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春社日”,什么是春社日?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其实在二月二的前一天,就是农历的二月初一,同样也是个传统的节日,称作是“春社日”,但相对于龙抬头,很明显春社日知道的人,并不是那么多。
二月春社,也被称作是春社日,传统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春社日的传统,但并没有固定的日子。
从商周到后来的隋唐,每个朝代祭祀春天土地神的日子都是不同的,那时候的人们,往往是按照某些特定的自然现象来定每年的春社日是什么时候。
比方说先秦是在燕子回来与桃花盛开的时候。
直到宋代的时候正式规定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作为社日,之后定在农历的二月初一,这一天要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从此形成了习惯,二月初一为春社日。
在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做社日节,也称作是土地诞,就是传说中土地神的诞辰,社日节每年有两次,也就是春社与秋社。
毕竟作为农耕族群,人们对于土地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春社与秋社都非常盛大。
土地神作为传统文化里的福德正神,备受尊崇,人们在春社的时候祈求五谷丰登,而到了秋社的时候也要汇报一年的收成情况,向土地神祭祀感谢。
在古代的时候,所谓“社”就是土地的意思,社日,就是专门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二月的春社日祭祀土地神还有五谷之神,所以也被称作是中和节,在这一天有饮用中和酒与宜春酒的风俗,据说能够治疗耳朵疾病。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像是小年之类的节日,不同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日期,而中和节也如此。
在古时候虽然祭祀土地神是所有人都要参与的,可朝廷举办的祭祀与民间不同,一般都是王室贵族提前一天,而民间延迟,所以许多地方都是在二月二举办祭祀。
如此一来,使得龙抬头与春社日融合在了一起,很多地方直接只过龙抬头。
实际上很多的春社日风俗,都融入到了龙抬头这天。
按照民间还有些地方的风俗,春社是在春分日之后的第三天,而秋社是在秋分之后的第四天,毕竟中国这么大,不同地方风俗不同是很正常的。
总而言之,所谓的春社就是春天举行土地神祭祀的日子,这是古代农耕时期非常重要的庆典活动不能忽视,如今反而没什么人知道了,倒是知道龙抬头的人更多。
二月初一“春社日”,什么是春社日?
春社日是在二月,但多数不是二月初一。社,一是指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如社会团体;一是古时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称之,如社庙社坛。社是象形兼会意的字。社,地主也。从示、土。传说共工之子为社神。社的本义是社神,即土地神,引申为土地神的像,牌位,也引申为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这社反映了人对土地崇敬与崇拜。
传统习惯上形成春社日和秋社日,旧时习惯作春秋二祭,春社日在春分前后,秋社日在秋分前后。春分是二月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所以春社日居于二月,多在中旬,秋社日居于八月,多在中下旬。先祭天,后又祭地,即用社日拜祭敬奉土地神,人需要土地,离不开土地,所以对土地特有感情特别爱恋敬仰,都会拜祭的。
现在社日的确定,习惯上的规则是:春社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之:秋社日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之。今年壬寅年立春正好是戊日,正月初四戊子日,第五个戊日也即四十天后二月十四戊辰日,在春分之前。如果立春五天后才遇戊日,那春社日必在春分之后。春社祭祀主要祈祷五谷丰收,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秋社祭拜是有报答谢恩之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