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清西陵,地处河北保定易县,共14座陵墓,包括雍正帝的泰陵、嘉庆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光绪帝的崇陵这4座帝王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王公、公主与妃嫔陵寝7座,共埋着4个皇帝、9个皇后、56位妃嫔、80多位王公。

清东陵,地处河北唐山遵化,共15座陵墓,埋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包括顺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同治帝惠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此外,像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孝献皇后董鄂氏、孝庄太后等,均长眠于此。

无论是规模还是里面所安奉之人的名气,清东陵都要远远胜过清西陵。

清朝在入关以前,就在关外兴建了皇陵,即满洲祖陵永陵、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而满洲入关后,兴建了清东陵与清西陵。

相较于关外的皇陵,清西陵与清东陵在规格建造方面,都效仿了明朝天启帝的皇陵,采用集中建陵的行制,每个帝王陵内,除了彰显帝王身份的石桥、华表、牌楼、宝顶等之外,也按照不同规制兴建了皇后陵、妃嫔陵寝、亲王与公主陵等等。

相对来说,清东陵比清西陵的名气更大。

首要的原因,因为清东陵的主人名气更响

说起清朝的皇帝,往往直接想到的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尤其康熙帝玄烨与乾隆帝弘历,这祖孙俩一个在位60年,一个做了60年皇帝之后还做了3年太上皇,清朝两百多年,这两人就占了将近一半的岁月。

而且,清朝在康熙与乾隆两代发生的历史故事非常多,有关于两人的各种演绎作品也层出不穷,清东陵埋着这两个人,名气自然不小。

除此之外,关于顺治帝与孝献皇后董鄂氏之间的爱情也非常有名气,清朝最有名的两个太后,一个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一个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她们的陵寝都在清东陵。

反观清西陵,其实也就雍正帝的名气最大,而他的泰陵也是清西陵中的第一座陵寝,然而在雍正之后葬入清西陵的皇帝,大多碌碌无为,比如嘉道中衰的两个主角,嘉庆帝与道光帝,后来的光绪帝干脆就没什么存在感,两人在位期间,清朝完全掌握在太后手里。

清东陵屡屡遭难,也成就其名气

东陵所在的河北遵化地区,历来就是关内与关外出入的交通要冲之地,乙巳之变时期,明朝与后金之前反复争夺此地。

近代,孙殿英以演习为名,直接闯入清东陵,并且炸毁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进入陵中大肆劫掠,大量当年的陪葬物被洗劫一空。

十多年后,清东陵再次遭到劫数,当时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和清东陵之中其他一批墓葬悉数遭到有组织的盗掘,随葬珍宝也是损失惨重,几十年里,清东陵陆陆续续遭到盗掘,最终竟然基本上没有一座完整的陵墓。

虽然持续的盗掘使得清东陵损失极大,乾隆帝与慈禧太后的尸骨都被扔得到处都是散落不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清东陵之中无数奇珍异宝的流出,也使得清东陵名声大噪。

尤其是,清东陵之所以如此奢华,也是与陵墓的主人有关。

乾隆帝时期,清朝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而乾隆帝本人好大喜功,将自己的陵寝建设得美轮美奂,并且随葬大量珍宝,慈禧太后时的清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甚至连赔款都是借的外债,可就是这种情况之下,慈禧太后的陵寝也是一再逾越规制,最终造得令人瞠目。

只可惜,大量的珍宝并没有给陵墓主人带来安宁,反而引来了大量的觊觎,最终导致清东陵屡屡遭盗,乾隆与慈禧等人恐怕也没想到,自己身后竟落得个尸骨不全的下场。

1961年,清东陵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的时候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如今的清东陵不仅仅是曾经的皇家陵寝,更是全世界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声明鹊起而远播海外各地,自然名气很大。

清西陵默默无闻,也是好事

清东陵高调奢华,最终屡次遭劫,虽然名扬中外,可东陵之内的人也都不得安宁,可“低调”的清西陵虽然名气没那么大,但却达到了陵墓“身后安宁”的最初目的。

雍正帝登基后,将选择建造陵寝的任务交给了怡亲王胤祥,最初胤祥也是在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下为胤禛选择了一块上吉之地,可在开始兴建之后才发现,这里大多是砂石,并不适合建造陵寝,最终在易县的永宁山下,找到了新的宝地。

雍正帝称此地:

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毫无疑问,清西陵所在地其实非常好,最主要的就是清东陵有渗水的问题,乾隆帝的裕陵就渗水非常严重,从开工的时候就开始有相关问题,但最终乾隆帝仍旧被埋了进去,而今裕陵的地宫简直就是个水下宫殿。

相较于地处要冲的遵化,易县风光优美而且宁静,在动乱时代,这里躲过了诸多的大劫。

还有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清西陵远没有清东陵那么奢华,清西陵之中埋的雍正帝胤禛、嘉庆帝颙琰与道光帝旻宁都是出了名的节省,道光帝已经到了抠得名垂史册的地步,所以他们的陵寝都没那么宏伟壮丽,而光绪帝时期的清朝,已经相当磕碜,虽然慈禧太后的陵寝奢侈得令人唏嘘,但光绪帝的陵寝,就非常可怜了。

也正因清西陵的“寒酸”,使得那些觊觎帝陵珍宝的人,都对清东陵更加感兴趣,对于清西陵倒是没什么意思了,整个清西陵,除了光绪帝的陵被盗掘之外,其他的陵墓大多都非常完整得保留了下来。

清西陵与清东陵,都是同一时间成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世界文化遗产,不过,清西陵仅有光绪帝那座被盗过的崇陵地宫可以参观,其他的陵寝只能看到地表的建筑,所以去的游人并不多,而基本被盗了个遍的清东陵,地宫挨个参观。

皇家的陵寝,被称作“万年吉祥地”,他们都希望在死后能够继续享受尊荣与安宁富贵,然而历代的帝王陵,但凡是极尽奢华的,往往最终都不得安宁,反而是那些抠抠搜搜的寒碜帝陵,通常陵墓的主人都能够得以安生。

韩国的李朝王陵几十座,陪葬尽是些陶器之类,日本占据半岛数十年,都不曾动过。

而中原王朝的皇陵,往往都相当华美,可最终也正因如此,使得本该安宁的地方,无法安宁。清东陵的名气的确是比清西陵要大,一来是因为清东陵之中安奉的陵墓主人名气很大,无论他们在史书上的评价是褒还是贬,二来是因为清东陵劫难多,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清东陵实在是装潢过度了,引起了外人的觊觎。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清西陵的名气确实没有清东陵大,但清东陵那种名气,恐怕清西陵的主人们也不想要。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下,西距北京城125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所在的位置更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南有金星山如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整个陵区被群山所环抱,可谓是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东陵总体布局图)

清东陵陵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整个陵区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陵区以昌瑞山主峰下的顺治皇帝孝陵为中轴线,依山走向呈扇形东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其总体建筑大致呈现「前朝后寝」的格局,且陵墓排列错落有致。无论从外观还是风水学上来看,清东陵都是难得的陵墓建筑模范。

(清东陵地宫精美石雕)

清东陵自1661年开始营建,一直到1908年慈禧太后定西陵完工才算结束,前后持续247年之久。

在这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建有15座帝后陵寝,比较著名的有:

——顺治皇帝孝陵;

——康熙皇帝景陵;

——乾隆皇帝裕陵;

——咸丰皇帝定陵;

——同治皇帝惠陵;

——东太后慈安普祥峪定东陵;

——西太后慈禧普陀峪定东陵;

此外还包括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共计埋葬161余人。

(清东陵,孝庄文皇后之昭西陵)

1961年,清东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在第24届澳大利亚世界遗产委员大会上,清东陵以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获得全票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永宁山下,距离北京市区120 公里。

(清西陵)

清西陵所处的易县永宁山地区是一片丘陵地区,周围群峦叠嶂,郁郁葱葱,风景恢宏壮丽。北枕雄伟挺拔的永宁山、东领古燕国都城遗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南抵滚滚东流的易水河。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清雍正八年),至光绪皇帝崇陵建成1915年,前前后后共持续约186年。清西陵主要建筑包括:

雍正皇帝泰陵;

嘉庆皇帝昌陵;

道光皇帝慕陵;

光绪皇帝崇陵;

此外还包括3座帝后陵、怀杨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共计14座陵寝。

比较

清西陵之所以不如清东陵出名主要有两个原因:

——建筑规模

清东陵建筑规模远大于清西陵,其陵墓建筑无论从数量,建筑风格、建筑难易度、工程考究等方面清东陵都明显优于清西陵。

——所葬皇帝(帝后)的影响力

清东陵先后葬有清初入关顺治皇帝、“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康乾盛世”之乾隆皇帝、晚清遭受列强侵略的咸丰皇帝,同治皇帝。除以上几位帝王外,清东陵还葬有清朝初年,杰出的女性政治家,一生历经三朝,辅佐两代幼主的——孝庄文皇后;以及实际统治晚清达半个世纪之久,影响整个中国近代史走向的——慈禧太后。

清西陵则只葬有勤勤恳恳,励精图治的——雍正皇帝、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的直接责任人及签订者——道光皇帝、以及晚清的傀儡皇帝——光绪。

(清西陵,雍正皇帝泰陵)

综上,无论从陵墓建设规模及所葬皇帝的影响力来看,清东陵都明显大于清西陵。

清东陵建于清朝初年,历经清初的百废待兴,康乾盛世的繁荣富强,再到晚清的内忧外患,可以说一座清东陵就是一部清朝史。

纵观清东陵的二百四十多年建陵史,既亲历了一个帝国的辉煌崛起、亦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由盛到衰。其巨大重要的历史意义亦是清西陵所无法达到的。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我是猴大爷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清西陵为何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埋的人,一个是出的事。

说第一个,埋的人

清东陵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一直到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的时候才修补建设完工,前后经历了近25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先后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00多位嫔妃,3位阿哥和2位公主被埋在这里。

在这些人中,最为知名的有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爱新觉罗·福临)、康乾盛世的创造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和他的孙子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以及二次鸦片战争中死在承德的咸丰皇帝,还有开启晚清洋务运动新篇章的同治皇帝。

除了这些有名的男性皇帝之外,有清一代非常著名的两位女政治家也被安葬在清东陵,她二人一前一后,护佑着满清,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她们就是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还有叶赫那拉“慈禧太后”。

以上的这7位人物可以说就是一部清代历史,从清初入关到康乾盛世,从鸦片战争到同光中兴,都说一座恭王府是半部清代历史,而一座清东陵,基本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清朝历史。

有清一代所有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大部分几乎都和这七位有关。

反观清西陵

虽然它的规模是清朝,甚至整个中国古代皇家陵寝中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但埋在那里的皇帝并不多,只有4位,不仅如此,这四位皇帝在有清一代的历史上也是备受争议。这四位皇帝分别是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皇帝。

雍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外交等多方面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使得清朝社会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社会整体朝向繁荣富裕方向发展。由于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所以他在位的十几年对整个康乾盛世的一百多年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是上承康熙,下启乾隆。

尽管如此,但雍正皇帝的口碑并不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有关他“篡位”的传说,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其实,这个说话是站不住的,清代皇帝传位,除了有汉文之外,还有满文,即便是汉文被篡改,但篡改满文,这就比较难办了。

舆论虽然能控制得了一时,但控制不了一世,或许是雍正皇帝觉得无颜去见自己亲爹康熙和亲爷爷顺治,于是就躲着远远的,给自己修建了清西陵。

嘉庆和道光两位皇帝,不仅是清朝的转折点,甚至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正是在他们在位期间,中国结束了古代的历史,开启了近代史,开启了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开启了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

在嘉庆年间,世界正值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但嘉庆皇帝并没有带领清朝和当时的中国紧跟世界的潮流,反而是在内部的腐败中一点点的腐朽、堕落下去,嘉庆元年爆发的川陕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的演习,清政府用来近十年,花了两亿两白银才将这场波及200多个州县的起义镇压下去,而大清王朝这条破船,也在这次起义之后更加的破败。

道光皇帝在位时虽然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和他爷爷的爷爷康熙比起来,能力实在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而且那时候的中国社会弊端积重难返,只待一个火星将这一矛盾点燃,进而引发社会的变革,而这一火星,外来的就是鸦片战争,内在的就是1850年年底在广西准备起事的太平天国。

而在这四位皇帝中,最可怜或者说最令人同情的就是光绪皇帝。其实光绪皇帝本非昏聩之君,他也是很想有一番作为,重振大清,也想像祖宗康熙皇帝一样,让大清能威震四方、万邦来朝。但光绪皇帝性格太懦弱,这和他从小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光绪身边的那位慈禧,太强势了,同样是一老一小,康熙和孝庄什么样,再看看光绪和慈禧什么样。

同治皇帝死后,继位的理应是比同治皇帝低一辈儿的人,但慈禧贪恋权利,打着不是给同治立子嗣而是给咸丰找子嗣的旗号,立的醇亲王的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按辈分,慈禧是光绪的大姨儿,然而慈禧让载湉叫她“亲爸爸”,为了管住光绪,慈禧到处安插眼线,这就让光绪很不舒服,他的一生都笼罩在慈禧太后的权利和淫威之下。

一边是文治武功功盖寰宇的有名帝王和杰出女政治家,一边是备受争议处在王朝变革十字路口的帝王,清东陵与清西陵的名气也就由此而决定。

说完了里边的人,再来说说“事”

要说与这两个清朝皇陵最有关的大事,就属发生在民国十七年7月(1928年7月)的“东陵盗宝”案。

1928年春,蒋介石的北伐军已经渡过黄河进入华北地区,东北军收缩兵力被撤,冀东地区无数的散兵游勇和强盗土匪一起,时常出没、危害地方。对此,国民革命军派出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率部前去剿抚。

孙殿英在来到东陵这边之后,看到有大量被拆毁的建筑木料被盗运贩卖,就起了歹心,于是他打着“剿匪演习”的名义公然在东陵进行盗墓行动,整个盗墓行动持续了七天七夜,孙殿英部为了进入皇陵内部,不惜使用炸药,他们洗劫了乾隆和慈禧两人的陵寝,被盗的物资足足用了30辆大车才装完。

被盗的文物中有:镶嵌有九条金龙的乾隆的宝剑、慈禧最爱的翡翠白菜,口中的夜明珠,他二人身上的所有珠宝、首饰、玉器等全部被盗走。时至今日,东陵盗宝所遗失的那些文物下落不明,有关九龙宝剑、翡翠白菜、夜明珠等的下落也只是传说,并未得到证实。

东陵被盗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刺激并促使溥仪后来投靠了日本人,并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

毕竟,作为爱新觉罗的子孙,皇朝覆灭,不是他的原因,但自家的祖坟被抛了,先人的尸骨遗骸被散落在地,这是对先人最大的不孝。况且民国政府在告清帝退位的优待声明里提到了要优待前清皇室,要保护他们以及派兵守护皇陵,结果民国政府还这么做,彼时,溥仪的心中,怎能不恼怒、怎能不气愤,怎能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而清东陵也因为孙殿英“东陵盗宝”而“名闻天下”,这一事件轰动全国,甚至外媒也报道、关注此事,但收到孙殿英好处的各家,最终依靠手段将舆论压了下去,而孙殿英也并未收到太多牵连,反而是加官进爵,提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

抗战期间,他被俘投敌,成为伪军。小日本投降后,又以“曲线救国”的“功臣”身份,担任先遣军总司令,最终在解放汤阴的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并在1947年死在了战犯收留所里,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结语

无论是清东陵还是清西陵,它们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遗产,理应得到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藏在这两座皇家陵寝中以及背后的故事,或许还有很多,它们在等待有缘人去挖掘、去探寻...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清朝共有三处皇陵,分别是辽宁的关外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河北保定易县的清西陵。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清东陵,再次为清西陵,最后为关外三陵。

对于关外三陵的名气不如清东陵,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关外三陵总共就三座陵墓,分别是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和努尔哈赤的父亲、爷爷、曾祖父等人的永陵。这些人从名气上来说,远远赶不上后来的满清皇帝。

并且,这三座陵墓在修建时,满清还没有统一天下,所以陵墓的规模和奢华程度,也远远不能和后来的清东陵、清西陵相比,加上它们又位于偏远的东北,知名度自然要低很多。但问题是,很多人很好奇,为何清西陵的名气也远远不如清东陵呢?

其实,这背后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清东陵才是清朝严格意义上的正统皇陵。当年清朝入关以后,顺治帝成为了第一位入驻紫禁城的皇帝。其死后,被葬在了清东陵;后来接任者康熙死后也葬在了清东陵。

本来,按照满清统治者们最初设计,是准备将清东陵作为满清皇帝的唯一陵园,就如同明十三陵一样,以后清朝皇帝死后都全部安葬在这里,所以清东陵在最初规划上,从选址到设计再到修建,都是依照明十三陵的标准,其规模非常巨大。

问题是,等到雍正时,他脑抽风非要另选地方来安葬自己,有人说是因为雍正不希望和父亲康熙安葬在一起,也有人说是雍正认为清东陵的风水不是上佳,当然不管什么理由,因为雍正的这一番折腾,这才有了清西陵的诞生。

从这层意义上说,清东陵在最初的规划上,就是作为满清所以皇帝的集体陵墓而修建,而清西陵只是作为雍正一个人的陵墓而修建,两者在规模上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后来乾隆死后,特意要求到清东陵安葬,后来嘉庆看雍正陵墓实在太过冷清,才让自己安葬在清西陵。

等到道光时,他本来是要葬在清东陵的,但是由于生前为其建在清东陵的陵墓漏水了,道光帝认为不利己,于是便重新在清西陵找了块墓地安葬。再后来咸风、同治和慈禧太后,都是在清东陵安葬,只有被囚禁的光绪皇帝,被扔到清西陵安葬。

总的来说,清西陵一共只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而清东陵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其影响力自然要远远高于清西陵。

第二个原因,是埋葬在清东陵的皇帝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清西陵埋葬的皇帝。

清东陵埋葬的帝王有顺治、康熙、乾隆等人,再加上慈禧也葬在清东陵,这几个人可以说是清朝最出名的人物,而且康熙、乾隆和慈禧三人,其统治时间几乎占到了满清国祚的一半。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很多人印象中,他们这几个人,几乎就代表着整个清朝。

反观清西陵安葬的皇帝,除了雍正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人的知名度,实在无法和清东陵的皇帝相比。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很多人在说起满清皇帝的陵墓时,第一时间会想到清东陵,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导致清东陵的名气要远大于清西陵。

第三个原因,是一个人的缘故,这个人叫做孙殿英。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东陵之所以能够变得家喻户晓,甚至在海外都名声斐然,孙殿英可谓是功不可没。因为,当年他曾假借军事演习盗掘清东陵,直接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据记载,当时全国的报社几乎都对这件事进行过评论,以至于当时的人们几乎都知道了清东陵的事情,很多人更是直接把清东陵和满清皇陵等同,总而言之,满清皇陵就是指的清东陵。甚至到了我们现在,我们很多人还是因为孙殿英盗墓的事迹,才了解到清东陵。

与此同时,因为孙殿英的盗掘,导致清东陵墓葬内的许多奇珍异宝都流传到民间或者国外,从而间接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重视。这样长此以往,人们对于清东陵的认识自然越来越深,而清东陵的名气,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远远高于了清西陵。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清东陵知名度高,名气大,很简单,因为这里的名人知名帝后多,而且清东陵是入关后的清朝的祖陵,是建造最早的皇陵,本来如果没有雍正任性另选陵址之事的话,清东陵应该是大清唯一的皇陵了,类比于明十三陵,按照老规矩清代的这些皇帝们应该是都在一个主陵区的。

ok,下面盘点一下位于河北唐山马兰峪的清东陵,都有那些皇帝,no1,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福临的孝陵,no2,第二位皇帝康熙帝玄烨的景陵,no3,第三位皇帝乾隆帝弘历的裕陵,no4,第四位皇帝咸丰帝的定陵,no5,第五位皇帝同治帝的惠陵。no6,知名皇太后慈禧的定东陵。no7还有电视剧中的红人香妃园寝。

然后在盘点一下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都有那些皇帝,no1,第一个是雍正帝胤禛的泰陵,no2,第二个是嘉庆帝的昌陵,no3,第三个是道光帝的慕陵,no4,第四个是光绪帝的崇陵。共计这四位皇帝,最出名的就是雍正了,知名皇太后也就一位,乾隆的老妈的园寝,被称为回音壁的泰东陵。

大家对比一下便一目了然,为什么清东陵比清西陵名气较大了,而且在陵区的建设上,清东陵很早就开辟成了国家级景区,并把一些知名皇帝的地宫早早的开放了,所以可供游人浏览的东西比较多,吸引力也比较大, 不过悲催的是清东陵刚说的几个知名陵寝,除了顺治的孝陵,其余全部悉数被盗,所以地宫都洞门大开,目前开放的地宫有“十全老人”乾隆同志的堪称地下佛堂精美地宫。还有大清女皇慈禧的地宫,以及香妃地宫。都可以参观了。而清西陵看点就不多了,由于地理环境等关系,清西陵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宣传,导致知名度下降,而且清西陵的几个皇帝陵就光绪的崇陵被盗了,其他的都完好的保存至今,都没有被盗掘。所以地宫就开放了一个光绪崇陵,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便大大的下降了,大家还是喜欢乾隆和慈禧的名气了。

为什么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

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墓主人的名气。清东陵埋葬的帝王中,有康熙、乾隆这两个知名皇帝,他们在位时间长,政绩突出,经常出现在电视剧里,可谓流量担当;慈禧太后的陵寝也在东陵,虽然她的名声不好。但因为近代史的缘故,也是广为人知。反观清西陵,比较有名气的只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都不行。

第二:开放的地宫。清东陵有两座地宫对外开放,分别为乾隆的裕陵、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裕陵建造于清朝鼎盛时期,内部雕梁画栋,做工精美,堪称地下佛堂。慈禧太后穷奢极欲,地宫的花费自不用说。而清西陵开放的只有光绪崇陵,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地宫的质量,都无法与东陵相提并论。如果你是游客,选哪一个性价比更高呢?

第三:故事。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慈禧陵、乾隆陵,震惊全国。这件事情提高了清东陵的名气,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清西陵只有光绪崇陵被盗,产生的影响力远比及孙殿英那次。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