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有多少个妹妹?为什么她们称“格格”却不称“公主”?

因为光绪帝载湉没有孩子,慈禧太后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抱入宫中,作为嗣皇帝,兼承同治帝与光绪帝的宗祧,从礼法上来说,溥仪就是同治帝与光绪帝的继承人。

因为溥仪被过继了出去的关系,成为皇帝了的他以光绪帝为父,以隆裕太后为母,而他的生父载沣与生母幼兰,成为了叔父婶母,这种情况下,溥仪是没有兄弟姐妹的。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而载沣是光绪帝载湉的兄弟,只不过当年载湉的生母是奕譞的正妻大福晋,而载沣的生母是侧福晋刘佳氏。

同治帝载淳没有孩子,所以慈禧太后做主,从醇王府抱养了载湉作为养子继承皇位。

从礼法上来说,光绪帝就成为了咸丰帝的儿子,不再是醇亲王奕譞的孩子,但多年后光绪帝驾崩也没有留下后嗣,临终前慈禧太后将载沣的儿子溥仪抱入宫中。

溥仪的生父载沣是光绪帝的兄弟,而生母瓜尔佳幼兰,乃是慈禧太后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从小就养在慈禧太后的身边,这也是溥仪被选中的重要原因。

因为礼法上的问题,当溥仪被抱入宫中的时候,他就断了与醇王府的关系了。

要溥仪还留在醇王府,作为载沣的孩子,那么载沣的其他孩子都是溥仪的兄弟姐妹,可溥仪已经被过继了出去,成为了光绪帝的继承人,这时候的溥仪,是没有礼法概念上的姐妹的。

但与当年光绪时期不同,溥仪登基后因为年幼,载沣作为摄政王权柄比较大,隆裕太后也不太好牵制他,所以溥仪与生父载沣之间,还是感情比较深厚的。

至于醇王府的那些兄弟姐妹们,跟溥仪之间也还亲厚,这也算是幸运。

晚清三帝接连绝嗣,但当时的宗亲旁支大多子嗣兴旺,两代醇王奕譞与载沣,膝下的儿女都非常多,载沣膝下有四个儿子与七个女儿,去掉溥仪,还生下十个人。

载沣有七个女儿,她们都是溥仪的妹妹,大女儿韫媖比溥仪小三岁,曾嫁给溥仪的皇后婉容娘家的哥哥,只可惜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除了早早就去了的韫媖,载沣其他六个女儿都十分长寿。

载沣七个女儿里,有三位都活到了二十一世纪,全都是在八十岁左右的年纪才去世,如此长寿在晚清的宗室当中,也算是比较少见了,尤其与大宗相比来说。

很多人说,为何溥仪的姐妹们都叫做“格格”,而不叫“公主”,其实这很正常,因为虽然载沣的女儿们是溥仪的姐妹,溥仪是皇帝,但这仅仅是血脉上的,礼法上并不是。

载沣的女儿们,仍旧只是亲王的女儿,按照规矩,都属于郡主,而不是公主。

在清朝时期,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作是公主,其他亲王、郡王的女儿,按照等级册封为郡主与县主等,但清朝不这么叫,往往都称作是格格,偶尔有破例会被册封为和硕公主。

不少人以为清朝的公主就叫做格格,比方说受到《还珠格格》的影响,其实这是错的,因为清朝时期尤其入关后,模仿明制,皇帝的女儿全都称作公主。

在清朝,格格指的是贵族女眷,还有就是伺候王爵、贝勒的低阶侧室。

载沣的女儿们,她们即便都是溥仪的姐妹,是皇帝的姐妹,但溥仪是被过继出去的,她们礼法上还是亲王载沣的女儿,因此没资格称公主,只能被称作是格格而已。

溥仪有多少个妹妹?为什么她们称“格格”却不称“公主”?

溥仪有七个妹妹,根据清朝皇宫体制,清朝行政大全(大清会典)之规定:"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封为公主″而溥仪的父亲载沣不是皇帝是亲王按着清律封为格格。

溥仪有多少个妹妹?为什么她们称“格格”却不称“公主”?

首先,溥仪一共有七个妹妹;其次,他的妹妹当然不能叫公主。

溥仪的生父,是末代醇亲王、道光帝的孙子、咸丰帝七弟奕譞的继承人载沣。也就是说,溥仪是亲王的儿子,并不是真正的皇子。在他自己被选为大清最后一任皇帝的时候,他的弟弟妹妹是不能跟着一起被升为皇子皇女的。

而在清朝,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固伦公主(庶女则是和硕公主)。作为醇亲王的女儿,溥仪的妹妹们只能被称为和硕格格,是不能被称为公主的。当然,如果溥仪执政时间再久一点,是可以自己给她们改的;不过,大清亡的时候溥仪才六岁,他自然也就没那个机会给妹妹们改封号了。

至于溥仪的妹妹、载沣的女儿,列表在这里——

长女:爱新觉罗·韫媖(1909年—1925年)。

次女:爱新觉罗·韫龢(1911年—2001年)。

三女: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1992年)。

四女:爱新觉罗·韫娴(1914年—2003年)。

五女:爱新觉罗·韫馨(1917年—1998年)。

六女:爱新觉罗·韫娱(1919年—1982年)。

七女:爱新觉罗·韫欢(1921年—2004年)。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溥仪有多少个妹妹?为什么她们称“格格”却不称“公主”?

历史记载,溥仪一共有7个妹妹。她的妹妹都称格格是因为她们是亲王的女儿,而不是皇帝的女儿,所以只称格格(清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的女儿按品级都称格格)。

图为溥仪和家人的留影,照片中的人物前排左起依次为韫馨、溥任、韫娴、韫娱;后排左起为韫和、溥杰、韫颖

溥仪虽然是清朝皇帝,但他却不是同治帝的亲生儿子,因为同治帝去的早未有子嗣,先是他的亲伯父光绪帝载湉入嗣咸丰帝继承皇位,没想到光绪帝也没有子嗣,所以在光绪帝崩逝后,慈禧再次选择了与她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醇亲王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为皇位继承人,过继给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是为宣统帝。所以他虽是出身醇亲王府,但已经承皇嗣。他的妹妹也只是醇亲王女儿,按祖制只能称格格。

图为溥仪大妹妹爱新觉罗·韫媖,是载沣的长女,1908年8月9日生,曾嫁郭布罗·润良(末代皇后婉容兄长)为妻,后得急性阑尾炎,因家人不信西医耽误病情,于1925年去世,年仅17岁。

图右一溥仪二妹妹爱新觉罗·韫龢(he)是其同父同母的妹妹,感情非同一般,丈夫是郑广元。她亲历溥仪出宫、潜离王府、寓居天津、又追随乃兄远赴长春伪满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也成为了一名普通人民,于2002年去世,享年91岁。

图为溥仪三妹妹爱新觉罗·韫颖也是同母妹妹,生于1913年,19岁时被溥仪指给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一直跟随溥仪。新中国成立后,与孩子一起在北京生活。于1992年去世,年79岁。

溥仪四妹妹爱新觉罗·韫娴,后改为金韫娴,1914年出生,出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长大后被溥仪指配给了同学赵琪璠,抗日胜利后赵琪璠逃亡台湾,韫娴的生活则越来越贫苦,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帮助下有了工作,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1982年赵琪璠从台湾回来,夫妻团聚,2003年韫娴因病去世,享年89岁。

溥仪五妹妹爱新觉罗·韫馨,1917年生,嫁万嘉熙(清朝大臣之子),生三子一女,新中国成立后做过翻译、会计。1998年病逝,享年81岁。

图左为韫欢,图右为韫娱

溥仪六妹妹爱新觉罗·韫娱,出生于1919年,后改名溥韫娱,远离政治,并未跟随溥仪,自幼喜欢画画,嫁给了著名画家完颜爱兰,夫妻俩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举办画展,两人都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1982年去世,时年63岁。

图为七格格旗装

溥仪最小的妹妹爱新觉罗·韫欢,出生于1921年,后改名金志坚,因为出生晚,所以与溥仪很陌生,她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王府大家庭,但她接受了新式教育,一生都在教育行业。经人介绍嫁给丈夫乔宏志,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公办小学老师,她是兄弟姐妹中最早参加革命的人。2004年,因病去世,享年83岁。

溥仪一共有七个妹妹,除了大妹妹早逝,其他六个妹妹都是从封建王朝走向了新中国,他们享受过至高的尊荣和地位,也做过平凡普通的工作,让人觉得神奇。

溥仪有多少个妹妹?为什么她们称“格格”却不称“公主”?

溥仪一共有七个妹妹,他的妹妹不能叫公主。因为溥仪和他妹妹‬‬的父亲是醇亲王载沣,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封为公主,皇后所生封固伦公主、嫔妃所生的封和硕公主。

溥仪有多少个妹妹?为什么她们称“格格”却不称“公主”?

格格,满语,意为小姐。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在后金时期,国君(即“大汗”)和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称为“格格”,无定制。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①亲王之女:封为“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②世子及郡王之女:封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③多罗贝勒之女:亦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君,侧福晋所生女为乡君;④固山贝子之女:嫡福晋所生女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⑤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嫡福晋所生女称“格格”为乡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在清朝,“格格”有时候也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例如,内务府的报告中有称苏麻喇姑为“苏麻喇额涅(母亲)格格”。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位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例如甄嬛-乾隆的生母,刚进雍王府时,就称为格格。

溥仪一共有七个妹妹,由于载沣不是皇帝,所以他的女儿只能称格格,而不能称为公主。再说了他的妹妹大多出生在清朝灭亡后,所以称呼他们格格,也是延续旧习而已,已经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