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头几胎子女大多短命,这是真的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康熙帝头6个子女都在4岁以前亡故,雍正帝的大女儿和头三个儿子也是早夭!

并不仅仅是清朝,古代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皇家子嗣年幼夭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且并不局限于前几胎,出生比较迟的孩子也经常早夭。

首先来看看清朝皇帝子嗣的夭折情况:

太祖努尔哈赤:16子8女,无一早夭,全都长大成人;

太宗皇太极:皇八子早夭,其他子女都长大成人;

顺治帝福临:皇长子、皇六子、皇八子早夭;

康熙帝玄烨:13个皇子未序齿即早夭,另外十一子、十八子、十九子早夭;

雍正帝胤禛:长子、四个未序齿皇子早夭;

乾隆帝弘历:次子、七子、九子、十子、十三子、十四子、十六子早夭;

嘉庆帝颙琰:长子、长女、五女、六女、八女、九女早夭;

道光帝旻宁:次子、三子、长女、次女、三女、七女、十女早夭;

咸丰帝奕詝:次子早夭。

之后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均没有子嗣,宗脉断绝。

从这可以看得出,其实清朝入关之前,皇嗣的存活率还是非常高的,努尔哈赤膝下皇嗣虽然没有康熙帝多,但是存活率非常惊人,二十四个孩子只有一个早夭。

清朝皇嗣夭折比较多的,主要就是康熙帝、雍正帝与道光帝。

而皇嗣之中,前几个子女之中,夭折率比较高的,则是康熙帝、道光帝。

整体来说的话,清朝皇帝的子嗣夭折率在古代来说也并不算是非常多,而皇帝们前几个子女之中,往往夭折的几率就比较高,这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皇帝成婚生育太早

古人不像咱们今天要到二十多岁才能结婚,当时十三四岁就成婚生孩子是普遍的。

康熙帝第一个孩子诞生的时候,他只有十三岁,从今天的角度来说,他自己都还没完全长大成人,生下来的孩子自然也是先天不足,容易夭折。

不仅是皇帝自己,皇嗣的生母有时候也生养过早,所以孩子存活的几率就不高。

康熙帝、雍正帝等都是这样的情况,而像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他们真正生养儿女的年纪算是在壮年时期,子女的存活率也就随之上升。

其实古代的时候,孩子的夭折率很高,父母还没长好就是个很关键的原因。

康熙帝前九个儿子有七个早夭,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医疗条件非常有限

古时候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医疗条件都是远不如今天的,那时候就算是宫廷中,生孩子也是鬼门关走一圈的事情,大人小孩都很危险。

因为风险实在是很高,各方面的医疗条件达不到,所以孩子容易活不下来。

尤其是皇帝的前几胎孩子,皇帝与后妃年轻,更容易因为没经验而导致各种意外的发生。

第三,前几胎容易夭折并不普遍

古代的皇嗣容易夭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所谓大多数的皇帝前几胎都容易夭折,那并不是个普遍的现象,往往也就是那些年轻时候生养的皇帝。

康熙帝玄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为他当父亲的年纪太小了,所以使得孩子不足。

而那些初次为人父,已经成年的皇帝,他们的孩子往往都还算是比较健康,当然也不完全都是这样,毕竟总有意外情况会发生。

清朝时期的皇嗣都不允许由母亲直接抚养,而是从小就要抱养去南三所的阿哥所集中起来照顾抚育,以免与母亲之间产生过多的感情。

阿哥所之中的乳母嬷嬷众多,但是人多手杂,难免出现推诿的情况。

人多了之后,反而对于照顾孩子有所懈怠,这个时候,也更加容易产生孩子早夭的情况,当然早夭的也就不局限于皇帝前几个孩子,所有孩子都有这个几率。

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皇嗣因为宫闱倾轧而早夭的情况,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很难出现,古代皇嗣早夭的原因,还是在于父母的身体有问题,以及医疗条件的落后方面。

清代皇帝头几胎子女大多短命,这是真的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清代皇帝的排行前几位的皇子皇女大多短命这事不大靠谱,因人而异。清朝入关后有十位皇帝,其中同治、光绪、宣统三位皇帝都没有子嗣,只能从其他七位皇帝的头几个子女的寿命来逐个分析了。

顺治皇帝(1638-1661)的头几个子女情况:

皇长子:安新觉罗.牛钮,生于1651年1月1日,卒于1652年,只活了89天;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生于1653年,卒于1703年,活了51岁。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活了69岁。

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于1657年,卒于1658年,未起名,只活了几个月。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生于1657年,卒于1703年,活了47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生于1659年,卒于1665年,年仅7岁。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生于1660年,卒于1679年,活了19岁。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生于1660年,卒于1667年,活了8岁。

皇次女:和硕恭悫公主,生于1652年,卒于1685年,活了33岁。

顺治皇帝共有六个女儿,只有皇次女和硕恭悫公主活到成年,而顺治皇帝也只活了24岁。

顺治皇帝八子六女,共计14人,只有五人活到成年,其他全部夭折,夭折概率达到64.3%。

康熙皇帝(1654-1722)头七个子女列表如下:

康熙皇帝的前六个子女都夭折了,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成为活着的大哥。

雍正皇帝(1678-1735)的前八个子女生卒年月(部分),如下表:

乾隆皇帝出生之前,雍正有7个子女出生,只有两个活到成年,五个早夭,早夭概率达到62.5%。

乾隆皇帝(1711-1799)的前六个子女生卒年月,如下表:

乾隆头几个子女的早夭概率达到50%。

嘉庆皇帝(1760-1820)的头六个子女,如下表:

早夭概率也达到50%。

道光皇帝(1782-1850)前八个子女概况,如下表:咸丰皇帝(1831-1861)的子女概况,如下:

皇长女,荣安固伦公主。生于1855年5月,卒于1874年12月,年仅20岁。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生于1856年3月,卒于1874年1月,年仅18岁。

皇次子悯郡王,生于1858年,出生当日去世。

咸丰皇帝一共有二子一女。咸丰之后的同治、光绪、宣统皇帝都没有子嗣。从以上七位有子嗣的清朝皇帝来看,生育较早的几个子女死亡概率确实有点高。

为何清朝皇帝头几个子女早夭的多?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按照清朝皇帝头几个子女早夭起作用的大小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生育年龄较早。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历代清朝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年龄如下:顺治14岁、康熙13岁、雍正16岁、乾隆17岁、嘉庆20岁、道光26岁、咸丰24岁。

随着生育年龄的增加,早夭的情况有所改善,以20岁为一个分界线,康熙的前六个子女都是在20岁之前生育的,全部夭折。其他皇帝20岁之前生育的孩子夭折概率也非常大。

第二,医疗条件有限。

清朝皇帝虽然是皇室,但是当时最高端的医学条件也非常差,相比于现在的普通人的医学条件也有天然之别。此外有很多疾病尚未有药物治疗,如天花、肺炎、荨麻疹、白喉等儿童疾病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第三,近亲遗传基因同化。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知,乾隆后的皇帝如嘉庆、道光、咸丰的初次生育年龄虽然已经提高到20岁以上,但夭折率也居高不下。如嘉庆、道光的前几个子女也大都夭折了,他们初次生育年龄都超过了20岁。主要的原因是清朝选择嫔妃局限于八旗子女,而且能够接近皇帝的都是有关系的八旗贵族,他们和清朝皇室有着不可断绝的血脉关系,这就导致近亲结婚,遗传基因同化,出生的子女天生有缺陷。

更加可悲的是,清朝皇帝生育子女的数量、存活的质量都在下降,遗传基因是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第四,宫廷内斗。

清朝皇室的子女很多一般都不是自己养育,而是交给专门的人员养育长大,难免出现宫廷内斗,殃及后代的情况出现,不过这种情况在清朝时期还是较少的。清朝前期、中期的皇帝都不允许后宫干政,宫廷内的嫔妃对皇帝的子女出手,稍有不慎殃及自己的。

清代皇帝头几胎子女大多短命,这是真的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清朝皇帝头几胎子女大多短命的原因。一是母亲年龄太小,身体尚为发育成熟造成的。二是后宫之间的争宠,嫔妃之间的明争暗斗导致的。影响女人的心情死在母亲的肚子里,或是小时侯被别的嫔妃故意害死的,女人为了爱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传说中武则天为了争宠亲自害死自己的女儿,后宫之争,是没有销烟的战场,你死我活,残酷至极,这是爰情的力量,是封建王朝帝王之家女人无奈的宿命,也是一个无辜皇子的宿命。

清代皇帝头几胎子女大多短命,这是真的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问者所说的问题虽不是绝对,但也并不是危言耸听。以清朝子嗣最多的皇帝清圣祖康熙帝为例,康熙帝前九个儿子只活下了两个,即后来所谓“九子夺嫡”期间最早倒台的那两位——胤禔和胤礽!所有儿子加在一起,死亡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那么,清朝皇帝的头几胎皇子为何死亡率那么高呢?

说起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宫斗。在现而今层出不穷的宫斗类影视剧中,争宠的后宫妃嫔几乎成了皇帝的主要工作对象,似乎皇帝整天没什么事可干,就被一群妃嫔围着,一会儿你害死她的儿子、一会儿她害得你流产……大量的宫斗类影视剧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皇子投胎是个“超高危工作”,稍不留神就白忙活了!

不可否认,宫斗的确存在,皇子幼年被谋害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罕见。但是,恐怕远没有宫斗戏里那么严重!尤其是在清朝,清朝除了最后三个皇帝之外全部都是实权皇帝,谁敢谋害他们的儿子,恐怕全族的性命也就差不多快玩完了!中国历史上年幼的皇子被人谋害大多发生在皇帝式微的情况下,正是因为皇帝没有了实权,其他人才敢拿皇帝的儿子当筹码谋取政治利益。面对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实权皇帝,恐怕还没多少人敢随便拿皇子的性命当政治筹码,被谋害的皇子只是个案,并不常见。

清朝对怀孕的妃嫔有非常严格的优待和“产检”规定,细致到了吃多少东西、几个人分几班伺候以及太医如何值班、如何请脉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皇子出生之后,对于小阿哥的喂养、伺候则更加细致,身边几乎二十四小时都有一群人围着,在这样人来人往的情况下,谋害皇子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除非你和你全族不想活了!所以,清朝皇子的夭折率虽然长期居高不下,却鲜有被谋害者。那么,如此高的死亡率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早婚早育

清朝的皇帝普遍早婚,尤其是清初的皇帝,结婚年龄基本都是十三四岁,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还要更早!同样以康熙帝为例,康熙帝的第一个儿子承瑞出生时康熙帝才十三岁!算上孕周,也就是说康熙帝大概十二岁上下便与承瑞的生母荣妃马佳氏发生了性关系。这是个什么年龄段呢?差不多就是现在小学升初中期间!

清朝皇帝早婚,妃嫔同样是早婚。清朝由户部组织的八旗选秀对年龄的规定是十三至十七岁之间(特例除外),由内务府组织的包衣选秀对年龄的要求还要更低,最低大概十岁左右。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清朝讲的是虚岁。换言之,清朝的妃嫔结婚时的年龄大概是十二岁到十六岁期间。两个十二三岁人,自己还只是个孩子,生理功能都还没有发育健全呢!这么小的年纪发生性行为并且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的质量可想而知,严重先天不足,夭折、早殇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近亲通婚

早婚早育还只是一个方面,清朝、尤其是清初近亲通婚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这个问题直到晚清也一直存在。同样以康熙帝为例,惠妃纳喇氏出自清太宗皇太极母家,惠妃的父亲索尔和是清太宗娘舅金台吉的孙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则直接是康熙帝的表妹、娘舅佟国维的女儿……

当然,康熙帝头几胎皇子夭折率高与近亲通婚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头几胎生育皇子最多的是荣妃马佳氏,她与爱新觉罗家族并没有较近的血缘关系。但是,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清朝皇帝近亲通婚现象显著,生出来的孩子质量不高,夭折、早殇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医疗落后

现而今的清宫戏把太医给严重“神化”了,什么悬丝诊脉、什么金针刺穴,还有什么“避子汤”……似乎清宫的太医医术精湛、无所不能一般!不可否认,太医院的医疗条件是清朝最好的,但传统中医在许多新生儿急症的治疗方面是有欠缺的,如临床上最常见的新生儿溶血,传统中医就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处置方法。

这还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因为是给皇家治病,稍有不慎就可能人头落地,太医们用药往往异常谨慎。为了保命,极端的治疗方法断然是不敢使用的,这些人往往会选择大病小治、急病缓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即便是当世名医,到了太医院也都成了庸医!本来医疗水平就落后,又碰上自保为先的太医,患上新生儿疾病的皇子们也就只剩等死的份儿了,死亡率居高不下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抚养问题

清朝的皇子公主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喂养,奶妈、保姆一应俱全,怎么会出现抚养问题呢?再多人也都是外人,不是吗?对于人数众多的奶妈、保姆而言,他们只是在打工而已,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难道还指望他们像现在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样吗?做梦去吧!当然,这还不是主要问题。

清朝宫廷里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隐患,那就是冬季的取暖。因为没有现代的空调、暖气、油汀等取暖设备,清宫冬季取暖基本都是靠烧炭。烧炭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如果通风不佳,长时间密闭烧炭很容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北京的冬季有多冷,想必无须本人多说什么。可一旦打开门窗通风,冷刺骨的寒风冻着了小皇子算谁的?要是把小皇子给冻病了,奶妈、保姆轻则一顿板子、重则小命不保……因此,奶妈、保姆们往往会选择紧闭门窗保暖,可如此一来一氧化碳超标几乎就成了必然的事情。成人耐受力强,加之屋里屋外活动或许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襁褓之中的小皇子就只能去见阎王爷了。于是,清宫出现了一种离奇的现象——冬季出生的婴儿夭折率远高于其他三季!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其实就是一氧化碳中毒,这也是清宫皇子夭折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清宫头几胎皇子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其实与彼时皇家的婚姻习俗有着很大关系,早婚早育、近亲通婚造成了清朝皇子严重的先天不足。与此同时,不当的抚养又雪上加霜,增加了皇子夭折的可能性!于是,提问者所说的情况就这样一直延续到了清亡。由于长期近亲通婚,清朝皇帝的基因遭到了严重摧残,以至于晚清接连三位皇帝绝嗣……倒是真的不用担心皇子夭折的问题了!

清代皇帝头几胎子女大多短命,这是真的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清朝皇帝和嫔妃大多都是近亲结婚,根据遗传学的角度讲,子孙后代的遗传基因都不好,集合父母的缺点,还有就是一些不治之症,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中药见效慢,而病又来的太急。在一点就是后宫里的明争暗斗,清朝是母以子贵,顺序差别很大,长子嫡出制度,是中国5千年来的文化,还是被传承的,当然没有嫡长子,就只能在众多皇子中选贤了,所以,富贵不如帝王家,出生在帝王家也有很多无奈,招人嫉妒。有的时候命都不知道怎么没有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

清代皇帝头几胎子女大多短命,这是真的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当然因为盛行早婚造成的。

满清皇族结婚甚早,比如康熙12岁就有第一个孩子,就是11岁令女人怀孕,再考虑到虚岁问题,实际就是10周岁。

女人也一样,满清选秀是13岁至17岁。

这样生育的孩子显然先天不足,身体羸弱是必然。比如康熙前5个儿子全部早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