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有什么传说和故事?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

从北方的天津,到南洋的东南亚各地,妈祖文化几乎遍布太平洋西北部沿海。

而妈祖的诞生之地,就是福建莆田的湄洲岛,在世界上,有四十六个国家地区都分布着妈祖的庙宇,信奉妈祖的人口已超过三亿。

妈祖并非是凭空出现的神灵,而是现实中原本就存在的人,之后被不断神化地位抬升,最终成为了现在的妈祖娘娘,也称作是天后娘娘。

妈祖的原型叫做林默,生于北宋福建路莆田湄洲岛,她并非是寻常渔家女,因为其家里世代都是仕宦,祖上是东晋晋安郡王林禄。

林默的父亲林亨常年积德行善造福一方,但膝下没有孩子。

有一天夜里,林亨的夫人王氏梦见观音菩萨,于是请求希望赐福,果不其然,不久后王氏有孕在身,最后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林默。

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中有一幅《天后圣母事迹图志》,当中也有相关描述,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院中红光璀璨,而林默从出生至满月都没哭过,所以取名为“默”。

林默从小就非常聪明,学什么都非常快,作为当时的仕宦家族的女儿,她得以学习知识,对于天文地理等等都很精通。

而且传闻林默遇到神人,得以传授法术,但代价就是终身不能够嫁人。

长大后的林默,就用自己的法术到处救人,福建地区渔民出海遇难者甚多,林默就经常元神出窍去海上救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信赖。

但最终这位救人的海上神女,在一次拯救海难的行动中失去了性命,但在湄洲这个地方,林默的事迹广为传颂,北宋雍熙四年,湄洲岛出现了灵女庙,这也是最早的妈祖庙。

在闽地,人们通常都将“妈”作为对年长或者德高望重之人的敬称,林默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三岁的年纪,被称作妈祖,也的确是因为她深受敬重。

东南沿海之地的人们,多出海为生,因此妈祖对于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不断的传扬之中,妈祖被当地人当做了护航、祈求平安与风调雨顺的女神,并且朝廷对于妈祖也不断进行敕封。

东南沿海地区,妈祖原本是护航的海上女神,后来几乎包办各种事情,像是什么求子、抵御外敌、驱邪除疫、斩妖除魔什么的,人们都要去妈祖庙拜一拜。

从宋代开始,朝廷对于妈祖的加封就接连不断,而随着文化的传播与当地人的外走,妈祖信俗也大规模对外流传,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明清时期,妈祖的信俗已在沿海十分普遍,而关于各种妈祖的神话故事也非常繁多。

元朝将妈祖敕封为天妃,明朝永乐七年,妈祖的祭祀就已经成为了官方行动,用宗庙祭祀的礼仪来专门进行,清代固定在春秋两次祭祀典礼。

咸丰七年,妈祖被正式敕封为天后之神,总的封号长达六十四个字,妈祖也成为了古代国家正式祭祀当中唯一的一个女神,而对妈祖的信奉,也随着华人的脚步传遍海内外。

妈祖有什么传说和故事?

刚来天津时,我慕名参观了古文化街,从天后宫门口路过,看到游人进进出出,闻到有焚香的味道,但并没有进去。因为我出生的地方没有海,也没听说过天后宫,不知道天后宫里供奉的是哪路神仙,所以干脆不看。

后来,在天津呆的时间久了,才知道这个地方对天津人有多么重要。旧时每月初一、十五,逢年过节,这里的香火非常旺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都会举行“皇会”,表演龙灯、高跷、旱船等,百戏云集,万人空巷。只因为,这里是世界第二大妈祖庙。

也许,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听说过“妈祖”这个名字。但“妈祖”到底是怎么来的,民间流传着哪些关于“妈祖”的故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妈祖文化,这些问题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就聊聊这几个问题。

01 “妈祖”是民间人物的化身,而不是人为杜撰而来

关于“妈祖”的来由,目前海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妈祖并不是人为杜撰出来的,她来自于民间,是一个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而且很明确,这个民间人物叫林默娘。也就是说,妈祖是民间林默娘的化身。

林默娘本是福建莆田湄洲林愿的第六个女儿,出生于宋建隆元年。相传论默娘降生时,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内,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因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父亲给她取名林默。

这个沉默的女子,从小就表现出了她的特异功能,八岁入塾读书不但过目能诵,还能理解其含义。默娘十几岁时,可以看透病人体内病情,还可以说出别人的吉凶祸福,显得非常神异。传说,有一天林默娘正在织布,忽然眼前出现了父兄在海上遇难的惨状,她不由掩面泣哭。过了一会儿,果然传来了其父兄在海上遇难的消息。

默娘16岁后,更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平日里经常为渔民们预报海上的天气变化,使人们避过台风等自然灾害。所以,当地的渔民们都很感激和崇敬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林默娘21岁那年,莆田大旱,农民困苦万分。当时的默娘,已经是能呼风唤雨的神女,莆田县令为解全县旱灾,不惜纾尊降贵,亲自登门请默娘为全县百姓祈雨。默娘欣然应允,设坛祈雨,告知县令壬子日申时将普降喜雨。果不其然,申时一到,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如倾,万民欢呼,都说默娘是通灵神女。

默娘28岁离世,家乡人建造了祠庙来纪念她,希望她继续庇护渔民的安全。后来,渔民们祭拜默娘时,都亲切地称她为“妈祖”,也叫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就这样,林默娘被神化成了“妈祖”,成为了集善良、无私、慈爱、英勇于一体的女性象征。

02 关于“妈祖”的传说有很多,大德大爱是主旋律

关于妈祖的传说有很多,比如,焚祖屋导航番船的故事,说的是有一艘外国商船来中国做贸易,完事后准备起锚回国,妈祖听说后就前往劝阻,告诉他们半夜将有暴风雨。外国的船员看海上风平浪静,哪里肯信,大笑着启航离去。半夜里风雨大作,海上波涛汹涌,这艘海船想要回头靠岸,怎奈找不到方向。而就在这时,忽然看见远处有火光,原来是妈祖为他们导航。

一开始的时候,妈祖点燃柴火,但风雨太大,柴火一吹就灭,妈祖只好点燃祖屋,一瞬间火光冲天而起,外国的船只才看见火光,顺着火光方向,安全返回了湄洲岛。这些被救的外国人感恩戴德,要为妈祖重造祖屋,但是妈祖没有接受,催外国人风雨过后尽快启程。

再比如,降龙王水族谢恩的故事,说的是东海水怪时常兴风作浪,破船沉舟,过往渔民商旅,深受其害。妈祖就经常飞巡于海上,游于礁屿之间,降妖伏魔。一日,她与当地官员巡行海上,驻舟中流,见四海龙王率水族骈集,毕恭毕敬向妈祖请罪问安。妈祖免其罪,同时要求以后要庇护渔商百姓,不得兴风作浪,四海龙王率水族齐齐谢恩退下。 后来,每年天后诞辰日,每每见到水族集结,渔民们都认为它们是前来庆祝的,从来不敢下网捕捞。

还有,妃立云神助郑和的故事,讲的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船队云帆高悬,浩浩荡荡。当船至广州大星洋时,突然大风骤起,巨舶颠簸如叶,随时都会颠覆。郑和向天祈祷,望神妃救之。祷告完毕,忽闻鼓吹之声,一阵香风,宛见天妃飒飒飘来,立于云端,旋即便风恬浪静,转危为安。

船队经过三佛斋时,又遇海寇,也得到了天妃神助。郑和回国后,立即奏明皇帝,朝廷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并下旨修建了南京天妃宫,又命福建守官重修泉州天妃宫,并规定以后所有出国使者,必先到天妃宫祭祀祈佑,方可启程。

此外,还有妈祖驱除怪风的故事,说的是湄洲对面吉蓼城西,有一座跨海石桥,这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百姓无法过往,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最后再说一个妈祖护使航朝廷祭祀的故事,清康熙58年,朝廷册封琉球国,派出使者海宝和徐葆光等人出使琉球。他们为了航程平安,照例是出发前到天后宫祈祷,求妈祖保佑。一路上,清朝使者船队,不断得到妈祖神示,避过风险,顺利到达琉球国。完成使命回程途中,遇到的风险又得到妈祖救护,转危为安。使者回朝后,如实奏报妈祖护佑之功,朝廷下令举行了春秋祭祀大典。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传说故事散记于史籍、方志等书中。总的来说,所有的传说都彰显了妈祖的大爱和大德。

03 妈祖文化的传播,是人类崇尚和平的真实写照

早在十世纪,我国航海者首先拥有指南针,可以保证海上航路的定向,也首先发明了隔舱航舟,万一遇难触礁,即使撞破一角,一舱,船体尚能上浮。但是,由于没有气象预测,面临海上气候变化,在海洋狂风暴作面前,人类的行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种情况下,祈求神灵护佑便是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

妈祖信仰正是产生于这样的特殊生态环境下,因此,它与海洋业及海事活动有了密切的关系。从古到今,渔民们因海难丧生者不计其数,从内心期盼着能有个海上守护神庇佑他们的安全。妈祖的神女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她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百姓愿望,故将她塑造成一位善良勇敢的完美女神。

从宋代到清代,一段段妈祖灵验的传说故事,都是妈祖实践海洋文明的例证。妈祖无数次保佑华人漂洋过海,华人在世界多地建造了妈祖宫庙,妈祖作为我国的海上平安女神,也是东南亚诸国,乃至世界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文化的传播,意味着中国将唯一的地方神引流分布到了全世界的。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22个省市、450个县都有妈祖庙,香港有57座,澳门有10座,台湾更是有5000多妈祖庙。国外的妈祖庙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欧美地区也多有分布,在法国,妈祖具有“国际和平女海神”的美誉,巴黎的“真一堂”就供奉着妈祖神像。

实际上,经过千年的演绎,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也已经成为了全球华人共同敬重的海上女神。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一点都不夸张,今天全世界有一亿多妈祖信徒,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授予中国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这样看来了,中华传统文化里,妈祖比孔子更具有国际文化符号象征了。

正因为妈祖是老百姓自己托举起来的一尊神,而且她是以慈悲和大爱为基调的,与当今社会倡导的和谐文化相一致,与人类崇尚和平的意愿相一致,所以,千百年后的今天,才会有那么多人把妈祖当成“和平”之神、“和谐”之神,把妈祖文化看作是“和谐文化”来传播和发展。

如今,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主要代表,与中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一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妈祖有什么传说和故事?

广东潮汕地区向来有“拜老爷”习俗,“老爷”是指守护地方的伯爷公、妈祖、土地公、灶神等下界诸神,其中妈祖被尊为海神。

不单潮汕地区,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到东南亚都流行信仰妈祖,信仰人数超过三亿人,民间至今流传着不少妈祖显圣神话,妈祖信俗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国历史上,国家祭典有三大神明,分别是人文始祖黄帝,先师至圣孔子和天后妈祖,妈祖的原型是宋代福建莆田人,原名林默,因为指引海事、拯救渔民、济困扶危而成神,自宋代以后又受到各朝皇帝三十六次褒封,为何妈祖会由二十八岁就早逝的平民女子晋升为天后女神?

六甲番人认为,这或许与我们民族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故乡走向世界有关,每个出海远帆的华人心中都坚信,只要有妈祖在,就无所畏惧!只要有妈祖在,他乡即故乡!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妈祖有什么传说和故事?

妈祖为中国民间信仰诸神之一,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被世人尊为灵女、龙女、神女、天妃、天后,民间习惯上尊称为“妈祖”,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海神”。

妈祖姓林名默(960~987),北宋初年人,祖籍福建兴化府莆田湄洲屿。父亲林愿在五代十国时任闽国都巡检(地方治安官);母亲王氏,生一子六女,妈祖为其最小的女儿。

妈祖父母皆信佛,梦观音菩萨赐仙药而生之。相传,妈祖诞生于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夏历三月二十三日。女婴自出世至满月,不闻哭声,父母因此取名为“默”。

林默自幼便聪颖不凡,周岁时见诸神像,就用“手作欲拜状”。5岁时便能诵读《观音经》。8岁时从师读书,过目成诵。10岁时即信佛焚香念经,早晚不懈。11岁时“能婆娑按节乐神”。

13岁时,林默师从道士玄通修习法术。玄通对林默道:“你具仙骨,应得渡入正果。”遂授以“玄微秘法”。林默经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

16岁时,林默“窥井得符”,通灵变化,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以病告,辄愈”,并誓不嫁人。林默以拯危救难为乐,经常在海上巡游,救护遇险的渔民及商人。人们感念其恩德,尊称为神女、龙女、通贤灵女。

民间还传说神女还有防御水旱疫疠之灾等“法力”,每有祈祷,皆应验不爽。

13年后,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秋九月初九日,28岁的林默郑重告别亲人,盛装登上湄峰最高处,白日升天成神

。由于神话传说中的的妈祖生得神异,颖悟过人,虽出身于官宦之家,却颇善驾舟泅水,勇毅超群,以行善助人为乐。她一生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于惊涛骇浪中拯救过众多的渔舟商船;且矢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因此世世代代受到沿海一带渔民的爱戴与尊敬。

不过,有人根据史籍方志所载之妈祖“以巫祝为事”,“妃为里中巫”等语,以证明妈祖实为民间巫女,并非都巡检之官家小姐。也有的认为妈祖的父母正史无明确记载,妈祖实际上是普通民女的化身;将神的出身和血统高贵化糅合起来,是后人为提高对神灵尊崇的结果。

还有人主张妈祖有如此广大的神通,显然非普通女子所能,妈祖后来被封为天妃、天后,实即为水神、地祇的代称,不必认为确有其人。

海神妈祖“白日飞升”后,其影响力愈来愈大,船员、渔民、海商足迹所至,就会建造更多的妈祖宫庙,出现更多的妈祖崇拜者。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大臣路允迪奉旨扬帆出使高丽,往返平安无事。归国后,船上的莆田人李根向朝廷奏陈系妈祖显灵佑护所致,请求封赐。朝廷当即赐封妈祖顺济庙额,妈祖信仰得到了官方的公开承认与推广。

明代以降,妈祖信仰更进一步向我国沿海地区,甚至海外各地传播。郑和下西洋、郑成功开发台湾,均有大批船员是妈祖的虔诚信徒。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莆田居民立庙奉祀妈祖,尊称“通贤灵女”。奉祀妈祖之庙称妈祖庙,以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妈祖庙(1226年建)、台湾北港妈祖庙最为著名,称“三大祖庙”。不过,有人根据史籍方志所载之妈祖“以巫祝为事”,“妃为里中巫”等语,以证明妈祖实为民间巫女,并非都巡检之官家小姐。也有的认为妈祖的父母正史无明确记载,妈祖实际上是普通民女的化身;将神的出身和血统高贵化糅合起来,是后人为提高对神灵尊崇的结果。

还有人主张妈祖有如此广大的神通,显然非普通女子所能,妈祖后来被封为天妃、天后,实即为水神、地祇的代称,不必认为确有其人。

海神妈祖“白日飞升”后,其影响力愈来愈大,船员、渔民、海商足迹所至,就会建造更多的妈祖宫庙,出现更多的妈祖崇拜者。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大臣路允迪奉旨扬帆出使高丽,往返平安无事。归国后,船上的莆田人李根向朝廷奏陈系妈祖显灵佑护所致,请求封赐。朝廷当即赐封妈祖顺济庙额,妈祖信仰得到了官方的公开承认与推广。

明代以降,妈祖信仰更进一步向我国沿海地区,甚至海外各地传播。郑和下西洋、郑成功开发台湾,均有大批船员是妈祖的虔诚信徒。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莆田居民立庙奉祀妈祖,尊称“通贤灵女”。奉祀妈祖之庙称妈祖庙,以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妈祖庙(1226年建)、台湾北港妈祖庙最为著名,称“三大祖庙”。

(莆田湄洲岛妈祖庙)

妈祖祠庙香火由莆田地区向南向北扩展到广大沿海区域,奉之为海上女神,受到人民群众,尤其是渔民船户的虔诚崇拜,逐渐成为全国性的信仰。

神女的无量功德得到了自宋至元明清历代帝王的数十次褒封。如南宋王朝褒封妈祖尊号就达14次之多。妈祖从“夫人”、“天妃”、“天后”,直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每年夏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诞辰。

妈祖是统领四海的最高海神,成为颇具世界影响的中国海神的象征。

图片皆采自网络。

妈祖有什么传说和故事?

曾经看过《妈祖》的电视剧,_里面的妈祖原来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海边渔民家的女儿,只不过她深爱水性,胆大心细。

后来有一天她被神仙赋予了能力,能够预测天气的变化,根据天气预测海面上的台风大小。

关键是她非常善良,不只是自己家打鱼时有大收获,而且会热心地告诉整个渔村的百姓。

天气不好她就会告诉大家不要出海,记得那个电视剧里有一个故事非常有趣。

有一天风和日丽,天空蔚蓝,没有一丝云彩, 看海面风平浪静,大家都觉得是一个出海的天好天气。

妈祖告诉大家,今天不能出海,会遇上大风浪,但是还是有些渔民不太相信,认为哪可能就有那么准,这么好的天气可不能误了打鱼,于是还是出海了。

果然后来天气骤变,乌云密布,掀起很高的海浪,有的渔民家里的船翻了,生命也受到危险,这时候妈祖不顾个人安危,跑去救了他们。

在电视剧里妈祖有高超的面对海难的能力,实在让人佩服。

但是历史上的妈祖毕竟是真实的人,她也总会遇到危险,只是那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品质得到人们永久的纪念。

记得去广州、福建和海南甚至澳门游玩的时候,许多地方都设有妈祖庙。

可见妈祖受海边人们的爱戴程度,从网上也了解到在妈祖诞生的时候,也会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

有时候觉得很神奇,人们在求子的时候会拜观音娘娘,想求学的时候会找文殊菩萨,而海边的渔民供奉的是妈祖。

前面的那些菩萨来自于哲学、宗教或神话中,妈祖却是真正有原型的。

她救过很多人,也是因为救人而牺牲,拜祭她既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着人们对妈祖舍己救人的永久纪念。

纪念这位海神集无私、善良、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身,是渔民们不忘祖先,不忘根本的体现。

通过纪念妈祖的各种仪式,把她的博爱、不屈不挠、勇敢无畏的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大自然时,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即使渔民面对凶险的海难也要与之搏斗,征服它,妈祖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妈祖有什么传说和故事?

据传说:妈祖是海神,其行宫应该是在南瞻部洲,统管南海,在福建莆田的是其化身!是为了救助当时的人民!又传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其中一个化身!度化当时的有缘人。现在其真身应是在忉利天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