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敌,曾经的东巴(孟加拉国)怎么和印度没有冲突啊?

并非是没有冲突,只不过相对于跟巴基斯坦,印度跟孟加拉国之间的冲突没那么厉害,实际上孟加拉国跟印度的关系并不怎么样,的的确确面和心不和。

因为水源跟飞地等方面的问题,孟加拉国长期都不待见印度。

对于印度来说,孟加拉国是个很大的麻烦,也不好轻易得罪,双方之间的问题相当复杂。

印度在南亚地区向来横行,而巴基斯坦这个对头在西边,如果与孟加拉国之间的关系变得也跟和巴基斯坦一样差,那么印度就要陷入苦战之中,印度当然不会如此。

在英国人近代塑造印度之前,过去数千年岁月之中,印度只不过是个文明地理单元的概念,历史上的印度永远都是支离破碎的,并不完整成型,不是个具体的国家。

英国人将南亚次大陆融合到了一起,强行拼凑出了之后的印度。

二战之后英国人离开,故意留下了很多的问题,也就是著名的印巴分治,将英属印度分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大部分,印度是印度,当初的巴基斯坦还包括了现在的孟加拉国。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因为文化完全不同,加上克什米尔的问题悬而未决,因此一直都处于完全敌对的状态,但是巴基斯坦对于印度有个优势,那就是东西夹攻。

为了破解巴基斯坦对于印度的优势,印度当年也是费尽心思想要将巴基斯坦给拆了,碰巧巴基斯坦内部,东西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巨大,给了印度可乘之机。

巴基斯坦的主体位于西部,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而东巴长期处于附属地位,不仅没什么话语权,还要忍受各种不公对待,所以东巴也一直想着脱离巴基斯坦自立门户。

于是乎,1971年再次发生印巴战争,印度拉着东巴对战西巴,九个月后孟加拉独立。

巴基斯坦被拆,东巴在印度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孟加拉国,按理来说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关系应该非常紧密,但实际上却未必如此,双方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水源问题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之处的下游,这里是大片的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而且常年高温多雨,是个真正的水乡泽国。

整个南亚,大部分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季特别缺水,雨季降水过甚。

印度位于孟加拉国大多数河流的上游,经常做出让孟加拉国受苦受难的事情,比如在很多的河流上游建设大型水坝,旱季拦截河水,到了雨季又往下游泄洪。

因为印度的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孟加拉国的水旱灾害愈发严重,双方的关系也常年都处于尴尬之地步,但印度实力太强,孟加拉斗不过,因此只能生闷气,关系越来越差。

飞地问题

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存在着一大片世界上最密集的飞地群,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很多的飞地都是一片套一片,情况极其复杂,处理起来也非常困难。

根据粗略估算,孟加拉国有超过102块飞地属于印度,而这些印度的飞地中又有21块属于孟加拉国的内飞地,在这些内飞地里,又有不少属于印度。

至于印度,有71块孟加拉国的飞地,这些飞地里,又套着7块印度自己的内飞地。

从上世纪晚期至今,印度跟孟加拉国之间处理飞地的问题就折腾不断,谁也不肯吃亏,但处理这种事完全不吃亏是不可能的,这也成为了双边关系不太容易处理的关窍。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势成水火,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克什米尔的争夺,因为这个地方不管对巴基斯坦还是对印度的生存,都是非常重要的,谁也不肯退让。

但是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并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凡事都还是能够商量的。

说起来,或许很多人觉得奇怪,孟加拉国的体量远不如印度,按照印度的野心还有向来的办事风格,应该是将孟加拉国吃掉才对,却为何一直没有这么做。

实际上印度也不是没想过,印度当初的设想是建立横跨东亚、南亚与东南亚的大印度联邦,可是仅存在于幻想中,印度对孟加拉不是没有想法,只是现实不允许印度这么做。

一,孟加拉国人多且穷,不好处置

孟加拉国的面积也就相当于安徽,但是总人口却将近两亿,而且增速很快,虽然人多,但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很低,大多数人都是很穷困的。

如果印度将孟加拉收入囊中,这么多的人口也是需要照顾处理的,印度自己的经济实力也没有多么好,孟加拉国可不是锡金,将近两亿的人口不是随便安置的。

二,孟加拉国的文化族群,让印度忌惮

孟加拉国的主体孟加拉人是南亚第二大族群,人口极其众多,这个族群主要信奉的是伊斯兰且说的是孟加拉语,在印度内部,也有大量的孟加拉人。

印度的主体印度教徒长期与穆斯林不和,如此众多的孟加拉人进入印度,只会强化印度内部穆斯林的实力,加剧印度内部的撕裂,这反而会让印度自己陷入泥坑难以自拔。

三,外部影响力的介入,不得不防

孟加拉国这些年与中国走得越来越近,而印度对此十分在意,毕竟孟加拉国虽然实力薄弱却也不能轻易忽视,如果孟加拉完全倒向中方,势必也会与巴基斯坦改善关系。

印度对付巴基斯坦虽然占优势,却也焦头烂额,印度要是与孟加拉之间不和,又不能完全压制孟加拉,只能给自己凭空再造个敌人,所以与孟加拉尽可能改善关系才是最明智的。

印度跟巴基斯坦之间的问题,几乎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因为克什米尔对于双方都是关乎生存的地方,谁也不会松口,可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并没有这样不可调和的问题存在。

上世纪末,随着水源分配与飞地问题相继得到了处理与改善,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断缓和。

不过,印度与孟加拉之间的关系,再怎么样也不会太好,因为孟加拉国势单力薄不愿依附于印度,但印度又向来蛮横,尤其是在南亚地区无法无天。

印度看孟加拉不舒服,但又不能将孟加拉国给吞了,只能尽可能缓和关系,免得孟加拉国给印度惹麻烦,而孟加拉国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与印度保持距离,双方关系不算亲也不算很差。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敌,曾经的东巴(孟加拉国)怎么和印度没有冲突啊?

孟加拉国与印度是没有大的冲突,但是也曾存在矛盾。两国之间就存在着飞地问题也存在过争吵,印度和孟加拉国互相共有飞地198块,印度在孟加拉国有飞地,孟加拉国在印度也有飞地。2015年两国进行了162块飞地的领土交换,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基本的解决。两国的飞地问题,可谓历史遗留问题,存在了近300年。这些飞地的总面积不过才50平方公里,两国曾为此问题有过争吵,但是同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克什米尔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位于帕米尔高原的中心位置,从这里可以俯视西南的巴基斯坦的核心地带印度河平原,也可以俯看印度的核心地带恒河平原,可谓是战略制高点,所以印巴两国对此问题谁都不会轻易让步,在关乎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有时道理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尽管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占总人口的近80%。印度与孟加拉国根本不会为了总面积才50平方公里的飞地而大动干戈。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原本是一个国家,印巴分治时,巴基斯坦由西巴基斯坦(现在的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现在的孟加拉国)组成,当相隔近2000多公里。在1947年和196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就进行了两次战争,其实由于东巴基斯坦的存在,巴基斯坦其实是可以左右开弓的,印度对此估计也是如坐针毡。但是,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终于使相距约2000公里的东、西巴基斯坦内部矛盾变得不可调和。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建立了孟加拉国并成立了临时政府,印度则以战争手段支持孟加拉国的独立,同年11月,印巴第三次战争爆发,印度军队大举进攻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12月,达卡(孟加拉国首都)被攻陷,巴基斯坦在东巴基斯坦的驻军投降,1972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对于孟加拉国的独立,印度可谓“劳苦功高”,为此两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很蜜月。

另外从民族与语言上,孟加拉国与印度也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孟加拉国的主体民族孟加拉族是古代从中亚和南俄草原地区迁入的雅利安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的后裔,而占印度人口近半的印度斯坦族也是古代从中亚和南俄草原地区迁入的雅利安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的后裔,孟加拉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东部语支,与印地语一样,是梵语的派生语。要论关系,其实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在历史上都是有着很深的关系的。7世纪起,阿拉伯人的入侵给南亚次大陆带来了伊斯兰教,从13世纪起,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为主的军事贵族集团建立的德里苏丹国统治了印度北部大部分的地区,并把伊斯兰教立为国教,后来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化的蒙古人又建立了强大的莫卧儿帝国。这样伊斯兰教在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和恒河三角洲的大部(孟加拉国)完成了宗教替代(其实12世纪之前,相当多的孟加拉族是信仰佛教的),伊斯兰教成为了这两块地方当地的主要宗教,然而作为本土的印度教文明依然在恒河平原和南印度被顽强地保存了下来,这也是后来印巴分治的的一个历史原因吧。

1947年,印巴分治时,由于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的穆斯林不占绝对多数,这两个省被分割,对于当时的孟加拉省,留在印度的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后来就成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穆斯林占多数的就成了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与印度并不存在像印巴之间克什米尔那样大的争端,孟加拉国几乎三面被印度包围,而印度的东北部是没有出海口的,印度东北部的进出口贸易还要仰仗孟加拉国的出海口。并且印度本土与东北部的唯一连接处最窄处仅宽20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和孟加拉国挨着。同时印度本身就问题多多,西边又有巴基斯坦,对于这个人口有1.6亿的穆斯林大国也没有吞并的可能,即使有心也无力。所以实在也找不到两国发生大的冲突的理由。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敌,曾经的东巴(孟加拉国)怎么和印度没有冲突啊?

引发国家间冲突的一般有三类重要原因:

1、经济因素导致的冲突,因贸易不平衡、自然资源分配不均、市场开放等因素导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积聚成国与国冲突

2、文化冲突,也可以说属于意识形态冲突。这方面情况非常复杂,如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等引发的冲突

3、领土主权冲突,这方面的冲突往往是硬的冲突,冲突双方你死我活,很难让步,往往要通过热战解决

印巴冲突主要由文化冲突,具体说是宗教信仰冲突,和领土主权冲突构成。而印度与孟加拉基本上就是文化层面,即宗教信仰冲突。

关于文化冲突,其实质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统治集团间的冲突,可以被激化,也可以被淡化。个人认为文化冲突基本上是被统治集团互相利用以达成自己其他目的的,对于底层群众,没有文化解读权,为这方面的冲突,也就只能被上层建筑挑拨卖命。

我们现在知道,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历二战并美国的挤压后,其日不落帝国光辉难以维护,其皇冠明珠印度次大陆的甘地又领导了不合作运动。起初,甘地代表的印度教在所有印度次大陆各派别反抗组织中实力最强,因此次大陆上各种意识形态代表组织,如印度共产党、伊斯兰教组织等,全部统一战线到甘地阵营。但关于印度独立的斗争路线,其实各方是有差异的。甘地内心并不急于独立,只是试图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来打击英国殖民统治者,同时凝聚印度各族群,而伊斯兰等组织认为应该尽快武力将殖民者清理出去。当甘地组织的抵抗运动逐步发展到接近爆发点时,甘地突然宣布停止抗议,这相当于出卖了盟友,伊斯兰抵抗组织和甘地基本决裂,印度内部解放组织之间的路线矛盾直接暴露。到1947年,英国人不胜其烦抛出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时,英属印度被按宗教信仰地域一分为二,成立了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而巴基斯坦又被分割为西巴(现在的巴基斯坦)和东巴(现在的孟加拉),地理上完全割裂。东巴地区其实在历史上多次独立建国,其范围还包括印巴分治方案中割让给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由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在西巴,东巴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如西巴,到1971年初,东巴策动独立,巴基斯坦中央派军队镇压,很快平息分裂运动。遗憾闹独立的头目逃离去了印度,并在印度的支持下得以继续发展。同年7月,印度突然发动对巴基斯坦袭击,印巴爆发第三次全面战争,结果是巴基斯坦战败,被迫与印度签下同意东巴独立的协议。

从印巴发生的武装冲突看,宗教问题不是关键,早期为了从英国人殖民统治中独立,不同宗教组织和意识形态组织在且上层代表机构主导下还紧密合作过。而东巴与印度的宗教信仰差异,在统治集团刻意的淡化下不会爆发为国家间冲突。

再看领土主权问题。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中,关于克什米尔地区是个悬案,因为纯粹以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按照人口宗教信仰计算,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该地区地方统治者多信仰印度教,他们的话语权强于普通信教群众,在印度鼓捣下采取的投票中,尽然同意归属印度,于是印巴双方对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争执不休,演变为领土争议,触发多次印巴全面战争。加上印度霸权插手导致的东巴独立,印巴之间的矛盾已经完全脱离了文化冲突的可控范围,而且每次都是巴基斯坦吃了大亏,巴基斯坦焉能不恨死印度?

再看东巴,即现在的孟加拉,他们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边界是明确的,而不同信教群众在分治后也早以难民流动的方式大多数归属了自己的信仰之地。更为关键的是,东巴当年的分离主义人士是靠着印度的支持才活下来,靠着印度的武力才建立了自己的孟加拉国,焉能在上层建筑煽动对印仇恨?既没有领土主权问题,又不愿煽动意识形态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了。

个人看法,专业人士多多指正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敌,曾经的东巴(孟加拉国)怎么和印度没有冲突啊?

曾经也是冲突很厉害的,现在基本解决了,但是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有,以后爆发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下面按照历史顺序,详细解说。

第一,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是南亚次大陆纷争的根源,其中的克什米尔问题导致印巴三次战争。幸运的是,甘地和赫鲁尼在蒙巴顿方案出台前,上下奔走,终于将加尔各答留在印度版图。我们知道孟加拉国基本全国就在恒河三角洲,但恒河三角洲的精华是加尔各答!从卧莫儿王朝加尔各答就是可以连接恒河平原的最好港口,一直也是恒河三角洲最富庶的地方。因此,印度在孟加拉国方向的野心不如在克什米尔大。

第二,印度的软肋,西里古里走廊。由于印巴分治方案,印度的东北部于印度主题分离,只有一个最窄处仅有20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这导致印度东北部有一定分裂倾向。印度未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吞并了锡金国。顺便说一句近日咱国在洞朗地区修路印度为啥那么打反应,因为洞朗地区就挨着西里古里走廊和已经被吞并的锡金国,这路一旦修成,对印度的威慑太大了。同时,印度其实一直想吞并不丹和尼泊尔,原因都是西里古里走廊。而西里古里走廊南面全是孟加拉国,如果说印度对孟加拉国没有想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三,三次印巴战争。三次印巴战争的主战场都在巴基斯坦这边,但孟加拉国方向也动用了武力,并于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巴基斯坦,迫使孟加拉国独立,说孟加拉国喜欢印度是不可能的,只是由于南亚次大陆的地缘过于封闭,孟加拉国的经济活动必须依靠印度。

第四,政治和解。印度毕竟主要矛盾在巴基斯坦这边,因此,从第三次印巴战争打成政治目的后,对孟加拉国采取和解态度,意图稳固后方,将主要精力对抗巴基斯坦。到2015年6月6日,印度和孟加拉国签署了领土交换协议,交换了200多块飞地,厘清了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基本解决了所有台面上的矛盾。

所以,总体而言,印度的主要战略进攻方向是巴基斯坦方向,对孟加拉国采取安抚策略,但是孟加拉国也绝不是盟友。孟加拉国当然也很害怕印度的文化同化,据说,为此使劲增加人口,放中国一个中等大小省的面积上面养了1.5个亿!那些网上常见的印度人爬火车 ,扒汽车的图片大量都是孟加拉国的(就咱们看,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就是不同信仰的一个种族,所以咱们从图片分不清谁是谁),那里的人口密度比印度大的多!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敌,曾经的东巴(孟加拉国)怎么和印度没有冲突啊?

总体来说,根据皮尤中心Pew Center在2014年的一项调查,70%到80%的孟加拉人对印度怀有好感。

孟加拉人一般没有反印度和反印度政府情绪。

第一,孟加拉通过对巴基斯坦的强大解放战争获得了1971年的独立。解放战争期间,印度帮助孟加拉以不同的方式在收留了数一百万计的孟加拉难民,并且印度给孟加拉国以武器和外交政策上的支持。此外,印度积极参与这场战争,在当时的背景下值得注意的是,苏联是印度的朋友,其也通过在联合国提供否决权,派遣核潜艇和军舰对抗美国第七舰队和英国军舰,支持孟加拉的解放战争,这都是印度为孟加拉独立做做出的贡献。

第二点是文化因素;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的种种相似之处, 基本上印度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特里普拉邦,孟加拉语是其中之一;有孟加拉和印度这些省份之间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此外,孟加拉国的印度教宗教人士促进了宗教交流和与印度的关系。此外,孟加拉三面与印度接壤。孟加拉国边境地区生活的人容易去印度。孟加拉人喜欢去印度历史的地方,像Tazmohal,和其他穆斯林的宗教场所。此外,印度电影业在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最受欢迎的。孟加拉语和印地语,泰米尔语电影在孟加拉年轻人很受欢迎,印度电视剧,戏剧,也是孟加拉最受欢迎的。所以,孟加拉人和印度文化非常接近。

第三,贸易也成为与印度有好感的强有力支持。孟加拉国的边境居民基本上依赖于印度的贸易。印度离孟加拉很近,孟加拉人喜欢与印度贸易,因为它也对我们的商人有利。

四,孟加拉国学生喜欢去印度学习,因为他们很容易承担费用。而印度也对孟加拉国籍的学生设立一些奖学金。

五、健康是另一个刺激点,每年都有大量的孟加拉人从印度医院接受治疗,此外,许多印度医生在孟加拉国医院工作,孟加拉也有印度药品,其质量也很好。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敌,曾经的东巴(孟加拉国)怎么和印度没有冲突啊?

这个问题要讲清楚,需要理解这几点:第一,内部矛盾。在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领土被分割成两块,而以西巴基斯坦为主体。无论经济中心还是政治中心,都在西边。因此,在很多政策上,还有发展上。就明显向西边倾斜。这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远在2000公里外的东巴基斯坦受不了了。反正天高皇帝远,你也管不了我,于是就要独立了。

第二,印度帮助了孟加拉。而在1971年,东巴基斯坦发生独立运动,本来凭借巴基斯坦的驻军完全可以控制局势,维护统一。而这些反对派,独立人士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但是,此时印度出手了,其立刻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直接打入东巴基斯坦,将当地驻军打散,最后不得不投降。于是印度人帮助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了孟加拉,因此孟加拉一直有感恩之心,就像古代的股肱之臣一样,两国关系一直不错。

第三,民族成分。而孟加拉跟印度关系很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民族成分。孟加拉人和印度斯坦人,都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的后裔,从民族成分上更接近,而且也都是雅利安系语言所以对于孟加拉来说,与千里之外的同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相比。印度还更亲近。

第四,两国也不是没有矛盾。在孟加拉独立后,两国一直存在领土纠纷,还基本上是历史遗留问题。在印度有上百处孟加拉的飞地,同时,在孟加拉,也有很多印度飞地。为此两国一度很不愉快,但是印度邪恶,为了对付巴基斯坦。主动妥协,跟孟加拉举行了换地协议。这一冲突基本解决。因此,东巴也就是孟加拉,跟印度关系才这么好。只是害苦了巴铁,失去了大片领土,还只能打碎了呀往肚子里咽。印度阿三也是比较阴险的。(欢迎关注真相君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