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
溥仪与李淑贤结婚之后,经常去故宫游玩,溥仪全程充当导游进行解说,据说李淑贤在珍宝馆初次见到田黄石三联章之时非常好奇,但溥仪却急匆匆低头要走。
李淑贤问道:你怎么急着走啊,你看看这田黄石三联章多么珍贵。
溥仪笑了笑道:这有什么好看的,你知道谁跟这宝贝接触时间最长吗?
李淑贤道:当然是以前的乾隆爷啦,难不成还是你啊。
溥仪道:没错,就是我。
李淑贤当场就愣住了,不过她很清楚溥仪以往的身份,既然溥仪能够说出这样的话,那么证明他的确所言非虚,而溥仪也为其讲述了田黄石三联章的前世今生。
古代时候,福建地方市场搜罗田黄石作为上贡朝廷的贡品,相传在清朝道光年间,候官县县令黄恩洲,就曾利用手里的职权,以三百六十两黄金的低价,强行索买了一块重达三斤十二两的上好田黄石。田黄石,在全球范围内,也仅仅产于福建寿山而已,向来都有一两田黄十两金的说法,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开采田黄石的相关记载,而直到明清时期才真正盛行起来,作为寿山石之中的瑰宝,田黄石色泽温润,肌理细密,被明清时代的人视作“印石之王”,很多文人雅士与达官显贵都竞相收集田黄石。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欢迎,正有俗语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清朝皇帝祭天的神案上都少不了田黄石。
田黄石被视作拥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家专用色)四大寓意,而且还拥有细、洁、润、腻、温、凝这六种印石之德,因此被称作“帝石”,清朝时期,福建地方的贡品之中,必然有田黄石的出现。乾隆时代,福建地方巡抚曾上贡用一整块上等田黄石雕刻而成的三联章,起初被搁置库房,后被乾隆帝偶然发现,此后就爱不释手。
而当时的乾隆帝,已经退位为太上皇,可嘉靖帝尽管住进了养心殿,但是大事小情其实还是乾隆帝说了算,乾隆帝这个太上皇仍旧是实际上的乾纲裁断者,而福建上贡的那件田黄石三联章被乾隆帝令人雕刻成为了自己的私印。说白了,乾隆帝做太上皇时期的田黄石三联章,比起嘉庆帝手里的玉玺更有效力,自然也成为镇国之宝。
田黄石三联章,是由三条田黄石链相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印章,各自成为彼此之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印章与三条石链,其实都是一整块田黄石雕成,世所罕有。三联章上分别刻着“乐天”、“乾隆宸翰”、“惟精惟一”,有顺应天意、居安思危与崇尚自然的意思,乾隆帝驾崩后,田黄石三联章被清皇室收藏起来,成为历代清朝皇帝所藏的珍宝。
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相继离开人世,慈禧太后临终,立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继任皇帝,载沣担任摄政王,由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小小年纪的溥仪成为了紫禁城的最后一任主人。而溥仪成为清朝末代皇帝之后,整个皇宫里的财宝珍奇也自然归属于他,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田黄石三联章,不过小时候的溥仪并不知道那是何等珍宝。
溥仪在位没多久,依旧还只是个孩子的时候清朝就烟消云散了,不过清朝虽没,可根据当时的《清室优待条例》,溥仪依旧居住在皇宫里,甚至沈阳故宫、颐和园等还属于清朝皇室,皇宫里不计其数的珍宝依旧是他的。逐渐长大的溥仪,继续做着那四四方方小天地里的皇帝,对于宫里的珍宝,包括手里那块田黄石三联章的价值,开始有了了解。
1924年,直系军阀鹿钟麟带兵闯入皇宫,将溥仪逐出了皇宫,而离开紫禁城的时候,溥仪带走了70多个箱子,除了日常的用品之外,还有大量的宫廷珍宝,而田黄石三联章也被他随身带着,离开了紫禁城。少年时期的溥仪,时常被宫里的太妃们教导:田黄石三联章是爱新觉罗家的无价之宝,田黄三联章在,人在,田黄三联章失,人无!
此后的溥仪,如同浮萍一般到处辗转,从天津到东北,无论是寄人篱下还是做着日本人的扯线木偶,溥仪一直都随身带着田黄石三联章,在到处游走的岁月里,溥仪当年从宫里带出来的珍宝中很多都丧失掉了,但唯独田黄石三联章始终被溥仪攥在手里。甚至战后,溥仪被带去了苏联,他也从没丢了田黄石三联章,将其藏在衣服之中。
后来溥仪回到国内在抚顺接受改造,之后溥仪心甘情愿抛弃原本的“帝王之气”,安心做个普通公民,在1950年7月,溥仪正式将价值连城的田黄石三联章上交给了国家,请求将其放在博物馆给大众观赏。田黄石本身就价值极高,更何况田黄石三联章乃是乾隆帝私玺,拥有的附加价值更加不可估计,溥仪珍而重之也是理所当然,而他拥有这件宝贝,前后长达三十多年。
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
皇室的珍宝数不胜数,特别在清朝鼎盛的乾隆时代,乾隆简直享受了清朝任何其他皇帝更奢侈的生活。别的不说,就仅仅印章乾隆就拥有数千枚,常用的印章就超过500方。作为盖章狂魔的乾隆,不知道毁了多少文物,即便如此,乾隆还是乐此不疲地盖章,可见他强烈的占有欲。
但是乾隆最喜欢的印章就是这枚田黄石三联印章,乾隆从来都是贴身收藏的。这枚印章的珍贵不仅仅是因为田黄石珍贵无比,自古代就有“一两田三两金”的说法。但是现在随着田黄石逐渐枯竭,珍贵早已经突破了三倍黄金的惯例。按照去年田黄石单克最高交易价格达到了26万元每克,而以目前黄金267元每克的标准,也就是说目前极品田黄石的价格达到了黄金价格的1000倍。
所以说单从这枚印章的材质来看,都已经非常珍贵了。然后我们再看这枚印章的工艺更是价值连城。就这样小巧都一个印章,实际上这是三枚印章。三枚印章中两枚正方形,一枚椭圆型。两枚正方形的印章刻有“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椭圆形都印章则刻有“乐天”。而链接三枚印章的链子则是完全闭合,毫无粘合的痕迹。能做成这样的链子,那只有一种可能,这枚印章是同一个玉石雕刻而成。
这样小巧玲珑的链子,用这样坚硬的田石雕刻,有丝毫的差错就可能前功尽弃,这要多么精湛都雕刻工艺才能做出这种效果。用巧夺天工来形容绝对毫不夸张。
所以在辛亥革命后,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后,溥仪就偷偷运走了很多珍宝,而这枚印章在乾隆时期,乾隆就喜欢贴身收藏,溥仪更是如法炮制,偷偷的贴身藏在衣服里。在溥仪外逃时,在日本扶持他为傀儡时他都贴身密藏,才没有丢失或者被日本搜刮走。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溥仪作为战俘被苏联关押在赤塔看守所。直到1950年,溥仪被遣送回国,溥仪关押在抚顺看守所。当时溥仪考虑再三,把这枚印章捐献给了国家,以支持国家的。在1997年,国家邮电部还专门发行了一套“乾隆田黄三联印”纪念邮票,如今这枚印章仍然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石刻技艺的登峰造极的水平,它也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的一个镇院之宝。
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
末代皇帝溥仪有一手绝活,是什么绝活呢?有一次,前清遗老兼国学大师王国维请老主子溥仪来自己家中做客,王国维想在主子面前显摆显摆,便把平生收藏的古董文物拿出来让溥仪点评,结果溥仪看过之后竟然说:这些东西看起来不太对劲,跟我以前见过的不太一样。王国维顿时就傻眼了,溥仪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些都是赝品(假文物)。没道理啊,按说自己也是个懂行的,收藏的时候也没看出什么毛病来啊?于是在溥仪走了以后,王国维马上带上藏品去找收藏大家鉴定真伪,结果还真被溥仪说准了,这些藏品都是赝品。事后,王国维问溥仪:您究意是如何看出毛病来的?溥仪笑着说:我就是觉得它们跟以前在皇宫里见过的东西不太一样,所以认定这些东西不对劲。看到这里,我想您一定知道溥仪的这手绝活是什么了吧!没错,他的这手绝活就是鉴宝。溥仪虽说是末代皇帝,可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溥仪打小耳濡目染所接触的奇珍异宝,孤品善本不计其数,因此寻常的珍宝古玩他一打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这就好理解为什么溥仪出宫时会单独把田黄石三链章缝在棉衣里头给带出宫来,因为他明白这东西的价值,为了防止冯玉祥的部队不让他带走这方印章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这个令溥仪煞费苦心带出宫来的田黄石三链章也叫乾隆田黄三链章,光听名字大伙就知道这是肯定是乾隆时期传下来的。没错,它是乾隆的私人印章,乾隆生对非常喜欢这方印章并且经常随身携带。那么乾隆田黄三链章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独到之处呢?
印章材质乾隆田黄三链章所用的印章材质是比和田玉更稀有,价值更高的田黄石。田黄石产自福建寿山下一块方园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水田中,因色泽泛黄又产自田中,因而得名田黄石。因产量稀少,田黄石自古便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现今更是有“一两田黄万两金”之说,由此可见田黄石的稀有和珍贵。
制造工艺乾隆田黄三链章是由三枚印章组成的,一个刻着“乾隆宸翰”,另一个刻着“惟精惟一”,而中间椭圆形的印章刻着“乐天”两个字。最奇特的是这三枚印章全被一条玉石环链连接在了一起,而这条环链与这三枚印章都是从一块玉石上雕琢出来的,这样的高超技艺,世所罕见,加上稀有的材质,真可谓是无价之宝。
人文底蕴前面说过,这方印章最早的主人是乾隆皇帝,乾隆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也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做为皇帝私人印章的乾隆田黄三链章是那段辉煌时期的历史见证,也代表了当时最高超的玉石雕琢水平,再加上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其价值之高可想而知。溥仪将乾隆田黄三链章带出宫后,一直将它视为至宝贴身保管,即使在出宫后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失去了大量源自宫中的珍宝,但他却一直亲身保管这方印章,可见溥仪对其的喜爱。1950年7月,从苏联引渡回国的溥仪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接受了深刻思想教育的溥仪将印章上交国家,用实际行动支援志愿军入朝作战。现在“乾隆田黄三链章”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这份功劳是属于溥仪的。1997年8月,邮电部将“乾隆田黄三链章”制作成小型邮票在全世界发行。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
谢邀。溥仪被驱逐出宫之时,皇宫那么多的奇珍异宝,为何他单单将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首先,田黄石三链章小巧玲珑,便于携带,这个是第一要素,也最好理解。试想,如果是体积庞大的珍宝,溥仪就是对它再爱不释手,也不可能藏在棉衣之内吧?
田黄石三链章是乾隆的私人印章,学名乾隆田黄三链章,也叫乾隆田黄三联玺,三枚印章由三条石链连成一个整体。三链章上的印文“惟精惟一”、“乐天”都出于儒家经典《尚书》,意思就是需要居安思危,要顺应天命,懂得自然之理。
田黄石是三链章的取材,是印章的极品,非常珍贵。田黄石是我国著名的软宝石,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泽普遍泛黄,又从田中产出,因此得名田黄石。
物以稀为贵,田黄石无疑是软质雕刻石中的皇冠贵族,有”石中之帝”的美誉。中国的收藏界一直有“一两田黄万两金”的说法,田黄石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说实话一般人要有一两真材实料的田黄石,那他这辈子也衣食无忧了。
田黄石三链章的制造工艺堪称精益求精,惊为天人,光链雕的技法就令人叹为观止。试想,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而田黄石质软(硬度大约为2.5--3.0度),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因而这件田黄三链章的工艺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不是当时当世一等一的能工巧匠,绝对制造不出如此妙手雕成的稀世珍宝。
田黄石三链章一直被溥仪奉为绝世珍宝,不仅在于它本身价值连城,还在于它是满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见证。田黄石三链章多年来一直被溥仪贴身携带,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好几次差点被侵略者搜出。直到新中国成立,溥仪被遣返回国,他几番考虑,最终将田黄石三链章献给了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11月5日,冯玉祥命令鹿钟麟包围紫禁城,并且下令溥仪在3个小时内离开皇宫,否则景山上的大炮将会炮轰紫禁城。
这时的溥仪匆忙的开始收拾紫禁城中的宝物,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能带走的东西不多,所以挑着贵重且容易携带的东西装上了车。但是有一件东西,为了不被鹿钟麟等人发现,便把它缝进了棉衣之中。这件东西就是田黄石三联章。
这件东西精致小巧,便于携带,镌刻于乾隆做太上皇期间。其材质为寿山田黄,工艺为链雕,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件无价之宝。
田黄石
所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所以田黄石的价格早已超越黄金,清代时期田黄石价格已经是黄金的三倍。到了现代,田黄石的开采资源枯竭,所以田黄石每克的价格早已经超过了万元以上。
2018年初,一块546克的田黄石原料,拍卖价格为3456万元,以此看来田黄石的原石价格超过了6万元一克。在2017年秋,一方26克的清代的普通方形印章,拍卖出克260万元的天价,单克接近9万元。
链雕工艺
乾隆的田黄三联印章,原石采用了一整块田黄石。把原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的石链,因此中间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这种工艺制作难度巨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整个印章链断石破。可以想象其珍贵。
自从印章雕刻成功之后,深得乾隆喜爱,后世更是珍视无比,历经多位帝王之手,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溥仪将其带出宫中以后,一直随身携带,虽然期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把诸多国宝贿赂给了日本人和苏联人,但是始终没有把这件田黄三联印章展示给别人。
到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社会各界人士捐款之时,溥仪以为是被迫捐款的,但是当他得知每个人都是自愿的时候,深深的感觉到了祖国的团结。这时的溥仪毅然决然的把这随身携带多年的无价之宝,捐献给了国家。
溥仪献宝时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溥仪正在战犯管理所接受劳改,所以写了一封信,然后把田黄印章给了当时的看守员,但是很长时间没有任何回信。溥仪就想是他们贪污了。
但是,过了几天,看守所的王所长来看望溥仪,并且告诉了溥仪,宝物已经上交国家。但是对于新中国而言,宝物不是最珍贵的,最珍贵是改造完成的人。
中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被驱逐出北京故宫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
说起这“田黄三链章”可是大有来头,就连“十全老人”乾隆也是对其珍爱有加。
而对于溥仪来说,不仅是被迫离开皇宫时,将其藏在棉袄中,而是出宫后的日日夜夜都是贴身保管。
可见其在这个末代皇帝心中的地位,下面有书君就来说说它为啥如此受到重视。
首先,“一两田黄九两金”田黄是地球上的一朵奇葩。
田黄是地球上很奇特的珍宝,它本质是“泥”而不是石,它是泥土吸附矿物质的精华,经过千万年结晶而成,其产生过程带有很多的偶然性。
真正的田黄是极其罕有和珍贵的,它的美丽程度足以令人震撼,在世界宝石库中无与伦比的崇高至上,是世界上具魅力的宝石。
据说,当时乾隆皇帝是田黄的真正玩家,对此研究颇深,而且乾隆对于其研究出来的结果秘而不宣,这就更加给田黄覆盖上一层神秘色彩,所以大家对田黄石一直是雾里看花。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当时田黄石只存在于传闻中,其真正的认知也只存在于“皇城圈”,那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其次,对于这田黄石三链的工艺上。
但凡皇家所有之物,不仅是用料珍贵,那工艺也是“取巧”,有书君喜欢有事没事泡个博物馆,对于这古代官办的各种手工艺珍品,着实佩服得五体投地。
下面,有书君就聊一下这个三链印章工艺之高绝之处。田黄三链上所有的石环全部是完全闭合的,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而要达到这个工艺,一定是在整块石料上镂空雕刻出一条细链。
在200多年前,清代工匠为了把硬邦邦的石头化作灵活自如的细小链条,其工艺的高超可想而知,毕竟石质坚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
而且,因为其材质稀少,如果一旦破损根本没有“可巧”的石头来替代,所以在雕刻过程中,不仅考验着匠人的手工技艺,对其心理素质也是很有考究的。
再次,田黄石三链章背后的重大意义。
古代帝王都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帝王认为土地就是国家,而田黄石名为“石”实为泥土幻化而成,是泥土的精华。
试问无论是帝王还是想要成为帝王的野心家,如果参透了田黄的这个特质,一定会把它牢牢地攥在手心里。
毕竟,这“石”在手,就好比手握泥土的精魂,它对于统治者的意义就好比权杖,让人欲罢不能。
第四,田黄石是清朝由盛到衰的最好见证者。
自从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军队赶出了紫禁城,先暂居醇王府,而后就躲进了日本驻北京公使馆。1925年又被日本特务安排去了天津,这一住就是七年,而在这七年里,这田黄三链章一直被溥仪贴身收藏,
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这个印章又随着溥仪迁往长春,而后又被苏联红军俘获,这个印章一直伴随着曾经坐拥天下的清朝皇帝成为了一名阶下囚。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溥仪将此印章一直贴身保管,所以幸运地逃过了一次次地搜查。
田黄三链章伴随着溥仪在宫外颠沛流离。直到1950年7月,接受了深刻思想教育的溥仪将印章上交国家。
现在“乾隆田黄三链章”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
不得不说这乾隆田黄石三链章见证了清朝从盛到衰,见证了溥仪从一代帝王成为一个公民的全过程。
如今,象征着土地之精华的田黄三链章终于返回了属于它的家,尽管曾经被几代帝王贴身带着,但它最好的归宿当属人民~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