系家奴,向例不许为官,内府俱贱视之。”其中有一点,是其子孙后代,不能参加科举,无法入仕。

“内府俱贱视之”,这句话,表明了辛者库中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因为包衣也是奴才,但是很显然,辛者库中的奴才,地位要比这些包衣还低。这里我想到一个人物,就是胤禩的母亲良妃。历史上的良妃也是出身辛者库,正因为这种低贱的原因,常常引起康熙不满。胤禩母妃病笃时,遗胤禩之言曰:

“尔皇父以我出自微贱,常指我以责汝,我惟愿我身何以得死,我在一日为汝一日之累。因而不肯服药。”即便是从辛者库走出来,这份背景,也是一生的屈辱,无法正名。

除此之外,在《八旗则例》中记载:

“凡犯罪发遣及人辛者库人等,遇有恩旨放还、放出包衣佐领者,除犯罪人之本身不准承袭(世职.世爵)外,其子孙照常开列。

也就是意味着,只要入了辛者库,除了他自己之外,子孙后代,是可以继续承袭爵位的。也算是当时的朝廷,对旗人的法外开恩。辛者库中的人在低贱,也是相对而言。对主子来说,他们是奴才。但是抛开这层身份,他们还是旗人。清朝一直提倡的满汉一家,不过是为了加强统治,其实分别还是很差的。举个例子,旗人犯罪,整个家族都会被连累,一起问罪。而子女就会被充到辛者库做苦力,相当于是抵押还债,但是按月可以领到工资。旗人的惩罚制度,要比汉人好很多。去了辛者库还有饭吃,有钱挣。汉人若是无法交纳钱粮,被殃及的不是充军,就是发配宁古塔受罚。所以,辛者库中的人的地位高低,要分怎么看。跟非旗人来比,他们的地位也并不低。

总结:

从辛者库这个机构,可以看出清朝统治的小小缩影。从历史来看,辛者库的成立,是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的。除了日常的清理卫生外,其成立的更大作用,是约束了当时的八旗子弟。努尔哈赤开创八旗,最大效率利用了这部分权力,打下了天下。但是坐江山的时候,底下的这帮所谓的“元老”,便开始嚣张跋扈起来。皇帝更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真正解决,除了朝廷律法约束。最直接的就是取消旗人的身份,或者在辛者库为奴。极大程度,平衡了当时旗人与汉人的纷争。一方面安抚了民心,一方面也震慑了这帮老人们,是一项壮举。

清朝“辛者库”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辛者库是八旗下一个比较复杂的包衣组织,是吃皇粮的奴才,辛者库指的是清朝宫廷中的低贱下人,辛者库的主要任务是为皇宫内外打扫卫生,购置生活用品,运送各种各样的杂物,以及伺候皇宫里面妃子的日常起居生活等。这属于内务府辛者库,是上三旗辛者库,还有下五旗辛者库,他们在王公府邸为奴才。

由于辛者库在皇宫或者王府里面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很多人误认为辛者库都是一帮罪人。《大清会典》中记载说”管领下俱为辛者库人,其无官地者,十岁以上为一口,月给粮三斗六升;十岁以下为半口,月给粮一斗八升“其中记载就告诉我们辛者库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原住民,另外一种才是因罪没入辛者库的。其中有数据表明,原住民的占大多数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是罪奴。实际上清朝时期的大部分辛者库都是在编人员,这些人世代为皇宫服务,世代都是皇帝的奴才,他们在清朝还没有入关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一般是一些降清的汉人。清朝入关后,辛者库进一步扩大,一些王公大臣犯罪后被发配到辛者库,这部分人中多数是在经济和政治中犯了罪,其中犯经济罪被贬为辛者库的人最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犯经济和政治罪的人都能被打入辛者库,实际上被打入辛者库的都是有旗籍的官员世家,其中最多的就是满、蒙八旗官宦世家,汉八旗占比重很少,汉人犯罪入辛者库的微乎其微。所以,即使是这些被发配到辛者库充当奴婢的人,也都是犯错的王公大臣的亲属,普通人犯罪后并没有发配到辛者库的资格。

从这里来说,辛者库虽然只是奴才,甚至有些是奴才的奴才,但是他们尤其是上三旗辛者库的地位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低贱。辛者库不同于普通的奴才,他们具有购买宅院、参加科举、同普通人结婚的权利,甚至还能够拥有自己的奴婢,当然这也只是辛者库中的一部分,大部分也并没有这些权利。在平常的时候,辛者库还能够领到宫里的各种补贴,一些表现良好的辛者库还会被皇帝提拔重用。因为辛者库经常接近皇帝,进入辛者库的人很容易被皇帝看中,一路平步青云。康熙时期的徐元梦,在进入辛者库之前只是一个六品官,在被罚入辛者库之后,反而官运一路畅通,一直做到了大学士。

而且上三旗的辛者库和包衣佐领的女子一样,到了一定年纪就可以参加宫女的选拔,入宫后学习宫规,参加各种考试,然后根据她们的个人情况,各方面都很出众的就能伺候皇帝,其他的可能就只能干粗活。

清朝出生于辛者库的妃子非常多,在九子夺嫡时期,八阿哥的生母良妃就是辛者库出身,康熙皇帝因为不满八阿哥,怒骂他是辛者库生下的贱种。《清圣祖实录》中对良妃的称呼有“辛者库贱妇”,但说起来良妃在康熙朝是很受宠的,是否真的说过良妃是辛者库贱妇,我们不得而知。

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令妃魏佳氏也是辛者库出身,令妃魏佳氏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清朝第一位汉人皇后。乾隆皇帝一直非常宠爱令妃,想要把令妃立为皇后,但是由于令妃是汉人,出身又比较低贱,太后一直不允许乾隆皇帝立令妃做皇后。不过乾隆皇帝仍然让令妃以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令妃管理后宫十多年,死后被乾隆皇帝追封为皇后。而嘉庆皇帝的皇后孝淑睿皇后同样是辛者库出身,孝淑睿皇后是嘉庆皇帝的第一任妻子,道光皇帝的生母,清朝第一位生前被立为皇后的辛者库。

由此可见,虽然辛者库是皇宫里面最卑贱的人,但是由于辛者库一直伺候在皇帝的身边,升官发财的机会要比普通人多得多。在整个清朝时期,从辛者库被提拔为大臣的人数不胜数,辛者库被皇帝看中,成为后宫妃子的人也有十多个,其中还有三个人成为了皇后。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转发,点关注不迷路,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清朝“辛者库”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做苦工还没工资拿的地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