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长久以来,朱棣的亲妈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有争论的。
虽然按照《明太祖实录》与朱棣自己的说法,朱棣的生母就是朱元璋的马皇后,可在《南京太常寺志》当中,又记载朱棣的生母乃是一个被称作“碽妃”的妃嫔。
不仅如此,民间还传闻这个碽妃乃是个高丽女子,在生下朱棣之后被赐死。
而除了马皇后与碽妃之外,也有说朱棣的生母是元顺帝妃嫔弘吉剌氏的。
原本在明朝中前期,对于朱棣的生母是马皇后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到了后来,各种关于朱棣生母是什么人的说法,越来越多,使得朱棣到底是谁生的,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孝慈高皇后马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马秀英,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这对患难夫妻感情深厚,但对于马皇后的生育情况,历来也争论颇多。
如果按照《明史》记载,马皇后生下了五子二女,也就是懿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还有宁国公主与安庆公主。
可在明末潘柽章的《国史考异》中,说马皇后只生了朱棣跟朱橚。
而明朝也有说马皇后只生了两个儿子,《南京太常寺志》中说朱标与朱樉、朱棡都是李淑妃所生,而朱棣乃是碽妃所生,朱橚是孙贵妃所生,都不是马皇后所生。
在争论当中,最显眼的其实还是李淑妃,因为《南京太常寺志》中说李淑妃是朱标、朱樉与朱棡的生母,但朱樉与朱棡且不说,朱标肯定不是。
朱标是在至正十五年的时候出生的,而这一年李淑妃的生父李杰才投奔到朱元璋麾下,当时李杰也只有二十六岁的年纪,李淑妃估计要更小一些。
从年纪来看,李淑妃成为朱标生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朱标作为马皇后所生可能性更大。
而且从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宠爱程度来看,朱标作为马皇后所生的儿子是最可能的。
朱标出生之后,即刻被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册封为世子,让宋濂悉心教导,朱元璋登基后当即册封朱标为太子,让其作为接班人,如若不是马皇后所生,朱标能享受如此恩宠的可能很小。
而对于朱棣的身世,明朝前期的正式典籍当中,都描述朱棣乃是马皇后所生,与朱标同母,关于朱棣生母存在问题的说法,是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
说朱棣身世有问题的《南京太常寺志》是时任南京太常寺卿的汪宗元编撰,但此时距离朱棣的时代已过去两百多年,汪宗元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谁也不知道。
而当年的《燕王令旨》中朱棣就自称是马皇后亲生,是朱标的亲弟弟,就连建文帝朱允炆都曾说过燕王朱棣乃是其父亲的同母弟弟。
韩国《李朝实录》中记载洪武二十二年,李朝使者前往中原朝觐路过北平,当时的燕王朱棣在七月十八日祭祀先太后,而这一天的确是马皇后的生辰。
后世对于朱棣身世的各种猜测,不外乎就是说朱棣并非马皇后亲生,甚至于朱棣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而是元顺帝的妃嫔带来的遗腹子,但这种可能性极低。
朱元璋生性多疑,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丝丝可能朱棣是别人的儿子,他绝对不会留下祸患。
关于碽妃之类的说法,在明朝前期根本就没有任何记载,都是在朱棣驾崩两百多年后才出现的说法,不外乎就是说朱棣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所以认马皇后为母。
这种理由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根本不对,朱棣很难堵住所有人的口。
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建文时代的臣子虽然被各种打压但并非全部,如果朱棣的身世真存在问题的话,当时就会有人留下记载,而不会等到两百多年后才说这种事情。
后来的人,说朱棣的生母有问题,主要就是因为靖难之变,朱棣夺取了皇位。
如果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而是其他妃嫔所生的话,那么自然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朱棣说自己的马皇后所生,那么身份自然不同,属于诸王之长。
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朱棣的生母是马皇后,这未必就不是真的,在塞北诸王当中,燕王朱棣的实力极其强悍,朱元璋对于朱棣也是非常看重的。
《南京太常寺志》虽然是太常寺编写的书籍,但其中的错误也很多,并非一定是真的。
所以说,朱棣的生母是马皇后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他就是马皇后与朱元璋所生,至于碽妃与其他的各种说法,并没有十足的根据,完全属于人为猜想而已。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关于燕王朱棣的亲生母亲,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在正史的资料中,也都赫然写着马皇后所出。然而,在史学界还有一种观点,近年来慢慢为大家所接受。这就是朱元璋最神秘的皇妃,碽妃。她最可能才是燕王朱棣的母亲,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神秘的碽妃,引发争论在朱元璋的后宫中,大脚马皇后为许多人熟知。孙贵妃、李淑妃、郭宁妃、郭惠妃均有记载,但是,碽妃却是是朱元璋众多后妃中最神秘的一位。碽妃来历不明,正史中没有记载她的生平。
“碽”也非汉姓,有人认为她为蒙古人,是元顺帝的宫人甕吉刺氏,也有人认为她是高丽进贡给元朝的贡女。
《康照字典》中“碽”( gong)字下有一条引文“明祖妃碽氏” 。《明史》、《明实录》中都没有关于她的记载,我们都知道燕王朱棣靖难之后曾经大肆修改过这些官方档案。然而,历史学家总能在夹缝中找到蛛丝马迹。
目前史学界出现的为数不多的资料中,碽妃出现在《国権・天俪》中出现过,明太祖收纳“碽妃”的记录,可见历史上确有其人。
生前默默无闻的碽妃去世后却引起了后世史学家的关注,这恐怕与《南京太常寺》中揭示她是燕王、周王生母有关。
明人何乔远在《名山藏》中写道,《南京太常寺志》记载燕王为碽妃所生。谈迁更是坚信燕王为硕妃所生,《国権》记载:“文皇帝讳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碽妃。
今《南京太常寺志》载孝陵裾享,碽妃穆位第一。”《枣林杂俎》中也记载:“孝陵享殿…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
持这种说法的还有明末清初的李清、张份、查继佐。二十世纪那场关于明成祖生母的论战中,傅斯年最先提出燕王为碽妃之子,吴晗撰文提出燕王、周王皆为碽妃之子。那么,这些专家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二、受宠的孙贵妃在此之前,史学界普遍认可《明史》中的说法,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先后生育了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五位皇子和两位公主,以及沐英、何文辉、朱文刚等诸多养子。
但是,后来出现的一条重要史料的加入,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洪武七年,朱元璋最宠爱的孙贵妃去世了。
因为孙贵妃侍奉朱元璋十四年,生育了三位公主,却没有皇子。朱元璋非常宠爱她,念及她的身世可怜,还专门为她改了儿子服孝的时间。按照《大明令》的说法,父亲、母亲死后都要“齐衰”三年,庶母服缌三个月。
朱元璋却认为古礼不合人情,(主要还是不合自己心情),于是大手一挥,让宋濂和礼部尚书牛谅等人直接更改《大明令》,最后定制为“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期”。朱元璋为此还专门编辑了《孝慈录》颁行天下,这一精神为清朝所沿用。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孙贵妃没有皇子主丧,朱元璋让年纪较小的周王主丧,皇太子朱标与其他诸王皆服期。这样一来,就是明显与礼法不合,马皇后才是正牌嫡母,孙贵妃是庶母, 怎么可能让周王自降身份去主丧呢?这就是从根本上颠覆礼法中的“嫡长制度”,几乎是宠妾灭妻了。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绝对是对伦理制度的毁灭性打击。
更重要的是,孙贵妃去世时生母马皇后尚且在世,让周王主丧,于情于礼都不合适。在当时,让周王为皇帝的小老婆服丧在当时几乎没有太多的议论声。那就只能说明,周王绝对不是马皇后亲生的。
事情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去世后孙贵妃要被迁至孝陵祔葬,引发了一场新的礼仪之争,周王又一次成为了话题人物。
由此可见,只有周王的生母当时已经去世,周王才可能以庶子的身份为孙贵妃服慈母丧。那么现在几乎可以确定周王的庶出身份,顺带也证明了燕王朱棣生母的不确定性。而经明成祖朱棣几经涂改后的《明实录》中仍保持着这样的记载“周,燕之母弟,取周剪燕之手足。”
根此,人们才普遍认为,燕王与周王是一母同胞。如果碽妃真的是燕王和周王亲生母亲,那么她就是最早侍奉朱元璋的妾侍之一,她去世很早。应该早于洪武七年,死因不详,野史中记载她穿灼热的铁片裙而死,但不见于正史。
关于碽妃离奇的身世也是众说纷纷,有人说她是蒙古人,有人说她是朝鲜人,有人说她是色目人,关于朱棣的母亲到底是谁,到现在还没有为众人信服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明朝初年,朱元璋即位不久就封朱棣为燕王。朱棣因为勇武善战,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与信任,十八岁时就手握重兵,和秦王、晋王等一起,成了大明王朝北御蒙古的一道藩王屏障。
据说,因为朱棣文韬武略,皇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元璋还曾考虑过把燕王立为太子,只是最后朱元璋还是遵从了礼法传统,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子。
皇位被年幼的侄子夺去,雄心勃勃的燕王十分不甘,建文元年,他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谋反,一路攻打到南京城下,逼得建文帝闭宫自焚,自己如愿以偿登上了图谋已久的皇位。
因为是篡位,朱棣黄袍加身后,曾大规模地篡改洪武、建文两朝的历史档案,希望能为自己的即位找到合理合法的依据,而生母是谁,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恰恰因为朱棣对前朝史实的篡改,他的生母是谁最终成了一个谜题,几百年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大明官方史料的说法:朱棣的生母是马皇后《明太祖实录》中记载:“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挟,次晋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
《明史·成祖本纪》中也说:“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大明官方的说法等同于朱棣的意志,鉴于朱棣曾大规模篡改过史料,后世多不相信正统史书上的这种记载,认为其中有篡改之辞,不足为信。
为了说明朱棣是马皇后亲生,还有一些混淆视听的说法,说马皇后并非生五子。例如,在《皇明世亲》中说太宗(朱棣)与周王为高皇后所生,而懿文皇太子、秦王、晋王为妃子所生;《鲁府王牒》中也说:“今鲁府所刻王牒,又以高后止生成祖(朱棣)与周王。”
很明显,这种说法是想把朱棣说成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从而抹杀建文帝即位的合法性。
欲盖弥彰的痕迹很重。
对建文帝表示同情的说法:朱棣是达妃所生对建文帝表示同情的黄佐在《革新遗事》中说,懿文皇太子标、秦、晋、周王均为高皇后所生,而太宗(朱棣)为达妃所生。
因为黄佐对朱棣夺权大加贬斥,后人认为其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也是别有用心,不足为信的。
最传奇最荒唐的说法: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据《蒙古源流》记载,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有个妃子叫格呼勒德哈屯,她是蒙古一个部落首领瓮吉喇特托克托之女。当时,元顺帝逃离北京都城时,格呼勒德哈屯被朱元璋的部队俘虏,后被朱元璋纳为妃子。当时的格呼勒德哈屯已经怀孕七个月,被俘三个月后就产下了一子,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
稍加推敲就能想到,坐拥天下,君临天下的朱元璋怎可能看上一个怀胎七个月大肚便便的元朝妃子?即便朱元璋脑袋进水看上了,又怎可能把她“越三月而生”的野种当作自己的儿子委以重任?
说来朱棣也够悲催的,因为篡位,谁都要黑他一把。
有些依据的一个说法:朱棣的生母是碽妃根据《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碽妃。碽妃是高丽送给朱元璋的女人,后来被朱元璋处死。当时碽妃尚未到预产期,朱棣便出生了,是个早产儿。朱元璋遂怀疑碽妃与人私通,于是龙颜大怒,赐碽妃“铁裙”之刑。
为什么说这种说法有些依据呢?
按照《南京太常寺志》记载,以明孝陵奉先殿的陈设为旁证,奉先殿中间南向列太祖、马皇后两座神座,东边排列的是诸妃神座,西边则独列碽妃神座。按照封建王朝的传统,后妃地位最尊的是皇后,其次就是继位皇帝的生母。奉先殿祭祀神座如此排列,很明显地表明碽妃才是明成祖的生母,所以才得到如此的尊崇。
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反对的理由有二。一,《南京太常寺志》的作者是嘉靖年间的进士汪宗元,汪宗元所生活的年代距成祖出生时间已经间隔了一百七十多年,他的材料从何而来?二、事实上朝鲜向大明称臣送贡女是在1365年,而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朱棣生于1360年。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虽然人微言轻,但是笔者还是想说一句:让所谓的“碽妃说”见鬼去吧,明成祖朱棣的生母当然是马皇后。这位永乐皇帝是真的惨,明明身世清白,却总有人想把乱七八糟的高丽妃子、蒙古妃子安排成他老娘,其目的呢,就是想把元朝末代皇帝安排成他老爹。造成一种虽然朱元璋灭了元朝,大明天下却被元朝皇帝后人夺取的奇葩景象。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传奇帝王。迁都北京,北征沙漠,下西洋,收安南,修《永乐大典》,这些功绩随便拿一项出来都足以青史留名。可惜这位永乐皇帝偏偏是反贼出身,造成后世吃瓜群众对他八卦新闻的热度,远高于对其功绩的关注。而所谓的明成祖生母说,不过是其中的一朵大浪花。
碽妃剧照
碽妃的传说我们都知道在正经的史书中,不管是《明实录》还是《明史》,朱棣的生母都是马皇后。那么所谓的“碽妃”一说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呢?很多人可能会说沈若霖版《南京太常寺志》啊!这本书完成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从时间上来看似乎是最早的。但其书早已散佚,虽然曾有多位明末著名历史学家看过此书,并在其本人的著作中作了引用,但毕竟不算是第一手资料。
实际上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张岱曾经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探访明孝陵享殿,首次披露了成祖生母乃碽妃的传闻。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陶庵梦忆卷一·钟山》
朱元璋剧照
嘉靖朝大学士李春芳的后人、崇祯四年进士李清,在看了《南京太常寺志》之后大为震惊。他和南明礼部尚书、著名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讨论不果后,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元旦那天,两人亲自进入孝陵享殿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和书上所记载完全一致。
予阅《南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碽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后以弘光元旦谒孝陵,予语谦益曰:"此事与实录、玉牒左,何征?但本志所载,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碽妃,然否?曷不启寝殿验之?"及入视,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三垣笔记》
这件事情在南都(即南京)闹得沸沸扬扬,很快引起了另一位史学大家、《国榷》作者谈迁的注意。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谈迁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享殿内牌位分布图:
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次皇口妃口氏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又次皇贵妃口氏生湘王、肃王、韩王、沈王,又次皇贵人口氏生辽王,又次皇美人口氏生宁王、安王,俱东列。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见《南京太常寺志》。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具如《志》中。
南京明孝陵
这一句“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到了某些专家口中,就变成了马皇后没有生育能力。即使是谈迁本人,也对其中楚王、鲁王等九王俱同母感到不可思议。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享殿内却只出现了20人。其中周王朱橚、赵王朱杞、蜀王朱椿、庆王朱栴、岷王朱楩、皇子朱楠不翼而飞。这些人中周王是朱棣公认的亲弟弟,怎么着他不是碽妃生的吗?蜀王是郭子兴的亲外孙,他老妈郭惠妃不配有牌位吗?而且韩王朱松生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沈王朱模生于八月,这所谓的“皇贵妃某氏”是怎么在三个月内生出两个儿子来的?韩王母妃周氏,沈王母妃赵氏在太祖后宫中连个位分都没有,怎么到享殿内摇身一变成了皇贵妃呢?
其实在明末的时候纲纪松弛,北方战乱不休,皇帝自顾不暇,对于远在长江以南的南都南京更是鞭长莫及。明初的时候太祖孝陵神圣不可侵犯,到了明末早已成了旅游胜地。只要出钱,别说进孝陵参观,就是打开地宫都有人敢做。而当时的孝陵太监胆子大到什么程度呢?据张岱亲眼所见,用来祭祀朱元璋的牛羊早已“臭腐不堪闻矣”。
这帮子太监为了流量,什么事做不出来?太子非马皇后所生,成祖乃蒙古妃子之子这样的噱头自然是越多越好。您说里面亲王的数目都不对,来参观的有几个会关心这个?糊弄糊弄不就完了。
元顺帝之子的传说孝陵太监自然是拿无知当有趣,但成祖之母乃蒙古妃子这个说法,属实是其心可诛。从史料来分析,这个说法最早应该出自蒙古一方。
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的时候,蒙古人萨囊·彻辰采集蒙古传说和史料,写了一本煌煌巨著:《蒙古源流》。萨囊·彻辰是鄂尔多斯蒙古部人,所谓的成吉思汗嫡系后裔,17世纪蒙古族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先是蒙古托衮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葛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师之女,名格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
这里略作解释,“托衮特穆尔”即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名字的异音,所谓的“乌哈噶图汗”则是其蒙古汗号。岁次戊申,指的是大明洪武元年、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年,即公元1368年。所谓的“朱葛诺延”,还原成汉语应为“朱哥官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元顺帝一家子
在这个传说中,明太祖朱元璋(朱葛诺延)在他25岁的时候攻克了大都城,并且霸占了元顺帝(乌哈葛图汗)已经怀孕7个月的妃子格勒德哈屯,三个月后生下一子,即成祖朱棣。
这真是荒谬,朱元璋出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日,戊申年的时候已经41岁了,并非25岁。朱棣出生于元顺帝庚子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日,戊申年的时候已经8岁了。
如果按照蒙古人的说法,那朱棣在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迎娶魏国公徐达之女的时候,年仅8岁。这个年纪成婚,是当朱元璋傻呢?还是当徐达傻呢?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出现呢?其实和传说中元顺帝是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的儿子是一个性质。无非是战败民族对胜利者一种潜意识的反抗,老子是你们皇帝的爹,你们还得意什么?那为何蒙古一方侮辱先帝的谣言还会在大明境内流传呢?这恐怕和极端仇视朱棣的江南文人脱不了干系。
这些人是建文改革最大的获益者,因此对于毁灭他们既得利益的朱棣恨之入骨。凡是说朱棣坏话的,江南文人必定要帮帮场子。于是谣言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细节越来越逼真,到最后这位蒙古妃子就变成了碽妃。然后为了敛财的太监们对孝陵享殿一通作假,事情被记录进了《南京太常寺志》,甚至把后世的史学家都唬得一愣一愣。
结语:孝陵享殿内的牌位没有一个是对的,包括所谓太子朱标是李淑妃之子,更是没有常识。李淑妃的册封时间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这一年朱标都已经30岁了!这样一份没有任何价值的资料,却被某些专家奉为圭臬,这到底是坏还是蠢呢?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这题问得好,这是厉史经争议后又大多考证后取得了较为明确的结论。一,明史记载,朱棣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生的第四子。但明末明朝大理寺左丞李清在阅读官方档案,"南太常寺志⺀中,记载有"成祖则䂵妃生"。这就印证了明中期就有朝內传言朱棣并非马皇后生的说法。二,䂵妃是朱元璋从高丽进贡的爱妃。此国为讨好中原朝庭,从元朝起就有进献皇妃的習惯,而见朱元璋建明朝后,看成英雄,想在与宿敌日本欺压中得大明支持,所以立朝就献妃,以表顺诚。结果就生了朱棣。但䂵妃在朱元璋死前,就以有私外之情,处与铁裙极刑致死。三,朱棣是在"靖难之役"登基,他不可能承认自己是䂵妃生,而为顺天下称已是皇后嫡四子,非庶子。故尔将宫史中去掉䂵妃记载,倒引起外界怀疑。四,为进一步证实其果,当时还打开明孝陵验正,果然与明太常寺志描绘佈局一样。此事最早在万厉年间著名史学家何乔远也论述过,故较确实。以上是明成祖朱棣生母的答复。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朱棣
《明史》和《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对这个事情,我不太相信。因为朱棣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皇位的,所以他上台后对相关史料进行了修改,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朱棣可能将自己记载为马皇后的嫡子。
朱元璋1352年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时年24岁。参军3个月后,元帅郭子兴将养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我发现三个疑点:
第一个疑点:朱元璋和马秀英感情相当好。结婚时朱元璋才24岁,火力正猛,但朱元璋直到1355年10月才有了太子朱标。按理最迟应该1354年初就应该生出第一个孩子,为何耽搁了近两年?
第二个疑点:《明史》记载朱元璋前5个儿子全部是皇后马秀英生的,老大朱标1355年10月出生,老五朱橚1361年出生。同一条生产线,6年时间连续生了5个儿子,这种事有吗?理论上有,但是现实中十分罕见。所以,我感觉这事不靠谱。
第三个疑点:朱棣和父亲朱元璋长得一点都不像,儿子不像父亲很常见,因为有的人像母亲像舅舅;而且朱棣和自己的兄弟们也不是一个风格。朱元璋的儿子们有的留下了画像,比如长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五子周王朱橚、十六子庆王朱栴等,可以做个对比。
上面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画像,朱棣和他俩长得一点都不像。
上面是来看看懿文太子朱标的画像
上面是秦王朱樉的画像
上面是周王朱橚的画像
这是庆王朱栴的画像
从朱棣这些兄弟的画像上看,朱棣这几位兄弟风格都差不多,长得也像兄弟,和朱元璋也有点像。只有黑脸大胡子的朱棣既不像朱元璋也不像马皇后,和亲兄弟也不是一路风格,所以朱棣的生母应该另有其人,朱棣应该是长得更像生母。这种长相,朱棣的生母确实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女子。朱棣的子孙后来不断和汉人通婚,才不断变会汉人的模样。
据《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据说这个碽妃来自朝鲜。
来看看朱棣的后代长什么样子:
1.明仁宗朱高炽
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又开始像朱元璋的风格了
2.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优势个黑脸大胡子
3.明英宗朱祁镇
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又变回了常态
4.明宪宗朱见深
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是正常的长相
5.明孝宗朱祐樘
朱见深的儿子朱祐樘完全就恢复了正常。朱祐樘的母亲是广西瑶族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