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里面的汉字是读中文吗?
日语跟汉语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不同语言,不过日文的确是从汉字演变而来,只不过就算同样的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跟其汉语原本的读音,多数都是不一样的。
以日本人名为例,几乎都是汉字,但读出来完全不是任何一种汉语方言读音。
实际上,日语因为受到汉语的影响,有不少从汉语中接过去的词汇,这些舶来词的读音,可能与部分汉语方言读音酷似,但日语中的固有词,即便用汉字书写,读起来也完全不同。
借用汉字注音的日语很多人存在着一个误会,那就是以为世界上的语言跟文字都是对应关系,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相对应的文字,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全球目前超过六千种语言之中,拥有自身原生文字的仅有四十多种。
正因如此,大多数的语言,往往都是借用其他语言的文字来标注自身的读音,比方说欧洲大多数的语言,几乎都是采用拉丁字母拼写,就是这个道理。
日语也是如此,在很早的时候日本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语言,但日本迟迟没有发展出自身的文字,直到汉字传入日本,当地人开始用汉字标注日语。
不过众所周知,汉字是一种会意字,每个单个的汉字都有自身的含义,然而日本人却将汉字当做是形声文字使用,就像拼音一样。
举个例子,日语里的“谢谢”的读音,用汉字注音就是“阿里嘎刀”。
因此,早期汉字传入日本之后,书面上写出来非常复杂,直到后来出现了万叶假名,汉字在日语当中的书写才逐渐简单,但也彻底变成了注音符号。
日本人为了方便的使用汉字,因此将草书体的汉字还有汉字的偏旁部首单个拎出来,经过简化整理,最终变成了如今的片假名跟平假名。
为何有些日语听着像是江浙话早期传入日本的不仅是汉字,当然还有汉语,如果日本人不知道汉字怎么读,自然也无法用汉字来给日语注音,而最初传入日本的汉语,多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汉语。
实际上,日语里的汉字读音分两种,一种叫做音读,一种叫做训读。
所谓训读,只是借用汉字的形义而已,保留着日语里的固有读音,日语汉字的训读音,跟汉语中的汉字读音没有半毛钱关系。
除了训读,还有一种效仿汉语读音的发音,称作音读,只有这一部分的日语汉字的读音,才酷似汉语原本的读音,且与江浙一带的方言类似。
汉语传入日本经历了三次高峰,分别是魏晋南北朝、隋唐,还有就是宋朝,最初传入日本的汉语采用中原方言,但后来却发生了变化。
衣冠南渡之后,中国的重心南移,那时的汉语读音受到了大量吴方言影响。
隋唐时代,大量吴语口音的汉语传入日本,而到了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之后,日本人所学去的汉语发音,也几乎都是江南一带的发音了。
以前的日语中保留吴语发音的主要是关西,而如今的日语标准音是以东京方言为基础建立,因此在标准日语当中,江浙风格的日语发音已没有那么多。
同样的汉字完全不同的意思正如上文所说,日本人将汉字学过去之后,只是为了用来标注日语的发音,所以大多数的日语汉字,跟其原本的意思已经完全搭不上边。
比如“稼”在汉语里意思是庄稼,但在日语里意思是挣钱。
另外,日本人还创造出了很多看起来是汉字但又不是汉字的“国字”,比如“凪”,这个字就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意思是风平浪静。
汉字在被日本人引过去的时候,都按照日本人的本土习惯与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吸纳汉字文化特色的同时,还是以日本自身文化为主。
当然,日语中还是有不少词汇无论读音还是字面,都与汉语类似,而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古代受到中原文化影响,借用了大量汉语词汇。
原本就是外来的词汇,在日语里没有对应的词语,所以发音跟书写都还照旧。
尤其是汉语之中的很多成语,在日语之中被保留的最好,日本人对于源起于中原的成语,几乎都是完全的保留与使用。
整体来说,大多数的汉字在日语当中的读音都与汉语读音不同,只有一些音读的日语汉字以及日语借用的汉语词汇,才会比较像中文里的汉语发音。
日语里面的汉字是读中文吗?
在回答该问题的同时,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日本语言的基础知识,便于没学过或正在学习日语的朋友对日本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构成特点等有个大概的了解。不当之处请留言批评指正。
【日本文字的构成】古代,日本没有文字。在我国隋唐时代大量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才逐渐用汉字作为本国的文字,并根据中国的汉字创造出了日文的字母,起名叫仮(假)名(“假”为借的意思,日本人自己也承认只有中国的汉字才是真的)日本的文字是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即日语=汉字+假名)而这个混合体便成了记述现代日语的基础。此外,在日语中还有对应于假名的属于拉丁系统的标音文字,叫罗马字,它常用于发报、资料索引、广告标牌中。
【假名】日语的字母叫假名,仮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写法。平假名字形圆滑由中国的草书演变而来,如:あ、い、う、え、お,用于绝大多数的书写和印刷中;片假名字形有棱角由中国的楷书演变而来,如:ア、イ、ウ、エ、オ,它是用来记载外来语和一些特殊词汇时才使用。
【五十音图】日语的假名共有71个,其发音可分为清音、浊音、半浊音和拨音。我们把清音部分按照发音规律排成10行,每行有5个假名最后排上一个拨音,这样排列而成的字母表叫“五十音图”,在五十音图中横排的叫行,竖排的叫段,每行每段都以开头的假名命名。日语的字典都是按五十音图的排列顺序排列的,某些日语语法规则也与五十音图中的行段有关,因此初学日语必须按行段熟记。
【日语的汉字与读音】过去日语曾用过许多汉字,汉字多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给日本人的文化学习造成很大困难。1946年日本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选出1850个常用的汉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称之为“当用汉字”。1981年3月日本国语审议会又公布了一个“常用汉字表”,1981年10月日本以法令形式颁布实行。表中收有1945个汉字,现在日文书、报、刊物上所使用的汉字基本上不超出这个范围(一些人名、地名所用汉字除外)。另外,“常用汉字”中又有996个特定基本字为小学课本选用,称之为“教育汉字”。
【日语的汉字与中国语汉字的异同】在形、义、音三方面有完全相同或非常近似的,但也有相差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
A、在字形上:完全相同的,像“中国、体育”等等;不同的,中国语的“归、图、劳动”日语写成“帰、図、労働”等等;差别很大的,中国语中的“龙、假、义”日语写成“竜、仮、義”等等;日本还有自造字,像“峠、畑、鰯”等等。
B、在字义上:完全相同的,像“中国 、人民、物体”等等;部分相同的,像“最近”这一单词在中国语中即可表示过去也可表示将来的时间,而在日语只表示过去的时间(表示将来的日语说“近頃”);完全不一样的,中国语的“汽车、手纸、娘”,在日语中的意思为“火车、信、姑娘”的意思。
C、在发音上:日本汉字发音一般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为模仿中国语的读音,像“天安門、人民、劳动”等等,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的情况下音读较多;训读是日本固有的读音,像“春、夏、秋、冬”等等,一般单个汉字情况下训读较多。另外也有少数单词为音训混读的,像“每朝、見本”等等。
【日语的词汇(語彙)】日语的词汇按照它的起源可分为四种:和语、汉语、外来语、混种语。日本固有的词叫做“和語”,像“私、高い、静か”等等,这类词绝大多数是使用单个汉字,并且训读的较多;由中国传入到日本的词叫做“漢語”,像“学生、天安門、新年”等等,这类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较多,并且音读较多;由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和地区传入到日本的词叫做“外来語”,像“コロナウィルス、ワクチン、ジーパン”等等,这类词全都用片假名来书写;上述三种词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新词叫做“混種語”,像“フランス語、野球チーム、パラ込み”等等。
日语里面的汉字是读中文吗?
日本的语言,先于文字。
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古代几个的不同时期,先后传到日本的。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汉语,发音各不相同。因此,传到日本的汉字发音就会不同。
按照中国古代汉语的发音和意思,原封不动地传到日本的汉字,在日本被叫做:音読。
只取汉语的意思,而特别在汉字上标注了日语发音的汉字,在日本被叫做:訓読。
日语里面的汉字是读中文吗?
可以把日语理解成咱中文的一种方言[灵光一闪]
读音与普通话区别很大,但写出来基本是八九不离十的。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咱们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机智]
日语里面的汉字是读中文吗?
日语的汉字有两种读法:训读和音读。训读是日语原有的词汇,用汉字来表达含义,比如大和民族的大和,读起来像雅马滔,读音和汉语没有任何关系。音读则是模仿汉语的发音,但这个发音更接近汉字引进时代的唐朝发音,比如漢字两个字,读起来就比较接近汉语的发音。不过因为只是模仿,整体上发音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日语里面的汉字是读中文吗?
有的读音相似 也是字面意思 比如青椒肉丝,有的有点不一样,比如饺子,指的是煎饺,野菜指的是蔬菜,还有的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比如大丈夫的意思是没关系 不要紧等等一系列意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