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有外国人喜欢翡翠?

为什么翡翠只在亚洲流行,而西方国家等外国人很少喜欢?

东西方对于珠宝的品味喜好,就好像做菜一样,咱们讲究的是用心,用经验和感觉,而西方人习惯于用刻定标准,东方讲究的是诗意,西方喜欢的是工艺。

翡翠是一种特殊的宝石,很少会有外国人懂得翡翠的内在美感。

在西方,翡翠通常并不被看做上等宝石,即便是有人佩戴,往往也都是选择那种色泽艳丽的翡翠,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内在差异造成的必然。

西方重色,不懂翡翠

外行看色,内行看种!翡翠的灵魂并不在颜色,而在种水。

很多人都以为翡翠越绿越好,实际上选择翡翠的时候,如果只是看颜色绿不绿,不看翡翠的种水,最后挑出来的也基本都是干青或者铁龙生,都是质地粗糙干巴巴的。

再怎么绿的翡翠,种水不好,都没有市场价值。

有句老话叫做“水多一分,银增十两”,种水说的就是翡翠的质地结构与透明度等等,这是一种经验概念,其实很难完全标准化。

翡翠种水的好坏,跟玉石的品质鉴定一样,实在无法以细刻标准来断定。

中国人做菜的时候,往往都是盐少数,酱油少许,糖一点这类,而西方人几乎都是用盐几克、白酒几毫升这样。

说到底,翡翠就是一种诞生于东方文化之中的宝石,与西方文化生来不合。

西方人看宝石,主要看宝石的色泽是否艳丽,光芒是否夺目,而东方人看宝石,主要看宝石成色是否圆润通透,欣赏角度天差地别。

东方会意,西方重工

东方很多意境绝美的诗词,翻译成外语后,就完全失去了美感。

纯天然的宝石在开采之后,还需要进行诸多方面的加工才能展现其美,而在宝石的加工方面的风格,也看得出翡翠为何在东西方的处境完全不同。

西方的珠宝,往往都讲究堆砌、奢华,恨不得将全部都展现出来。

东方非常忌讳珠宝首饰方面的过度沉冗,觉得那样反而会失去珠宝本身的美感,东方的珠宝往往都是乍一看不觉得如何,仔细看才觉得贵不可言。

翡翠自然也是需要加工的,而东方工匠对翡翠的加工,与西方完全相反。

对于上好的翡翠,好的工匠都尽可能避免浪费,而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做减法,最终展现出作品的美感,一些有杂质的翡翠,通常也会被能工巧匠雕刻掩盖掉不足。

翡翠本身已经足够美,能够恰到好处的展现其美就好。

西方的珠宝加工,通常选择的都是“贵上加贵”的模式,比如把钻石镶嵌到铂金里,把各种宝石串成一大串这类,很多的翡翠在西方工匠那里,根本无法加工。

实际上,西方也有些人会佩戴翡翠,像是妮可·基德曼、杰西卡·查斯坦等著名欧美女星,都曾佩戴过翡翠珠宝出现在公众场合。

不过,西方人佩戴翡翠的风格,往往让人看不出那是翡翠,完全就像寻常绿宝石。

翡翠如同中国画,讲究的是纯粹与意境,这是西方人怎么都学不会的。

西方人所偏爱的,依旧是那种色泽透亮,颜色艳绿的翡翠,最后被加工成各种几何形状的珠宝首饰,这也是西方珠宝偏好的一向风格。

不仅如此,欧美人对翡翠不感兴趣的背后,也有厚重的商业利益,翡翠这种宝石产地极少,多产自缅甸北部与周围地区。

从翡翠原料的开采与下游的加工销售等,几乎完全被中国所掌握。

对于无利可图、无缝可钻的领域,西方人向来的习惯都是排挤、抛弃与不屑。

当年中国做出了人造钻石,西方人说含有杂质,如今中国造出了无杂质的人造钻石,西方人说有杂质的才好,翡翠在西方难以盛行,除了文化迥异,也因为商业利益之争。

为什么很少有外国人喜欢翡翠?

首先,确切的说,不是亚洲,而是在中国流行,作为亚洲其他的主要国家如日本,韩国,他们对翡翠不感冒,不客气的说,就是我们自己玩,包括台湾,如果翡翠全世界都追逐,那么缅甸为什么把毛料都往中国卖?那些中缅边界,为什么缅甸人偷偷弄一袋原石就知道往中国运,运来就有钱,别的国家不认可,再说直接点,就是清末慈禧把翡翠玩火了,然后宋美龄在台湾也发扬了一下,如果说文化,确实有文化传递,但是如今有多少人追逐的是玉的文化,都是在追逐利益罢了

为什么很少有外国人喜欢翡翠?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很少有外国人见过翡翠,如果他们经常见到翡翠,其实也会喜欢的,张旸老师有个美国朋友,很多年前在云南留学,离开云南的时候,特地买了几块翡翠带回国送朋友呢!

由于东西方文化不一样,西方人对闪烁璀璨的钻石和多姿多彩的宝石比较感兴趣,而东方人对低调内敛的玉石比较青睐,和田玉和翡翠就成为了中国人的最爱,这是由各自的文化基因决定的。

翡翠的价值判断标准比较复杂,外国人分不清翡翠的种水,难以理解帝王绿和正阳绿的差异,更不懂数千年的雕刻文化所蕴含的寓意,因此难以欣赏翡翠,也没有办法区分翡翠的优劣,不能像钻石和宝石那样进行精准的分级。

其实也有不少国外的收藏家对翡翠情有独钟,著名的美国名媛芭芭拉赫顿就是翡翠的忠实爱好者,她所拥有的一串翡翠项链,据说是清宫中流传出来的,极为美丽和珍贵,只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对翡翠了解太少,因此没有机会爱上这美丽的玉石。

为什么很少有外国人喜欢翡翠?

外国人认可的宝石,也就红蓝绿钻四种,都是矿物,要求纯净度越高越好。中国的玉石,成分是岩石,是种混合物,也没法衡量纯净度,当然,聪明的国人发明了各种“种”来形容它。传统的玉文化,标准就是白,白无暇最好。完璧归赵的故事里,蔺相如对昭襄王说,璧有瑕,请指示王。说明白玉上一点点瑕疵都是大事,会导致价值大减。至于翡翠值钱那就是清中期以后的事了。当时英国控制了印度缅甸,但殖民地与中国的贸易一直逆差。英国佬知道中国的贵族喜欢各种珍玩奇物,就把这种漂亮石头和鸦片等等一起输入中国。翡翠本来是指一种鸟,国内不产硬玉,也没名字,估计还是十三行的高人给起的,就像鸦片起名叫福寿膏一样。

为什么很少有外国人喜欢翡翠?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家都提到的名人效应,如慈禧和宋美龄,里面应该也有当时商家的营销手段。二是翡翠和中国传统的玉相似度很高。这里面就存在许多文化层面的传承。三、结合第二点,其实归根结底大概是地质方面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地大物不博的国家,在资源层面如此,宝玉石角度亦如是。因为我国这么大的领土居然没有一地产宝石,所以退而求其次玩起了玉石,而国外一些国家来说,他们拥有更稀有 更美观的宝石,当然对我们所说的玉(在宝石学角度大致只能划为石头)不屑一顾。而翡翠作为硬玉,自然在国外也不受欢迎。。

为什么很少有外国人喜欢翡翠?

首先是没有文化氛围。鬼知道戴的翡翠是不是玛瑙。 宝石之所以漂亮。在于它的光泽度。珠光宝气。翡翠在光泽度上面较逊色与钻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