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故宫的后三宫是谁住?

相传故宫共有9999间半房子,比神话里的天宫少半间,以彰显帝王之尊贵。

现在的北京故宫,最初建于明朝永乐四年,以当时的南京故宫为蓝本进行营造,直到永乐十八年才完全建设完工,清朝入关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整修,模样变了很多。

作为现存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故宫之内的殿阁众多,随着近年来不少宫廷剧的热播影响,很多殿阁的名字都让人们耳熟能详。

到底哪里才是“后三宫”

所谓的故宫“后三宫”,说的是内廷,也就是故宫建筑群的后半部分。

整个故宫以乾清门为内廷与前朝的分界,乾清门是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乾清门之外是朝会举行的前朝,而过了乾清门,就是内廷,外臣不得擅入。

乾清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在清朝顺治十二年重修,这里是紫禁城的第二大宫门,配上乾清门内广场东边的景运门与西边的隆宗门,构成了内廷门禁。

过了乾清门,由南向北依次就是乾清宫、交泰殿与坤宁宫,而以乾清宫、交泰殿与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两侧是东六宫与西六宫。

有个词叫做“三宫六院”,其中的“三宫”说的就是乾清宫、交泰殿与坤宁宫,而“六院”说的就是以三宫两侧的十二座宫殿。

历史上后三宫住着哪些人

乾清宫

这座宫殿是紫禁城的中心,明朝建成之后,这里就是皇帝的寝宫所在,清朝初期仍旧承袭了这样的传统。

换句话说,明朝从朱棣开始,后来的皇帝都居住在乾清宫,然而清朝入关后,只有顺治帝福临与康熙帝玄烨将此作为寝宫。

清朝的乾清宫,最标志性的特征,就是著名的“正大光明”匾额,乃顺治帝亲笔御书,在雍正朝开始,成为存放继承人名字的地方,匾额后面就是“建储匣”。

雍正帝胤禛登基后不再居住乾清宫,而住到了月华门外的养心殿,从此之后,养心殿成为了清朝皇帝的正式寝宫所在。

原本的乾清宫,从雍正时期开始,成为皇帝召见与选派官吏、批阅奏折、举行重大宴会、接见外邦使臣等诸多活动的场所,不再有谁常住于乾清宫。

交泰殿

这座宫殿处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名字取自《易经》“天地交合,康泰美满”。

交泰殿兴建于明代中期的嘉靖时期,原本紫禁城内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并没有其他殿阁,直到信奉道教的嘉靖帝继位。

为了改变紫禁城的风水,嘉靖帝命人修建了这座巍峨的殿阁,最初取名“中圆殿”,于嘉靖十四年正式定名为交泰殿。

不过,明朝时的交泰殿并不用于居住,甚至于没什么实际上的重要用途。

直到后来,才开始在交泰殿举行皇后的册封仪式与诞辰庆典。

清朝时期重修交泰殿,皇后每年春分举行亲蚕礼之前,要在此查验采桑喂蚕的工具。

整体来说,清朝时期的交泰殿,主要是作为皇后生辰与重大节日时,接受朝拜的场所,与此同时,交泰殿之中还存放着诸多的宝玺与钟表,类似于库房。

坤宁宫

乾清宫乃是皇帝的住处,自然,坤宁宫就是皇后的住处。

《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明朝永乐时期正式建造了坤宁宫,但当时朱棣的皇后徐氏已经离世许久,因此第一位入住坤宁宫的明朝皇后是明仁宗的发妻张氏,此后历代的明朝皇后,都以坤宁宫为寝宫。

清朝入关之后,坤宁宫不再作为皇后寝宫,其西暖阁改为祭祀场所,而其东暖阁仍为住处,但也只有皇帝皇后大婚的时候,会暂时居住在坤宁宫中。

清代的皇后,都是在东西六宫之中择选宫殿作为寝宫。

由于清代在登基后进行大婚的皇帝并不多,因此有幸居住在坤宁宫里的也不多。

从诚孝张皇后之后的明朝历代皇后,清朝住过坤宁宫的皇后只有世祖废后、孝惠张皇后、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哲毅皇后、孝定景皇后而已。

历史上故宫的后三宫是谁住?

故宫是明清时期的皇宫,“后三宫”一般是指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

三宫两侧是东西六宫,东西六宫每座宫殿,都对应一个独立的小院子。因而,它们和“后三宫”合起来,通称“三宫六院”。

历史上的“后三宫”到底是哪些人在住呢?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是明成祖朱棣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造而成的。南京故宫是朱元璋下令建造的,耗时15年。北京故宫稍晚,始建于1406年,1420年完工,耗时14年,但豪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太宗实录》载:“(北京故宫)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

故宫是名副其实的“皇宫”,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皇城在外,宫城在内。

后三宫位于宫城的中心,属于宫城的内廷。从乾清门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依次排列。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乾清”之名出自《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和《周易·说卦》“乾为天,为君”。皇帝代表着天,而乾即天,故皇帝居住的宫殿称乾清宫。

相对应的,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坤宁之名出自《道德经》“地得一以宁”和《周易·说卦》“坤为地,为母”。皇后代表着地,而坤即地,故皇后居住的宫殿称坤宁宫。

值得一说的是交泰殿。

最早的南京故宫,是没有交泰殿的。过了乾清门,就是乾清宫和坤宁宫。明成祖建北京故宫时,几乎是照搬了南京故宫的布局,故而北京故宫最初也没有交泰殿。

交泰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交泰”的名字来源于《易经》,有“天地交合、康泰美满”的意思。看得出来,古人对于宫殿的命名,非常考究。

正因为如此,交泰殿被安插到了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颇有“天地交合”的意味。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一下:

交泰殿是后三宫之一,那它为何不像乾清宫、坤宁宫那样用“宫”,而是用“殿”呢?

这是因为,“宫”一般是指皇帝、后妃以及太子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而交泰殿的主要作用是册封皇后、为皇后举行诞辰典礼、皇后接受后宫妃嫔朝拜、皇后在春分前一天验看采桑工具等,故而不能叫“宫”。

后三宫中,交泰殿最晚建造而成,地位却最高。清乾隆时期,曾将代表皇帝权力的25方玉玺存放在交泰殿,由宫殿监的监正管理。内阁需要使用这些玉玺时,必须经过皇帝同意。

这25方皇帝玉玺,每一方有不同的用处。如“皇帝之宝”用于登基传位、颁发诏书、录取进士、大赦天下等。“制驭六师之宝”则是用于调动军队。“命德之宝”用于奖励军功,加官晋爵。“制诰之宝”用于敕封五品以上官员。“敕命之宝”用于敕封六品以下官员。

后三宫两侧是东西六宫,即通常所指的“六院”。东西六宫是皇帝其他嫔妃的寝宫。皇帝不一定每晚都住在乾清宫。虽然大多数情况是妃子来乾清宫侍寝,但他们有时候也会心血来潮,去到东六宫中的某一处去过夜。

历史上故宫的后三宫是谁住?

如图,乾清宫是皇帝的居所,也是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清朝的顺治与康熙(前期)本来在保和殿处理日常政务的,但康熙在中后期搬进了乾清宫,日常政务就在此处理。雍正皇帝就在隔壁的养心殿处理政务。以后的皇帝学康熙,一般在乾清宫处理政务,日常上早朝在乾清门(乾清门是内廷与外廷的分界线,有大礼仪(朝廷正式庆典等事件)时,就选在太和殿

乾清宫之后是交泰殿,交泰殿藏有玉玺于此,是多枚玉玺,至少康熙的三枚玉玺在此(有被重刻过),比如选定太子,宣战,授予爵位等,就用这些玉玺。

在之后是坤宁宫,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住居,清代则变成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一般情况清朝的皇后不住坤宁宫,因为坤宁宫有一些祭坛,每到一定的时刻皇后(有时有皇帝)会在此礼敬。

坤宁宫出坤宁门到御花园,御花园内的钦安殿

钦安殿内供奉玄天上帝。清朝每年元旦于天一门内设斗坛,皇帝在此拈香行礼。每遇年节,钦安殿设道场,道官设醮进表。钦安殿事务由太监道士管理。

钦安殿后就是顺贞门,顺贞门位于内廷中路最北端,与神武门相对。其为由北进入内廷及通往神武门的重要通道,可直通紫禁城御花园,无故不得开启。皇后祭先蚕、赴圆明园,进宫,寿皇殿行礼均出入此门,皇帝有时亦出入此门,后宫亲族中女眷奉旨会亲于此。

再往前就是神武门,神武门原名玄武门,因避康熙讳改为神武门。神武门为紫禁城四个大门的后门(其它三个门,为午门,西华门,东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

神武门有三个门洞,皇帝皇后走中间正门,其他诸如嫔妃、官吏、太监及工匠等均只能由两侧门出入。如清代皇帝外出巡幸例走午门,而陪同的嫔妃只能走神武门。咸丰与慈禧跑路就从此门跑的。

这条轴线的左右就是“东西六宫”,皇帝嫔妃居住的地方,“六宫”是虚指,皇帝不只六个嫔妃。

按照封建礼仪,皇帝不能与前朝妃嫔同居东西六宫。慈宁宫也就成了安置老皇帝嫔妃的地方,后因孝庄文皇后居住在此,慈宁宫也就成了历代皇太后的居住。

历史上故宫的后三宫是谁住?

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的总称,包括南起乾清门前的广场,北至坤宁门,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主的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宫殿院落。

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这里是皇帝的正寝居所。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的中间,取《易经》中乾坤交泰之意。这里不仅是皇后在节庆时接受礼贺的地方,也是清代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的贮存之地 。

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寝宫殿,但清代的坤宁宫按满洲风俗做了改制,东暖阁做为皇帝大婚的洞房,但皇后平日不再居住在此,坤宁宫每日主要是作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

历史上故宫的后三宫是谁住?

  三宫即指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称“后三宫”。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所谓“前朝后寝”。“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是皇帝与皇后以及妃子们起居生活之所。

  乾清宫是明代至清初皇帝居住、御朝的地方。嘉靖年间的后宫女子弑君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殿内正中有“正大光明”匾额,是雍正帝的御笔。雍正帝确立了秘密立储制,皇帝生前将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密写两份,其一装匣藏于此匾之后,其一收好,待皇帝病危或死后,大臣将两份对照据以迎立新君。此外,清帝死后停灵在此,祭奠后转入景山,出殡后葬入皇陵。  交泰殿在乾清宫之北,建筑形式与外朝中和殿基本相同,只是略小一些。明代时是皇后的寝宫之一,清朝改为行礼殿,每逢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此处,于是就成了皇宫中的储印场所。  交泰殿正北的坤宁宫明代时为皇后所居,清朝将西端4间辟为萨满教祭神场所;东端2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屋内陈设豪华,据说同治帝大婚时就耗用了白银100万两。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是紫禁城内廷的中心建筑,三宫台基也是相连为“土”字形。坐落在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后三宫,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独立空间,从南往北依次为乾清宫、交泰宫和坤宁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