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宣知晓“龙华聚首”,为何不认同“凤鸣岐山”天意伐纣呢?

龙华聚首”的说法,这只出现在电视剧当中,是慈航真人对孔宣所说。

剧版里,吕岳的弟子播撒毒痘,痘疫解除之后,孔宣明言自己早就知道姜子牙与慈航道人玩儿的花样,他只是不愿自己的士兵去冒险,白白送了性命,所以才没有揭穿。

慈航道人对孔宣明言:“八百载后,龙华聚首。”其实这是在按时后来慈航道人与孔宣都投身西方教中,成为观音与孔雀大明王,在西天重聚。

在《封神演义》原著之中,孔宣并没有与慈航道人有过交集,也并没有什么“龙华聚首”之类的说法,不过孔宣的确知道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

原著中的孔宣,乃是三山关总兵,汜水关失守之后,纣王下旨让孔宣出兵镇守金鸡岭,阻止姜子牙的大军过去。

孔宣能力强悍,法力高得惊人,阐教副教主燃灯道人毫无办法,离火之精陆压道人也只能落荒而逃,大鹏只是看出其真身属于鸟类,但也看不出他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按照原著的描写,孔宣乃是世间第一只孔雀,其母乃是凤凰,他见到过元始天尊化身盘古开天辟地,其修为堪称通天。

以孔宣的实力,纣王是绝对不能强制让他听命于商朝的,必须要孔宣自愿,当然孔宣也的确是自愿保护成汤江山的,并且已经很久了。

而孔宣与伐纣大军对战的时候,姜子牙等曾质问孔宣,既然其根基深厚,为何不知顺逆助纣为虐,阻止西周讨伐商纣的正义之师,而孔宣却不以为然。

孔宣是天地之间的第一只孔雀,周身赤红更似凤凰,而他的母亲就是天地初开的时候所诞生的第一只凤凰,孔宣是上古神灵之子。

夏桀之时,凤凰陨落凡尘之中,碰巧此时人间的商王朝兴起取代夏朝,而孔宣在母亲羽化之后继续守护殷商,这也就是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对于孔宣来说,他的母亲是商王朝的保护神,而他也与生俱来是商王朝的庇护者,无论如何保护成汤江山,是他出生开始就有的责任。

孔宣对战燃灯与后来的准提道人的时候,都直言自己根基深厚,早就知道天命为何,反而嘲笑燃灯道人等,觉得他们自以为是。

从资历修为来看,孔宣是圣人之下无敌的存在,对于鸿钧老祖定下的周兴商灭的玩儿法,他自然也是知道的,但西周兴起用的名号却是“凤鸣岐山”,让他很不爽。

孔宣乃是凤凰之子,倘若真有所谓凤鸣岐山,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人间改朝换代原本不关他的事情,可三教教主打着凤凰的旗号说事儿,让孔宣觉得不忿。

作为世间第一只凤凰,孔宣的寿元极长,修为极深,早就勘破了天道轮回之间的奥秘,但他既不属于阐教,也不属于截教,与鸿钧法脉没有任何关系。

既然没有任何关系,那么阐教与截教之间的争斗也与他无碍,可三教偏偏找上门来,他虽然知道成汤注定要灭,自己也无力阻止,但他没有放任不管的义务。

所以说,孔宣并非是不认同周兴纣灭的天意,但他就是不满“凤鸣岐山”,何况他自恃法力修为无边,绝对不可能轻易低头,就这么给阐教让路,直接放弃掉他所守护的殷商。

孔宣知晓“龙华聚首”,为何不认同“凤鸣岐山”天意伐纣呢?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孔宣是截教准圣级别的大拿,似乎比同样是准圣的赵公明还要犀利。作为上古神兽凤凰之子,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只孔雀,孔宣自带光环,五色神光号称无物不刷,连人带物统统包饺子,就是阐教副教主燃灯道人和神秘的散仙大佬陆压道人都奈何他不得。纵观整个封神大战,圣人之下,宝贝为王,能够如此犀利又不凭借身外之物的神圣,除了孔宣还有谁?

而然,就是这样一个逆天的牛人,最终还是被西方教的准提道人给收服,带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就跟接引道人的口头禅一样,孔宣”与西方有缘“。

姜子牙西岐金台拜将,和周武王姬发反咬一口,率领西岐大军对宗主国殷商开启了总攻模式,孔宣临危受命,被纣王调往金鸡岭,作为西征主帅,阻挡西岐叛军。影视剧中就来了怎么一段奇遇,一问一答的对话。慈航道人高居城楼,俯仰天地,剑指孔宣,杀人诛心,问了一句:”天地悠悠,八百载后,龙华聚首。你孔宣难道不知道这是天意吗?“孔宣鼻子里哼了一声:”本帅岂有不知之理?”那是相当的傲慢,对慈航道人华丽的无视。

所谓的“龙华聚首”与“凤鸣岐山”,其实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穿在一起的,换言之,具体就是神仙浩劫、封神大战和商周互伐、扶周剪商,天上地下一并解决。这样的天道玄机,连慈航道人这个金仙级别的人都懂,孔宣这个天下第一只孔雀、准圣级别的大佬自然就更明白其中奥妙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孔宣深谙封神大战的玄妙,结果也是注定的,他为什么对慈航道人的话爱答不理,甚至嗤之以鼻呢?答案就是四个字:有恃无恐。孔宣能够判断未来神仙道和人皇命运的走向,他对所谓的天道,别人划的道道有不同的理解,即是对“凤鸣岐山”有截然不同的注解,即便将来有所谓的龙华聚首,他也有一争雄雌的另一套打算。

同时,截教这类神圣,跟通天教主一样,都有个”通病“,那就是:性情中人,认死理,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是万死不辞,一旦认准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我们一起来看下孔宣的一番操作——有恃无恐与神补刀。

第一、龙华聚首与凤鸣岐山:到底是谁的天道?天意又何在?

(一)天道是谁的天意:立场不同,看法不同。

封神大战与西岐反商,源于上古正神女娲娘娘的一句话" 亵渎正神,纣王无道“,和昊天上帝的敕命,要求阐教”十二金仙俯首称臣“。两点归结为一点:即是1500年一遇的神仙红尘杀劫。

而作为被动接受的鸿钧道人一方,比较不满意,特别是教教通天教主一方,愤愤不平,这摆明了是要鸿钧老祖玄都紫府玄门阐教、截教内斗啊!嗯,手足相残,兄弟阋墙。

但是呢,作为阐教实际掌门人的元始天尊却说了一句话”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也必有治世能臣出。”元始天尊这句话,实际上是委婉地承认了火云洞三圣皇、女娲和昊天的“天道”意志,甘拜下风,然后好见机行事,给阐教争取比较好的结果。

什么是天道呢?火云洞三皇女娲系,包括昊天上帝划出来的道道就是天道,这可能也是符合神仙道的运行规则的,与“上天垂象”不谋而合。对元始天尊和阐教来说,顺势而为,在封神大战中稳保十二金仙,并使阐教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天道。对通天教主和截教来说,挽回颜面,保持自尊,然后再寻觅机会“截取一线生机”,给截教保留更多鲜活的种子,这就是他们的天道。

所以你看,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山头,立场不同,态度不同,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同,有的会不约而同,有的则会走向完全的对立面。女娲系,阐教和截教,就是这样的关系,前两者握手言和,共谋大计,后者则孤家寡人,茕茕孑立,一意孤行,二比一,等于是被“天道”抛弃了。所有的道理都是自我解释,自圆其说,自以为是。

(二)凤鸣岐山与龙华聚首:孔宣的选择与站队。

孔宣的态度,实际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殷商股肱、商纣王麾下统兵大帅的立场,一个是这个上古凤凰所生的天下第一只孔雀的神佛界的身份与地位的选择。

1、凤鸣岐山与天命玄鸟:天赋神权与人皇、天子的合法性。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历代商王都自视为是玄鸟的后裔,人皇的基因来自于轩辕黄帝的子孙颛顼帝的妃子简狄,所以,纣王帝辛也具有完全的合法性,神性,君权神授。

孔宣作为殷商三山关的总兵,临危受命的金鸡岭的统帅朝歌十万大军的统兵大帅,他面对的是姜子牙率领的西岐大军。

孔宣问曰:“你原是殷臣,为何造反,妄自称王,会合诸侯,逆天欺心,不守本土?吾今奉诏征讨,汝好好退兵,敬守臣节,可保家国——《封神演义》

姜子牙与孔宣两位大帅在金鸡岭遭遇,孔宣上去就怒怼了姜子牙怎么一句话。

彼时,殷商纣王是正统人皇,子性殷商是姬姓西岐的宗主国,西伯侯姬昌乃至周武王姬发,都是纣王敕封的西伯侯,西岐攻打朝歌,当然是大不敬,是忤逆,是以下犯上的了。

孔宣深受纣王器重,肩负保家卫国的使命,自然就认为,姜子牙西岐一方是叛军,拿下他们,正是孔宣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凤鸣岐山,周文王姬昌玩得漂亮,依葫芦画瓢,仿照殷商的“天命玄鸟”,也来怎么个套路,以博眼球,取民心。

可是呢,作为上古凤凰的儿女,孔宣这个第一只孔宣却不以为然,孔宣认为,这实在是个美丽的童话,编织的美梦。即便有众多的高人与之抗衡,他还是要试一试,不甘心。再者,为王事效命,马革裹尸应该是对他这个将帅最好的礼遇了,血性使然,没办法,人,还是要有点精气神的,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

2、龙华聚首与封神大战。

慈航道人说的“龙华聚首”是个什么意思呢?

原来指的是,封神大战结束,周武王周朝立国的800年后,如来佛祖举办的一场西天极乐世界的大盛会,烟火晚宴,牵头人则是东来佛祖弥勒佛,如来借他的生日晚会,诸天佛老,灵山雷音寺有头有脸的大佬们坐一起,大家吃块蛋糕,讲经说法,协调意见,怎么个意思。

嗯,如来佛祖主持的酒会,讲的是排场,面子,说到底,就是神仙道中诸天佛老的身份、地位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神仙待遇,能坐什么位子,吃多大蛋糕。

孔宣知不知道这个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件呢?

根据孔宣和慈航道人的对答,我们可以清楚地答出结论:孔宣不但知道这个事情,而且懂得其中的奥妙——不就是再次“封神”的意思吗?慈航道人这是在拿孔宣的神仙界未来地位做要挟呀有没有?

我们来猜测下这个“龙华聚首”的大致名单,至少会包括参与过封神大战的怎么几个神圣:

接引道人,燃灯道人,多宝道人,慈航道人,普贤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毗卢仙,长耳定光仙,等等。

以上几位大佬,都是身负红尘杀劫,直接参与了封神大战的,有扶周的,有助商的,有阐教的,有截教的,当然,也有不请自来的西方教高人。

这些神仙大佬都是封神大战中的佼佼者,有先天圣人,有准圣,也有大罗金仙,有渡劫成功的,或者被西方教重开泥丸宫的,也有背叛者,或者叫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的。能够参与如来佛祖亲自加持的神仙大聚会,那就说明,你的道行足够高深,你的神仙界地位足够可以。

亲,你且来看,这是什么?原来,这个所谓的龙华聚首,其实就是未来800年后的神佛界的另一次“封神”庆功宴啊!

慈航道人拿龙华聚首来说事,来劝阻孔宣,回头是岸,不如投靠阐教,谋个将来的好出路。孔宣是个什么态度呢?

不好意思,孔宣是哈哈大笑,冷笑三声,他对这个事情不是不重视,实际是深深地鄙视,极度看不上。哦,就你们几个人,举办个生日会,有什么好得意的,你们就自娱自乐吧,俺看不上,怎么个意思。

孔宣为什么怎么高傲,怎么不领情呢?嗯,孔宣有自视清高的出身和修为,也有绝地反击的极佳手段。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孔宣的有恃无恐与绝地反击:浴火重生与凤凰涅槃的孤傲和手段——冷酷到底。

前面我们说过了,作为上古凤凰的子女,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只孔雀,孔宣对所谓的天道路数也心有灵犀,连慈航道人都能知道未来800年,他更懂其中奥妙,更能洞察万物,窥视天机。

在孔宣看来,顶级的神圣已经给神仙道划了道道,讲了规则,后面的凤鸣岐山,龙华聚首,也应该是冥冥注定的,不能变更的。也就是说,截教和商汤的覆灭在所难免,好汉不敌四拳,被围殴,迟早的事。

可是呢,孔宣也知道,无论如何,他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其他人奈何他不得,第一只孔雀,稀有品类,国宝大熊猫爆弱了。

结果不会有多糟糕,又不太能接受封神大战这样的所谓天道,于公于私,他都要闹一闹,搏一搏,亮点绝活。

天地悠悠,八百载后,龙华聚首。这句话,慈航道人无疑泄露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周朝只有800年江山,也难怪,谁叫你周文王只背了姜子牙800步呢!想想这个,孔宣是得意的笑啊!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金鸡岭一战,除了天道圣人级别的,孔宣把阐教门徒打了个遍,上至阐教副教主燃灯道人,下至杨戬、哪吒、雷震子这样的三代弟子,就是“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的西昆仑散仙陆压道人都得开溜。很不幸,孔宣被西方教准提道人一句“你与我西方有缘”给带走了。

但是呢,这还没完,远远不算完,孔宣留了后手。我们一起来看下,孔宣到底后来又做了些什么逆天的事。

(一)封神大战后的道佛转化格局:

姜子牙封神,昊天天庭重新充盈,神仙道新秩序建立。

随之而来的,则是西方教的演化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创制。

有说法是老子,也即是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这才有了佛教取代西方教的事情发生。不管怎么说吧,以如来佛祖为尊的另一个神佛山头出现了。

其中有:

接引道人——东来佛祖弥勒佛,未来佛。都有人种袋或是乾坤袋,应该是一个人吧。就是《西游记》里小雷音寺里的黄眉大王的主人。

燃灯道人——燃灯古佛,上古佛,过去佛。

多宝道人——释迦如来佛,现世佛。

慈航真人——观音菩萨,华严三圣之一,《西游记》中的七佛之师。

普贤真人——普贤菩萨。

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

毗卢仙——毗卢遮那佛。

长耳定光仙——长耳定光佛。

以如来佛祖为代表的西天极乐佛陀世界建立了。

(二)孔宣的先发制人与惊艳表演——孔雀大明王吞食如来佛祖。

封神迷们都很羡慕肉身成圣的阐教七个人:哪吒四父子、杨戬、雷震子、韦陀。官衔最大的,也不过是托塔天王李靖而已,统领十万天兵天将的玉帝凌霄宝殿的大护法。

可是呢,跟孔宣比起来,那可真不值一提。

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 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 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西游记》

吴承恩《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阻路狮驼岭,孙悟空搬救兵,去天竺国大雷音寺求如来佛祖帮忙捉拿金翅大鹏雕,如来就对凤凰、孔雀和大鹏鸟做了怎么一番介绍。

这就是孔宣的由来。上古凤凰所生,“最恶”,本事大,吃人。

孔宣本事大是真的,大家都曾经是截教中人,通天教主的得意门生,知根知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孔宣最恶毒,好吃人,多半是他编排出来的,也就吃过他一人而已吧?

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于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西游记》

根据如来的说法,孔宣曾经吃过他一次,生吞了肚子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被带到西方教的孔宣,他依然很不服气,不舒服,孔宣对西方教充满了傲慢和偏见。他推算出来了,这个多宝道人要修炼成丈六金身,要成为西天世界的新主人,于是,他果断出手了,恶向胆边生,有心要吃掉如来。

结果怎么样呢?孔宣还真就怎么干了,在雪山之巅,如来正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的时候,孔宣把如来给吃掉了。

有什么后果呢?孔宣不但没有被毁灭,反而加官进爵,被如来佛祖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得,这下不得了,孔宣直接上位成了如来佛祖的长辈,而且从这个”佛母“的称号看,还成了万佛之母,即是说,所有的西天神佛,都是他的后生晚辈了,见面得行磕头礼。

亲,你看看,孔宣这个待遇好不好?倍儿有面子。

这,也是孔宣当初对慈航道人有恃无恐的一个究极原因所在。

(二)孔宣的华丽无视与冷酷到底——龙华聚首不参与。

此前,慈航道人给孔宣上了一堂课,讲了很多大道理,龙华聚首怎么怎么好,都是有头有脸的神佛大佬。

800年后,龙华聚首。

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封神大战800年后,正好就是东西周彻底覆灭,秦汉王朝崛起的时候。

根据《四十二章经》的描述,汉明帝夜梦金人,闪闪发光,还会飞,一打听,就是所谓的金身罗汉,天人。于是就有了白马驮经的故事,从西域大月氏国请高僧到内陆讲经说法。

对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小说来说,所谓的龙华聚首也正好掐中了这个时间点。

东来佛祖弥勒佛开生日宴会,西天现任大领导如来佛祖亲自主持,高登七彩宝座,开坛说法。道行高的继续进益,修为不够的也能沾点光,蹭个热度,可谓是皆大欢喜,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此盛会,实在难得,多少人都梦寐以求,求之不得。

可是呢,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却没有来,缺席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佛母有意为之,故意的。孔宣就心说了:“哟,慈航道人观音菩萨一定也会去的吧,想当初,他那么一个劲儿地吹,龙华聚首多么有光彩,有待遇,有面子,有好果子吃。我老人家今儿还真就不稀罕去了。都别来烦我,谁请都没用。”

——不给面子,孔宣就怎么牛。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谓天道,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诠释,就看你站什么位子、用什么角度去考量了。

孔宣作为盘古开天地以来上古凤凰所生的第一只孔雀,在整个封神大战中的表现也确实相当犀利,可圈可点,妥妥的准圣一枚。凤鸣岐山与龙华聚首,一个是因,一个是果,阐教和截教以及西方教,不同的位子,不同的角度,自然会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诠释的注脚也因人而异。对于孔宣来说,既然凤鸣岐山是个定数,那天命玄鸟又怎么解释呢?即便真的是所谓的天道,他也要试一试,他是截教通天教主碧游宫里的佼佼者,他是殷商人皇受命的讨逆大元帅,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都没得选择,必须誓死一搏,一争高低。尽管孔宣败走金鸡岭,被西方教准提道人带走,可是呢,他的最终结局还是相当的好。孔宣吞了佛祖,反而成就了西天佛母的位子,后面拒绝参与慈航道人所说的龙华聚首神佛盛会,也是有意为之。解气,舒坦。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

孔宣知晓“龙华聚首”,为何不认同“凤鸣岐山”天意伐纣呢?

龙华聚首

我们形容一个人的智慧如神,可以预前测后,常常说是:“上知500年,下知500年”。

在西岐城上孔宣识破了姜子牙“撒豆成兵”之术,却不愿意滥杀无辜百姓,于是退兵。此时,慈航道人说道:“天地悠悠,八百载后,龙华聚首”,孔宣回道:“本帅岂不知龙华聚首的玄奥” ?从孔宣知晓“龙华聚首”的玄奥大道理,和孔宣知晓燃灯道人和陆压道人的来历中,可以看出孔宣知晓的岂止“上800年,下800年”。

要知道800年后释迦牟尼佛祖出世,出世的那一天被称为“龙华会”。后来因与西方有缘的缘故,孔宣成为佛母孔雀大明王,与后来入释门的慈航道人也就是后来的观世音菩萨在佛祖的“龙华会”上相聚,也就是800载后“龙华聚首”。

孔宣是凤凰的儿子这是毋容置疑的。是由凤凰在混沌初开,天地交合,万物皆生时,得交合之气,生下孔宣和大鹏。

殷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指具有可以代表天命的玄鸟,能带天命的玄鸟自然是凤凰,而凤凰降下的地方产生了商民。也就是说孔宣和殷商是同胞兄弟,至少能确定是同属一脉的亲戚关系,这样一来孔宣也就有责任和义务守护殷商了。

凤鸣岐山:是指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凤凰的出现是祥瑞和吉祥和谐的象征。凤凰既然出现在西岐也就表明西岐有仁德的人出现,这个人就是指姬昌,也指西岐将兴盛。

“凤鸣岐山”其实并未暗示西岐可以伐商,毕竟西岐是殷商的属国,二者是君臣关系。

而在西岐和元始天尊为代表的圣人看来西周兴盛乃是上天的意思;而此时,殷纣则是朝纲败坏,荒淫无道,民不聊生,也是上天的意思要其灭亡的。于是周兴商亡,也就成了天意。而“凤鸣岐山”也就成了以姜子牙为代表的元始天尊的阐教门徒支持西岐伐纣的开端。

在孔宣看来“凤鸣岐山”,只是指岐山有仁德的人出现,岐山之地是个吉祥和谐的地方,岐山指西周,西周则是殷商的属国,姬昌是殷商的臣子,而姬昌是殷商众多的臣子中最有德行的一个臣子。西岐的任何伐商行为,则是“以下伐上”,实际上是“逆天反叛”;只不过是以“凤鸣岐山”为由“妖言惑众,”借口反叛而已,这是孔宣所不能接受的。

再说凤凰是孔宣的母亲,其母亲在岐山鸣叫只是告诉世人,西岐是吉祥和谐之地,西伯侯是一位仁德的臣子,并无让西周伐商之意。否者,凤凰一定会通知孔宣离开殷商或者是助周伐纣。所以孔宣知晓800载后“龙华聚首”的玄奥,并不认同“凤鸣岐山”是天意伐纣。

孔宣知晓“龙华聚首”,为何不认同“凤鸣岐山”天意伐纣呢?

孔宣知道自己命运,也知道龙华聚首,为何却不认同凤鸣岐山是天意?

释迦牟尼出生长大后创立佛教成为如来佛。后来佛教徒把如来的生日称之为龙华会。

龙华聚首,便是说的在龙华会上相聚。

在封神榜之武王伐纣这部电视剧里,孔宣阻拦西岐,他与慈航道人曾经有过一番对话。

慈航道人对孔宣说了一句话,天地悠悠,八百载后,龙华聚首。

封神里的慈航道人后来成为了佛教的观音菩萨。而孔宣是孔雀,他后来被准提道人降服入了佛教,成为了孔雀大明王菩萨,也即是佛母。

慈航道人的这句话,便是说八百年后,释迦牟尼出世,创立佛教后,他们二人会在龙华会上相聚,因为他们二人都入了佛教。

当然,这是武王伐纣电视剧里的改编,其实原著里并未有这句话,慈航道人与孔宣也没有见面。

只是孔宣见到燃灯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不遇知音,不发言语。

其实后来燃灯和孔宣也都入了佛教。

如来是佛祖,他的生日便是龙华会,佛教徒也都会参加这个盛会,后来燃灯道人、孔宣、慈航道人等等都入了佛教,说他们龙华会上再聚首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封神演义里的孔宣说了不遇知音不发言语,其实他的知音便是准提道人,也并不能说他们是知音,是因为孔宣知道自己的命运,要入佛教,做佛母。之所以他这么说,无非是给自己个台阶下,免得被人说他是被强行抓进了佛教。

孔宣知道自己的命运,也知道自己将来会和燃灯以及阐教十二金仙当中的几个在龙华会上聚首,那么他为何却不认同凤鸣岐山、武王伐纣是天意呢?

小刘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凤鸣岐山,极有可能是假的,或者是仿冒的。

孔宣是凤凰之子,凤有没有在岐山鸣叫过他还是知道的。

又或者元始天尊为了完成封神,女娲娘娘为了教训纣王,他们故意安排了一个假的凤凰在岐山鸣叫,美其名曰凤鸣岐山,目的只是为了让西岐得到民心,说明商朝该要灭亡了。

因此,孔宣对于凤鸣岐山武王伐纣是十分不屑的。

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有说是凤凰,有说是燕子,还有说大公鸡的。

但不论玄鸟是什么鸟,在他前面还有两个字,天命。

既然天命玄鸟代表着天意,那凤鸣岐山怎么也代表着天意呢?

天意怎么转变的如此快,天意就这么不值钱了吗?

一个左右摇摆不定的天意,又有什么资格让人认同呢?尤其是孔宣法力高深,还是最接近天意的存在,所以他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天意,也就不会认同天命归周。

三,越是接近圣人的存在,他们就越是不相信天意,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拳头以及自己的谋划。这就是所谓的拳头大说话就管用。

女娲娘娘被纣王亵渎,他要杀了纣王,但因为两道红光所阻,她杀不死纣王,之后她派出轩辕坟三妖去迷惑纣王。

在这里,小刘就很想说,既然天意让商朝灭亡,那么女娲娘娘还派出三妖去迷惑纣王做什么呢?

正是因为女娲娘娘这个作为,导致人间生灵涂炭,难道这不是女娲娘娘的错吗?

无论妲己做多少恶事,最起码有一半要算到女娲的头上。

既然天意让商朝灭亡,女娲干嘛还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去做这个恶事呢?

很显然,天意只是天意,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因此,无论凤鸣岐山有没有发生,孔宣都不在乎,他只相信自己的拳头。

四,孔宣是商朝总兵。

孔宣原本是三山关总兵,后来由于西岐势大,商朝无可用之人,所以纣王派他到金鸡岭去阻拦周兵。

无论孔宣心里认不认同凤鸣岐山,他的官职让他都绝对不能认同。

如果商朝总兵在士兵面前都认同凤鸣岐山,那么必然会导致军心涣散。

正所谓食君俸禄,为君解忧。既然做着商朝的官职,就必然要为商朝效力。

所以,孔宣在阻拦周兵时,全心全力为商朝效力,抓了西岐许多大将,包括哪吒、雷震子、李靖、金吒木吒等等,但抓了之后,孔宣却都不杀。

总兵的职责让孔宣只能全心全力效忠商朝,但如果有一个人能降服他,那这就不能怪他没有效忠商朝,是因为他能力不行。

这也是孔宣所言,不遇知音不发言语。因为他只有等。

正如闻仲一样,明知道商朝伤痕累累,但也一样要保护,纵然身死也在所不惜。

小刘侃封神,请关注。

孔宣知晓“龙华聚首”,为何不认同“凤鸣岐山”天意伐纣呢?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身似黄金映火,一笼盔甲鲜明。大刀红马势峥嵘,五道光华色映。曾见开天辟地,又见出日月星辰。一灵道德最根深,他与西方有分。

——《封神演义》·六十九回

孔宣,纣王麾下驻三山关的镇关总兵,因姜子牙挥师入关,被火速调往金鸡岭布防拦截。出身名门原形是世间第一只瞠目细冠红孔雀,母亲是上古飞禽之祖的神鸟凤凰。混沌初分得道修成人行,傲骨天成志向远大,自诩天下虽大其一人可往。有独门绝技“五色神光”,分为青、黄、赤、黑、白五色,号称五行内无物不收。了却生生理不向三乘游,西方的准提道人都赞叹:“孔宣得道根行深重”。无论道行法力都是加入西方阵营最强的一个,称得上是圣人之下第一人。

金鸡岭下展开五色神光,哪吒、雷震子等人几乎是秒杀,照妖镜识别不出真形,西昆仑陆压放不出飞刀,灵鹫山燃灯道人借机而逃,让元始天尊彻夜不眠的羽翼仙也被打的落下尘埃。后来,西方准提道人现出十八手二七四首的圣像将其收服。

下面我们来看问题,孔宣知道“龙华聚首”,为何不认同“凤鸣岐山”的天意而执意护纣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两个名词,那就是什么是龙华聚首,什么又是凤鸣岐山?

所谓的龙华就是佛家的龙华会,又称龙华三会、弥勒三会。是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道的说法,佛陀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生人间出家学道,坐在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正等觉前后分三次说法。之前在释迦牟尼的教法下没有成道之人,赴龙华会分上中下皆可得道。

可见,这龙华会是修行之人成正果的一次难得机会。

那么何为龙华聚首呢?

其实原著中并没有提到这个词,而是出现在电视剧《武王伐纣之凤鸣岐山》里,九龙岛的吕岳在西岐撒下瘟毒士兵无一幸免,金咤奉命去请黄龙真人未回。此时孔宣闻讯率五百骑兵前来攻城,姜子牙无奈只好使撒豆成兵的障眼法,然早已被道行高深的孔宣看破,因担心自己的士兵染上瘟疫,故下令原路返回。

站在城上的慈航道人对孔宣说:“天地悠悠,八百载后,龙华聚首。”这是这个名词的出处,金鸡岭准提道人降伏孔宣带到西方,而封神后慈航道人与普贤、文殊等几位师兄也加入沙门,也就是两人最后去了同一个单位。龙华会又是佛门盛会,慈航道人在这里以偈言暗示孔宣,日后会在龙华会上相聚,所以说出这样的话。

慈航道人的话,其实也是对孔宣深厚道行的肯定。而在影视中孔宣对于龙华聚首也是了然于胸。

凤鸣岐山,凤顾名思义是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吉祥祥瑞的象征。指周朝将兴盛之前岐山有凤凰鸣叫,人们认为是周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朝兴盛的吉兆。《竹书纪年》中记载:“文王梦日月著其身,又鷟鸑鸣于岐山。

首先,我们来对比这两个词,所谓了龙华聚首说的是未来的事,也就是日后的归宿,而凤鸣岐山是指发生过的事,强调的是前因。前者孔宣凭自己高深的道行可以看出其中的玄机,有一定的预感好比亲身的经历有切身的体会,而后者只是西岐人们的传言,孔宣并没有亲眼见过。也许你会说孔宣不是道行深厚吗,既然能预知未来为何不能知过去呢?

知未来不一定就能知过去,《西游记》里真假美猴王大闹三界,去西天雷音寺找如来辨别真假,如来佛祖对众人说:“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即使得道之人也有局限性,何况孔宣此时还没有成正果。知未来是慈航道人说出了偈言,常人虽不能理解但孔宣一点就透,如同猜谜一样,龙华聚首上慈航道人给了孔宣提示。

凤鸣岐山原本就是听者多见者少,对于效忠纣王的孔宣来说,就是道听途说是妖言惑众不足为信,所以,在两军对战的情况下孔宣不会认可凤鸣岐山。

其次,孔宣道行高深志向远大,在明知自己归宿的前提下,像长耳定光仙那样举手投降,这不符合孔宣的性格。顺从天意主动缴械固然是符合正道,但投降与被打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决定着日后职位分配的问题。俗话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不然人家能知道你几斤几两。投降即便是正道,也丧失了锐气。被打败却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实力,而最后的论功行赏靠的还是自身王道般的实力。

倘若不过过招,准提道人会将孔宣放在眼里吗?还会加封孔雀大明王的职位吗?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乐圣总经理赵青不解的说,格律诗想合作可以明说,何必背后阴谋算计。董事长林雨峰一针见血的是说,不过过招你会把人家放在眼里?

赵青轻蔑的说:“想合作大大方方的提出来,何必出这种损招儿。”

林雨峰笑道:“别说这风凉话,不过过招,你能把小小的格律诗放在眼里?”

——《遥远的救世主》·四十章

孔宣明知龙华聚首,也就是知道自己会加入佛门,可尽管如此也执意要保护商纣与姜子牙对峙,为的就是展现自身实力,让人们知道我孔宣非等闲之辈。同时试试将来要去的西方水有多深,值不值让自己栖息。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地,就必须否定凤鸣岐山选择开战。

最后,孔宣是凤凰之子,凤鸣岐山母亲怎么会不告诉儿子呢?孔宣应该是第一个知情者,可为何不知道呢?只能说明凤凰知道孔宣的结局,是天道而非人力所为,就像瑶池金母不告诉龙吉公主一样。而不知情的孔宣,对于传说中的凤鸣岐山当然不会认同。

一家之言,如有不同见解评论区交流!

:鷟鸑(zhuo yue)《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孔宣知晓“龙华聚首”,为何不认同“凤鸣岐山”天意伐纣呢?

孔宣也看出来了,元始天尊派以姜子牙为首阐教弟子以“凤鸣岐山”天意注定,周兴商亡为由支持西岐讨伐殷商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1.昊天上帝命十二金仙称臣,十二金仙不肯,元始天尊也不舍得放人。而此时正赶上阐教仙人逢杀劫,于是三教共议“封神榜,”然后需要一个渡杀劫的战场完成“封神榜”,人间的周商之争也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封神”战场。

2.截教仙人虽然逍遥自在,但是截教弟子众多有威胁阐教的可能性,再加上通天教主广度众生,导致截教门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心性不一,需要一次大浪淘沙进行筛选。

3.此时,西周姬昌和武王勤政爱民,任用贤人,善施仁政;殷商纣王则是荒淫无道,沉湎酒色,残害忠良。西周欲伐殷商,人间大战一触即发。姜子牙虽然是元始天尊的爱徒,但是姜子牙无缘仙缘,只能享有人间富贵。于是,元始天尊命其执掌“封神榜”担任封神大任同时任职西岐伐纣大元帅待功成名就时享受人间富贵。

4.为报纣王在女娲宫题诗亵渎女娲娘娘之仇,帮女娲娘娘出口气,严惩纣王,维护圣人的体面。

但是元始天尊等圣人的举动完全被孔宣看穿,所谓的“凤鸣岐山”只是元始天尊等人行事的借口而已,而天意则是圣人主持下的天道规则。

于是孔宣陈兵金鸡岭与西岐大军对战,意图力保殷商。直到准提道人的到来,孔宣也知道他和殷商的缘份已尽,凭其一己之力,犹如“胳膊拧不过大腿”,是改变不了圣人支持下的天道规则的。于是离开殷商,随准提道人去了西方极乐福地。

再说凤凰是孔宣的母亲,其母亲在岐山鸣叫只是告诉世人,西岐是吉祥和谐之地,西伯侯是一位仁德的臣子,并无让西周伐商之意。否者,凤凰一定会通知孔宣离开殷商或者是助周伐纣。所以孔宣知晓800载后“龙华聚首”的玄奥,并不认同“凤鸣岐山”是天意伐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