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为何增长了4厘米?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现在的日本人平均身高是中日韩三国里最矮的,大多数的日本人其实都不是很高,男生一般都在一米七以内,而日本的女生要更矮一些,显得十分娇小。
可即便如此,现在的日本人相较于一百多年前,都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增加。
按照记载,日本1900年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也只有156厘米,而以前更矮。
日本名将丰臣秀吉仅有一米四,伊达政宗一米五九,上杉谦信一米五六,最高的也就是织田信长,虽然大约一米七,却在当时被称作是巨人。
以前的日本人身高不高,可能是先天不足加上后天的生活条件有限。
古代中原将日本称作是“倭”,意思就是矮小的人,日本列岛的条件有限,并没有中原地区那么物产丰富,生活困苦,当地人的身高也长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近代开始,日本人的身高就已经开始慢慢增长,可仍旧不是很高。
二战期间在战场上的日本兵,体型上十分短小,根本不像现在电视剧中那么高,而日本人的身高真正出现明显增加,还是在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崛起时期。
为何二战之后,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上升明显?一,营养改善
古代的日本受到佛教影响,历经上千年吃素的岁月,人们长期吃素,营养跟不上,当然也就不能长多么高,日本人吃牛肉、喝牛奶,还是从明治维新开始。
但近代时期,能够吃牛肉喝牛奶的日本人,也并没那么多。
二战后尤其日本经济被美国扶持飞速崛起以后,日本人的生活条件迅速改变。
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吃肉,牛奶成了日本学生的午餐标配,大规模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的摄取都使得日本人的身高,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增长。
二,跪坐减少
对于日本人的印象,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喜欢跪坐,尤其是那种传统场合,日本人穿着和服正紧端坐,虽然那样非常难受,但他们还是如此。
跪坐起源于中土,但是在隋唐之后越来越少,宋朝的时候已消失。
实际上,跪坐对于骨骼的发育并没有什么好处,会阻碍身体长高。
战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愈发西化,人们跪坐也变得越来越少,大多数的家庭都开始睡床坐椅子上面,这都使得日本人的身体发育越来越顺利。
对于一个人到底能长多高,先天是一方面,而后天的营养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就好像如今生活水平好了之后,身边的00后、05后与10后的身高,格外得高。
日本在战后就曾提出“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口号,大规模推广学生的营养餐计划。
当然,日本人的身高上升是相对的,因为以前的日本人实在太矮,所以如今总算恢复比较正常的身高,才显得增长很多,其实日本人的身高,还是没那么高的。
现在真正越来越高的还是咱们国家的年青一代,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已位居东亚地区的首位,要比日本韩国的同阶段人群高出不少,这也是生活水平上升的标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