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海战,为什么俄国人输的那么惨?
对马海战是日俄战争中的重要一环,1905年的这场海战之中,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超过三分之二的舰船都被摧毁,遭受了极其重大的创伤失败,可日本仅受创三艘鱼雷艇。
虽然说是对马海战,但实际上这场海战所覆盖的范围,几乎是整个日本西部沿海。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之后,沙俄士气大衰,而日本则凭借这次的战争成为了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强悍国家,对马海战,也成为了当时改变全球格局的重要战役。
从十七世纪开始,沙俄就开始对东方不断进行拓张,希望寻找到新的出海口,而到十九世纪中期,趁着清朝的衰落,沙俄得到了黑龙江以北与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
可沙俄的野心不仅限于此,仍旧在继续向东边的千岛群岛等地拓张。
另外,沙俄对于清朝东北地区仍虎视眈眈,不断进行渗透,建设中东铁路等攫取大量利益。
因为沙俄在远东的扩张,无形之中就与日本产生了冲突,因为日本也长期觊觎入侵大陆,以完成自己强国之梦,双方在东北亚地区的对立不断加深。
日本与沙俄之间的谈判在1903年破裂后,次年就向俄国发出通牒断绝关系,而且直接不宣而战偷袭旅顺口的俄国驻军,日俄战争直接爆发。
战争一开始,日本就占据了半岛攻入辽东半岛,发动了多次对旅顺的进攻。
在整个战争中,俄国要通过铁路输送物资补给,而日本方面则是用海运来补给军需。
正是这样的缘故,俄国与日本之间在半岛南端的海峡地区,注定要发生重大冲突,果不其然双方在1905年的时候,发生了直接的战争冲突,也就是对马海战。
因为日本很早就基本围攻了旅顺口的俄国舰队,所以俄国为了支援远东,从波罗的海舰队之中抽调出了一些舰队,也就是太平洋第二舰队。
这支舰队绕过了大半个地球,从欧洲前往远东支援,可没想到战争并未持续多久。
俄国的舰队好不容易到了远东,就被日本方面一顿打,几乎被打得全军覆没。
在战争之前,日本与俄国之间的实力似乎相差悬殊,可对马海战中沙俄却被打得狼狈不堪,战争很快就宣告结束,而双方在海战中的损失,最终也是相差极其巨大的。
沙俄重量,而日本重质那时候的日俄力量相差悬殊,日本拥有的作战战列舰仅有六艘,但是俄国有十五艘,可俄国虽说在数量上占优势,可其整体素质质量却比不上日本。
因为沙俄的战船很多都是老旧的款式,不仅速度慢,而且战斗力也很差。
相对的,日本的战舰尽管数量少,但都是全新进口的,机动性能非常强。
而日本为了尽可能缩小自己跟沙俄之间的差距,选择与英国联盟,大规模从西方先进国家引进更加强悍的武器装备,而且强化兵力素质,集中兵力对付沙俄。
准备充分,对战稳操胜券日本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与沙俄相差甚远,尤其是在综合国力方面,毕竟日本只是个岛屿国家地狭人稠,资源也很匮乏,一场大战就几乎要拼尽所有的力量。
为了战争,日本除了做好战斗准备之外,也通过很多非作战手段进行较量。
当时的俄国境内风起云涌,动乱不休,日本就暗中联系俄国的革命力量,跳动俄国内乱。
比起准备非常充足的日本,沙俄就非常粗糙了,沙俄向来就不把日本这个国家放在眼里,认为跟日本打一次能够轻易取胜,所以根本就没有做什么准备,犯了轻敌大错。
远程作战,未战先溃当时前往远东作战的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虽然规模不小,但都是从俄国欧洲舰队部分之中强行凑出来的,而且为了避免搁浅,该舰队没走苏伊士运河,而是从好望角绕路的。
正所谓再而衰,三而竭,俄国的舰队长途奔赴远东,等到的时候就已筋疲力尽士气低落。
作战的时候,俄国舰艇在速度、装备武器性能与机动性方面,都远逊于日本。
海战开始没多久,俄国舰队四大主力舰就有三艘被打得失去了作战能力,剩下的舰艇也只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直到被日本方面给打得几乎毫无还手的可能。
对马海战,俄国输得可以说非常惨,三十八艘舰艇中,有十六艘被击沉,还有五艘居然自己起火沉了,六艘被日本扣住,六艘被他国扣下,一艘在逃走时被击毁。
俄国折损4830人,还有六千多人被俘,相较之下,日本仅损失三艘小的鱼雷艇,死伤加起来也只有七百多人,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而这场海战,成为了扭转远东乃至当时全球列强排位的重要事件。
对马海战俄国之所以败得那么惨,一来是因为犯了轻敌大忌,二来也是因为俄国在作战的时候屡屡犯下战术错误,最终被其一直瞧不起的日本所打败。
对马海战,为什么俄国人输的那么惨?
日俄战争,日本军队“辉煌”的终点,“完蛋”的起点。运气下得来的“辉煌”,接下来是不懂得什么是运气下的“完蛋”。日本人说:没有乃木希典大将,旅顺能拿下来;没有东乡平八郎大将,日本海大海战也能赢;但要是没了明石元二郎,日本人绝对赢不了日俄战争。日俄战争开始前,当时的日本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起用东乡平八郎的理由是:“这家伙一贯运气好。”而那个被日本人称为“军神”的乃木希典,实则是废物一个。要不是当时的“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及时地取代了他,日本人想要拿下旅顺简直是做梦。
日本之所以赢得了日俄战争,特别是对马海战,运气首当其冲。号称“日本海军两参谋”之一的佐藤铁太郎去海军大学校讲课,在回答学生提出的“日俄战争的胜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说:“40%是运气”。学生又接着发问:“剩下的60%呢?”“还是运气”。对于佐藤来讲后面的回答比前面的回答来得更干脆。
前面的40%的运气是:第一,1904年4月13日,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司令的马卡洛夫刚刚上任36天,其所乘的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号在旅顺口黄金山外海触雷,并引爆了该舰舰首的弹药库,马卡洛夫当场死亡。
第二 ,对马海峡之战中,俄罗斯海军旗舰的司令塔被一发12英寸的燃烧弹命中,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不仅多处受伤,而且被直接干昏迷了。
后面的60%的运气是:第一,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有个号称“日本海军两参谋”之一的作战参谋秋山真之少佐。他想了个“丁”字形队列的作战方式,即把日本4艘战列舰排成“丁”字的那一横,去打俄罗斯舰队“丁”字的那一竖,形成以多打少。可对方又不是傻子,能让你干成吗。
于是,运气来了。对马海战当天,海上起雾,这层薄雾给了双方一种距离尚远的错觉。当东乡平八郎拼命转了个160°的弯,形成了“丁”字阵时,竟然离俄国舰队的距离比预计的距离近,这样火炮的命中率显然是提高了。而距离尚远的错觉使得罗杰斯特文斯基错过了开炮的时机。结果“丁”字的那一横,打到了“丁”字的那一竖,以多打少,俄罗斯惨败。
对马海战,俄军:21艘战舰被击沉,7艘被俘,人员死亡4830人,被俘6106人。日军:仅损失3艘鱼雷艇,117人阵亡,583人受伤。堂堂俄罗斯帝国的海军被日本人打得那么惨,惨烈程度甚至远远地超过了北洋水师。难道真是运气差得离了谱?当然不全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英日有同盟关系。
英国那时对于“英日同盟”的条约履行是不遗余力的。英国做到了借钱给日本,卖武器给日本,提供情报给日本。不光使得德国借了威海卫军港给日本,还处处刁难行进一万八千海里的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
这支跨过半个地球的远洋舰队,从波罗的海出港的那一刻起,就被英国情报机关和日本三井物产盯上了。英国人不光把情报源源不断的发往日本,还不停的给波罗的海舰队找麻烦。英国人拒绝给予淡水、煤炭、至于靠港歇息就不要妄想了。要不是俄法有协约,外加法国拥有众多的非洲殖民地,那么俄国人想喝口水都费劲。想想俄国人以这种处境到了亚洲,究竟会有多少战斗力?没多少,有的只能是心烦意乱。
至此,日俄战争日本海军的胜利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大胜。那日本的陆军呢。比起海军的损失轻微,陆军真是惨得不能再惨了。
儿玉源太郎未取代乃木希典时,日本人只能是面对着俄国人的混凝土地堡,重机枪,重炮,无奈的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万岁冲锋”。这种冲锋之下,日本人就像被割的韭菜,成片成片的倒下,倒下的人里面就包括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
战斗惨烈到什么程度,比如15000人的满编第7师团交到乃木希典手里,他只用了区区五天,就剩下不到1000人。
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惨烈的程度不光是人成片成片的倒下,还有弹药也是惨烈的缺。当时日军要无可奈何地多次发动夜战,并在夜战时下令不许叫喊、不许还击。不许叫喊可以理解,那为什么不许还击呢,因为没有子弹。
当时,俄罗斯陆军总兵力约105万人,日本陆军总兵力约37.5万人。在日本陆军弹药惨烈的缺,又在伤亡上明显高于俄军的情况下,俄军怎么还是败了呢?因为开始的那句话:“但要是没了明石元二郎,日本人绝对赢不了日俄战争”。
这个明石元二郎是个什么人物?特工天才,被称为一人可抵十个师团的人物。性格古怪,不修边幅,谈着谈着想撒尿了,就那么坐在那里撒了起来!
日俄战争期间,他向参谋本部要了100万日洋,这在当时可谓一笔巨款。那时一个兵库县知事,省军级干部的工资每月才只有100日洋!他用这笔钱干什么,去祸害沙俄内部和鼓捣沙俄周边国家。
1904年沙俄内政部长被暗杀,1905年1月22日彼得堡的“星期日惨案”,6月战舰“波将金”号哗变,这些被称为1917年革命的总演习的俄国1905年革命,都有明石元二郎那100万日洋的参与。除此之外,明石元二郎还干了:布置情报通信网、策反俄国军官、煽动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会见芬兰独立领袖、秘密偷运武器给反俄组织等等。总之,沙俄军队让明石元二郎搞得晕头转向,想要往中国东北调兵实在捉襟见肘。
这样,就算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多么地不情愿,多么地想继续战斗,他也没办法,只能接受现实。
日俄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完全不一样。中日甲午战争,清王朝赔了白银两亿三千万两,折合日洋三亿四千四百零五十万,日本花了两亿,赚了一亿四千万。日俄战争呢,日本死伤38万人,这是甲午战争的20倍,花了17亿日洋,这是甲午战争的10倍。
而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朴茨茅斯和约):日本放弃战争赔款,沙俄承认朝鲜为日本势力范围,将南满铁路和旅顺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并且割让库页岛南部。
这等于日本人白玩,打仗的钱没要回来,还得还贷款。至于到手的利益,还得投钱才能渴望回报。所以日俄战争后,日本国内炸了窝。
1905年9月5日,日本发生“日比谷烧打事件”。《朴茨茅斯和约》签署的当天,失望的日本民众聚集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反对《朴茨茅斯和约》。参会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袭击了公园附近的内相官邸,还发生了烧、打事件。骚乱持续了3天,最终被政府军镇压。
“日比谷烧打事件”后,1906年1月桂太郎内阁总辞职。这是日本第一次由老百姓把政府赶下了台。从那以后,日本政府有些害怕了,硬不起来了。
日俄战争,直接导致了沙俄政府一战的失败。对于日本,赢了比它国力强出那么多的俄国,也导致了若干年后敢于挑战更加强大的美国。
对马海战,为什么俄国人输的那么惨?
伊籍院信管和下濑火药制成的“旅行箱”炮弹。
日本海军近乎残酷的火炮瞄准训练。
东乡平八郎的敌前大转弯。
秋山真之制定的“七段击”作战计划。
对马海战,为什么俄国人输的那么惨?
日军在1905年3月攻克沈阳后,俄国在中国东北大势已去。但沙皇仍不甘心失败,把希望寄托在1904年10月出发的波罗的海舰队上。
俄国波罗的海太平洋分遣舰队由29艘作战舰和19艘补助舰组成。舰队横贯三大洋,行程1.8万海里,即将穿过对马海峡,驶向远东的目的地海参威。在对马海峡的3天3夜的航程中,为了不被日军发现,舰队司令下达了严格实行灯火管制的命令。
可是有一艘海上卫生船,船上的人员全是贵族妇女自愿参战而组成的,她们摆起了阔太太、大小姐的架子,不甘夜生活的寂寞,非要“秉烛夜游”一番不可。
日本辅助巡洋舰“信浓号”在漆黑的海面上发现了灯光,立即尾随前进,至拂晓发现这艘“奥勒尔号”船是俄国的,进一步侦察,完全看清了俄国舰队的阵容,立即密码上报日本海军总部,日本联合舰队倾巢出动,以逸待劳,对马海峡一战,沙俄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至此,俄国的败局已定,同时,国内又爆发了革命战争,不得不设法求和,其实日本也打得力尽财竭。
日俄两国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斡旋下,在美国的朴茨茅斯举行和谈。9月5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沙俄在和约中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并把攫取的中国南海铁路、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将俄国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对马海战,为什么俄国人输的那么惨?
运气好,日本作为落后的东方小国战胜了发达的西方庞然大物俄罗斯帝国。日俄的国力不像二战日美两国的差距那么大,但也是十分惊人的。俄罗斯的陆军兵力是日本的十倍以上,海军兵力几乎几乎是三倍,国家预算是日本的十倍,考虑到日本国家预算的一半是军事开支,俄国的经济实力几乎是日本的20倍。在日本人还只能造驱逐舰,战列舰必须向英国人,俄国人所保有的号称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除了采用了法国人的设计以外,都是自己建造的。这是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皇国存亡在此一战”并不是一句激励士气的口号,它是当年已经豁出去了的日本人真实情况。第二舰队参谋长佐藤铁太郎在海军大学校讲课时回答学生提出的“日俄战争的胜因到底是什么?”答曰:“40%是运气”学生又接着发问:“剩下的60%呢?”“还是运气”回答十分干脆。旅顺俄国舰队纪律松弛、士气涣散,尼古拉二世好不容易任命了一个能力出众、忠诚敬业的马卡洛夫司令官,刚上任就触雷身亡,黄海海战那一炮不偏不倚就正好击中太子号战列舰的司令塔。日本海大战当天的薄雾,给人一种距离尚远的错觉。错觉使得东乡在完成敌前大回头以后离俄国舰队的距离比原来预计的近,从而炮击的命中率更为增高,而同样的错觉则使得罗杰斯特温斯基放过了可以开始炮击的时机,如果罗杰斯特温斯基提前那么极为宝贵的五六分钟开炮的话又会是个什么结果就很难预料了。确保具体战斗取得全胜的《七段式作战》,堪称现代海军作战方案经典,竟然是满脑子封建迷信,成天神神叨叨的秋山真之拟定的。对马海峡是日本人最希望俄国人走的路,为什么俄国舰队还要自投天罗地网呢?东乡的判断是"他走了那么久的路,再也不想绕路了"。甚至影响了联合舰队司令官人选,选择东乡平八郎的原因——"这家伙运气一向好!"
对马海战,为什么俄国人输的那么惨?
对马海峡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教科书式战例之一,日本海军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仅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摧毁了俄国最后的海上力量。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巡洋舰分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和1艘驱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被扣留,战后归还俄国),只有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
对马海战也是是俄国海军使用装甲舰所打的最大的一次海战。这次战役俄罗斯虽然输了,但根据俄罗斯一贯的报复传统,终于在二战之后以占领日本的南千岛和北方四岛中捞了回来。
对马之战对俄罗斯和滨海性军事强国的教训非常深刻:本来是一场远离战略重心的陆战,为了一个海港(像塞瓦斯托波尔港和旅顺)却造成了陆战条件因后勤问题极度恶化,为了改善恶化的后勤反而用更不利的海上支援来补充一俄罗斯的四海分割比任何一个大国都费用高昂且致命。其结果是陆、海两方都遭惨败。
其实,俄海军上将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在马达加斯加以北就知道旅顺口陷落的消息。他本可以有三种选择。
第一,经苏伊士运河回航黑海港口;第二,除几艘新舰外,把波罗的海舰队的旧舰在印度洋或西太平洋某港口拍卖掉。第三,分散舰队从千岛大岛弧进入鄂霍次克海,甚至干脆在勘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越冬。这个方案只需在金兰湾加煤时把舰队重新编队,把军舰改充运煤船补给,组成数支独立的分舰队。
绕道日本东部太平洋洋面虽然增加了2000~3000海里航程,但对已经远航18000海里的波罗的海舰队来说并非难以克服的困难。这种海战谋略和战术,对自德雷克、霍华德直到纳尔逊时代以来的英国海军舰队是很常用的惯例,但对于把海战当成陆军大兵团作战翻版的俄罗斯海军高级将领来讲,从作战训练和心理习惯上都难以适应。
英国舰队分合自如,单舰和小分舰队均能孤胆作战,有胜率时凶狠攻击,形势不利则扬帆远遁,海盗舰战法与海军战术并无明显分界;而俄国的海军将领觉得军舰一少就不会打仗了,就像中国足球队人数一多就不会玩球一样。东乡平八郎的舰队占尽地利、天时、人和,惟一害怕俄舰—它的行动和航线,因港口加煤,每天报纸都有详细报道—取上述三招。天佑神助,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抽中下下之签,死路一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