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牧民族是不是吃根青菜都奢侈?他们日常吃什么?

说起北方草原的美食,想必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种奶制品与牛羊肉,的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上乳畜业繁荣,肉类与乳制品,自然就是草原民族的主要食物。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今天,这样以乳肉为主的食俗都没有改变,即便今天时移世易,草原上的兄弟姐妹有了更多选择,但肉类与乳制品在其食谱当中,还是占据了主要部分。

古代的游牧族群,主要吃哪些食物呢:

乳制品与肉类

草原上气候特别,并不是很适合种植业的发展,但却很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从上古开始,草原上的居民就以游牧为主要的生活方式。

游牧,自然主要的食物就是各种肉类与乳类,由于草原上的生产力比较低,通常也并不是经常宰杀牛羊,尤其是牛,所以大多数人的食谱中,肉食往往也不是每天都有的。

一般来说,乳制品才是草原民众的主要食物,除了鲜奶,还有奶皮子、奶豆腐之类。

大量的乳制品还可以进行风干保存,能够吃很长的时间。

至于肉类,通常牛羊宰杀以后,或者水煮或者烧烤为主,而一时半会吃不掉的部分,则风干做成肉干保存,就像中原人囤积粮食一样,草原上将肉干作为食物存储。

谷物粮食

尽管草原上的环境,并不是那么适合发展种植业,但也不全部,在漠南蒙古等一些地方,还是能够生长一定谷物的,尤其是各种粗粮。

像是小米、大豆、藜麦、荞麦之类,在草原上也有些许的生长跟收获。

草原上的居民在古代并不擅长耕种,所以种植谷物的方式也往往随意撒种,看天吃饭,能收获多少就算多少。

而草原上虽说没有足够的谷物,但通过互市贸易,中原的谷物粮食也可以进入草原,像是稻米与小米之类,也都很受欢迎。

元明清三朝时代,草原居民的食谱当中,小米粥、白米粥之类的食物,已经开始普及,而面粉等进入之后,使得蒙古馅儿饼、蒙古包子、蒙古烧麦等也相继出现。

作为调剂的蔬菜

在古代的时候,草原上往往种植不了什么粮食,更别说各种蔬菜,草原上的牧民也并没有固定居住种植的习惯,因此蔬菜非常少见难得。

但是,这并不代表草原牧民完全不吃菜,没有种植的,却有野生的。

草原上的物产还是比较丰富的,像是沙葱、野韭菜、口蘑之类都是有的,也非常受欢迎,毕竟人需要吃菜,才能够维持营养所需。

在以肉类与乳制品为主食的草原上,各种野菜成为了生活的调剂,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而食用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往往就是水煮、凉拌之类。

野物、鱼类与奶茶

草原上的河流不是很多,但也有不少水泡子,通常来说,草原上的牧民不怎么吃鱼,但偶尔还是有的,尤其是在东部与北部草原地区。

作为游牧族群,擅长骑射,对于捕猎也非常擅长,在牛羊不够的情况下,捕捉各种野物也是草原居民的生活来源之一。

像是野马、盘羊、黄羊、野兔、鹿之类的动物,都是草原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

因为特别的饮食结构,草原居民对于茶叶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古代,来自中原的盐与茶叶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资,日常生活中,奶茶也非常常见。

现在的草原上,生活富足,但在古代的时候因为条件限制,物资非常匮乏,如果没有与中原地区的互市贸易,那么草原本身出产的物资是很有限的。

人们日常主要的食物,也就是各种肉类与乳制品,还有少数野菜与野物。

像是青菜之类,并不是必要的食物,可有可无,但是盐与茶叶则非常重要,而这也是草原与中原之间交易的重要部分,几乎是不可或缺。

古代游牧民族是不是吃根青菜都奢侈?他们日常吃什么?

说起游牧民族吃什么,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高兴就骑骑马,不高兴就玩玩摔跤,果真如此?

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中记载:“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早晨喝一二杯汤,白天就不再吃东西;晚上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

游牧民族顿顿饭都是大肉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主要吃什么?

游牧文化

吃什么,是饮食文化的问题,那我们先来看看游牧文化来源。

我国北方主要是草原地区,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接内蒙古、南达长城沿线。这里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以游牧经济和文化出名。

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包括山戎、东胡、匈奴、丁零、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啊。

这些民族在草原上兴衰更替,创造了游牧文化。

由着生活环境苦寒无比,文化落后,游牧民族一直以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主要包括狩猎、牧业、捕鱼、采集,随着历史的更替,有的民族也开始学习中原地区,开始了农业耕种。

这一切决定了游牧民族以肉、乳、米、面兼容的饮食结构。所以他们的因素也很均衡,不只是肉这么单一。

(游牧民族)

白、红、黄、绿、黑五大类食物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有用颜色来归类食物的方法,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哪些游牧民族特色食物。

(1)白食:顾名思义,这类食物肯定是白色的,主要是指奶和奶制品等一系列食物,有牛奶、羊奶、马奶,其中这类食物是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

说到奶制品,不得不提一下,蒙古的奶茶和马奶酒。这个奶茶可不是街上奶茶店里卖的那些珍珠奶茶哈,那些多数是冲奶精调制成的。而蒙古奶茶,是真正的奶和茶煮出来的。大家不放试试,马奶酒,听说也不错,不过可能很多人喝不习惯。

(白食—各种奶制品)

(2)红食:总所周知,牛肉一直是红肉的代表,同样的这里的红食主要指各种肉,包括牛肉、羊肉、马肉、野生动物肉等,肉类是游牧民族最喜欢的食物。

这类食物来源一般是打猎,捕鱼所得,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多得很,野兔、狼、狐狸、袍子、鹿等等,日常所吃一般优先吃猎物,等到打不到猎物了,就开始吃自家养的羊、牛、马等。不到万不得已,他们都不想吃自家养的牲口。

清代赵翼编写的《檐曝杂记》记载:食酪,蒙古之俗,膻肉酪浆,然皆不能食肉也。食肉惟王公台吉能之,我等穷夷,但逢节杀一羊而已。(你看,多舍不得吃自养的)

(3)黄食:特指油脂,包括动物脂肪和奶油,还包括奶茶中特有的炒米。

(4)绿食:草原上绿色的蔬菜,包括韭菜、葱头、水车前和茸草等,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蒙古韭菜——沙葱)

(5)黑食:指茶(不加奶)、肉汤,从颜色上看属于黑食或者灰色,游牧民族喜欢喝茶。

(茶)

普通牧民想要吃一根青菜,真的是奢侈无比了,因为他们很少会耕种。就算耕种出来一点点,也被有权势的大人物给包了,普通牧民多数吃上述所说的野菜,要吃一顿中原进口的青菜,那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行。

当然了,贫苦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光脚不怕穿鞋的传统,历朝历代,大饥荒时刻的游牧民族,无时无刻不想到中原抢掠,中原对他们来说富饶无比,猪鸡鸭牛羊狗,各种各样的青菜,铁器吹具等。尤其是女人。

所以,只有入侵中原,普通牧民才能饱餐一顿上好的青菜。穷困,是他们入侵的根源!

古代游牧民族是不是吃根青菜都奢侈?他们日常吃什么?

古代的游牧民族应该吃肉,他们以捕猎为生,到处游牧,选择适合生存的地方,些许也吃一点点野菜,主要还是以动物肉类为主。

古代游牧民族是不是吃根青菜都奢侈?他们日常吃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包括古代中原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由于缺少青菜,所以只能吃肉,天天肉,顿顿肉!

其实这种说法是很不正确的,如果游牧民族真的能做到这般,那他们也没必要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出来掠夺了!

而真正的游牧民族的日常吃食是:粥!

据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中记载:

“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早晨喝一二杯汤,白天就不再吃东西;晚上吃一点肉,并且喝肉汤”。

当然,这里所吃的肉也并非牛羊肉,一般都是打猎所得的野兽肉,但就是这些野兽肉也是积攒下来,一顿切一小薄片,放入粥中。(所以兰州拉面的牛肉切片那么少是有原因的!)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那么多羊不可能老老实实乖乖吃草,得需要人去看护,所以基本没有空闲去打猎。

而且草原又不是森林,动物的体型一般较小,多数是鼠、兔子等小型动物。

对于这些动物,只靠弓箭、马刀是不行的,最主要得考工具,他们又缺少此类工具与技术。

所以,在草原上,就连土拨鼠肉都只是贵族的美食。

牛羊马肉是不会随便吃的,那都是很重要的东西,羊毛可以用来制衣,羊皮可以用来作帐篷;

而马的重要性就更不用多说了,如果游牧民族没有马,那他们在中原王朝面前就是个弟弟!

所以除非是重大节日或特殊需要,否则游牧民族是不舍得大口吃肉的!

包括成吉思汗,据《蒙古秘史》中记载,他在立大位之后,才大肆宴请百官吃了一顿羊肉宴!

而除了粥之外,为了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游牧民族还会吃鱼、蔬菜等食物。

他们会在湖里捞鱼,在草原上采集沙葱、沙芥等野菜。

此外,他们还会食用马奶和乳制品、酒类以及茶叶等来调剂日常饮食。

古代游牧民族是不是吃根青菜都奢侈?他们日常吃什么?

古代游牧民族只有草原没有耕地,没有粮食,只吃:牛、羊、马肉等。

古代游牧民族是不是吃根青菜都奢侈?他们日常吃什么?

在补给方面,蒙古人做到了简单极致,蒙古骑兵们吃苦耐劳,可以在多日不宿营和无正常饮食的情况下连续作战,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据记载蒙古骑兵在外出作战时,都会携带大量羊群、母马出征,一边行军一边放牧一边吃饭(可以做到在马上吃喝拉撒),而马群和羊群便是蒙古人的水源和食物。据一些资料记载,一匹成年蒙古母马,哺育期可产奶300千克,是蒙古人的重要干净水源,还能制作成可以长期储存,方便携带乳酪,或是制作成酸马奶保存引用,另外蒙古人还会射猎野生动物和以战养战作为伙食补充:

“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随行羊马自食、食羊尽则射兔、鹿、野泵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