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粮”够吃1年!中国粮食年年丰收,为何还要从国外进口1亿吨?

虽然每年进口上亿吨粮食,但有几个人真的常吃进口粮呢。

进口的粮食,几乎都不是直接给人吃的。

就口粮而言,我国自己生产的口粮是绰绰有余的,关键是人不可能光吃粮食,还需要肉类乳类与蔬菜等等,而这些消费生产,同样需要耗费粮食。

每年进口上亿吨的粮食,几乎都是大豆和玉米,还有就是燕麦大麦等谷物,主要都是用来制作饲料、进行工业生产,而不是作为口粮。

所谓粮食,包括了很多的种类,主流的粮食作物除了稻米与小麦,像是玉米、土豆、红薯、大豆等很多的种类,都算是粮食,国人主要吃大米与小麦,但这两样粮食,我国基本上用不着进口,市面上进口的面粉与大米也很罕见。

按照海关总署的相关数据,我国每年进口粮食总量在1.4亿吨上下,其中大豆这一样,占到了总量的90%,在1亿吨左右,是最主要的进口粮食种类,其次就是玉米,大约占7%,而其他的燕麦、大麦、黑麦等各种杂七杂八的粮食作物,占比很低。

事实上,稻米与小麦这两种国内的主流口粮作物,我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极少数进口的小麦与稻米,主要是用来作为品种调剂的,并非硬需

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维持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位居全球之首,2019年达到1.33万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按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分到的是948斤的粮食,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800斤的粮食安全标准线。

另外,中国人有屯东西的传统,与西方超前消费文化相反,国人手里有钱往往都喜欢存起来以备万一,而粮食也一样的道理,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季风区国家的自然灾害本来就很多,所以更要早早准备。

到2019年,国内小麦、大米和玉米三大主粮的库存结余超过2.8亿吨,主要都是稻米与小麦这两种,足够全国一年以上的消费量标准,而国际上的安全标准,也只有65天的量而已

有人说,既然粮食这么多这么够吃,为何每年还要进口那么多的粮食呢?这也很简单,就好像穿衣服原本只是用来遮羞与保暖,为什么人们现在越发重视材质、舒适度与品牌呢?终究还是因为生活水平上去了,更加讲究了。

国内出产的粮食,要让所有人吃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关键是,现在的人对于生活的追求已经远远不是吃饱这么简单了,还要吃好,国人对于肉类、乳制品等等消费量越来越高,而生产肉类、乳制品等等,就需要大量的粮食。

不仅人要吃粮食,饲养场的牛羊猪鸡鸭鹅,它们吃的饲料大多也都是用粮食加工而成的,而且养殖牛羊等等所消耗的粮食,远远比人多

实际上,全球每年出产的粮食中,有47%都是给各类牲畜吃的,平均三斤的粮食饲料才能让饲养场的猪长一斤肉,而平均七斤的粮食饲料才能让牛长一斤肉,而中国拥有超过8亿头牛羊猪与几十亿只的鸡鸭鹅等家禽。

我国的肉类与乳制品消费量,仍旧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话,那差得就更远,随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于肉类、乳制品等需求量的愈发旺盛,本土的粮食自然无法供给规模庞大的畜牧养殖业的需要。

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之中,仅有极少数是用来给人吃的,主要是泰国大米等外国品种,说白了还是为了满足国人的好奇心,是用来尝鲜的,不是用来维生的

不仅是养殖业需要的大量进口粮食,还有个粮食消耗的大头,那就是工业用粮,主要是用来生产乙醇以及榨油,这也是为何我国进口的粮食几乎都是大豆与玉米这两个种类的原因,没听说过哪个地方一年四季以大豆玉米作为主食吃的。

尤其是大豆,我国本土的大豆生产成本高,且产量不足,无法与进口的廉价大豆竞争,因此每年都要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进口巨量大豆,而进口的大豆主要用途就是用来生产养殖业需要的饲料,以及榨油。

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目前乙醇生产在国内发展越来越兴旺,工业领域对于粮食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的状态,这个领域的缺口非同小可

很多人都以印度还能大规模出口粮食说事,却选择性无视印度超过六亿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的事实,印度超过56%的五岁以下儿童与三分之二育龄妇女都重度营养不良,奇葩印度是真的在挨饿卖粮食,所以别在说什么印度能出口粮食为什么我们不能这种雷人的话。

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报告,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中,能够做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只有三十三个,而能够自主对外进行粮食支援的国家只有六个,分别是中国、美国、澳洲、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

我国口粮自给有余是的的确确的,之所以还要大量进口粮食,还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如果大家都吃素,那就不必进口那么多粮食了。

“存粮”够吃1年!中国粮食年年丰收,为何还要从国外进口1亿吨?

进口的粮食廉价

“存粮”够吃1年!中国粮食年年丰收,为何还要从国外进口1亿吨?

关于粮食生产和进口这块,很多人心里都有疑问,因为从我们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年年是粮食丰产,但现实中,我国却又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进口大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18年我国粮食丰收,同时进口量也超亿吨

根据来自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稳居6亿吨以上,达到65789万吨。

同年,来自海关的数据则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为11555万吨,位居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但分析两组数据我们会发现不同,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包括了谷物(小麦、玉米、稻谷等)、豆类及薯类,其中谷物产量就达到了61019万吨,占整个产量的92.7%。

所以,当我们提到我们的粮食自给率的时候,我们强调的是谷物自给率达到90%以上。

进口量最大的为大豆品种

从2018年的粮食进口数据来看,大豆进口量达到8800万吨,占整个进口量的76.2%。

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农业现状,我们讲的粮食丰产,更多的意义在于对比正常今年的粮食产量,没有大幅下降。

而我们提到的粮食进口,如果扣除掉大豆的话,也仅有2752万吨,这其中还包括油菜籽475万吨,大麦681万吨,高粱365万吨。

真正用于小麦玉米和稻谷的进口总量只有947万吨,占我国这三种粮食产量的2.3%。

我国粮食供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也是粮食进口大国,背后隐藏的则是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粮食消费大国,之所以要进口,一方面是我们粮食消费量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粮食生产不平衡。

以我们熟知的小麦、玉米、稻谷为例,作为主粮,国家是力保产量稳定,但造成的结果却也是其他作物被大量挤压,以大豆为首的小品种粮油作物供需矛盾严峻,同时产量的稳定的小麦、玉米、稻谷却又出现大量库存的尴尬局面。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推行供给侧改革,执行大豆振兴计划。

所以,粮食生产多并不代表全面满足,进口是因为我们在某些需求方面确实存在缺口。

“存粮”够吃1年!中国粮食年年丰收,为何还要从国外进口1亿吨?

很多人会有疑问,中国产的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吗?为什么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粮食?这不是压低国内的粮价吗?如何惠及三农?是否会影响农民致富?带着这些疑问,小编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么做?

中国的粮食,主要是小麦、水稻,玉米等是主粮,已经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增产丰收,粮食自给自足是完全没问题的。

目前中国粮食进口量最大的主要是大豆,国内的大豆产量严重不足,中国可以不种大豆,最多是吃的豆油是转基因食品,但粮食如果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可是大问题。毕竟咱们国家有十几亿人,这么庞大的人口数量,没有自给的粮食供给,绝对是不可行的。

如果把大豆也当做粮食的话,自然会产生中国粮食大量进口的假象。但实际上,大豆并不是咱们的主粮,咱们的主粮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优先保证这三大主粮的生产,咱们国家的粮食就是完全够用的。

当然了,除了大豆外,近年来中国进口小麦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实际上,中国进口小麦不是因为国内的小麦生产量不足,而主要考虑的是对小麦需求结构的调整。

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粮食是完全够吃的。但我们国家每一年都还在强调粮食的重要性,更多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战略要求,毕竟像我们这么多的人口,吃饱是要每天都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存粮”够吃1年!中国粮食年年丰收,为何还要从国外进口1亿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那是以前,改革开放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应该叫工业大国比较合适,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好多国家连一块手巾,一把雨伞都是中国制造,只要是中国能制造生产来出的东西外国人都要,世界工厂就这样诞生了……

随着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大力支持,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工厂建起来,工厂上班收入比种地高一点,农民自然就没有心思种地了,农业大国也得进口粮食……

中国工业世界闻名,工业让中国经济飞速上涨,城市农村出现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今天的中国以是世界领先,祝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存粮”够吃1年!中国粮食年年丰收,为何还要从国外进口1亿吨?

我国有那么多自己生产的粮食,为啥还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呢?你说的没错,我国同时担任着“世界粮食产量第一大国”、“世界粮食进口第一大国”的双重身份。如果再深度追究的话,我们还是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为什么中国明明已经有那么多的粮食生产,还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呢?说白了,还是因为以目前国人的生活水平前提下,中国每年的粮食消费量太大,现在的粮食供给总量不够吃!具体体现在以稻谷、小麦和玉米为首的主粮作物供应可以完全满足需求甚至略有剩余,但是以大豆为代表的油料作物存在很大的市场供需缺口,而且指望国产来实现根本不可能,只能依赖于进口来完成。中国粮食供应:主粮整体足够,油料严重短缺!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小麦稻谷玉米)是绝对够吃,无需进口也能保证完全的自给自足,但是我们每年生产的油料作物(也就是大豆)严重短缺,需要大量进口方能满足国内缺口!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粮食生产第一大国,近几年来的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以1亿吨以上的优势领先于第二位的美国。但是我们同时还是世界上每年进口粮食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2018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突破了1亿吨,达到了1.03亿吨左右。一边是产量世界第一,一边是进口世界第一,为什么听起来那么矛盾呢?带着这些疑问,为大家简要的分析其背后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我国进口粮食绝大多数以大豆为主,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油脂以及蛋白质的日益旺盛的需求;其次,我国进口大量粮食也是为了节省国内的有限的耕地面积来满足主粮种植和供应,某种意义上来说,主粮和油料,我们只能选一个。大豆消费旺盛,国产受阻,只能进口!简单来说,中国每年进口动辄超过1亿吨总量的粮食,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粮食不够吃,而是想让中国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满足国人对于油蛋奶肉类的日常需求。所以我们才会看到,2018年进口超过1亿吨的粮食中,有将近9000万吨都是大豆!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1.3亿吨,其中超过9500万吨以上都是大豆!而大豆对于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提供廉价易得的植物油脂方面,还体现在它是我国几乎所有的蛋奶鱼肉生产和供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大豆压榨后的产物——豆粕,是我国养殖行业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中国人吃的每一口猪肉,每一枚鸡蛋,每一块鸡肉中,都少不了豆粕的功劳。而我国目前的耕地面积又非常的有限,国产大豆的亩产水平常年保持较低水平,我国每年高达1亿吨以上的大豆消费市场需求肯定无法以自给自足来实现,只能尽可能的将国产大豆产量和面积保持在1600万吨和1.3亿亩左右,剩下高达9000万吨的供需缺口,有且只能依赖于进口来弥补。如果中国人不再进口一粒国外粮食,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库存也足够满足国人的温饱问题。但是,要想更便捷轻易的得到足够的油脂,肉食,禽蛋或者奶制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过高质量生活的国人,还能忍受缺油缺肉缺奶缺蛋的日子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