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世家在魏蜀吴三国的结局都不太好?
当年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戴老板在军统情报骨干培训班时说过,三国时,诸葛家族在三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人,三家互通情报,共谋大事。说明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这个推测细想起来也有几分道理。诸葛家族分别出了三个人去入仕三国,诸葛瑾入吴,诸葛亮入蜀,诸葛诞入魏,这三人都成就了一番事业。
诸葛瑾成为吴国文武双全的大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成为托孤大臣,吴国丞相。诸葛亮也是自帝城托孤后,成为蜀国丞相,总揽蜀国大权。而诸葛诞成为魏国大将军,镇守淮南。可以说,天下大权,几乎尽入诸葛家。
这里面,以诸葛亮和诸葛瑾的联系最为密切。诸葛亮刚开始无子,还过继了诸葛瑾的儿子。从《隆中对》开始,诸葛亮就力主联吴。只要跟吴国有关的事都主张退让,这不能不使人怀疑他的用心。直到吴国夺了荆州,杀了关羽,他也不让报仇。还在蜀汉内部杀刘封,压魏延,驱李严,最后独揽大权。难怪白帝城托孤,刘备让其自取,他吓得汗流浃背。刘备应该心中有数,诸葛亮敢图谋不轨,自然会有对策。诸葛亮因此一生不敢造次,只做好一件事,全力配合吴国的军事行动。后诸葛亮的儿子孙子在绵竹之役与邓艾作战战死。
蜀国对诸葛亮对吴国的态度多有异议,后蜀汉灭亡,东吴想趁火打劫,进占永安。被永安军民因为多年的压抑和仇恨,打得狼狈而逃。
诸葛家族寄希望最大的吴诸葛瑾。与诸葛亮不同,诸葛瑾对蜀汉可一点都不手软。夷陵之战,诸葛瑾亲自上阵围攻刘备。后其子诸葛恪独揽吴国大权,攻魏失败后为掩盖败迹,胡做非为,最后被孙氏灭族。这一支算最终失败。
诸葛诞在魏国最后做到征东大将军,镇守淮南。后因与司马氏矛盾,起兵造反,为司马昭所灭。
这三支诸葛家族的势力之所以如此下场,皆因权倾一时,为人所忌造成的后果。时势使然,不只是因为人为而已。
为什么诸葛世家在魏蜀吴三国的结局都不太好?
诸葛亮家族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很大,不仅在蜀汉和东吴政权里担任丞相,连两国共同的对手曹魏,都有诸葛家族的人士出任要职,可谓通吃三国、显赫无比。不过这个显贵的家族最终的命运却极为悲惨,无一例外都在本国遭遇灭门之灾,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家族在蜀汉的分支,其领军人物无疑便是诸葛亮。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规划师和国策执行者,不仅提出集团战略发展蓝图,而且在刘备死后还身体力行去实现之,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公元207年被刘备请下山之后,诸葛亮的命运便紧紧地跟刘氏集团捆绑在一起,在联孙抗曹,攻取益州,进占汉中,创建帝国,以及后来的北伐事业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可谓蜀汉政权的“首席执行官”。
自建国之日起,诸葛亮便一直担任丞相职务,封武乡侯,其作为蜀汉政权“顶梁柱”的作用,无人可以取代。公元234年,诸葛亮因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前线。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国力渐转而下,尽管有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为之苦力支撑,但终究难免灭亡的命运。
诸葛亮有子诸葛瞻、养子诸葛乔,其中诸葛乔为诸葛亮兄长诸葛瑾次子,早卒。诸葛瞻后来成为蜀汉驸马,官至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在魏将邓艾攻蜀时,与其子诸葛尚一起战死于绵竹。蜀汉诸葛家族幸免于难者,唯有诸葛亮之弟诸葛均与诸葛尚之弟诸葛京。
诸葛家族在东吴的分支,以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为始祖。诸葛瑾少时曾游览洛阳,后因躲避战乱而流落江东,经孙权妹婿弘咨的推荐,与鲁肃一起入仕孙氏集团。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赖,因诸葛亮仕蜀的关系,经常从事与刘氏集团和好的工作。吕蒙病逝后,诸葛瑾代领南郡太守,长期对抗曹魏政权。
孙权称帝后,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两度参与北伐曹魏的战役。奸臣吕壹乱政期间,诸葛瑾等人自以为武官不便干涉,结果在吕壹被处死后,遭到孙权的斥责。公元241年,诸葛瑾病逝,终年67年。
诸葛瑾死后,家族在东吴支系的领军人物变为其长子诸葛恪。诸葛恪自幼聪明机警,有“神童”之称,成年后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孙登理政,之后又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丞相陆逊病逝后,诸葛恪升任大将军。252年,孙权驾崩,诸葛恪以首席托孤大臣的身份进封太傅,尽掌东吴军国大政,旋因伐魏有功,进位丞相。
诸葛恪在伐魏战事中尝到“甜头”,次年又大举北上,结果惨败于新城,声望大损。诸葛恪悔恨失策,回国后大搞恐怖统治,引得人心惟危。同年十月,宗室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以宴会的名义引诱诸葛恪入宫,并在宴席之间将其斩杀,并灭其三族。诸葛恪死后,其弟诸葛融服毒自尽,次子诸葛竦、三子诸葛建皆被诛杀(长子诸葛绰先前因党附鲁王孙霸,已被诸葛恪鸩杀)。至此,诸葛家族在东吴支系被灭门。
诸葛家族在曹魏的分支,其领军人物为诸葛诞。诸葛诞为诸葛亮的族弟,俱为西汉名臣、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诸葛诞初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虽然能力很强,但因为诸葛亮的关系,仕途一直被压制,直到诸葛亮死后才有所改观。魏明帝期间,诸葛诞历官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常侍夏侯玄相善,后俱因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被免。齐王曹芳即位后,大将军曹爽执政,重用夏侯玄及其友诸葛诞,以其为扬州刺史。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父子执掌曹魏大权,不甘附逆的太尉王凌、镇东将军毌丘俭在淮南接连起事,诸葛诞因平叛有功,升任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镇守淮南。不久,诸葛诞的好友邓飏、夏侯玄相继被司马家所杀,诸葛诞兔死狐悲,于257年也在淮南起兵,并引吴军为援。次年,淮南首府寿春被司马昭大军攻陷,诸葛诞兵败被杀,同时被诛夷三族,唯有长子诸葛靓因在吴国为人质获免。至此,诸葛家族在曹魏支系几近灭门。
诸葛靓少时与晋武帝司马炎相善,在吴国灭亡后逃至其姐琅琊王妃家中,武帝亲自去探望诸葛靓被拒,又多次征召其为大司马、侍中,同样被拒。诸葛靓后来回到家乡,因晋室与他有杀父之仇,终身不肯面向洛阳方向而坐,被时人称为至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