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有没有后代?
宋孝宗赵昚表示:你猜猜朕是谁的后代。
宋朝比较有意思,北宋除了宋太祖之外,皇帝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而南宋除了宋高宗之外,其他皇帝全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子孙。
虽然北宋刚开始兄终弟及,但并非是因为赵匡胤没有孩子,赵匡胤膝下有四子,但长子赵德秀与三子赵德林早夭,只剩下次子赵德昭与幼子赵德芳。
赵匡胤与自己的发妻贺皇后,生下了两女三子,也就是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燕王赵德昭、舒王赵德林、滕王赵德秀,但两个小儿子都一早离世。
而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虽然大名鼎鼎,但是其生母到底是谁争议很多。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有很多的女儿,只不过大多也都早夭,除了贺皇后所生两位,也就是昭庆公主、延庆公主之外,也只有永庆公主。
昭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承衍,之后多次更改册封封号,直到真宗年间去世,而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这姐妹俩并没有留下生养子嗣的记录。
太祖的小女儿永庆公主下嫁右卫将军为魏咸信,也没有生养的记录。
相较于女儿们,太祖赵匡胤活到成年的两个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也是英年早逝,赵德昭只活到二十八岁,而赵德芳则在二十二岁时去世。
赵德昭有两个夫人,而膝下共有五个儿子,而且这五个儿子也都人丁繁衍兴旺,像是赵德昭次子膝下共有七个儿子,所以这一支的子嗣还是非常兴盛的。
赵德芳要差一些,其膝下三子两女,但是后孙还是非常多的。
南宋皇帝中,孝宗、光宗与宁宗都是赵德芳后裔,而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宋端宗与宋末帝等,全都是赵匡胤次子赵德昭的后代,赵匡胤的后裔不仅存在而且数量不少。
赵匡胤有没有后代?
肯定有啊。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虽然他建立的北宋没能够完全统一天下,但毛主席还是在《沁园春·雪》中将他与秦皇、汉武、唐宗、成吉思汗放到了一块,归类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赵匡胤是多面的,最主要的是他继承了后周世宗的遗志,继续了后周未完的事业,结束了纷纷扰扰的五代十国时期,实现中原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并杜绝了武将分裂的可能性。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仅有几十年,但分裂可谓一盘散沙,如果没有再一次的统一,结合游牧民族的南下,恐怕又是一场魏晋南北朝。
赵匡胤的皇位并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这一直是个迷案,因为赵匡胤是有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
赵匡胤共有四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和四子赵德芳。
老大赵德秀和老三赵德林在史书的记载都很少,原因是他们很早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一百多年后宋徽宗闲的没事才追赐了这哥俩名字和爵位。
老四赵德芳的记载也不多,因为他也不长寿,23岁就去世了。
关于赵德发的死因,史书上记载是病逝,当然有些人从赵光义继位的谜团中引申出赵光义残害侄子,并没有明确证据,也无从作答。
接下来是老二赵德昭,他的死是真真正正跟赵光义有关了。
赵德昭虽是次子,但是大哥早夭,他实际上就是赵匡胤的长子,可谓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所以赵匡胤也很注重对他的栽培,不过奇怪的是赵匡胤在世时一直没给赵德昭封王。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去世时,赵德昭已经26岁了,不小了,虽然赵匡胤没立太子,但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一般戏码就是他被大臣拥立啊,谁知这戏码不一般,赵德昭的叔父赵光义拿出个“金匮之盟”,以兄终弟及的名义继位,赵德昭被封为武功郡王。
按照“金匮之盟”,皇位从赵匡胤到赵光义,再到他弟弟赵廷美,接着转到赵匡胤儿子也就是赵德昭兄弟手里,所以赵光义给了赵廷美和赵德昭位在宰相之上的地位。
然而皇位一朝在手,不传给自己儿子怎么甘心呢?赵光义自然是要整整弟弟和侄子的。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随赵光义攻打幽州,一夜军中惊乱,一时间竟然找不到赵光义在哪,为了避免群龙无首,有人提议立赵德昭为帝,结果赵光义回来了。
亲儿子上位都有可能引发皇帝暴怒,何况是侄子,因此赵光义大为不满,班师后也不给功臣封赏,赵德昭就去劝,赵光义怒道:"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然后,赵德昭回去就自杀了,年仅29岁。
古人结婚早,虽然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是二十多岁去世,但并非无后,赵德昭有五子,赵德芳有三子,也就是说赵匡胤有八个孙子,他的所有后代都来源于这八人。
赵德昭和赵德芳死后,他们的后代在宋朝一直享受皇家待遇。
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宋徽宗一大家子都被金人掳走,只跑了一个康王赵构,也就是建立南宋的宋高宗。
宋高宗原本是有儿子的,但却夭折了,加上他在战争中收到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在宗亲中选立继承人。
赵构没有在赵光义这一脉选,而是在赵匡胤这一脉选,最终选定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即后来的宋孝宗。
宋孝宗宋孝宗传子赵惇,赵惇传子赵扩,即宋宁宗,宋宁宗无子,收养赵德昭的七世孙赵昀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理宗。
宋理宗时期南宋连蒙灭金,正式与蒙古开展,拉开亡国的序曲。
南宋灭亡后,宋朝皇室散落民间,并没有被屠尽,所以赵匡胤肯定是有后人的。
赵匡胤有没有后代?
赵匡胤死后,皇位没传到子孙,传到了大弟赵光义手中。但不等于没有子孙。
到了南宋,赵构"衣冠南渡",却是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帝,养子却是赵匡胤后代。有人疑说,赵光义是"烛光斧影"阴谋夺了皇位,所以南宋仅一代之后,阴差阳错还政于赵匡胤一脉。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误撞,"烛光斧影"也是史上一桩无头案。赵匡胤死亡之夜,巧得是赵光义就守护在身边,难免不让人猜疑。多年以后,宰相赵普才拿出赵母的遗训"金櫃之盟":"为牢固保持大宋江山,皇位传弟不传子"。
信也罢,疑也罢,赵光义坐上了龙椅宝座是事实。朝廷尽奉赵光义,任何传说都不能改变此史实。
而南宋二代,又回到赵匡胤后人手中。仿佛是冥冥之中早安排,不论"烛光斧影",还是"金櫃之盟",该留的留下,该走的走去,历史仿佛是个大迷宫,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之中。
赵匡胤有没有后代?
你好,赵匡胤当然有后代,从南宋第二代皇帝开始,都是赵匡胤的后代。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高宗去世后不久,孝宗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赵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岁,葬会稽府永阜陵。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上谥号为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宋孝宗普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赵匡胤有没有后代?
赵匡胤(927~976)是北宋开国皇帝,他是夺了后周柴荣之子柴宗训的江山而建立起来的国家。
原来赵匡胤是后周皇家禁卫军都检点(相当于京师武警总司令),是柴荣十分信任和器重的人。柴荣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柴宗训(恭帝)和老婆交给他辅佐,谁知道柴荣去世不久,赵匡胤就在其党羽的拥护下,借战争的理由,把军队拉出去。然后在河南新乡一带「陈桥驿」发动政变夺了天下。
赵匡胤黄袍加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这一年他33岁。
赵匡胤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我们读历史突然发现,50岁的赵匡胤死后不是由他的儿子接班,而是由他的弟弟赵光义(939~997)接替了皇位。
▲赵匡胤
这就令人奇怪了,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皇位继承制一般是“父死子继”,没有后代子孙才实行“兄终弟及”的办法,难道赵匡胤没有儿子?
我可以告诉大家,赵匡胤有后代,他有四个儿子六个女儿,不过成活率只一半,也就说早亡了5个,活下来了5个。
这五个子女分别是两子三女,即次子燕懿王赵德昭(951~979)、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959~981)。三个女儿分别是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和陈国大长公主。
既然赵匡胤有儿子,为何他不让儿子接位,而是让他弟弟赵光义接替皇位呢?赵匡胤是在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和弟弟赵光义在宫中饮酒后猝死的,有人说是赵光义害死了哥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烛光斧影的故事。
▲赵光义
但是谁也没见,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这只是一个千古之谜。
赵匡胤死时,他的次子赵德昭25岁,第四子赵德芳17岁。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的两个儿子都符合继承皇位的条件。
然而赵光义却抢先一步做了皇帝,他声称是奉哥哥遗诏称帝的。然后封侄子赵德昭为节度史和郡王,封赵德芳为节度使。
后来赵光义为了证明他的继承合法性,拿出了杜太后生前立下的遗书——金匮之盟。这份遗诏是真是假无人知道。
杜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和赵光义的亲生母亲。“金匮之盟”主要意思是:吾儿(指太祖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当上北宋的皇上,她认为是后周“主幼”才夺了其江山,为了防止北宋出现这种情况,有必要做一个调整。
▲赵德昭
金匮之盟上写道:“吾儿百年之后,由其弟赵光义接替皇位,等赵光义百年之后,再把皇位传给太祖的儿子。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主幼失江山”的危险,这个办法看起来不错,执行起来却很难。
咱们暂且不管“金匮之盟”是真是假,赵光义死后,人们发现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早已去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是在28岁时死的,据说有一次打仗时赵光义突然失踪了,手下大臣拥立赵德昭继位,后来赵光义死里逃生回来了。
赵光义对议立侄子当皇帝一事耿耿于怀,有一次,赵德昭劝赵光义封赏有功之臣,赵光义冷冷地说,“等你当了皇帝你做主封赏随你,现在我是皇帝我说了算,不封赏,”说完拂袖而去。赵德昭感到受到了侮辱很生气,回家后自缢而死,其实这是赵光义所乐见的事情。
▲赵德芳
四子赵德芳是在23岁时死的,民间传说他也是被叔叔赵光义害死了。两个侄子都死了,赵光义百年之后只好把他的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恒。这就是历史上的宋真宗。
综上所述,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有儿子,金匮之盟决定了赵匡胤的儿子必死无疑。文/秉烛读春秋。
赵匡胤有没有后代?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都是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帝王。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结束了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实现了长江、黄河流域的再次统一。
宋太祖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众所周知,宋太祖去世后并未传位子嗣,而是传位弟弟赵光义,史称宋太宗。正是如此,人们一直很关心宋太祖死后,他的后代命运如何。
太祖四子中,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没有留下什么事迹,也未能留下子嗣。宋徽宗时,赵德秀被追封为滕王,赵德林被追封为舒王。
太祖的血脉主要由次子赵德昭一脉和四子赵德芳一脉传承。
相传,宋太祖当年与母亲杜太后订下“金匮之盟”,双方约定,太祖百年之后传位弟弟赵光义,赵光义传位弟弟赵廷美,然后由赵廷美传位太祖次子赵德昭。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约定是因为当时太祖两个在世的儿子年幼,杜太后担心太祖去世后幼子当国国家混乱。太祖对此也深以为然,在他死后由弟弟赵光义继位。
赵德昭生于公元951年,宋太祖去世时已26岁。宋太宗继位后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按照五代以来的传统,未来皇位的继承人便是京兆尹,封王,种种迹象表明,赵德昭就是未来皇位继承人。
公元979年,赵德昭随宋太宗出师攻打幽州,此次北伐出师不利。一天夜里,宋太宗突然失踪,人们慌了手脚,有人便谋划要立赵德昭继位。后来,宋太宗平安回来,得知此事很不高兴。回到汴京以后,赵德昭请求太宗封赏随军人员,太宗心中不悦,训斥道:“等你自己当皇帝了再封赏也不迟。”
赵德昭闻听此言十分惶恐,回到府中便自杀而已,年仅29岁。赵德昭死的很突然,让宋太宗也措手不及,他抱着赵德昭尸体哭道:“痴儿何必如此。”
赵德昭死后追赠中书令,封魏王。宋真宗时追赠太傅,后又追赠太师。
赵德芳生于公元959年,太祖死时也已18岁。宋太宗继位后曾历任多职,但多是虚衔,并无实权。公元981年,年仅23岁的赵德芳病逝,至此,宋太祖四子全部去世。
赵德昭和赵德芳死后,他们的后代在宋朝一直享受皇家待遇。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继位,由于赵构在“靖康之难”中受了惊吓,失去生育能力,幼子又过世了,便决定在宗亲中选立继承人。
赵构认为宋太祖功业显赫,其后人却无缘皇位,于是,决定从太祖的支脉中选继承人。此时,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被选中。
公元1162年,赵构退位,传位太子赵昚,史称宋孝宗。宋孝宗传子赵惇,赵惇传子赵扩,史称“宋宁宗”。宋宁宗无子,便立了赵德昭七世孙赵昀为太子,公元1224年继位,史称“宋理宗”。
至此,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后代都继位做了皇帝,只是南宋小朝廷软弱无力。宋理宗以后没多久便被蒙古所灭。
有人说,北宋皇帝传九人,南宋皇帝传九人,两宋十八帝,太祖之后八人,太宗之后八人,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