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

“日本”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又包含什么意思呢?

原本日本被称作“倭”,他们也听着挺开心,可随着日本人逐渐学会了汉字,知道了“倭”的意思,就要求将自己的名字给改了,于是,“日本”这个名字诞生了。

在中原的古籍之中,日本古代的称呼非常繁多,像是比较出名的有东瀛、扶桑、瀛洲,而最多的就是倭国,“倭”也是“日本”之名出现之前,中原对其最多的称呼。

“日本”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当中: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白,那就是“日本”这个名字是武则天给改的,但实际上,武则天只是做出了最终的裁定,允许日本人将自己的名字给改了。

《新唐书·东夷传》当中有这么一段: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

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也就是说唐朝踏平高句丽之后,日本派遣使者来祝贺,那时候的唐朝极其强大,日本不断派遣唐使来中原学习,而对于汉字等文化的了解,也愈发深入。

在此之前,中原将他们称作是倭,日本人不觉得有什么,可后来发生了变化。

因为“倭”有矮小的意思,日本人觉得这不是个好名字,虽然古代的日本人的确很矮小,却也忌讳被人这么说,因此日本人要求中原不要再叫他们倭。

日本人觉得,自己的国家靠近太阳升起的东方,因此请求改名为日本。

数十年前,日本的君王曾写信给隋炀帝,自称是日出之处的天子,而将隋炀帝称作是日落之处的天子,这件事让隋炀帝大为不快,只是隋炀帝觉得日本人尚未开化,没有计较。

话说回来,古时候咱们将日本称作“倭”这件事,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倭”在《山海经》与许多先秦时代、秦汉时期的典籍之中都有记载,但是倭国的具体方位总是变来变去,不同典籍当中所描述的地域,都不太一样,并不一定是日本这个地方。

但整体来说,“日本”这个名字就是学习汉字文化愈发深入的日本人,觉得自己从前的名字不好听了,所以让当时主宰东方世界的唐朝,改自己的名字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日本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

我国最早对日本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海内北经》,那时候的日本是燕国的属国,为什么称他们是倭人,可能是因为日语中最常用的假名是“は”(wa),他们说话的主语也是“は”(wa),所以最初接触他们的人将其音译为“倭人”。《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汉光武帝赐倭奴国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正式称日本为倭奴国,成为大汉50多个藩属国中的一员。随着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认为倭人也就是矮人的意思,为了消除这种歧视,他们选用在日语里发音与“倭”相同的“和”字来自称,还在和字前面加上大字,大和民族由此而来。

隋朝公元607年,倭国使者小野妹子向隋朝上表文书,希望改称倭国为日本。根据《宋书》上记载,从第一个提出改称号的倭王讚死后,又有珍、济、兴、武四个继任者都曾遣使贡奉,要求中国朝廷授予日本的封号。一直到唐代武则天当权时期,她才最终同意将“日本”作为国号,恩赐给倭国。

日本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

日本这个名字还是非常有深意的,说起来和咱们中国还有这不小的渊源!

首先介绍一下日本二字的含义。

在“日本”这个名字产生之前,我们称呼岛国为倭国!

历史记载时频繁使用了“倭”这个字眼,汉光武帝时还赐予过倭国国王金印。而在如今的字典释义中,倭其实就是矮小的意思。

在世界上各个民族之中,日本人的身高算是“垫底”的存在了,所以以前称呼他们为“倭”还是带有挖苦意味的。

后来日本觉得这个字非常不适合自己,就想要更换名字。

日本文化非常崇敬太阳,他们认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最神圣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又可以成为太阳的“本位”,所以可以更名为“日本”,这就是日本名字的诞生。

“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其次是这个名字的“官方”更换过程。

在整个唐朝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附属国,每年都要到唐朝对君主进行朝拜,并且会派大量的使臣来中国接受“深造”。

在国际上显示出了作为中国附属领土的姿态,所以他们在平常有什么大的事情之时,也需要让唐朝君主“拍板”才能实行。

当然了,这“宗主国”地位是咱们打出来的。当年日本曾和唐朝爆发过“白江口海战”。 不过这时候的日本跟我们根本不在同一“重量级”,无论是军舰先进程度还是兵员素质,他们都处于绝对的下风,所以这次战争的结果就是日方舰队被打的全军覆没。

受了教训的他们只好向“唐中央”认怂,并且跟高宗深刻的承认了自己犯的过错。

在双方达成和解之后,日本派出大量使臣进入中国学习,日本使者就在这时候向高宗提出了“改名申请”。不得不说日本这次的申请是欠缺考虑的,双方刚刚闹了“不愉快”,你还想让对方同意该名之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高宗在看到申请以后就果断拒绝了。

等到武则天时期,唐日两国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日方使者也经常来探望武帝。在一次接待外国使者的酒宴之上,日本使者趁着武帝比较高兴,赶紧找机会给她敬了几杯酒。

等到时机差不多了以后,他们又把改名一事提了出来,武则天这时候心情舒畅酒态微醺,没多加考虑就答应了对方的请求,日本就这样把名字定了下来。

以上就是日本国名由来的整个过程,不过近些年来日本有“国粹”主义者提出更名议案,认为这个名字是中国赐的,所以叫起来不能完全代表本民族的文化,不知道以后的日本会不会再一次更改国名。

日本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亚国家。日本这个国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其来历在日本史书中并不见记载。而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是因为日本人讨厌“倭”这一名称,所以改名为日本。

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根据日本神话传说,日本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不过,“日本”这个国名在当时并不存在,因为古代的日本列岛曾长期处在小国林立的战国时期,长期没有出现一个官方性质的统一国名。日本弥生时代中期,位于九州的奴国国王向汉朝朝贡,并获赐“汉委奴国王印”。此印于1784年出土于日本北九州地区,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为日本国宝级文武。

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古代日本人即被称为“倭人”,国名就叫“倭国”。如《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又如《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公元二世纪后半期,当时日本列岛小国林立互相征伐不休,至三世纪中叶终于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国家“大和国”,后来经过长期的扩张,逐渐实现了对日本中部大部分地区的征服统治。到了公元五世纪初,实力强大的大和国终于实现对各部落的征服,建立起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政权。日本这个国名正是脱胎于大和国,大和国在当时的中国又被称作“倭国”、“大倭国”。而日本的主体民族“大和民族”也是源于古代“大和国”。

日本之国名,正是脱胎于古代“大和国”。日本这一国名称呼一直到公元七世纪后期才出现。但是其来历日本史书并无明确记载,而实际上“日本”这一称呼,还跟唐朝时期的遣唐使有重要关系。

隋唐时期,倭国慕中华之繁华强盛,所以经常派遣规模不等的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原学习华夏文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到长安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为懂些汉语,故讨厌“倭”这一名称,以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地为由,使者希望改国号为日本。这一段记录详细记载于中国史籍《新唐书》: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所,以为名。

另朝鲜史书《三国史记》(讲述新罗,百济及高句丽历史的史书)中新罗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条记录,不管在时间上,描述上都与《新唐书》相吻合:“倭国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2011年在中国西安出土了唐代百济降将祢军的墓志,祢军曾在公元664年和665年两次代表唐朝出使日本。《祢军墓志》作成于678年,墓志中出现的“日本“名称可知其出现的时间最迟不晚于七世纪中后期。

除了大和,倭国之外,日本在历史上还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别称,即东瀛和扶桑,但别称毕竟不是正式名称。从目前的史料来看,通过遣唐使来寻求唐朝认可更改国名为“日本”,这从另外一面也佐证了当时倭国与大唐之间是存在从属关系的。更改国名,寻求唐朝的认可,可见当时盛唐威名博于四海,八方来朝,天朝上国之仪让人敬畏仰慕。

日本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

日本国名的由来:

日本的意思是日出之国,在最早时候日本使用和还有倭来作为国名,日本这一个称呼大约是在七世纪的后期才开始使用,关于日本过命的由来在日本的史书里面并没有记载。

但是在中国的《新唐书》里面则记录的有,在公元670年,倭国派遣了使者来庆祝唐朝平定了高句丽,因为前来的使者懂一点汉语,所以讨厌倭这个称呼,所以回去以后就把国名改成了日本。

扩展资料:

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根据中国皇帝国书中的称呼将其国名改称为了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人也一直视太阳为图腾,隋唐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日本对倭国称呼越来越不满意。

所以,日本国的国名,当是中国隋朝皇帝无意赐予的。《诗经·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史记·五帝本纪》: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天子顾名思义,天之嫡长子。所以,天子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宣扬自己生来就有许多瑞徵,所谓天子气。人们便把他们比作龙,称真龙天子。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

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一切人都应受天命约束。古代中国的这种天命思想传入日本后,日本人遂也就称自己的国王为天子了。

日本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

关于日本

人的民族来源,日本列岛上本来没人,日本人的祖先主要来自亚洲大陆的古代帝国中国.在中国的古代典籍特别是《山海经》中有着若干记载。其中周朝文献《海内北经》记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的其它篇章则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考古研究发现,在几十万年前来自中国东北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很少量人在大概十万年前开始又迁徙

到日本

,日本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十万年前,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东北亚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满洲-通古斯语族等语族的人、古代中原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少量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混合而来,逐渐迁移

到日本

混合衍变而来。自从春秋战国后期,大量燕国人、齐国人和越国人为躲避战乱逃到朝鲜半岛

和日本

,以后到清朝时当中国北方出现战乱和灾害时,陆续有

中国人移民

朝鲜半岛,后来又从这里向东向南到了日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