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省靠着,为什么山东省和安徽省喜欢吃面,江苏省却喜欢吃米呢?

问这话,要么是没见识,要么是故意乱扯,山东的确爱吃面,但江苏跟安徽两地南北之间是完全不同的。

山东人喜欢吃面这没问题,因为完全地处北方的山东,本身就基本上不出产水稻,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小麦还有玉米之类,当地人喜欢吃面食是正常的。

但是江苏与安徽比较特殊,这两个地方都横跨南北分界线,我国的稻作区与小麦种植区在这个地方产生了交汇,江苏与安徽,都是北方爱吃面食,南方主要吃大米。

都知道咱们国家有个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就是秦岭淮河,除了作为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也是我国小麦种植区与稻作区的分界线。

在这条线的南部,主要种植的都是水稻,而北部则主要是以小麦种植为主。

不过有个特别的地方,秦岭淮河以北,像是东北地区也是水稻的密集产区,除此之外北方还有少数地方零星生产水稻,而南方也有少数地方种植小麦。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种植什么自然就以什么为主食,南方主要种水稻,自然吃大米,北方主要种的是小麦,当然餐桌上的主食,就以小麦加工的各种面食为主。

山东是个完全的北方地区,当地人爱吃面食没有问题,自然,现在这年头北方人想要吃米饭甚至爱吃米饭也很正常,但并不是主流上的传统饮食文化。

可江苏与安徽这两个地方,算是非常特别的,因为这两个地方卡在了分界线上。

淮河从安徽与江苏的北方贯穿,所以很难说江苏与安徽,到底属于南方还是北方,而在诸多文化方面江苏与安徽,也属于是那种南北交融非常复杂的类型。

安徽分成皖南与皖北,江苏分成苏南与苏北,皖北与苏北都属于中原文化地区,种植小麦以面食为主,而皖南与苏南都是种水稻的,当地人主要吃的就是大米。

安徽的省城合肥地处中间地带,当地既种小麦也种水稻,而江苏的南京虽然主要种水稻,可因为有大量苏北与皖北的外来移民,其饮食文化也被深刻影响。

去过合肥与南京的都知道,你很难说当地人以什么为主食,因为吃米吃面都很常见。

即便是真正的皖南与苏南,现在吃面食的人也非常多,因为喜欢吃面条的人太多了,但是真正的南方家庭很少有面粉,也不怎么会和面跟擀面皮什么的,包饺子通常都是买饺子皮。

整体来说,山东人的确主要爱吃面食,但是江苏与安徽,大致上都是北方吃面南方吃稻米,并且因为人口流动的问题,很多中间地带都属于米面各半的状态,这才是现实。

三个省靠着,为什么山东省和安徽省喜欢吃面,江苏省却喜欢吃米呢?

安徽淮河以北才喜欢吃面,江苏苏北地区也喜欢面食,你不懂不要乱说,多出门看看

三个省靠着,为什么山东省和安徽省喜欢吃面,江苏省却喜欢吃米呢?

山东省原本就喜欢吃面特别是煎饼卷大葱酷爱面食。江苏省要分苏南和苏北,苏南偏爱大米苏北偏爱面食。安徽省也是这个情况,皖南食米多、皖北食面多。

三个省靠着,为什么山东省和安徽省喜欢吃面,江苏省却喜欢吃米呢?

不出门也可以在网上看看,不要自己认为什么就是什么,让别人笑话!

安徽南北差异很大,饮食、方言、习俗都不一样。江苏也是分苏北、苏南,差异也大!

三个省靠着,为什么山东省和安徽省喜欢吃面,江苏省却喜欢吃米呢?

一个省要看区域,苏北喜欢面食较多,苏南还是喜欢吃大米,安徽淮南以南还是以大米为主,山东人也爱吃面呀,你提的问题有不足之处。

三个省靠着,为什么山东省和安徽省喜欢吃面,江苏省却喜欢吃米呢?

中国的省份大部分以大江大河的地理界限划分,同个省份内语言、习俗、饮食习惯接近。但江苏和安徽却截然不同。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现如今的安徽、江苏大部分地区,在明朝时属于南直隶。南京在明初期是首都。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陪都”,还有一套完整的中央行政班底,六部俱全。江苏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南直隶,也就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地方。

清朝时,不需要南京的“陪都”功能,就要重新划省份。但南直隶地盘太大,为防地方势力坐大,必须拆分。

拆分有两个方案,一是南北拆,一是东西拆。大家知道,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淮河以北和以南的语言、风俗、饮食习惯差异非常大;在经济上,长江以南和以北的经济体量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南北分,符合地理、语言、习俗、饮食等,但不利于统治,因为南北贫富差距太大,划在南方的那个省实力太强。所以最终选择了东西划分的方案。东边以南京的古称“江宁”取“江”字,以苏州府取个“苏”字,合称江苏;西边以安庆府取个“安”字,徽州府取个“徽”字,合称安徽。

这样划分后,淮河、长江横贯两省,将两个省都分为三截。淮河以北以面食为主,长江以南以米饭为主,江淮之间米面均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