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

这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的原因是什么?

几乎没有殖民地不肯获得自由的情况发生,毕竟自由诚可贵。

现代时期,倒是有些西方国家的海外领地不肯单飞,比如法国的海外领地马约特岛、法属圭亚那等等,不愿离开法国,但情况完全不同。

在近代时期,殖民地深受列强的欺压,没有哪个殖民地不希望早一天脱离苦海,就算是同一家人,子女大了都想要离开,更别说宗主国与殖民地了。

所谓殖民地,就是受宗主国在经济上剥削、在文化上被入侵,各方面深受奴役的国家地区,最早的殖民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代迦太基人与古希腊人都曾广泛建立殖民地。

真正殖民地大规模兴起的时代,还是在近代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国家在海外纷纷各占地盘,到处劫掠财富,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殖民地的开拓活动在19世纪之后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峰,遍布全球。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先后在全球各个大洲范围内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以大英帝国最盛,顶峰时期占据陆地表面四分之一。

众所周知,一旦沦为殖民地就意味着苦难灾祸,宗主国需要从殖民地攫取财富,奴役殖民地民众为其创造财富,并且骑在殖民地民众头上作威作福。

拟人化来说,宗主国是主,殖民地是仆,甚至是牲畜,英国殖民时代,就曾经将英属印度比喻为“大英帝国的奶牛”,英国从英属印度劫掠榨取了惊人数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都源源不断涌入英国,转化成为推动英国发展进步的资源。

其实,近代所有的殖民地都是这样,宗主国先是直接掠夺财富,之后是进行资本输出进行变相财富掠夺,殖民地的生死完全捏在宗主国的掌心之中。

近代做过殖民地的国家,大多数都经历了漫长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脱离宗主国,对于殖民地来说,宗主国就是抢走他们财富还要欺压他们的入侵者。

另外,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水火不能融的重要原因就是,原本就不是一家人,宗主国与殖民地往往都是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宗主国自恃高高在上,用他们的文化传统强行施加到殖民地民众头上,这更加无法让人忍受。

近代列强殖民,除了掠取财富,还有个方式就是进行文化上的输出,强行抹去殖民地原本的各种文化,以削弱他们的抵抗,更好被宗主国所管理掌握

与宗主国不同族群的殖民地自然无法忍受,那么与宗主国同出一源呢?其实也是无法容忍被宗主国殖民的,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像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国家的原住民被西方殖民者驱逐与消灭后,西方殖民者大规模对这些国家移民,同时还有很多的欧洲国家人自发移民到这些地方,最终成为了这些殖民地民众的主体。

尽管他们与宗主国的文化等诸多方面类似甚至一样,但就因为他们是殖民地,所以仍旧要受到宗主国的财富攫取,全方位听从宗主国的意思行事,还是受到欺压

近代,无论是美国的独立战争,还是当年掀起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率领者,他们其实都是血缘与文化上与宗主国同出一源的,但是,带领殖民地脱离殖民命运的也是这些人。

打个比方来说,就是父母对不同的子女,一碗水未必都能端平,英属北美、英属加拿大、英属澳洲等殖民地虽然与英属印度不同,算是英国自家人,但他们受到的待遇,其实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否则当年北美十三州也不会跟英国打起来。

同一家人尚且都这样了,就更别说那些本身跟宗主国完全不沾边的殖民地了,他们深受被殖民的苦楚,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获得自由

倒是二战以后,全球殖民体系趋向于彻底崩解的时候,倒是有极少数殖民地不愿脱离原本的宗主国,以马约特岛、法属圭亚那为典型,都是法国的殖民地。

战后法国赋予了他们单飞的权利,可这些地方的民众推三阻四就是不肯,赖在法国不肯离开,以至于后来法国将他们的地位抬升,从原本的殖民地变成了正式的海外领地、海外省,虽然远离宗主国本土,但他们已经不是殖民地了。

马约特岛与法属圭亚那不肯自立门户,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本土文化归属感,被宗主国管了数百年早就习惯了,文化认同非常强烈。

更何况,这些不愿自由的前殖民地,本身其实未遭受过苦难,像是马约特岛,原本就没有什么本土人口,之后的居民全都是法国殖民时期移居到岛上的。

当地其实也没什么能够让法国抢的财富,倒是法国人为当地人提供了工作与生存机会,法属圭亚那的居民,大多都是被法国人贩卖到当地的非洲黑人,他们本身也是外来人,在当地为法国人工作而已,这片土地属不属于法国,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如今,这些原本的殖民地享受着与宗主国本土同等的待遇,生活水平远高于周边,既然单飞反而会过得更差,那还不如继续“啃老”,过得开心舒服最重要。

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想要了解世界上有些殖民地为何不愿意独立,我们只要看下世界上的很多殖民地为何要独立就明白了。

一般而言,很多走向独立的国家,特别是二战后走向独立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受独立浪潮开始的,这些殖民地面积较大,本民族人口较多,在殖民者受到世界大战的摧残,对维持殖民统治有心无力时,殖民地纷纷选择了独立。

除了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容易受独立浪潮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殖民者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比如印度的毛纺和棉纺业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所以,从这些走向独立的殖民地身上,我们就可以得出为何那些殖民地不想独立了:

1、面积小,人口少

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我们知道很多殖民地的独立,就是因为世界大战的摧残,使得宗主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对人数远远占优的殖民地进行统治,所以殖民地走向独立。而小块殖民地因为人口太少,所以即使殖民者深受世界大战摧残,但是相比于殖民地,殖民者还是占据了人口优势,这就让这些小殖民地即使想要独立,也没有相应的能力。

没有能力独立,就只能待着。事实上对于小国而言,保持殖民地状态反而比走向独立更好。

2、地形鼻塞,难受独立浪潮影响

我们看今天很多还未走向独立的殖民地,大部分都是位于大洋上的孤岛,比如隶属于英国的圣赫勒拿群岛、隶属于美国的萨摩亚群岛等。

这些地区距离大陆实在太远,距离本土就更不用说了。

以至于当殖民地独立浪潮风起云涌时,根本就难以影响到这里。而没有独立浪潮的遥相呼应,这些位于大洋之上的岛屿最后只能继续作为殖民地而存在!

3、经济发展落后

殖民地之所以不想独立,就和不愿意离开母体的幼鸟一样,他们想要的,是宗主国的呵护。

众所周知,殖民地人民是二等公民。但即使独立,土著取代殖民者,被压迫的事实还是无法改变,所以独立与否对殖民地民众而言并不重要。

但是殖民地高层是有想法的,作为殖民地的直接负责人以及统治殖民地的合伙人,他们当然知道跟着宗主国能得到什么。

因为宗主国在实施殖民统治时,构建了以宗主国为核心,囊括了殖民地的经济体系。一旦走向独立,这种经济体系带来的福利就会随之消失,这对于殖民地绝对是弊大于利的,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不独立。

啥?美国求我们独立?对不起,被美国殖民挺舒坦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

莫名其妙的问题,首先,什么叫历史上?必须确定一个时间段才可以。至少,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没有殖民地,那就是说,历史上所有殖民地都独立了。其次,什么叫不愿意独立?有多少人不愿意?既然不愿意,为什么现在都独立了?那就说明最后还是愿意的人多呗。

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

缺乏民族主义情结

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

提到殖民地,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殖民者对这里的压迫和剥削,确实有很多殖民地,甚至是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殖民地都是殖民者压迫和剥削的对象,所以他们的生活是极为艰难困苦的,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

例如,英国殖民印度之后,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税率,每年数百万英镑的税收导致当地陷入赤贫,结果在18世纪孟加拉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饥荒,当地1/3的人因饥饿而死。

对英国政府来说,孟加拉人的死活是不重要的,他们只想从这里剥削来哺育本国的经济。

(英国人在印度)

大多数殖民地在殖民者中的地位都是这样,这也是亚非拉地区在近代以来陷入赤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殖民地跟殖民地还真不一样,少数殖民地却是殖民者眼中的宝贝疙瘩。。

如果说印度这样的殖民地是英国人家里边的奴隶可以被随意的剥削和破坏,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利坚那就是英国眼中的宝贝儿子。

英国为了开发北美,鼓励英国本土的人前往北美移民,美利坚东部的最早的13个州,当初就是英国人主要的移民目的地。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所以非常受移民的欢迎,英国对当地也给予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

比如,当地的税收比英国本土的税收还要低,加点税他们就不愿意了,还闹了个倾茶事件。

所以,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后,有50万当地人宁愿长途跋涉越过五大湖来到加拿大,也不愿意脱离英国人的统治成为一个美国人!

反过来讲一下,如果美国独立战争没有成功,当地会有50万人不当英国人的臣民离开这十三块殖民地吗,我估计这个可能性不大。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想脱离宗主国的统治,美国虽然独立了,北边的加拿大对英国却依然忠心耿耿,没有受这个不孝大哥的影响。

在英国近代以来发动对外侵略的时候,加拿大也是一个提供兵员的重要地点,尤其是一战、二战加拿大都不遗余力的去支持自己的宗主国。

二战的时候,仅汽车就提供了英美总产量的20%,可以说尽力了!

就算是二战结束之后,殖民地的独立风潮风起云涌,仍然有一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

例如,法属圭亚那。

他属于法国的一个海外省,位于南美北部大西洋的边上,和巴西、苏里南交界。

(圭亚那地图)

该地区人口只有30万,面积高达8.3万平方公里,因为属于法国的一部分,所以相对于周边国家老百姓的生活要好得多。

当地人均GDP大约为1.8万美元,为南美地区最高,而周边的巴西和苏里南人均GDP分别为9000和8000美元,大约只有法属圭亚那的一半。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他是法国的海外省,这里的人均GDP估计和周边的巴西苏里南是差不多的,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圭亚那可真是好处不少。

该地区得到了来自法国本土的在贸易和商品方面的大量补贴,担负着法国和欧洲航天发射场的作用,所以经济上和法国是捆绑在一起的。

(圭亚那航天中心,大约占该地GDP的16%)

除此之外,他是欧盟的一部分,可以享受到欧盟的很多优惠政策,如果法属圭亚那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他的产品很难打入法国和欧盟的市场,经济也会大幅度下降,估计到那个时候会从南美第一高的人均GDP地区变成南美最落后的地方了。所以,圭亚那人可不愿意独立。

说到底,殖民地愿不愿意独立还得看宗主国对这个地方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宗主国把这个殖民地当儿子养,他们可不就不愿意独立吗。

除非,殖民地太宠着这个儿子,英国和美国就是例子!

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殖民地不愿意独立?

土豪走了,我们这些穷比怎么活?

殖民地短期来看,是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无情掠夺。

但是为了扩大利益,他们往往帮助被殖民者建立基础的公共设施,因为只要基础设施建好,他们才能更好的建工厂,倾销商品。

这样一来,原来穷困落后的殖民地,反而会因为殖民者的到来,出现畸形的经济繁荣。

二者和谐相处时,殖民者忽然撤走了。

他们带走了财富,带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关闭了工厂。

而被殖民者却完全无法继承他们留下的东西,他们甚至都无法成功维持基础设施的完好。

因为殖民者可不是他们的血缘父母,他们只是来掠夺的。

留下的东西自然也都是废物。

殖民地虽然在被殖民时,好似跟世界同步,出现了畸形的繁荣。

但这些繁荣都是泡沫,都是殖民者财富的海市蜃楼。

殖民者一走,大家又变成了贫困落后的“野蛮人”。

不过殖民者走后,把持国家政府的统治阶层,一般来说都能捞很多钱。

殖民者留下的财富,实际是被统治阶级收走了。

而且他们不会用这些财富来建设国家,只会用作私人享受,普通民众几乎没有任何“分红”。

要改变统治阶级跟普通民众的旧观念,没个几十年根本做不到,甚至上百年都不一定有进步。

因为他们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有人帮自己做主。

更别说,很多殖民地在殖民者离开后,会立刻开启内战,民不聊生,又怎么可能发展经济,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哎,还是黄老爷在的时候舒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