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为何?

渤海虽然小,黄河的输沙量虽然很大,但黄河想要填平渤海,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渤海历经上亿年都没被填平过

至少在1.6亿年前,华北地区的根基,就因为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剧烈活动而受到了破坏不断崩解,包括如今的太行山以东,包括中原、华北、辽东与整个渤海在内的地区,都开始不断沉降,并且孕育出了环渤海湾盆地,与此同时,太行山、泰山与燕山等地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了高大山脉与连绵的丘陵。

大约370万年前,渤海所在的地方成为华北沉降最快的地区,由于周围河流的涌入,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也就是古渤海湖,而这个湖的东边,就是胶辽陆桥,也就是说,那时候的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其实是联在一起的。

直到30万到26万年前,黄海之水才冲破胶辽陆桥,使得古渤海湖逐渐从一个大型淡水湖转变成了一个内陆海。胶辽陆桥之上,一些比较高耸的山头,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庙岛群岛。

从古渤海湖到后来的渤海,经过了亿万年的光阴,然而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之中,渤海都并没有能够将其填平,大约在1.9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全球海平面下降了120米,渤海这才变成了陆地,大量原本注入渤海的河流,当时却在如今的济州岛地区流入大海。

大约1.2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全球海平面迅速回升,大约七千年前,渤海不断扩大,海水直接倒灌到了沧州、滨州一带,称作“黄骅海侵事件”。

黄河改变渤海的岁月并不算长

直到现在,黄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冲破三门峡,东流涌入渤海一直都还在争论,但无论黄河什么时候第一次涌入渤海,它携带的泥沙都从没填平过渤海。

相较于后来的黄河,古代的黄河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泥沙,虽然有句话叫“跳进黄河洗不清”,然而在更古代的时候,黄河还叫做“河水”的时候,是一条相当清澈的河流,甚至直到孔子生活的时代,黄河仍旧被赞美是“美哉水”,其水色被形容是银白。

春秋晚期,黄河流域的文明迅速兴起,华北、关中、三晋等地,大量草原、森林都受到了巨大的破坏,水土流失的不断上升,使得河水开始变成黄河,黄河携带的泥沙量迅速上升。1855年黄河改道重入渤海,此后百年,黄河三角洲向渤海推进了五十多千米。

正因为黄河惊人的输沙量,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地上悬河,也堆积出了全球推进速度最快的大型三角洲,也因此有学者预算,如果黄河按照每年15亿吨的搬运速度向渤海输入泥沙,大约500年,就能够将整个渤海填平。

黄河不可能填平渤海

渤海毕竟是个半封闭的内陆海,而且面积很小容积也不大,所以很多人认为,黄河再这么携带泥沙填下去,终究会有一天会将渤海填平,然而实际上,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

原因也非常简单,渤海不会任凭黄河填塞泥沙:

  • 第一,从形成到现在,渤海地区都在不断向下沉降,无论黄河携带的泥沙有多少,渤海总是有更多的空间来堆积泥沙;
  • 第二,渤海的海平面升降频繁,并非是个静止的封闭水坑,渤海在千万年间,大小都在不断变化,只不过渤海的大规模升降的周期对人类来说实在太长,所以无法察觉。

说的简单点,渤海并不会一直静止不动,等着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填塞自己的地盘,渤海的容积一直都在不断变大,只不过肉眼很难察觉而已。

不断变清的黄河,更难填平渤海

虽然如今的黄河三角洲每年仍旧在向渤海推进,但是其速度明显出现了下降,从上世纪中期至今,黄河的输沙量开始出现断崖式降低,潼关、花园口与利津三地监测的输沙量,平均都减少了九成以上。

1998年,黄河三角洲的面积达到3061平方公里的峰值之后,黄河三角洲的固定面积甚至开始出现逐年萎缩,每年被渤海的浪花潮汐侵蚀掉的面积,平均达到了2.53平方公里,每年黄河新造的大多数陆地,都属于季节性现象,维持不了多久。

黄河泥沙含量大幅减少,来自于流域之内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还有数十年来对于黄河的综合治理,已经出现了明显成效,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沿岸的水土流失,而多年来黄河流域大规模退耕退牧,植被覆盖率急速上升,都让黄河有了重新变成“河水”的希望。

过去了几千年,黄河的输沙量重新回到了起点,现在黄河每年的输沙量,已经只有长江或者珠江的一个零头,黄河三角洲的变化,也已经从以前的向海洋推进,变成了如今不断被海水侵蚀,黄河汛期堆积的陆地,很快就被海水冲散。

一方面,黄河不断在变清澈,输沙量连年递减,一方面,渤海仍旧在不断下沉,容积也在不断扩大,如此状态之下,黄河想要填平渤海是不可能的。

至于渤海方面,地质历史证明,天然状态下的黄河根本就没有填平渤海的能力,渤海最终的命运主要取决于板块运动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方面,甚至相对与黄河填平渤海这个设想,渤海最终海水不断侵入内陆,引起大面积盐碱化的可能性要更大。

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为何?

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很有可能,从目前来看,中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力枢纽,可以对黄河径流适当调控,黄河改道问题不太可能出现,或者我们已经接受不了黄河再改道的事实,因为黄泛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建设,这里高楼林立,阡陌纵横,公路、铁路交叉往来,改道的成本也太高了,黄河改道恐怕成为了历史。

这些年来,我们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河床目前再降低,加之西部地区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黄土高原绿化做得越来越好,沉积在河床的泥沙也再逐渐减少,决堤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近20年来,小浪底水库将下游河道约30亿吨泥沙被冲刷入海,这些泥沙最终还要入渤海沉积下来,封闭渤海成为可能。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含沙量达36.9千克/立方米,每年经过这里向下游输送的泥沙达15.7亿吨。泥沙经过黄河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有11.5亿吨,其余4.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下来。含沙量如此之高的黄河水流入到渤海之后,平均每年造陆3万多亩,1亩=666.7平方米,所以3万多亩大致等于2千万平方米,因此每分钟大致可以造陆38平方米,黄河口延伸速度还是很快。渤海面积有7.7万平方公里,如果把这样的面积,和我们国家的各个省份相比的话,比我们的宁夏自治区大1万多平方公里。而且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数据)可以说是非常浅的浅海,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平均深度(21米)都比渤海还深,有地质和水利学家认为每隔10年渤海的平均深度就会被抬升1米,其面积当然也在不断减少。加之入渤海的河流还不止黄河携带泥沙,还有海河、滦河、辽河等这些河流流域降水变率也很大,泥沙含量也很高,渤海被淤积的会越来越浅,所以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渤海就有消失的可能。

据测算,渤海用不了200~300年就会被淤平消失。由于近二十多年来,黄河径流大幅缩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越来越好,输沙量越来越低,加之我们人类对黄河的人工干预,淤平渤海的时间还会延长,从长远来看,淤平渤海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渤海消失这将是怎样一个过程呢?我们先看看世界上咸海消失的”足迹“。下图

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曾是世界第四大湖,中亚地区的两条著名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维持了咸海水量的稳定。后来政府希望通过修建水利设施,将锡尔河与阿姆河的河水分流到周边的沙漠和荒地中,从而将该地区改造成棉粮生产基地。建设防风固沙林、导入牧草轮作,并在半干旱气候地区修建灌溉水利工程。水利设施的建设滋养了作物,却分走了一部分河水,水域的进出平衡开始被打破,咸海的水域开始衰减。从上图可以看出威海是不断地被拦截、封闭,大湖变小湖,形成几个间断的小湖,最后才消失。

从目前黄河推进速度来看,渤海深浅情况,结合河流水文特征,黄河入渤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首先封闭的应该是莱州湾,之后再封闭天津湾,最后与大连牵手相连,这又将成为我们国家的内陆湖。上图红线示意。

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为何?

渤海,古称沧海,北海,我国四大海之一,我国面积最小的海洋,属内陆海洋,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渤海海峡连接了渤海与黄海,海峡直线距离不到110公里,以辽宁大连老铁山角至山东蓬莱角为分界线。渤海被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包围,东部与黄海相连。其平均水深仅18米,最深处也仅仅85米,2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渤海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发生地震的几率很大。由于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淡水资源大量注入,还来丰富的饵料,使渤海成为了我国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独具特色。

黄河,我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黄河“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长度5464公里,世界第五长河,我国第二长河;年含沙量16亿吨,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多的河流;其呈“几”字形,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黄河流经我国9个省、自治区,其中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最后由山东东营注入渤海。黄河口因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渤海湾,每年造陆12.4平方千米,向渤海推进速度为每年0.5-2.2公里,当然由于黄土高原植被环境改变,这个造陆速度在减慢。那么,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一直这样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将渤海变成我国内陆湖泊呢?理由何在呢?

答案是:渤海不可能被封起来,形成内陆湖泊。单凭黄河,能力有限,很难做到,就是加上海河、滦河、辽河、小清河、大凌河、大辽河等河流也不可能做到。虽然渤海近些年一直面临着大量泥沙入海的威胁,渤海面积每年缩小20平方公里左右,但对于面积如此之大的渤海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了。渤海每年面临大量泥沙威胁,而四条主要河流携带泥沙量总共17亿吨左右,其中:黄河年携带泥沙量16亿吨,海河年携带泥沙量428万吨,辽河年携带泥沙量1920万吨,滦河年携带泥沙量2270万吨。以黄河是对渤海面积威胁最大的,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多的河流,大约16亿吨左右。但是随着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植被面积增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黄土高原环境彻底得到改变。水土流失大量减少,黄河水变清了,含泥沙量由原来的16亿吨减少到现在的3.35亿吨,相当于原来的五分之一,因此对渤海造陆面积速度也减慢80%左右,每年造陆面积仅为2.5平方公里,向渤海每年推进速度最多0.5公里,而渤海东西最宽的地方300公里,计算一下,不考虑其它因素,也需要600年的时间,当然这些只是理论数据,并不代表现实情况。

之所以说,黄河口不断向渤海内延伸,但不可能把渤海封起来,变成内陆湖泊的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点、渤海海峡存在的原因。渤海海峡将渤海和黄海连接起来,便于沉积于渤海湾的泥沙被海水“搬走”到大洋深处,无法沉积下来。第二点、洋流的原因。大海是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的,加上千岛寒流、日本暖流等洋流的循环影响,带动渤海海水通过渤海海峡与外界进行海水交换,从而将渤海中的泥沙大量携带“出走”,而不会沉积于渤海海底。第三点、渤海海底地形原因。大海边缘一般都是通过大陆架慢慢由浅入深,或者呈现断崖式地形,而渤海湾属于前者,被陆地环抱的地方大陆架由浅入深,而与黄海连接的渤海海峡深度要深于其它三面,泥沙沉淀需要经历一个缓慢下降过程,使泥沙顺势很难沉淀下来,便于大量泥沙“逃入”深海。因此,虽然黄河河口在不断向渤海内延伸,但是渤海不可能被封起来形成内陆湖泊。

谢谢阅读。

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为何?

黄河多年的平均输沙量达到每立方米37公斤,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每年随着河水流向下游的泥沙量高达15亿吨。在大量泥沙沉积的作用下,不但使黄河下游的河床抬升,形成“悬河”,而且在入海口处还能不断造出新的“陆地”,相当于黄河口持续地向渤海挺进。那么,在未来,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使渤海成为内陆湖呢?

渤海的基本情况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之一,北部、西部和南部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相接,其中东北部与辽东半岛毗邻,西南端与山东半岛毗邻,两个半岛的顶端,即老铁山角与蓬莱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有120多公里,这120公里的海域成为渤海与黄河水体交融的通道。

以这个通道以及渤海的海岸线为界,整个渤海的海域面积约为7.7平方公里。依据人们的习惯,通常将渤海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辽东半岛与西部陆地围起来的辽东湾、山东半岛与西部陆地围起来的莱州湾、最西部海域与附近岸线围起来的渤海湾、剩余部分的渤海海域。

渤海在1亿年之前的中生代晚期,还并非是海洋,而是属于古老台地的一部分。只不过所处的区域是地质活动比较活跃的“活化区域”,分布着冀中、济阳、黄骅3个凹陷带。在几千万年的地质活动影响下,现在渤海所在区域的周边地势不断发生隆起,区域中心则发生凹陷,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凹陷盆地,逐渐演化为湖盆。最后,随着地势的持续拉低,湖盆与东部的海洋相连接,海水流入湖盆内,从而形成了一个大陆的内海。

随着渤海中心区的沉陷,周围大量河流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改道并最终汇入渤海,比如海河、辽河、滦河等。而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一开始的入海口并非是渤海,而是黄海,后来在多次改道后,于19世纪中叶一次黄河的决口最后改道流入渤海,一直持续至今。近几十年间,我国在黄河中上游修建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对于调节洪水和泥沙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而且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中上游流域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黄河改道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今后发生改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渤海很浅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海洋中的水深应该是很大的。但是,渤海与其它海洋相比,其深度之浅绝对是“独树一帜”。据监测数据显示,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连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都比它深(青海湖平均水深)21米。渤海与黄河交界处区域,水深也才80米左右。

之所以渤海这么浅,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地质运动的结果。渤海原本就属于陆地的范围,只是距离远古海洋比较近,在数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随着周围陆地的隆起以及区域核心的凹陷,使渤海出现了从平原到湖泊、最后到内海的演化,凹陷所发生的地质历史相对较短,凹陷的程度不高,而且凹陷的速度在逐渐变慢。

第二个原因是河流泥沙汇入的结果。除了黄河以外,刚才提到的辽河、海河、滦河等河流,也携带着大量的泥沙汇入渤海,在入海口处因流速下降,这些泥沙逐渐沉积,在海底水体扰动的作用下,慢慢地将这些泥沙推移到渤海距离海岸线较远的海底,长年累月地不断沉积,使得渤海的水深减少程度,已经逐渐大于地质凹陷的程度。

所以,即使渤海的沉陷作用持续进行,但是年复一年的泥沙堆积,使渤海的水深呈现出越来越浅、海域面积越来越小的局面。

渤海在未来不但会被封起来,而且还有可能消失

据不完全统计,黄河每年向下游输送的15亿吨泥沙中,有10亿吨之巨,如果再加上其它河流的输送,渤海每年承接的泥沙量,将有20亿吨以上。在这些泥沙的沉积下,渤海在入海口处,每年新增的陆地面积3万亩左右,入海口每年向渤海推进距离达到1.5公里左右。

据有关专家分析,在大量泥沙沉积作用的影响下,渤海每隔10年,其平均深度就会抬升1米左右。按照这个速度推算,渤海靠近海岸线的区域,将会逐渐萎缩,海岸线势必会向渤海深处逐渐挺进,理论上在50-100年的时间内,渤海就会被泥沙所填满。

不过,以上只是理论推测的结果。虽然泥沙沉积于渤海的确属于事实,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渤海抬升和被填的速度远没有理论计算出来的快。这些影响制约着渤海被填满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于长江、黄河等诸多河流实施了以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为主要内容的“三水共治”,这些河流的水量得到持续恢复、水质得到不断改善、水生态安全也得到维护。对于黄河来说,上游的沙漠治理、植树造林、矿山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极大减少了进入黄河的泥沙量。

二是众多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工程,不但承担着调节河流水量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对河水中的泥沙进行清理和调控,通过这些水利工程的绩效,也可以很好地达到减少汇入渤海河流中的泥沙量。

三是海水的流动性。在海洋底部,会时刻发生着“看不见”的海水扰动现象。由于新沉积的泥沙致密性差,很容易会随着海底水流的运动发生迁移,最终会被扩散至渤海各个区域甚至会流入黄河,这样也延长了渤海被泥沙填满的时间。

所以,实际上在未来数百年内,渤海被泥沙填满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这种泥沙的填充趋势是一直存在的。那么,按照目前渤海以及黄河等河流的水文特征,考虑到地球自转因素的影响,在忽略未来巨大地质作用影响以及黄河改道的可能性外,靠近黄河入海口右侧的莱州湾会率先被封闭,然后是渤海西侧的渤海湾,此后将是辽东湾,当辽东湾被封闭之后,渤海就将重新变回我们的内陆湖了。

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为何?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黄河泥沙将渤海封起来的可能性是有的。

但实际上却很难实现,渤海能否被封住,不仅取决于黄河泥沙量,且要受到渤海盆地沉降速度和水流等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不考虑其它因素下的可能性。

渤海是我国内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海海峡及中央海盆组成,入海河流有黄、辽、滦、海四河。

每年流入渤海的淡水总量有880多亿方,渤海面积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总容量约1730立方千米。

渤海地势由三湾向海峡方向呈倾斜态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是辽东半岛老铁山与山东半岛蓬莱头间的连线。

渤黄分界线附近是渤海最深的地方,水深达到80多米。如果要用泥沙封闭渤海,这条分界线就是最佳的位置。

分界线的直线距离有100公里,只要在此处堆砌一条梯形海堤,便可将渤海封闭起来,那需要多少泥沙量呢?

先来做个简单的运算,假设这条海堤底部宽度为2000米,顶部宽度为1000米,长度100千米,高度按百米算。

按照公式计算,可得梯形台的容积为15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要想将渤海封闭起来,需至少150亿方泥沙。

黄河携带的泥沙量又如何呢?十多年前,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量有12亿吨,近些年有所下降,约有9.8亿吨。

黄河携带的泥沙并非全部进入渤海,至少有20%的泥沙沉积在河床上,那每年只有7.8亿吨泥沙被带到了渤海。

泥沙的密度为1.7吨/立方米,根据密度公式可以算出,黄河每年携带到渤海的泥沙体积大约有4.6亿立方米。

在什么因素都不考虑的情况下,黄河泥沙需32年才能封住渤海。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人为设想的理想状态。

从现实情况下来看,黄河泥沙要想封住渤海,首先得填满莱州湾,才有可能向东推进到山东半岛的蓬莱一带。

那么,实际上的黄河造陆速度有多快呢?据地图显示,在过去的150年间,黄河在渤海共造陆1500平方公里。

而莱州湾的面积有6000多平方公里,照上述速度,黄河泥沙填满莱州湾需要600年,填满整个渤海需7700年。

这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并没有考虑相应的影响因素,比如泥沙量的多少,渤海的水流运动及海底盆地的升降。

如果考虑这些因素,那靠黄河泥沙自然封闭渤海可能会变得遥遥无期。为什么会这样?请继续看如下的分析。

首先,黄河的并非一直都会携带这么多泥沙。黄河历史上也有清水期,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泥沙逐年下降。

所以说,泥沙量的多少是一个因素,等到泥沙量非常少时,封闭渤海可能只是一种愿望。

其次,渤海并非完全封闭,它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这种三面封闭的结构不可能使所有泥沙沉在渤海中。

在洋流和潮汐的作用下,很多泥沙将被带到黄海海域,泥沙受重力作用也会随水流向外海延伸,难形成淤积。

最后,渤海盆地一直处于下沉阶段,目前的沉降速度远大于泥沙沉积速度,所有泥沙不会填满渤海海峡附近。

仅从这三条因素来看,黄河泥沙很难将渤海海峡封住,近期来看可能性非常小。

几千年后情况如何,可能很难有人说得清楚,因为所有因素都在变化中。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渤海处于构造收缩阶段,预计百年后莱州湾会被泥沙封闭,数百年后黄河口将与辽河口汇合。

如果黄河口继续不断延伸,有没有可能把渤海封起来?为何?

农民回答谢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炎黄子孙的发源地,长江是中国龙,黄河,长江的上游有着大小几千条支流和湖泊从高山汇集到两条主河道流向黄海,渤海湾,我国的地形地貌西高东低,源源不断的黄河水和长江水从西向东流淌,带走西部高源和泥沙冲向了渤海,黄海,这两条大河象蟹的两把大钳,紧紧钳住二河泥沙流向黄海,渤海的淤塞的土地是很惊人的土地,就象我们盐城地区地处二河之中,每年都要向海边延绅陆地十几公里,建国70多年来,向黄渤海移动100多公里,这就是很好的自然成长的土地资源,黄河长江囗再过上千年后,肯定会向东延伸一半,甚至更远,只不过是什么时间的问题,这是必然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