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为何被称为林氏太始祖?

说起比干是谁,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就是商纣王的王叔,被九尾狐陷害,失去了七巧玲珑心的那位。

在真正的历史上,比干是商王文丁的儿子,是帝乙的弟弟,而纣王帝辛是帝乙的儿子,所以比干也就是纣王的叔叔,这样的关系并没有任何问题。

比干从小就非常聪慧好学,加上是宗室近支关系亲厚,所以成为了托孤之臣,他在商朝时期的确是个非常能干的忠臣,一开始也受到了商纣王的重用。

后来的比干,的确是被剖心而亡,但与什么九尾狐没啥关系,按照目前的典籍记载,只是因为比干劝谏纣王无效,惹怒纣王所以失去了性命。

比干去世的时候,他的夫人妫氏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因为害怕纣王不肯放过她腹中比干的骨血,因此逃出了朝歌,躲在长林的石室内剩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泉”。

武王伐纣之后,周朝取代了商朝,按照厚待前朝的惯例,周王室寻访到了比干的遗腹子,得知他从小生长在长林,因此直接赐他为林氏,改名为坚,分封在博陵。

上古时代,姓与氏是分开的,姓是一个大家族的,而氏是家族内部各个分支的代称,比干是商朝的王室,属于子姓,他的孩子当然也是子姓,受到册封的“林”属于“氏”。

后来林氏当中起源于这一支的,都以比干为太始祖,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朝代不再区分姓与氏,将两者都合在了一起,从前的氏,全都变成了姓。

其实林姓的起源非常多,也只有起源于子姓,即比干这一支的才将比干奉为始祖,除此之外林姓还有起源于姬姓的,起源于职业名称的,起源于地名的,并非全都一样。

宋朝的时候正式编纂《百家姓》,当时的林姓仅仅位列第147位,不算是个大姓氏,不过在宋朝的时候,南方的林氏家族,开始突然崛起。

晋朝的时候,起源于中原的林姓南迁到了现在的江西福建一带,但当时南方荒凉落后,这些家族并没有发展起来,直到宋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林氏也趁机兴旺。

南宋时期的福建一带,已高度发达,而林姓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南方著名的大姓,到了明朝时期愈发繁荣,如今林姓最大的分布地仍旧在福建,当地姓林的真是到处都是。

像是什么林则徐、林丹、林清玄、林徽因,很多的福建名人都姓林,就算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当中福建的福威镖局,林平之一家也是姓林的。

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林姓都分布在福建,占到了福建总人口的一成,闽、浙、粤三地的林姓占到了全国总数的85%以上,原本林姓起源的北方,反而比较少见。

林姓将商朝的比干作为太始祖,其实也就是个传说,而且真正起源于比干后裔的林姓,并没有那么多,并不是所有姓林的,祖上都可以追溯到比干,林姓的源头是很多的。

比干为何被称为林氏太始祖?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同时也是商朝重臣,对于纣王的倒行逆施多次劝谏,可惜纣王不但不听,反而杀了比干。并抄了比干的家,比干的夫人当时怀有身孕,带着几个侍女逃到牧野避难,住在一个林中的石洞里,在这里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坚。后来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大破商军,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天下大定后,武王感于比干的忠君爱国,派人四处寻找比干后人的下落,在林中找到了比干的夫人和儿子。因为坚生于林中,于是武王赐姓林,并拜为大夫。于是比干就成了林姓祖师爷。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的版本,相传纣王剖了比干的心后,去比干家中抓人,府上一个女佣人也正好怀孕,有感于比干忠肝义胆,不想比干绝后,于是自己假装比干夫人,真正的比干夫人逃到了山林。后来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后,姜子牙开天眼,说民间有忠臣之后,于是派人到处找,找到了比干夫人和儿子坚,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商朝已经灭亡,以为是来抓他们的,于是官兵问他们姓什么时,他们一看树林,答说姓林。姜子牙听说了,算到这林坚就是比干之后,于是带到了武王面前。后面的故事相同。

因为比干葬于现河南卫辉市,后来每年的四月初四比干诞辰,很多全球各地林氏子孙都会去卫辉市寻根问祖。

现在林姓早已发扬光大,据统计全国共有1400多万人,排名全国第16位,南方林姓尤其多,排到第四位。其中在福建省更是排名第一,占到全省的15%。

比干为何被称为林氏太始祖?

百家姓中的“林”姓始祖是商朝末期的名人比干。比干本不姓林,林姓是周武王赐姓给比干的儿子林坚,比干的后世子孙就一直以林为姓,一直延续到现在,林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16位,全国有1600多万林姓人口。

比干死后,子孙为林姓,其实这其中有很多传闻、故事,而且历史的真相往往很残酷。

商朝末期,帝辛登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纣王,他是商朝最有名的君主,以残酷、暴戾著称史书,商亡于纣王之手。他还是名臣比干的侄子。

比干是商朝最有名的臣子,他与纣王是后世中国人认知度最高的商朝名人,另外还有一个是建立了朝鲜国的箕子,他与比干是兄弟,也是纣王的叔叔。

比干的死在史书上有很多的版本,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就是比干作为商朝末期的三代忠臣,屡次劝谏商纣王不听,被纣王残忍杀死,比干的死直接导致了商朝的覆灭,最后被周武王推翻王朝,建立了延续800年国祚的周朝。

比干被纣王杀后,其妻妫姓陈氏带着年幼的儿子坚躲到了山林里避祸,后来周武王推翻商朝后,派人四处寻找比干的家人,以表彰其为国尽忠,封之为“国神”。

周武王在山林中找到了比干的妻子妫姓陈氏和儿子坚,由于寻之于林,就赐姓为“林”,其子坚就以林坚为名,被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林姓就一直源远流长至今,而名臣比干就成了林氏子孙的始祖。

历史真的是如此吗?林姓的来源应该没有问题,周武王赐姓,但比干就真的就是谏言而死,周武王寻其子的目的真的就那么单纯吗?

比干在20岁就是商朝的太师,国之重臣,辅佐弟弟帝乙,也就是纣王的父亲,因为比干、箕子(建立朝鲜国那位)都是庶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帝乙是嫡子继承王位,年纪却比比干要小很多。

比干在辅佐帝乙时期很有能力,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为后来的商纣王大肆扩张领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干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祭司。

商朝是一个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王朝,王权和神权从商建立之初就出现了,商朝对于鬼神、祭祀方面非常的信仰和发达,我们后世发现的大量甲骨文大部分都是祭祀相关的珍贵史料。

比干在帝乙时期就是商朝最为神圣的祭司,他的地位和权力其实非常的大,几乎与王权等同,与王权既相互平衡,又相互的制约。在帝乙时期,王权和神权是统一的,一切都按部就班,遵循祖制一起管理国家。

到了帝辛登基,也就是纣王上位后,他进行了社会改革,其根本就是加大王权,打压神权;减少祭祀次数,重大事情不与代表神权的祭司进行协商(祭祀就是王权与神权的谈判、妥协);打破贵族世袭化,提高奴隶地位;重用能人,弃用固化的贵族阶层。

这些政治改革给神权贵族阶层带来了强大的冲击,触动了他们的利益,首当其冲的就是比干,他是商朝最大的祭司,具有甚至超过王权的宗教权力,他的世俗身份是纣王的叔叔,辅佐了商朝三代君王。

比干极度的不满,与纣王的矛盾日益的加深,纣王最后以祭祀的名义,以比干为祭品,杀了比干,铲除了朝中的最大反对派代表,彻底的打压了神权贵族阶层。

比干死于权力争夺,这是历史真相,其实故事远远没有完,为什么比干的儿子被赐“林姓”呢?周武王要寻找比干的儿子又有什么用处呢?

周武王能够推翻商朝,完全依靠商朝贵族阶层的帮助,商纣王东征东夷时期,朝歌的商朝被打压的神权阶层积极联络了西方岐山的周部落,希望周部落首领姬发带领大军攻入朝歌,推翻纣王,另立新的商王。注意,是另立新的商王,并不是改朝换代。

姬发与商朝贵族一拍即合,周与商的矛盾素来很深,姬发的爷爷季历就是被商王给活祭了的,发明了《易经》的父亲姬昌也差点被商纣王活祭,最后还是大哥伯邑考替代姬昌当了祭品。姬发决定举兵伐商,并在牧野一战,彻底的击败了商纣王,顺利的攻入了朝歌。

周武王攻入朝歌后, 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商朝的祭祀制度,第一个祭品就是商纣王和两位王妃的首级。

姬发违背了与商贵族的诺言,并没有新立商王,而是自立为王,彻底的改朝换代。一个西北地区的异邦部落要统领商朝广袤的国土,一定需要百姓的拥戴和原来贵族阶层的支持才行,百姓好说,只要吃饱不饿肚子就行,原来的贵族不好打发。

周武王虽然杀了很大一部分的商朝王室贵族,中不能全部杀光啊,毕竟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管理需要大量的贵族支持,周武王只能树立榜样,推出了比干这个已经死去的前朝祭司,很有点“千金买骨”的意思,于是才四处寻访比干的后人,并赐林姓。

周武王想通过善待比干后人的做法来笼络商朝遗民,特别是争取前朝贵族的支持,但是在周武王死后,商朝贵族阶层还是造了周成王的反,要不是周公旦铁血镇压,周朝能不能坐稳天下还不好说。

比干为何被称为林氏太始祖?

众所周知比干是商朝时期的丞相,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商纣王帝辛的叔叔,后来因为冒死上谏被剖心而死。葬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

比干被称为是林氏太始祖,号称是林姓之根,这其中也是有一段小故事的。

商纣王剖了比干的心之后,下令捉拿比干满门,官兵还没到比干府上,家里就知道了这件事。此时比干的夫人怀孕快生了,府上的一个丫鬟(其实这个时候应该叫奴隶更合适)正好也怀孕了,她觉得比干丞相如此赤胆忠心的一个人,实在不忍心看他连个后人都留不下,况且一家人平时待自己不薄,觉得自己报恩的时候到了。于是她向丞相夫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丞相对大商一片忠心,最后落得如此田地,可千万要让丞相的这点骨血传承下去啊,好说歹说总算让丞相夫人从后门走了。于是她换上衣服假扮成比干的夫人,这才让比干的小儿子躲过一劫。比干夫人后来逃到了深山里,在今天卫辉市狮豹头村一个山洞里生下了一名男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几年后,商朝灭亡,周建立了新的统一王朝,姜子牙掐指一算,说民间尚有忠臣之后,应该找出来,于是周武王下令寻找。官兵找到比干夫人藏身的山里,看到一个村妇带着个小男孩,就问你家孩子姓什么啊?这村妇自然就是比干夫人了,她在山里与世隔绝,自然不知道外面已经改天换地了,还以为是纣王的官兵在搜索自己,于是不敢说实话,但是官兵问了又不能不答。正着急呢,抬头看见一片林子,情急之下就说我家小孩姓林。官兵倒也没多问,直接就回去了。后来这事儿让姜子牙知道了,姜子牙哈哈一笑,说哪有姓林的啊?这八成就是比干的夫人和孩子了,于是把他们从山里请了出来。周武王听说此事,便赐比干之子林姓,于是林氏始祖便是比干之子林坚,比干就成了林姓的太始祖。

当然啦,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不一样的版本。

比干为何被称为林氏太始祖?

既是历史,又是传说!

关于比干为何被称为林氏太始祖,其实是有由来的,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下面这一个故事和历史缘由。

首先比干剖心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

比干,子姓名干;商周的人物,因为当时仗义执言斥责妲己祸乱天下,并要求纣王完反省自己的过错。结果遭到妲己的记恨,所以妲己妖言惑众,让纣王对比干处以剖心之刑罚。

而比干后人姓林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因为比干遇害,所以他们的后人一路难逃,进入如今的福建等地。其中,商朝灭亡后,天下大定后,周武王曾派人寻找比干后人。但是比干后人误以为是过来抓他们斩首的,所以当官兵并问他们姓什么时,灵机一动指着树林回答说姓林。

当然,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大家把周武王给比干的儿子赐姓林,叫林坚的原因来由解释。所以自那以后大家就认为比干是林氏太氏始祖,可以说林姓背后包含的是忠臣对国家的一片赤诚,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林姓的历史含义就是忠诚!

我是明清笔记,更多历史可以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