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有些人真的整天胡思乱想,一会是给喜马拉雅山炸开个口子,一会是挖条运河引水到新疆,这下子又想着将辽东、山东两个半岛连起来,将渤海围成内陆水域。
咱们国家的基建能力的确很强,但不是啥都能做,而且不是什么事情都会去做。
理论上来说,将渤海变成淡水湖未必不可能,但是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其次这么做的话会产生多么厉害的后果,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这全都是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之中,面积最小,但是唯一完全属于内海的海域,被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完全围绕起来,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大约1.73万亿立方米。
虽然叫做海,不过渤海并没有那么大,其总水量也就相当于70个鄱阳湖而已。
不过倘若渤海变成淡水湖的话,这么多的淡水总量,仍旧是非常可观的,尤其对北方。
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很多,耕地很多,但是淡水总量很少,因此渤海要是变成淡水湖,对于缓解整个北方的缺水危机,促进综合发展的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要想将渤海变成淡水湖,方法不外乎就是将两大半岛连接起来,然后大规模注入淡水稀释渤海的海水,将渤海的海水排入黄海当中,如此循环,将其变成淡水。
渤海的盐度是一般自然界淡水盐度的六十倍,也就是说,至少要六十倍渤海之水的淡水。
这样的规模,相当于北美洲苏必利尔湖的整体水量,才能完全稀释渤海之水。
咱们并没有这么多的淡水,如果想要将渤海的海水变成淡水,只能依赖于降水还有渤海流域的河流不断注入,可注入渤海的河流,大部分的水量都没有那么多。
要是将渤海给完全围绕起来,那么六十倍的水量,渤海是断然无法承受的,所以只能将其原本的海水大规模排出去,但是这样一来,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那就无法估算了。
不将渤海原本的海水排出去,那么渤海沿海地区的土地,必被全部淹没,得不偿失。
此外,渤海地区每年降水也不多,蒸发量却不少,盐分不断堆积,要稀释的话更加困难。
无论是海水稀释的办法,或者是不惜成本排除海水注入淡水的办法,没个千八百年时间,不耗尽国力,根本做不成这样的事情,而且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惊人的。
此外,要是将渤海围起来变成内陆湖,那也就意味着天津等海港要受到重创,渤海繁荣的渔业也荡然无存,原本的海洋生态彻底被破坏掉。
而且原本渤海就是个半封闭海域,水循环很弱,极其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海洋污染。
一旦被围成内陆湖,那么恐怕会形成北方乃至于世界上最大的重污染水域。
整体来说,要想将渤海变成淡水湖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代价太大成本太高破坏性太强,相较之下所带来的利益,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这种事情,开个玩笑算了,别当真。
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北方缺水,因此规划了一个南水北调的超级工程,从2002年初东线工程开工,历时17年将长江下游的长江水经过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跨越黄河到达天津,而中线则早已于2014年12月通水,将丹江口水库的水引到了北京!
为此有朋友提出了一个更加浩大的工程,将渤海海峡的大连和山东半岛之间造陆,将渤海变成一个内海,随着黄河和海河和辽河的注入,未来渤海迟早都要变成一个超级淡水湖,到那时北方还要担心缺水吗?
渤海湾能围起来吗,土石方得多大?可能没有人怀疑中国人的超级工程能力,毕竟南海都造出岛来了,这渤海造个堤坝还是有可能的吗,那么不妨来做个大致计算,这条堤坝得多少土石方!
最接近的位置大约100千米
这条堤坝的宽度以100米(底部宽度150米)计,渤海的平均深度大约为18米,那么总土方数约为2.25亿方,假如还底部的加强基础,那么总土方可能超过3亿,按一立方岩石3吨计算,差不多为9亿吨,这个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当然还只是堆积石块而已,假如是钢筋水泥的话,那么成本将会成倍上升!
不过确实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毕竟中国有强大的吹填造陆能力,永暑礁和美济礁都变成岛了,所以渤海湾造个堤坝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另外吹填没有基础容易被海浪冲垮,因此吹完还是得扭王字块或者大石块保护吹填基础!
渤海围起来后,到底是变咸水湖还是淡水湖?渤海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问题是围起来后到底是变淡海还是咸海呢?因为有朋友认为随着黄河和海河和辽河的注入,渤海彻底淡化,变成一个超级淡水海洋!
但马上就有朋友反对称当年墨西拿盐度危机事件中,由于直布罗陀海峡的隆起,地中海经历了一场盐度危机!整个地中海在596万到533万年间由于蒸发量太大,导致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盆地!
地中海晒干了
黄河和海河和辽河注入的水多还是渤海蒸发量大?
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06.5亿立方米,海河年均径流量为211.6亿立方米,辽河的年径流量为89亿立方米,所以三条河总径流量约为807亿立方米!
那么渤海年均蒸发量多大呢?查到的数据是渤海、黄海、东海的年均蒸发量大于1.25米,不过渤海还有降水量约500毫米,因此渤海整体蒸发大约趋近0.7米,那么渤海海水每年减少大约539亿立方米!
和注入相比,渤海的水量大约盈余268亿立方米,因此从理论上来看筑坝后渤海整体是变淡的,那么渤海要多久才能变成淡水海洋呢?
我们所谓的淡水,盐度在0.05%的比例下,现代海洋的平均盐度大约是0.35%,大约需要再增加6倍的渤海水体才能让这个盐度下降到人类可以饮用的标准,那么需要多少年呢?
按渤海7.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计算,以268亿立方米盈余的注入水量,渤海大约会在314年后变成淡水海洋!
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久嘛,300多年就可以让渤海变成一个淡水海洋,而且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缺水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操作一番呢?
如果将渤海围起来有多严重?
将渤海湾围起来的想法确实不错,但我们必须要将一个现实告诉各位,渤海湾周围都是高速发展大中型城市,比如天津、秦皇岛以及大连等,而根据《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10年的渤海水质当中已有22%为受污染海水,天津市海域95%以上为劣四类海水。莱州湾近2/3的生物物种灭绝,海产品产量锐减。
当然这还是渤海湾尚未封闭之时,现在有海洋水体缓慢交换下污染已经比较严重,如果未来封闭,那么可想而知未来的水质将会变多差,也许等谁变淡时早已无人敢饮用!
海平面上升
要将渤海变成淡水,必须注入6倍的淡水,那么现代的18米基础上在上升108米?假如扣除周围面积扩大带来的分散,也将上升50米,估计大部分富庶地区都被淹没了吧,而且这水坝也跟着要加高50米以上,这工程量可就大了去了!
渤海上升50米
看看这是不是很夸张?连北京都淹没在水下了,这个淡水海工程可是祸国殃民,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估计谁要让渤海变淡水海,肯定要被唾沫淹死!
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不错,超级脑洞,如果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造陆连接起来,长度123公里,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相当于造了两个港珠澳大桥,这还是什么难事吗?我们国家有“基建狂魔”之称,这个脑洞还是很容易变成现实的。
如果真能变成淡水湖,这不仅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淡水湖,而且还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美国的苏必利尔湖面积,多么豪气!我们人工造出的湖就能秒杀那么多湖泊。
那么能变成淡水湖呢?我们算一笔帐,只要计算一下湖面蒸发量与河流径流对比关系即可。
渤海面积是7.7284万平方千米,我国近海的年蒸发量一般为230~240cm,局部海域达250~260cm。蒸发量大小取决于海面与大气的温差和风力大小,它是造成蒸发量大小的主要原因。黄海西部和渤海全年蒸发量小于100cm,近赤道海区蒸发量要高一些。
如果我们取渤海蒸发量为100cm,渤海一年的蒸发量为7.7284*1000*1000*1000*0.1米=77.28亿立方米。
我们计算一下注入渤海的河流径流量 (亿立方米) 有黄河、海河、滦河、小凌河、辽河等。总计(黄河)574+(辽河)95.27+(滦河)46+(海河)106.3+(小凌河)3.96=825.53亿立方米。
河流注入渤海的水量825.53亿立方米>蒸发量772.8亿立方米,如果把渤海湾造陆连坝,不再与外界海域进行行水交换,由于河流注入量远远高于蒸发量,渤海水位要上涨,与坝外形成水位差,里高外低,可以实现坝内水排出,经过长时间循环,盐度会逐渐降低,最后演变成淡水湖。
还不能忘记,注入渤海的河流远远达不到825.53亿立方米了,因为这些年来很多河流因为生态环境演变,区域内干旱,出现了断流现象,黄河每年注入渤海的水量,只是用于调水调沙,或汛期腾库容用水,注入渤海也就是200多亿立方,海河完全断流,径流基本上为0,滦河干流引水至天津或秦皇岛,径流基本上也为0,辽河还有一部分径流,但也不是很多,总计算起来有300亿就算很不错了,但这300亿还是远远大于蒸发量,能让渤海成为淡水湖,只是时间要更长一些。
进一步狂想,近期大家讨论修建烟大海底隧道,如果能把拦海大坝建造好,再也不用胆战心惊地走海底了,只是在大坝上直接跑高铁,既能做拦海大坝,又能成为连接烟大的高铁线,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这对于环渤海生态环境的改变,还有着重要意义,这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问题。渤海变成淡水湖,可以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开展淡水养殖业,相当于再造了30个洞庭湖(2625平方公里),昔日的八百里洞庭,鱼米之乡,如今渤海湾成为北方的大江南,农牧渔业获得大丰收,成为北方的”米粮仓“。
修建这么一条大坝难吗?这里不做讨论了,请读者思考……
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渤海,古称沧海,北海,亦称直隶湾,地处我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其一面临海,三面环陆,被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包围,东部与黄海相连。渤海海峡连接了渤海与黄海,海峡直线距离不到110公里,以辽宁大连老铁山角至山东蓬莱角为分界线。渤海与黄海、东海、南海并称为我国“四大海”,其面积是最小的海洋,属我国内陆海域,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总容量1730亿立方米,面积仅占我国海洋领土面积的2.6%。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其平均水深仅18米,最深处也仅仅85米,2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小清河、大凌河、大辽河等淡水资源大量注入,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河流带来丰富的饵料,使渤海成为了我国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独具特色,色香味美。渤海内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然资源,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既然渤海海峡连接了渤海与黄海,海峡直线距离不到110公里,那么,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会不会变成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呢?会带来何种影响呢?笔者认为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接起来,渤海将会变成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而且会世界有名,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渤海形成淡水湖的可能性及期后带来的影响。
第一、渤海形成淡水湖的可能性如果把渤海海峡修一个大坝,渤海峡口仅宽度为59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通过连接这些岛屿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连接,把渤海变成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可以称之为“渤海湖”。渤海为我国面积最小的海洋,属我国内陆海,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总容量1730亿立米。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40条,比如:黄河、海河、滦河、辽河、小清河、徒孩河、大凌河、大辽河等,每年约有1000亿立方米淡水资源注入,其中黄河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海河年径流量为264亿立方米,辽河年径流量为126亿立方米,三条河流的总年径流量大约为970亿立方米,加上其它三十多条河流,可达到1000亿立方米。渤海海水也有损耗,也在大量蒸发,而黄海西部和渤海全年蒸发量小于100cm。 如果我们取渤海蒸发量为100cm,渤海一年的蒸发量为:7.7284*10000*1000*1000*0.1米=77.28亿立方米。因此渤海年剩余淡水量=1000亿立方米—77.28亿立方米=922.72亿立方米。渤海盐度相对较低,盐度为29‰~30‰,一方面有大量淡水主注入,另一方面与外界海洋的海水交换周期长。有大量淡水注入,可以稀释渤海海水盐度,而且渤海容量有限,“盆满自缢”,渤海会形成一个外流湖泊,湖水交替,慢慢会变成淡水湖泊,我们姑且称其为“渤海湖”吧,而且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面积面积的25倍。
第二、“渤海湖”形成后的影响何在一、世界湖泊排名将发生变化
“渤海湖”形成湖泊以后,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会成为世界第二大淡湖泊,世界面积第三大湖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第二大湖泊是苏必利尔湖,面积为8.2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大淡水湖);第三大湖泊是维多利亚湖,面积为69400平方公里。“渤海湖”形成,面积要大于维多利亚湖,小于苏必利尔湖面积。因此,世界湖泊面积排名大小顺序将发生变化,依次为:里海、苏必利尔湖、渤海湖、维多利亚湖。“渤海湖”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国在世界上没有大型湖泊的历史,结束这种“尴尬”的局面。
二、将缩短关内与关外的距离
“世界上最大的悲哀是,距离很近,相见却很难”,渤海海峡直线距离不到110公里,但辽东半岛的大连到山东半岛的威海不走水路,却要绕整个渤海一圈,陆地上距离为1500公里左右,坐火车需要30多个小时,座轮渡也得需要七八个小时。如果将山东蓬莱角至辽宁大连老铁山角间,借助海上岛屿造陆修坝,上边建成火车道和汽车道,将大大缩短辽宁和山东的距离,车程控制在一小时内,拉动关内和关外经济发展,为东北三省“入关”又开辟一条便捷之路,缓解G1高速和101国道压力,为经济提速 。
三、解决我国华北缺水问题
渤海被山东、天津、河北包围,属我国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人口稠密,地下水开采严重超标,形成了巨大的“漏斗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内陆缺水问题。如果“渤海湖”形成,总容量为1730亿立方米,完全可以解决华北缺水问题,而且可以湖水倒灌,将华北地区累计超采1500亿平方米的水资源缺口补平,制止华北地区继续下沉趋势。“渤海湖”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为华北平原京津冀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未来协调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会发挥巨大作用。这样我们就不用大费周折进行“南水北调”工程了,节约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这提议真的很不错,如果渤海变成了巨大的淡水湖,可以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我们的“南水北调”工程就可以主攻西线,给西北内陆调水,解决西北地区和黄河中上游沿途缺水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家是否同意我的看法吗?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喜欢的朋友可以添加关注,欢迎转载,抄袭必究,谢谢阅读。
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最近处的距离仅有120余公里,看上去建造一个将其连接起来的大坝似乎没有什么问题,难度也应该不算巨大,毕竟在世界上其它国家看来,我国的基建水平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像建造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最高的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在最陡峭的山顶建造桥梁等,无论是工程的数量还是难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跨海大桥)
假如我们不考虑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建造一个大坝这样工程的可行性,那么工程完工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看看渤海能否会变为淡水湖。
渤海是我国的一个内海,北、西、南三面分别毗邻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其中辽东半岛的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的北端(蓬莱)隔海相望,沿岩的陆地将渤海紧紧地包裹在其中,仅在东南端留下了一个宽度仅为120多公里的出口,与黄海相接。以此为界,渤海总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还不到20米,其中靠近陆地的部分水深非常浅,浓度仅有数米级别,在与黄海的交界处水深也仅为80米左右。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习惯将渤海划分为四个区域,即北面辽东半岛与西侧陆地合围成的辽东湾、西部靠近海岸线的渤海湾,南面山东半岛与陆地合围而成的莱州湾,以及除此之外的渤海海域。
之所以渤海的平均深度较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距离海岸线较近,而且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平原到湖泊再到内海的演化过程,从第三纪末期才开始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不均衡的影响下发生凹陷。第二个原因是在凹陷的过程中,来自黄河、海河、滦河等众多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在河水流入河口之后流速急剧变缓,大量泥沙沉积了下来,然后在海底水流扰动的情况下,将这些泥沙缓慢地推移至海洋的远处,这两个原因共同造成了渤海深度较浅的现状,其有一半的海域平均水深才20米左右。
下面我们接着分析一下,在渤海与黄海的交界处修建一座大坝,能否将渤海变为淡水湖。其实,地球表面上所有的液态水源,包括海洋、湖泊还是河流,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淡水,由于各种矿物盐类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这也就造成了在自然状态下,流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将河底、沿岸土壤以及岩石中的盐类物质溶解到水体之中,使液态水表现出不同的含盐度。
由于地表径流具备比较稳定的淡水补充来源,比如降雨、雪山融水等,因此其含盐量较低。海洋由于是地球上外流型河流的最终目的地,水体中的含盐量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越来越多,逐渐从淡水发展成目前的咸水状态直至饱和。而陆地上的湖泊类型就比较复杂,既有内流型湖泊,还有外流型湖泊,其水源输入和输出关系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它们逐渐分化为两种类型,即淡水湖和咸水湖,它们之间的界限,一般认定为含盐量1克每升,高于这个界值则为咸水湖,低于这个值的为淡水湖。
按照这个标准,当一个原本是淡水湖的水资源,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其输入淡水的总量小于输出的淡水总量,比如蒸发的淡水大于降雨以及河流流入的淡水总量,那么这个淡水湖就会发生咸化的趋势。那么,如果反过来,我们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增加输入咸水湖泊的淡水量,使之大于蒸发和流出的淡水总量,那么这个湖泊的含盐量会逐渐地减小,最终将会演变化淡水湖泊。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如果将渤海与黄海的交界处筑上一个大坝,那么就不考虑水体从渤海流入黄海的数量了,只需要对比淡水输入量、降雨量的总和与海水蒸发量之间的大小,就能看出端倪来。
从渤海的淡水输入量来看,其注入的河流有近40条,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黄河、海河、辽河、滦河、小凌河、小清河等,它们的年径流总量估计能达到900亿立方米,考虑到河流中下游的用水、水库调流、蒸发损耗和断流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取有效径流量系数为1/3,那么流入渤海的水资源量将达到每年300亿立方米。在降雨方面,渤海区域的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米左右,相当于每平方米600升左右,那么扩展到整个渤海海域,在降雨方面的补给量约为600*10^(-3)*7.7*10^10=4.62*10^10立方米,即462亿立方米。则渤海每年的水资源补给量约为762亿立方米。
我们再来看一下渤海的蒸发量,由于渤海地处我国的北部,年均温较低,而且在两个半岛的“包裹”之下海面风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我国的大陆架海域中蒸发量是最低的,平均仅为每月8厘米左右,因此年蒸发量为0.08*7.7*10^10=6.16*10^9立方米,也就是61.6亿立方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渤海的水资源输入量远远大小其输出量,当把渤海的出口封闭以后,在理论上可以演变为淡水湖。实际上,不用靠着河流的输入,仅凭降雨量一项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只不过,要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不能的了,因为渤海的海域面积才7.7万平方公里,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的8.2万平方公里仍有一定差距,只能屈居第二了。
我们借着这个话题再深入一步,看看需要多少年能变为淡水湖。这里我们假设北方流向海洋河流的含盐率为0.2%,渤海的盐度为3%,降雨的含盐量为0,那么在3140年之后渤海的含盐率会降至千分之一以下,达到淡水湖的标准要求。
如果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造陆连起来,渤海有望变最大淡水湖吗?
不具有可行性。
首先,环渤海湾内有多少港口,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营口港、莱州港、龙口港、蓬莱港、潍坊港、东营港等港口,从此变成内陆城市。天津为何会成为直辖市,天津所处的位置完全是可以作为河北省会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首都可以通过天津联通渤海湾,从而打通大洋之间的贸易。如果真填出陆地阻挡了入湾通道,对城市的发展有何意义。
其次,填出五百平方公里的陆地,是不是代表着渤海湾海底从此没有洋流涌动,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没有洋流作用慢慢淤积,最终渤海湾深度会越来越浅,那么环湖经济圈仅靠冲锋舟贸易么。
再次,环渤海地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正是有了渤海的内连外达才造就了著名的秦皇岛港、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营口港、东营港及锦州港的繁荣。著名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也得益于渤海湾的良好区位。把渤海海峡封堵,沿岸港口及众城市将失去活力。大量填海造陆会造成海洋生态环境失衡、物种灭绝、赤潮加剧等。目前填海大国荷兰由于过去大量的造陆行为,使海洋环境恶化,现在又开始去陆还海了。
其四,若把渤海变成渤海湖,渤海盐份将不断上升,沿岸土地及地下水的盐分也将不断攀升,海洋生态灾难将大大加剧。同时会使北京附近加速沙漠化。
最后一点,我的一位朋友作为曾经的围海造地从业者,这种脑洞他们开过。他在曹妃甸4年参与过的工程,造价要超100亿,这还只是曹妃甸的一小部分造地,你很难想象填充渤海要多少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