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为什么叫玉林?
这些年广西的玉林在国内也算是比较出名的,但并不是因为这里风景秀美或者经济发达,而是因为玉林地方特色的狗肉饮食文化,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风浪。
这些且不论,玉林这个地方在广西,的确算得上是历史相当悠久,秦汉时代就已建制,不过古代的时候玉林并不叫做“玉林”,而叫做“郁林”,后来才改写成了玉林。
先秦时代,岭南地区是百越先民的居住地,秦始皇横扫岭南之后,驻军十数万,在当地设立了南海、桂林与象三郡,玉林在当时,分属于象郡跟桂林郡。
秦朝没了的时候,岭南自成一国,也就是南越,直到汉武帝时代被彻底收复。
汉武帝元鼎六年,在岭南增设郁林郡,其郡治在布山县,也就是如今的广西贵港。
而后来汉武帝正式设立的岭南九郡之中,郁林也在其中,这九郡分别是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与儋耳。
不过在那时候,郁林也并不是写作“郁林”,而是写作“鬱林”,“鬱”的意思就是树木极其茂密茂盛的样子的意思,用来形容当地的植被非常茂密。
但是,因为“鬱”字实在是太难写了,这个字后来被弃之不用,改成了“郁”字。
从汉朝开始,一直到隋朝前期,郁林郡一直存在着,隋朝后期与唐朝,将郁林郡改成州。
这期间,郁林这个名字始终都没有变动过,但郁林郡、郁林州的具体辖制范围还有其治所的所在地,却经常变来变去。
明朝的时候,博白县纳入了郁林州,而当时的郁林州属于梧州府的管辖,之后又将南流县纳入了郁林州,而把原本的郁林州普宁县给废去,纳入容州。
后来,容州被降为容县,归于梧州府,而北流县与陆川县则划入郁林州。
清朝的时候,郁林州脱离了梧州府,由桂平梧郁道直接辖制,郁林与梧州的地位对等,而在此之后,郁林已成为了广西之内与其他地方同等的一个地区。
明清时期郁林出身的读书人,都觉得“郁”字不好,书写的时候往往都写作“玉林”,之后干脆顺从民意,雨林这个地方也就正式改名成为了“玉林”,一直到今天。
玉林为什么叫玉林?
我五十年代初从广东韶关来到现在的广西玉林市,当时玉林不叫玉林而叫
鬰林县,因笔画太多又难写,后才改名玉林,因两字普通话音相近又加玉有美好之意才定名为玉林县后又撒地改市成为玉林市了,但玉林也不负其美名,五十年代因农业各方面气候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菜果飘香丰富,又称为广西的乌克兰,的美名,广西玉林确实不错,也是我的第=故乡。祝广西玉林越来越好,人民更幸福安康。
玉林为什么叫玉林?
玉林为何叫玉林,贵港古郡名改成,古代最早三个郡,象郡南海桂林郡,象郡郡治在崇左,南海郡治在番禺,桂林郡治在贵港,贵港古代桂林郡,管辖广西是最多,几乎管辖全广西,所以贵港文物多,占上广西大部分,而且还是两个郡,桂林郡同郁林郡,桂林郡大才拆分,拆分成为九郡府,桂林郡治改郁林,这样才有郁林郡,驻地仍然在贵港,分出桂平浔州府。玉林地名没郁林,郁林起名于郁江,没有郁江何来郁?盗用郁林郡名字,古郡名字岂盗用?贵港强烈反对多,玉林自己也觉得,地名根本没地气,因为不是郡驻地,才改同音叫玉林,推说郁字不好写,顺理成章下台阶,玉林名字的来由,至今地名没地气,只是有个代号名[呲牙][呲牙][呲牙]
玉林为什么叫玉林?
鬱林的由来在这就不说了,就说一下自己对玉林的看法吧。
“鬱林”之所以叫玉林 ,大多人都认同的是音译(普通话)。但在白话系里玉和鬱是两个完全不的音,那为什么不用同音的郁呢?
我想到两点:
一:去繁体字用简体字 后 鬱字自然要被代替。
二:国语,有说是选出来的,当初有多个语系竞选 最后现在的普通话当选。
要是白话系被选上 可能就不是叫玉林了。
与鬱字同音的还有预、育、裕、御、郁、遇、豫、浴等为什么不用偏偏玉呢!
美!!雅!!
玉林为什么叫玉林?
玉林为什么叫玉林,这个问题说起来话长
很多人都知道,玉林是由古地名“鬰林”演变而来。
但是,“鬰林”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成“玉林”的呢?
时间回溯到公元前111年,即汉武帝元鼎六年。时,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苍梧、鬰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个郡。
这是鬰林作为地名首次现世。
至于为什么叫“鬰林“”,北魏人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过“鬰草(金)与黑黍共酿为酒,名鬰鬯,为鬰人所贡,因以氏郡”。
这是最具影响力的得名由来。
其中,鬰林郡,苍梧郡、合浦郡均属今广西辖境。但鬰林郡与今玉林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今玉林市、容县、北流、博白等,归合浦郡管辖,只有兴业县属鬰林郡。
之后“鬰林”之名消失数百年近千年,直到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才重新出现,此时叫“鬰林州”,辖境范围与今玉林市相近。这就是说古之“鬰林”与今之玉林,某种意义上重叠在了一起。
996年,宋至道二年,鬰林州治迁至南流县(大概在今玉州区),开始建州城。这是今玉林市市区建城之始。
自此,“鬰林”作为玉林的独家专用名词,再没有被消失。再之后,尽管在属地、辖境方面,有过数次变迁,但鬰林州之名不再有变更,直至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民国元年,鬰林州改为鬰林府,翌年,鬰林府改为鬰林县。
人们嫌“鬱”字笔画多不易记,为图快速方便,“鬰”简化成与方言同音的“郁”字,叫做“郁林”。
但“郁林”的“郁”字并不能体现千年商埠的内涵。1955年,经国务院同意,郁林县改名玉林县,取美玉之意。
从鬰林到“郁林”再到“玉林”,历经了2000年。
因此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玉林”的出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实有确凿的证据显示,“玉林”之称在清朝末期就已经在民间应用。
比如:在今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垌口村的青岭山,有一座清朝光绪九年重修的古墓,墓碑志上就刻有“玉林”的字样:“葬于玉林城西三十里土名青岭山”。
再比如:兴业县大平山镇大苏村发现了清朝末期玉林五属钟氏宗祠发放的刻有“玉林”两字的牌证,牌证正面刻“玉林苏村钟惠敷公”,背面刻“订九月十六日祭”。
清末玉林民间流传的宗祠吃酒祭牌证
可见,“玉林”的叫法和写法,古而有之。有专家认为是当时玉林籍的文人,在外当官时另行使用的,后来口口相传,就先在民间形成了说法。
说是新中国之后才有的,实在是一种误解。
说真的,无论是字面还是语意抑或是涵义上,玉林都比郁林好几倍,您认为呢?
详细请参阅:https://www.toutiao.com/i6917432262036324868/
玉林为什么叫玉林?
玉林的本名,不叫玉林,也不叫郁林,而叫鬰林,
一直到解放初期,还是这个难写的“鬰”字,
因为字太难写,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为了方便认字,也就一再再改,在后来的文字改革中,成为了玉林!
当中的故事就多了。
往前说,最开始的“鬰林”,是个很大的地方,
汉武帝平南越后,把岭南三郡拆了,分立九郡,
其中一个叫鬰林郡,这也是指很广阔的一片区域,
现在的玉林市区还在汉鬰林郡的边缘地带,
治所在在地,他是有个搬迁过程的,
也不是现在的玉林市区,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鬰林才慢慢的移到玉林城区的地界上,
“鬰林”才成为现在玉林区域的代称,
到明清时,“鬰林”更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州”的建制存在,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南流县如何成为鬰林州,那翻开地方志,就有说法了!
《广西名字最复杂,最难认,最难写的城市——玉林:这不是我的本名》
https://www.toutiao.com/i6859973851762131460/?group_id=6859973851762131460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