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入洞房前,从未见过“老头”刘备,为何对他死心塌地?
《三国演义》中的孙夫人,确实很爱刘备。嫁给刘备之后,完全遵循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传统,对于刘备这个年纪上都可以给自己当爹的老男人死心塌地。
不仅背着哥哥跟随刘备悄悄跑回了荆州,在被骗回江东之后,还依旧想着刘备,甚至于在夷陵之战中,听闻刘备猇亭兵败,死于乱军之中的传言后,万念俱灰,投江为刘备殉葬。
这主要是因为小说中的刘备,形象太正面了。出于罗贯中拥刘贬曹的主观叙事角度,刘备成为了书中的绝对主角,他胸怀天下,仁厚爱民,人格魅力简直无敌。与此同时,刘备还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娶了孙夫人之后,真心相待。
这和为了政治利益,不顾妹妹终身幸福的孙权形成了鲜明对比。起初孙夫人是不喜欢刘备这个老头的,但是最终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以及被刘备的真情所打动,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个比自己大了二十多岁的男人。
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戏剧性的情节刻画只是为了烘托刘备的正面形象。在正史中,这其实就只是一场政治联姻,刘备没那么喜欢这个小娇妻,而孙夫人也不爱这个老男人。
在正史中,孙权确实把妹妹嫁给了刘备,但其实并没有说她叫“孙尚香”,包括《三国演义》中也没有,只是称其为孙夫人。“孙尚香”这个名字其实是来源于戏剧《甘露寺》,并在后来被广为流传。
而这个孙夫人的形象,也并没有戏剧小说的那般痴情,因为这本就是一场她不喜欢的婚姻。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决定用联姻的方式,招刘备成为孙家女婿,而孙夫人就自然成为了这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而孙权的这个妹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算是巾帼不让须眉。她对于这样一场被安排的婚姻,其实和排斥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刘备年纪实在太大了。
刘备和孙权联姻的时候大概是建安十四年,此时刘备应该在四十八岁左右。至于孙夫人,虽然历史上对于其生卒年没有详细记载,但是顶多也就二十来岁,因为他哥哥孙权都才二十几。就算刘备名声再怎么好,那也是一个老头儿,孙夫人估计很难喜欢。
但是没有办法,孙坚和孙策死后,孙权就是孙夫人的家长,正所谓长兄如父,容不得她拒绝。于是,这场年龄相差了二十几岁的婚姻还是结成了。
而刘备和孙尚香的婚后生活,其实也并不幸福。这个孙夫人从小就爱舞枪弄棒,嫁给刘备之后,还不忘带上自己的卫队。《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皆记载,孙夫人有着百人规模的贴身卫队,刘备每次见孙夫人,心里都慌得不行。
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如果孙夫人真的接纳了刘备,应该不会如此刁难自己的夫君。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刘备与孙夫人结婚数年,却没有子嗣。毕竟孙夫人搞出了这样的阵仗,刘备哪还有闲心去洞房。
而且对于刘备来说,他深知孙夫人的身份,二人的结合,完全就是一场不具任何感情基础的政治联姻。而他和孙权的联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的对抗曹魏所结成的暂时性利益共同体,并不稳固。双方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其实分歧矛盾不小。这也注定刘备不敢过于的和孙夫人亲近,毕竟她是孙家人。
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二人虽然是夫妻,但据说其实是分居两地。
孱陵故城,又名孙夫人城,在县,相传此乃刘备妻孙夫人所筑。夫人权之妹,疑备,故别作此城,不与备同住。
甚至于刘备西征益州时,也没有带上孙夫人,而是将她放在荆州。同时因为担心孙夫人作乱,还专门让留守的赵云执掌内宫事务,监视孙夫人。
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种种条件约束下,导致二人很难产生真正的感情,所以最终孙夫人离开了刘备。当时孙权趁刘备西征,便派人来接孙夫人。当时孙夫人临走时还想带着阿斗一起,将其带到东吴做人质,以此要挟刘备。但好在赵云和张飞中途将其截住了,抢回了阿斗。至于孙夫人,他们并未阻拦,走了也就走了。
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其实从这件事就看得出来,孙夫人还是站在孙权一边的。而刘备这边,其实也不太想她留下。夫妻二人的感情可见一斑。
而孙夫人回到东吴之后,便失去了消息,并无思恋刘备还为其殉葬的记载。其应该是寻找自己的爱情去了吧!
孙尚香入洞房前,从未见过“老头”刘备,为何对他死心塌地?
演义中第八十四回,陆逊火烧蜀军联营七百里,张南、冯习等大将战死,刘备带领少数随从狼狈而逃。这个消息传到东吴,以讹传讹,孙夫人听到了“夫君刘备猇亭兵败,死于乱军之中”的假消息。他于是带着随从来到江边,望着西面蜀地大哭良久,投江而死。后世之人在江边为其立庙,称之为“枭姬祠”。
孙夫人,是孙坚之女,孙策和孙权之妹,正史《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没有具体名字,但是在戏剧《甘露寺》和《别宫·祭江》中却被叫做“孙尚香”,并广为流传。为方便称呼,下文统称“孙尚香”。
此时,孙尚香风华正茂,刚刚20出头,而刘备快50岁了,是一个“老头”了。但是孙尚香嫁给刘备后,从此之后对夫君死心塌地,即使在她被骗回江东后,也不改初衷。难能可贵的是,谣传刘备死于夷陵之战,她为分别十余年之久的夫君刘备殉葬。
其实,在入洞房前,孙尚香没见过“老头”刘备,那么为何最他死心塌地、从一而终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刘备有一个“长处”,孙尚香的兄长孙权万万不及。
孙尚香被兄长孙权和周瑜算计,当作“美人计”的牺牲品
周瑜打探得知刘备的甘夫人去世,心生一计,他认为刘备夫人去世,应该续弦,而孙权还有一个妹妹没有出嫁,假意将其嫁给刘备,将刘备骗到江东,趁机扣留刘备为人质,索要荆州,称之为“美人计”。孙权得知之后,拍手称赞,立即批准了周瑜的“妙计”。他派出吕范,作为媒人,前去荆州,和刘备商量联姻大事,结为秦晋之好。
古代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孙权却一点也不考虑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感受,没有和母亲吴国太、妹妹孙尚香商量,便擅自做主,将妹妹孙尚香当作了诱饵,诱骗刘备来江东。周瑜一心为夺回荆州,出一口恶气,况且孙尚香又不是他的妹妹,自然不会考虑其感受。但是孙权作为孙尚香的亲哥哥,也丝毫不考虑其感受,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在吴国太得知后,大怒不已,骂孙权和周瑜道:“你们掌管六郡八十一州,却没有一条计策去夺取荆州,反而用她的女儿使美人计。如果孙权和周瑜这样杀了刘备,我女儿便是望门寡,以后还怎么嫁人啊?你们这是要毁了我女儿的一生幸福啊。即使你们用这条计策夺取荆州,也会被天下人耻笑啊。”孙权是一个大孝子,听了母亲的话之后,沉默不语。
最后,吴国太拍板决定,她要看看刘备到底长什么样子,中不中意,如果不中意,那么随便你们处置,如果能看上,就把女儿孙尚香嫁给皇叔刘备。
吴国太便是这样的反应,试想当事人孙尚香,得知最疼爱自己的哥哥孙权将自己当作“美人计”的棋子,作何感想?她更无法忍受。
刘备对孙尚香百依百顺,两人刚柔相济
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之下,刘备顺利破解周瑜的“美人计”,弄假成真,他真的娶了孙尚香,成为了吴国太的乘龙快婿。在入洞房的时候,刘备看到夫人房中刀枪林立,两排奴婢都带着宝剑,吓了一跳,怎么刚出虎穴,又入龙潭,杀气腾腾,怎么入洞房啊。这时,孙尚香侍女告诉刘备别害怕,说夫人自幼喜欢舞刀弄枪,顺便训练侍女们练剑,如果感觉害怕,那就先撤去。
刘备很坦率地承认自己看着洞房之中排列这么多武器,感到不安,还是先撤去吧。孙尚香听后,笑了,原来征战半生的刘皇叔竟然害怕刀枪。她还是遵从刘备意愿,将兵器都撤去,与刘备圆了洞房。
刘备在江东,每天陪孙尚香吃吃喝喝,无忧无虑,转眼间快到年底了。后赵云拆开第二个锦囊,向刘备谎报荆州被曹军讨伐之事,与刘备商量如何返回荆州,还要让刘备瞒着孙夫人,连夜返回荆州。刘备却没有这么做,转身向夫人解释,说自己忧愁,思念父母。其实,刚刚赵云和刘备的话都被孙尚香听去了,她立刻打断了刘备的话,挑明了刘备想要返回荆州。刘备见谎言被识破,当场跪倒在地,向孙尚香解释道:
“夫人既知,备安敢相瞒。备欲不去,使荆州有失,被天下人耻笑;欲去,又舍不得夫人:因此烦恼。”
原来刘备左右为难,不回去怕荆州丢失,世人耻笑,想回去又舍不得夫人,这才烦恼。孙尚香听后,心中暖暖的,认为自己没有嫁错人,刘备是一个值得自己托付终身的人。她当即表态,既然嫁给夫君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自然要跟着刘备离去。
刘备和孙尚香两人,在拜见吴国太时,推脱江边祭祖,骗过孙权,出城离去。两人出城之后,在赵云等人的护送下,快马加鞭奔向荆州。孙权和得到刘备和孙尚香离去的报告后,先后派出陈武、潘璋、蒋钦、周泰等人,追杀刘备和孙尚香,最要命的是,在前方有周瑜派出的徐盛、丁奉军队堵截。
刘备无计可施时,按照诸葛亮的第三个锦囊妙计,向孙尚香说明实情,想让孙尚香救自己一命。孙尚香此时知道她被兄长孙权当作“美人计”,加害夫君刘备,怒不可赦,当即表示她已经嫁给刘备,生死相随。她凭借自己是孙权之妹的身份,大骂周瑜逆贼,喝退徐盛、丁奉两人,救了刘备。
结语
虽然在入洞房前,孙尚香从未见过夫君刘备,但是由于刘备有一个“长处”,因此对其死心塌地,从一而终。这个“长处”是真诚,事事替孙尚香考虑,世上所有女人都会被刘备这样的真诚所感动的。这一点,正是孙权万万不及的。孙权只是一味为了自己的江山考虑,一味想要夺回荆州,欺骗自己的妹妹,一点也不考虑亲妹妹的切身感受。
孙尚香是刚,刘备是柔,这两人正好刚柔相济。她还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女儿,也是一个“虎女”,才智敏而且刚强勇猛,而刘备却温柔体贴,为离开江东不舍孙尚香而忧愁,他还因此跪倒在孙尚香身前。
因此,孙尚香即使在被骗回江东后,也不忘夫君刘备,对刘备死心塌地,最后还为其殉葬。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正史为辅。)
孙尚香入洞房前,从未见过“老头”刘备,为何对他死心塌地?
孙尚香入洞房前,绝对见过刘备。
如果您认真读书之后善于思考的话,就会隐约发现,孙尚香在入洞房前,绝对见到过刘备。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刘备入洞房”之前的故事情节。
刘备借荆州不还,周瑜定下了美人计,让吕范前去说媒,想把刘备骗到荆州软禁起来。此时,这件保媒的事情,吴国太还被蒙在鼓里。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到东吴后,立马办了两件事,第一件,买了厚礼去拜见乔国老,诉说吕范为媒、刘备娶夫人之事,第二件,刘备让随行的五百军士,个个披红挂彩,满大街买办物件,逢人便哄传着说刘备要取孙尚香,搞的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乔国老安置好刘备,立马就跑到我吴国太那里贺喜去了。吴国太大吃一惊,听乔国老说明白后,怒不可遏,叫过来孙权,一顿臭骂。孙权最孝顺了,直接和盘托出,说这是周瑜的计策,还表示周瑜太坏了,我也很无辜啊。吴国太大骂周瑜,说这种计策太丢人现眼了,然后左右为难,现在满城风雨都知道刘备要娶自己女儿,如果杀了刘备,孙尚香便是望门寡,以后怎么说亲?乔国老替刘备说了很多好话,乔国老是孙策、周瑜的丈人,在东吴的地位几乎和吴国太平起平坐,说话分量太重了。果然最后吴国太松了口,说明天在甘露寺召见刘备,相一相这个未来的女婿是否合格,如果相中了就嫁女,相不中就交给孙权处理。吴国太后来当然是相中了刘备,她见了玄德之后大喜,对乔国老说,“刘备真吾婿也!”
后来刘备顺理成章的抱得美人归,略去不讲了。
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1.孙尚香不爱红装爱武装,她可不是宅在闺房里的弱女子啊,应该是成天出去骑马射箭奔走放风,那么满城风雨都在传着刘备要娶孙尚香,孙尚香自己听到这个消息了吧?
2.吴国太大骂孙权这件事,孙尚香不可能不知道吧?好了,退一步讲,就算孙尚香当时不在家,或者没人敢告诉她,那么,吴国太那么疼爱女儿,她明天选婿,能不给孙尚香说吗?吴国太骂孙权时还说“你招刘玄德为婿,如何瞒我?女儿须是我的”,由此可见,明天选婿,吴国太不可能瞒着孙尚香。
综合上述两点来看,孙尚香百分百知道明天“甘露寺选婿”这件事情。吕范在说媒时,就夸赞过孙尚香,还转述了孙尚香的爱情追求是“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因此,孙尚香绝对会对刘备这个闻名四海的英雄充满好奇。那么,当孙尚香知道“甘露寺选婿”这件事情后,她会干什么呢?
对,她绝对会在第二天参与选婿,躲在帘子后面偷偷观望。孙尚香这么有主见,不可能母亲相中了她就同意,她绝对会亲自相。
我说孙尚香在洞房之前就见到过刘备,大家没意见吧?
正值妙龄的孙尚香,到底为何对年过半百的刘备死心塌地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三点。1.孙尚香相中了刘备
吴国太第一眼见刘备,就说“真吾婿也”,估计孙尚香第一眼也情愫暗生了吧。为什么呢?孙尚香这种女子,基本不太会喜欢那些文绉绉、软踏踏的小白脸子。刘备虽然五十多岁了,但毕竟是个老帅哥啊,饱经沧桑,又不失英气。书中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这种雍容华贵之相貌,不可多见。
在刘备入洞房时,看到门口的刀枪剑戟,吓了一跳,孙尚香却笑着说:“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语气自然亲近,没有一点生疏之感,足可见她那次在帘子后面,已经对刘备比较满意了。
2.孙尚香的英雄情结
孙尚香身虽女子,志胜男儿。“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是孙尚香的择偶信条。那么刘备算英雄吗?有人说,刘备东躲西藏,到处寄人篱下,动不动就匹马逃生,别说英雄了,连狗熊都不如。那么反问一句,刘备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屌丝,最后当了皇帝,还不算英雄吗?
还不服的话,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总令人信服了吧!正如乔国老所言,“刘皇叔乃当世豪杰,名闻四海,正所谓淑女配君子,岂以年齿上下相嫌乎”!
3.古代女子对名节的态度。
从一而终,是封建社会女子们更古不变的信条。名节,很多时候,比生命都重要。也因此,当刘备病死在白帝城后,孙夫人也望江自刎。孙尚香这个奇女子,让人由衷敬佩!
孙尚香入洞房前,从未见过“老头”刘备,为何对他死心塌地?
孙夫人并没有对刘备死心塌地,在孙刘联盟破裂之时,她选择的是兄长孙权,而非丈夫刘备。
《三国志》说刘备“数丧嫡室”,刘皇叔命太硬,当他的夫人有生命危险。
史料上对于刘备的夫人,有甘夫人、孙夫人和穆夫人,糜夫人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真实性不可考,但皇叔肯定不止这些女人,只不过没什么名气,或者还没来得及立传就被刘备克死了。
孙夫人,在明离子看来,其实是孙刘联盟的政治牺牲品。在孙刘两家交好之时还相安无事,但是就在刘备没有按照承诺将荆州交给孙权的那一刻,孙夫人便要面临一个抉择,是选择兄长,还是丈夫。
现在我们知道了,孙夫人选择了兄长,离开了刘备返回江东,甚至对自己抚养的刘禅不舍得,要把他带回去,被赵云在江边截了回来,这都是见于史料的事实。
孙夫人走后,刘备很快娶了穆夫人,也就是后来登基称帝时的穆皇后,这位穆夫人本是刘璋的弟媳妇,结果老公死得早,刘备占了刘璋的地盘,顺便就把穆夫人娶了。
但是孙夫人却再未改嫁,后来发生的事情远远的超过了她的想象,吴蜀反目,孙权夺荆州杀关羽,刘备为报仇讨伐孙权,结果被陆逊大败,在遗憾与失落中离世。
孙夫人得知刘备去世的消息,便投江自尽了,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的“死心塌地”。但明离子却看到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哀,因为政治嫁人,又因为政治远离夫君,最后为夫君殉情,孙夫人的一生,无疑是个悲剧。
孙尚香入洞房前,从未见过“老头”刘备,为何对他死心塌地?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在作者罗贯中的笔下,是个仁政爱民、礼贤下士和知人善任的君主。
刘备气度不凡:身长七尺五寸,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行于色;素有大志,好结交天下豪杰。
他桃园三结义让关羽和张飞一生追随左右,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三顾茅庐等举动让号称天下奇才的”卧龙凤雏”皆归其用;”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让武艺高强的常山赵子龙誓死追随……可见他有他的过人之处。
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男儿性格,因哥哥是孙权,骄横跋扈。当时周瑜为了收回荆州,心生一计,想以孙尚香做诱饵,用美人计骗刘备来东吴。
诸葛亮将计就计,让赵云带着三个锦囊保护刘备来到东吴,请乔国老从中周旋,博得吴国太和孙尚香的好感,如愿做了东吴的乘龙快婿。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备和孙尚香开始了老夫少妻的生活。刘备对孙尚香百依百顺,两个人刚柔相济,每天无忧无虑、吃喝玩乐的生活让刘备乐不思蜀了,亦父亦夫的刘备更让从小缺乏父爱的孙尚香依恋不已。
赵云无奈之下拆开第二个锦囊,谎称荆州被曹超讨伐,让他连夜返回。被孙尚香知道了,刘备告知孙尚香,不回去怕世人耻笑,回去又舍不得夫人,进退两难。孙尚香深受感动,当即表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追随刘备回到荆州。
况且,古代女人信奉”饿死事小,失贞事大,从一而终。”
孙尚香后来被孙权骗回东吴,也不忘夫君刘备,死心塌地,最后抑郁投江而死。
孙尚香入洞房前,从未见过“老头”刘备,为何对他死心塌地?
孙坚有四子一女,女儿名仁。孙尚香也称孙夫人,但其是否为孙仁并无记载。而且,孙尚香之名也是相传而来的。至于正史上的孙夫人,她在回江东之后便杳无音讯了。而在演义中,孙尚香却投江而死。
但是,孙尚香和刘备之间的爱情并没有那么坚贞。孙尚香也不可能会对刘备产生死心塌地的感情,毕竟,两人只是政治上的联姻,并无感情基础。
孙尚香深受父亲孙坚和长兄孙策的影响,不喜女红刺绣,反而喜欢耍枪弄棒,与当时的女子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赤壁之战后,因为刘备势力抢先江东占据了荆南四郡的关系,让孙权很是愤怒。而在鲁肃出使刘备讨还荆南不成后,孙权便想以联姻的方法来变相的夺取荆南四郡。
当时刘备已年过半百,而孙尚香正当妙龄。所以,二人的年纪是相差很大的。但是,因为当时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刚新丧,为了冲喜,也为了能够进一步巩固孙刘联盟的关系,刘备同意了和孙尚香的联姻。
可是刘备在和孙尚香结婚时便受到了下马威,一是在去见吴国太的时候,孙权安排贾华率领刀斧手在两廊处,只待一声号举便可拿下刘备。二是在入洞房的时候,新婚的房间内居然布满了刀枪,而且侍婢都佩剑悬刀。
刘备可是一个很惜命的人,房间布满刀枪,再加上刘备对孙尚香不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对孙尚香能够放心吗?答案显然不能。而且,经过之前孙权的下马威,已经让刘备开始对这场婚姻产生不满的想法了。
而且,在成为夫妻之后,刘备这位丈夫要是相见夫人,还要经过重重的通报,只有孙尚香同意之后才能见面。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会对孙尚香有好感?而孙尚香真的把刘备当作是自己的丈夫来看待?不太可能。
就算是刘备和孙尚香相见之后,刘备每一次都很局促,感到“如芒在背,心中凛凛”。长期已久之下,刘备也只会更加的不喜孙尚香。
诸葛亮曾言“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对此,刘备还特意为此给孙尚香建立了一座“孙夫人城”,让孙尚香把她的侍女都尽数迁到这里来。以此看来,孙尚香和刘备在这时已是类似于“分居”的状态。再加上刘备为了忙于入川作战的计划,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的淡薄了。
所以,孙尚香根本不会对刘备产生死心塌地的这般想法。而演义之所以把孙尚香写的“投江而死”,只不过是想突出刘备的魅力强,把孙尚香写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且知错就改和不负刘备的感性女子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