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
华夏自古是"龙的传人",到处是伏虎藏龙。出现了"文王厄而做周易,老子遁而做道德经",都决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所隐藏的惊人内幕,是令人惊叹不已!
文王平时悠闲万分,从不想留下笔墨示人。可在身陷囹圄、生死关头,却一反常态,不写绝命书和遗言,却偏埋头挥笔疾书常人根本看不懂的"天书"八卦易经。
文王幸赖天公保佑,人和奇书都安然无恙地回到周地,就暂时放下了奇书,一心投入了练兵复仇的筹谋之中。
他在人迹罕至的渭水旁,请到了与世隔绝的姜太公,也是一桩"人间奇遇"。正是靠了姜太公出神入化的军事才华,周武王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而周武王却是"奉天为父,自谦为天子",从此中国历代皇帝都是以"天子"自据。
那末,周文王的"天书"是谁人传授?周武王又为何自谦为"天子"?姜太公盖为春秋百家共敬的大师,尤其是兵家奉为开山鼻祖的武圣,等等,就成了史家浮想联翩、津津乐道丶千古竞相传说的历史迷宫,有待老道高人的仙人指路,一一化解了。
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历史是曲折发展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是如此,思想创发也是如此。所以,很多人往往低估古人的智慧,认为古必不如今。可能是受到科幻片影响,觉得外星人比地球人厉害很多,这都是有失偏颇的。
伏羲作八卦,文王作辞,孔子作《传》,可以说,早在2500多年前,周易差不多就完善了。我并不能否认有外星人的存在,因为宇宙这么大,如果有其他星球适宜生物的生存,那个星球自然会有生物演进,当然也可能有人存在,而且这种可能性并不小。但是,说周易可能与外星人有联系,至少我们并无依据,而且我也不认为是这样。
个人认为,周易能够成书还是因为圣人能够总结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并将其用于一般事物,说白了,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逻辑推演。《周易·系辞下》提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上》提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又提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易之为书,是法天地之象,用乾坤之说来阐述,不过是通过观察,将得到的道理有辞说出来。所以说,周易成书并不是有什么外星人,而是有圣人能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明确天地变化之道。这并非偶然,天地早已存在,而规律尽在其中,总会有人发现其中奥妙。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却能从其中见真谛。
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
学习周易,可关注我的头条号:杨吉德。
文王如何演周易是千古难题,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周易卦爻辞艰涩难解,古今鲜有懂者。本人研易三十年,创建“四维解易法”精解易理。为向广大读者普及周易,用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解析每一个字,希望让大家明白,周易并不神秘,周易也绝非从天而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人的『话说文王演周易』系列文章。
现节选第一篇,如下:
话说文王演周易:第一篇-《周易》的来历
话说商朝末期,商纣王对外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对内听信谗言,残害忠良,淫乱不止,忠贞之士敢怒不敢言。周文王在父业的基础上深耕西域,趁此机会更是发展势力,逐渐成为雄据西域的大邦。商纣王心怀忌惮,在周文王(时称西伯侯)来殷都(现河南安阳)朝会的时候将其软禁在城郊的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转眼之间文王由呼风唤雨的周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这一变故让文王手足无措,也使周国陷入决策的真空状态。时间过了半年,尽管多方运作,纣王丝毫没有放虎归山的意思,文王心急如焚,紧背着双手在室内来回踱着步子,亲信侍卫小丁上了一壶茶,对文王说:“侯爷,咱周国现在有大公子伯邑考、二公子发和智多星三公子旦守国,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文王说:“你不懂,现在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危机四伏,时间长了,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我已经捎回信去了,哪个公子都不要来看我,但他们经验太少,一旦处理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文王一边说着,一边习惯性地拨弄着床几上摆放的一把蓍草。说起这蓍草,来历可就长远了。上古时期有名的伏羲氏圣名远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事事都能剖析的让人心服口服。他发现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复杂,却都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个物象之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尽管风云变幻,却脱离不开阴阳属性,静有阴阳,动也阴阳,两者互相对立,却谁也离不开谁。你要明白了这些道理,就把握了万事万物的本质,再复杂的问题也能举重若轻。于是便发明了八卦,天地定位,人在其中。伏羲氏将八卦刻在骨片上,供奉在神案上,希望能借助巨大的神灵之力。
时光运转到夏代,虽然大禹依治水的神功平定九州,夏启建立了私有制国家,从此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但阶级矛盾却产生了,氏族间的矛盾也更加复杂了。伏羲氏的后人把八卦骨片挂到了墙上供享着,恍惚间看到两个八卦连在了一起,变成了六爻卦,顿时开了悟:六爻卦就像一个世界,两个八卦就像本族和外族的关系;六个爻位如同阶级差别,尊贵者在上,卑贱者在下,阴居偶位,阳居奇位。六爻卦各安其位则太平无事,六爻卦反居其位则天下大乱,一切不尽在我的掌握中吗?于是六十四个六爻卦就诞生了。
将五十根蓍草握在手里最为便宜,但这蓍草可不是随随便便到地里薅几根就行,而是在山的最高处、凌晨阴阳分隔的时段,才能汇集神灵之气。贵人得财富,贱物得神灵,必须贱物才行。
有了六十四卦筮法,就是神力加智力的组合,影响力大增,邻族部落头人纷纷前来请教。伏羲氏族不是完全保守的,但必须是结为兄弟邻邦的才传授给基本使用方法,便给这种筮卦之法取名为“连山”,连山就是连接为一体。
时至商代,伏羲氏族男丁衰败,出了个奇女子,把个筮法玩弄的极为娴熟,筮法的真传便到了女子手上。头领嫁女儿将蓍草放于木匣中带到希望建立联姻关系的夫家使用,便称为“归藏”。归,女子出嫁。藏,藏于匣中带出。所以“归藏”筮法是以《坤》卦为第一卦。
文王的母亲正是带着《归藏》嫁到了以农业生产闻名的姬氏周国。她看到文王昌自小宅心仁厚、聪明异常,有大贵之相,便多用心传授。这日,母亲对少年昌说:“你看这个火泽卦,”
“卦的正位应该是阳爻居奇数位,阴爻居偶数位,但这个卦外面(上面)五个爻都是反居其位,只有里面的初九爻是正位,说明外面有反叛之象。反叛就需要弹压,你说什么武器射程最远啊?”少年昌说:“当然是弓箭”“对!夏代的羿发明了弓箭,就是用来镇压远方叛乱之敌的。”说完写了一段句子:“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少年昌对道:“我可不可以把初九看作是下面是正确的,上面的都是错误的呢?”母亲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学筮卦就要学会变通。不过下面的人卑贱无知,怎么可能正确呢?”所以后来文王写《周易》时在这个卦写了“睽”,就是批评某些错误的观点。
“再看这个风水卦。换一个角度看,外面有两个阳爻,里面内中一个阳爻,内外阳爻呼应,有交流之象。”说着写下了:“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是说上古之人为了出外交通,发明了船。少年昌想了一会儿,“我认为九五为上卦主,九二为下卦主。既然都是主,为什么下主还要听从上主的领导呢?这样天下就要乱了。”所以后来文王写《周易》时将这个卦写作“涣”,意为要推动商王朝涣散。母亲看到少年昌悟性这么高,又胸有大志,便教的格外认真。
祖父周侯古公亶父十分喜爱姬昌,就有意传位给他父亲季历,季历的两个哥哥太伯、仲雍闻讯便逃到他方,避免出现夺嫡之乱。这样,姬昌后来继承了父亲季历的侯位,也继承了母亲的《归藏》筮法。这是筮法的来历。
文王想到筮法的来历,又看到手里的蓍草,忽然计上心来:我何不用六十四卦来写出我的思想,让周国的臣属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呢?反正商朝君臣都不懂筮法。于是文王重重的在一块骨片上刻下了个“易”字。小丁激动的差点喊了出来,易字上为太阳,表示君主;下为旗帜,表示领导方向。“周易”就是指引周国前进方向的旗帜啊!
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
周易,哪里奇了?
既不能指导生产也不能指导生活,既不能娱乐大众也不能武装军队,既不能创造GDP也不能指导贸易战。我们生活中根本见不到周易创造的一点点价值。
对不起,唯一的一点价值就是在文学作品里,玄幻小说里充当素材。
一定会有人说:这是因为周易博大精深,没有人能读懂而已。
这种观点就是颠倒逻辑,既然没有人能读懂,那凭什么说它博大精深?好比我说我有一个樱桃世界上最甜,只是没人吃过罢了,至少要有一个人吃过才能说樱桃最甜吧,至少要有一个人读懂了并展示了周易神通,才能证明周易博大精深吧。
事实上,除了封神演义这种玄幻小说,正史信史里没有一个为人类有巨大贡献者明确使用的是周易上的神通。秦始皇用法家的法治,汉武帝是灭匈奴的决心,唐太宗是从谏如流,毛主席是马列思想和雄才大略。只有一些民间戏法和骗人的方士打着周易的幌子,这还只是幌子而已,如果你只研究周易,只怕连戏法都变不出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本书是不是奇书要看它为人类做过多大的贡献,而不是它有多大的名声。说实话,周易对人类做的贡献真不如《本草纲目》
我知道会有人骂我:你根本不懂周易不要bb。那请你找一个懂的人来展示一下神通?你又会说了:太深奥没人能懂。好吧,一个从来没有人证实过的东西,你就肯相信?我这有一个鬼画符没人能懂,那我说它是齐书你信吗?
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
前几天看央视10的《考古公开课》,我们的考古学家对"河图洛书"解释的非常好,非常的清晰明了,而且符合逻辑。我本人也曾经花了很多时间、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过周易。
我认为,《周易》是一本蕴含并蕴藏有巨大智慧的千古奇书,周文王几千年前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尤其是其中的卦辞、爻辞,历经几千年,现在依然可以正确应用,特别是人类的智慧和科技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人可以编写出可以替代或超越《周易》的卦辞、爻辞,从这一点上看,《周易》和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它本身就非常的神奇!
那么这件事,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呢?一个,曾仕强教授讲,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外星人,另一方面,科学家讲地球人类还没有真正到过真正的外星人。但我知道,我们人类的所有知识、认知和智慧,相较于广垠无边无际的宇宙及其所有的信息和能量来讲,却又是渺小到如一粒尘埃、一个原子般微乎其微。
地球上各种神奇的现象,仅仅现有的科学是解释不了、解释不通,也解释不透的。因此,对"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了《周易》这样的奇书,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这一问题的答复,就是您认为有联系它就有联系,您认为没有联系它就没有联系,关键就是您怎么看、您的认知是处于个什么境界、什么层次、什么状态了。我们普通人,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些科学家和领袖人物都搞不清楚的事情。
周文王几千年前就写出《周易》这样的奇书,是不是与外星人有联系?
周易水平很洼,不是奇书,不需要外星人。
在认识古代文化的时候,我们要避免很多认识误区。比如很多人仍然持有“崇古”情结,觉得古人很牛很牛很牛,实际上,现代我们对古代的研究表明,历史后浪压前浪,前浪早就被压成化石了。
无论哪一个研究门类,古代很多知识水平都处于非常低洼很容易涝淹的境界。比如,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天圆地方”的层次上,天是半个或一个圆球,大地是平的。当然,这个错误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古代几乎所有民族都这样或曾经这样认识(只有希腊人后来跳出了这个坑)。
这种错误的认识,在《易经》里也有反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听起来挺好的,梁启超还从中把后面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赠送给清华,成为清华校训的一部分。可是呢,如今我们知道,天不是“自强不息”,它不是转,是我们地球在转,这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告诉我们的。地“厚德”才能“载物”吗?不是,是因为万有引力啊,这是牛顿《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告诉我们。
基于“天地”“阴阳”二元对立去理解世界,这种思维本身就是错误的。周易把阴阳发展成八卦、六十四卦,是个简单的组合游戏,不需要外星人介入啊。
为什么有网友会联想到“外星人”呢?因为古人一直认为《易经》,乃至整个术数之学很牛,可以算这个算那个,一个罗盘,一张铁口,啥都能说。可是,现代学术的发展早已否定了这种基于数字神秘主义的幼稚迷信。明代学者徐光启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术数之学号称啥都懂,其实啥问题都解决不了,可它成功地阻碍了中国学术的发展之路。我们现代人不应该再抱有这样的迷信了。
周易根本就不是什么奇书,只是古人对于时间究竟如何运行的观察和猜测。易,就是变化,古人跟我们一样,希望知道变化的规律,从而预言未来会如何。只不过,今天我们能够做到的很多事儿,古人都不行,周易也不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