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当时的溥仪虽已是废帝,可在有些人看来,废帝也是帝,而且在狭小的紫禁城的一方天地之中,溥仪依旧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溥仪的确是退位了,但依旧拥有了数之不尽的珍宝财富,这在当时是极其惊人的,一旦嫁给溥仪,依旧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所以,溥仪将要拣选立后的消息传出,想要嫁给溥仪的人还是摩肩接踵成群结队,甚至张作霖、徐世昌等也都有与溥仪结亲的意思。
郭布罗·婉容,虽说名义上是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然而实际上,婉容7岁的时候大清就已经烟消云散了,隆裕太后颁诏,宣布宣统帝溥仪退位,清王朝终结,婉容这个皇后名分根本就有名无实,与以往朝代的末代皇后完全不同。
而溥仪逊位之后,依旧居住在紫禁城之中,原先的大量满洲遗老遗少依旧是溥仪的拥趸,宫墙园林之内的无数奇珍异宝还归溥仪与皇室所有,每年接受一大笔丰厚的优待费用,待之礼仪也与待外邦君主相同。
也就是说,即便只是剩下一具空壳,溥仪的皇帝架子仍旧还在,在紫禁城中,溥仪仍旧是那个可以对人呼来喝去颐指气使的皇帝,似乎他还是皇帝一般。
在溥仪十六岁的时候,皇室开始准备给其娶妻立后,当然,张罗婚事的并不是溥仪本人,还是当时的四大太妃,可四大太妃深居宫内,也不会亲自去臻选,所以最后的“选秀女”事宜就交给了溥仪的叔叔载涛来处理。
令很多人意外的是,溥仪这个被废黜的帝王,当时却有很多人想要将自家的女儿嫁给他,不仅仅是婉容的娘家郭布罗家,还有当时的张作霖、张勋、徐世昌等等,各地的军阀也都想要与满洲皇室结亲,只是最终胜出的,那是郭布罗家,成为溥仪皇后的就是婉容。
事实上,嫁给溥仪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溥仪是废帝。
自古以来,前朝的末代皇帝在新朝,往往命运都非常凄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上古流传的“二王三恪”之礼消失,前朝的末代皇室往往都是被诛尽。
末代皇帝的本身是一个无法抹去的符号,对于新朝来说,他代表着很多人的昔日情结,秦末群雄起兵,用的名号就是楚王,清朝时期,也有很多人以“朱三太子”作为号召,也因此,前朝的末代皇帝注定命运是不会好的。
那么,郭布罗家为何要将女儿嫁给溥仪呢?
第一,想要通过联姻获取所谓的名分地位清朝灭亡之初,满洲人的内心依旧还有极其的优越感,尽管当时大量的满洲人改名改姓掩盖身份以避祸,但他们的心里依旧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天下满洲是一家,在大批的满洲遗老遗少的眼里,溥仪这个废帝也是皇帝,依旧是非常尊贵的。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溥仪能够在紫禁城里安然无恙,那些所谓的臣子见到已退位的溥仪,仍旧行的是跪地叩拜之礼。
婉容的父亲,曾在清廷任职,而婉容的母亲乃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人称“四格格”,也就是说郭布罗·婉容,是个实打实的满洲显贵家的女儿,与溥仪等人都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郭布罗家,对溥仪这个主子是忠心耿耿的,对于他们来说,把女儿送给溥仪不仅不是折辱,还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第二,逊清皇室拥有的财富,依旧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俗话说烂船还有三斤钉,瘦死骆驼比马大。溥仪这个皇帝虽说是只是个空壳,但紫禁城与各处行宫之内,其依旧拥有数之不尽的惊人财富,宫廷之内珍宝无数,随便拿出一两件都够普通人享用一生,这样的财富,作为溥仪的皇后,自然是荣华受用不尽。
溥仪的确是已经被废,可其名头仍旧还在,当时打其主意的人很多,所以也有很多人明里暗里给溥仪塞钱,甚至是日本人也在不断给溥仪小费,这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
第三,郭布罗家觉得爱新觉罗家还能翻盘大清亡了之后,深居简出的溥仪依旧是很多人觊觎的对象,以为这个废帝仍旧有利用价值,大批的满洲遗老遗少都日夜梦寐,希望大清能够复辟,溥仪能够重成天下之主。
此外,日本等各方势力也想要借溥仪扩张自身的利益,所以与溥仪之间暗通款曲来往不断,而溥仪本人也是有这个心思的,郭布罗家始终都认为,大清未必不能卷土重来,若是白日梦成真的话,那么女儿这个皇后做的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时,不仅仅是郭布罗家,张作霖等地方军阀,也都有与婉容之父荣源一样的心思,尤其是张勋,他一直都想复辟清朝,若是做了溥仪的岳丈,再好不过。
总体来说,郭布罗家出于利益考虑,最终将婉容送进了宫,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郭布罗家通过这桩婚事,也得到了原本设想的需要,只是终究还是黄粱一梦成了泡影,而且,婉容的人生也就此被断送。
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溥仪是皇上,虽然退位了,可是还住在紫禁城,还是很多满人心中的主子,嫁给皇帝可以光大门楣,婉容的家人都觉得是自己高攀了,当然愿意啦!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后——婉容清朝虽然早在1912年就退位了,但是根据袁世凯的民国优待条约,末代皇帝溥仪还是可以住在紫禁城,而且每年还给溥仪几百万银元的生活费,小日子也是悠哉悠哉。
一转眼,当年六岁退位的溥仪长大了,皇帝长大了是要选妃的,虽然是退了位的皇帝,可是也不能含糊,皇帝大婚是大事。所以等到溥仪十五岁的时候,那些个太妃们就开始召集清朝宗室,商量给溥仪选妃。以前清朝皇帝选妃,都是很多姑娘站成一排,等到溥仪的时候,王室宗亲觉得这样不好,就改成了让溥仪看照片,看着照片选择,钟意哪个就在哪个姑娘的照片的后面画个圈。
据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交代,溥仪当时看照片时由于照片不清楚,溥仪觉得都和一个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溥仪只能看哪个姑娘穿的衣服颜色特别,于是溥仪随意画了个圈。原来溥仪选择的是文绣,其实并不是文秀漂亮,是因为溥仪看不见脸。溥仪选择完,送给太妃们看,其中敬懿太妃很是高兴,因为文秀是敬懿太妃所中意的姑娘。
但是端康太妃不同意,因为端康太妃中意婉容,并且理由很多,文秀不漂亮,出身贫寒,而婉容漂亮,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家景不错,很合适。最后,端康太妃支持的婉容获得很多人赞同,溥仪就选择了婉容做皇后,而文秀既然被皇帝画了圈,也不能嫁给别人了,就封为妃吧!
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旗籍满洲正白旗,1906年11月13日出生于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婉容的父亲郭布罗·荣源,是位开明人士,时任内务府大臣。荣源觉得男孩女孩一样都要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婉容也被父亲送去读书。而婉容的母亲是爱新觉罗氏,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毓长的第四女,人称“四格格”,其实算一下溥仪和婉容差好几辈呢。
就这样婉容于1922年十一月三十日午时,妆奁入宫。巳刻,皇后行册立礼。十二月一日子刻,举行大婚典礼。寅刻,迎皇后入宫。十二月二日帝后在景山寿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礼。十二月三日帝在乾清宫受贺。
婚后,溥仪对婉容很是宠爱,给婉容请英文教师,而婉容漂亮大方,举止端庄大气,并且很善良。所以婉容也确实当的起皇后的称号。
那么婉容嫁给溥仪时,大清已经灭亡好久了,为什么婉容家人还要婉容嫁给溥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婉容嫁给溥仪时,大清朝不止是气数已尽,而是已经灭亡了,但是满清作为前一个朝代,存在了二百多年不是闹着玩的,在哪些有头有脸的贵族家庭心理,能够嫁给皇帝(虽然已经退位)也可以光宗耀祖了。再说自己家里出了个娘娘,也觉得无比的荣耀。
第二,当时虽然清朝都灭亡了,但是清朝的遗老遗少还不少,是一个很大的势力。所以当时溥仪想选妃时,张作霖都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只是因为溥仪不愿意娶汉族女子而作罢。由此可见,当时溥仪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嫁给溥仪也算是门当户对。
第三,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有很多的财富,清朝虽然退位,可是皇宫中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都是钱啊,嫁给溥仪至少可以吃穿不用愁啊,这也是重要的一点。
综上所述,婉容的家人肯定愿意把女儿嫁给溥仪这位清朝的末代皇帝。就连后来婉容因为和溥仪关系不好,想过和溥仪离婚,可是为了家庭的荣耀,她不能像文秀一样和溥仪离婚,只能隐忍。而溥仪由于身体原因,两个人没有夫妻生活,婉容开始堕落了,并且还和溥仪的侍卫有染,最后还怀孕了,溥仪为了面子没有废后,但是还是把婉容打入“冷宫”,然后婉容生的孩子还被溥仪投进了锅炉。
日本战败后,婉容被溥仪抛弃,溥仪走的时候,因为婉容劝他留下不要去日本而遭到溥仪的殴打。最后,婉容被抓后关在监狱,于1946年去世,下葬地点不明。后来经婉容的弟弟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于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至此末代皇后的结局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所以说婉容是个悲剧的女人,一生都背负着“皇后”这个称号,也为“皇后”这个称号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为何婉容家人,要将闺女嫁给已经过了气的大清皇帝?这个答案,其实看看现代人的相亲标准,就不难理解了。
当今社会,相亲标准几乎成了定式:有房、有车、还得有存款,收入一定要高点儿,如果家里再有点儿社会地位,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溥仪
那么,咱们如果对照这些择偶标准来看,以爱新觉罗.溥仪当时的自身条件,那可是妥妥地秒杀大多数人。
虽然大清气数已尽,但人家这位皇帝,却依然魅力无穷,而且含金量很高。
有房溥仪家里有房,虽然只有一套,从数量上来看确实不算多,但经不住人家那套大宅可是——故宫呐。
故宫
八千多间房子,1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外加当年前朝开发商赠送的60万平方米的大院、阳台、花园,使用面积高达72万平方米。
在这里面居住,舒适度极佳,谁家闺女嫁到这里来,绝对不会感到憋屈。
有车清末时期,洋人的拍摄设备传入宫中。因此相信不少人都曾在网上见过,溥仪在故宫内骑自行车的那些照片吧。
自行车这东西,在当年,那也算得上是高大上的奢侈品了,民间一般不多见。
骑自行车摔倒的溥仪
除了自己骑的“私家车”之外,作为皇帝的溥仪还攒够了购置汽车的预算。
因此,就在他娶婉容后的第二年,第一辆现代化的皇家汽车——定制别克汽车,就开进了紫禁城内,成为了溥仪的私驾。
后人按照当年描述仿制的溥仪御车
在紫禁城内开汽车,想想都拉风呀。
存款:当年清帝逊位之时,跟共和国有过约定,大皇帝辞位之后,其皇族原有之私产,由共和国特别保护。
皇族的私产是个什么概念?以前皇宫内的私藏、古董,从顺治算起,十几代帝王的搜刮,说它是个宝库都谦虚了。
清明上河图
随便给你掏出一卷《清明上河图》,你都没法估价。
因此,溥仪家的存款,实在是个不好说的概念,反正上不封顶就对了。
收入:接下来,咱们再说说收入,按照当年民国跟清廷允诺的《清室优待条件》当中——岁用400万元。
20来岁的小伙儿,年收入400万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北洋政府
直隶、 湖北、江西、陕西、山西、山东、江苏 、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四川12省,共计解款 2178万元 , 较之本年又增一倍。
1915年,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财政入账也不过2178万元,400万元占了政府财政收入的近1/5,这超高的个人收入,还不扣税,实在是太彪悍了。
当然这也为后来,民国政府肉疼赖账,埋下了伏笔。
社会地位,无冕之王大清亡了,那么在共和体制下的国家里,溥仪的地位到底如何呢?
跟历代亡国之君相比,人家溥仪在刚亡国不久的那段时间里,其实活得很体面。毕竟《清室优待条例》当中,明文规定了大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不废,共和国待君主之礼永远相待。
在共和国内,以君主之礼待之,溥仪的社会地位,至少在当时,算得上是相当高。
溥仪
至于后来有人不讲武德,把溥仪强行赶出宫去,那可就是后话了。
1922年,溥仪与婉容举行婚礼,这场婚礼声势浩大,民国时期,凡是场面上的人,基本都送礼、表示了自己的意思。从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起,政府高官们,没有一个不随份子的,就连离得远、和政府方面不对付的张作霖都送来了大红包。
看看当年送礼的名单吧,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这广泛的社交面,恐怕民国也没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人家的了。
黎元洪
当年,16岁的郭布罗婉容被迎入皇宫之时,她所接受的,是一个空前盛大的婚礼,这个梦幻般的婚礼,满足了所有少女们的幸福想象。
当年,送亲队伍进宫之时,从婉容家到紫禁城门口,沿途上千军警开路护送,政府还专门派出军乐队奏乐助兴……
这场面,空前不说,后来是真没有,够气派吧。
婉容和溥仪
其实以上说的都是溥仪自身的硬条件,而在当时,他还有一个很无解的软条件,相当Bug。
那就是虽然当时国家已经是共和体制了,但不管是赞成共和的新派人物,还是前朝的遗老遗少,或是民国的高官,他们内心其实还是留有深深的君父臣子习惯。
溥仪人家毕竟先前是咱们的皇帝,老领导,就这一层,咱就自觉高攀不起。
新派人物1922年,当时的紫禁城内,装了一部电话,17岁的溥仪看着这个新鲜事物,觉得好玩,就拿起来想试试。
可打给谁呢?
当时有电话的人比较少,谁的电话是多少,都在电话簿上记着。溥仪随便翻看着电话簿,最终选择了打给胡适,让他抽空到宫中来,陪朕聊聊。
即便是留过学、思想开明的博士,胡适接到溥仪的电话之后,也是激动万分,他去之前还专门打听皇上要不要我磕头,见面该怎么行礼。
胡适
最后两人见面之后,胡适还是没敢以公民平等身份相称,还是老老实实地称对方为皇上,事后还写了一首诗专门纪念、感慨此事。
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就这首诗,后来被一些文人狂批,哎呀,你胡适也有跪舔封建帝王的时候。
遗老忠臣对于那些遗老忠臣们,那就更不用说了。溥仪这个皇帝,虽然退位了,但忠臣不事二主,皇帝落难,也还是自己此生,忠贞不二的效忠之主。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强行赶出紫禁城,落魄潦倒,不久逃到了天津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中。
冯玉祥
而这位张大人对待溥仪这个不速之客,那可是毕恭毕敬,小心周到,每天早上自己拿个扫把,就在溥仪房门口轻轻扫地,据说是执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礼。
大清都亡了,但满清还是留下了不少遗老遗少,对他们来说,溥仪就是当年的那片天,他在,天就还在,大清就还有希望。
民国的官儿还有那些民国政府里的官员,虽然已经改朝换代,但思想里的辫子,始终没有剪除。
比如说出身正白旗的荫昌,他当年从清廷的陆军大臣最后成了北洋的上将。作为民国政府的高层,溥仪成亲之时,他代表民国政府前去祝贺溥仪的婚礼。
荫昌
当荫昌站着念完贺词之后,他立马扑通一声,对着溥仪,跪倒在地,三叩九拜,嘴里说着:
刚才是代表民国站着,现在奴才代表自己,给皇上万岁爷行礼……
从这些人啼笑皆非的行为上面,就能看出当时人们、社会对溥仪这个没落皇帝的看法,虽然过气了,但依然贵不可言。
因此,当年婉容家人将女儿嫁给溥仪,虽然大清气数已尽,社会进入共和,但人家毕竟是皇帝,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得多。
改造后的溥仪
婉容家这边,肯定还有攀上高枝的喜悦和庆幸,绝没有半点嫌弃之理,毕竟在当时,抢着要给皇帝攀亲的人,多得是。
1959年溥仪被特赦,当时已经53岁的他,条件有多差?坐过牢有前科、二婚男、没房没车没工作,就这条件,很多清朝遗老们还赶着要把自己的孙女嫁给皇上。
婉容
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年婉容家为啥要把女儿嫁入紫禁城了。只是谁都没有料到,两年后,高富帅的不动产就突然被查封了,而且面前的这位皇帝,从身体条件来看,也确实不是一个结婚的好对象,婉容的家人本以为为女儿找了个好人家,却没想到,自己亲手将闺女推进了火坑当中。
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首先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并不是大清气数已尽的时候,而是大清已经亡了十年了。反倒是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候可以算作大清气数已尽。反过来说,一个逊位的皇帝结婚为何很多人家趋之若鹜?因为在那个时候的人眼里,逊位的皇帝仍然是高高在上的。何况溥仪合法保留皇帝的尊号,在紫禁城内也有皇帝的排场,同时还有民国政府给的合法的优待费。这在旁人看来已经是大富大贵。那时候的人家嫁女儿,多是希望嫁到豪贵人家,攀上这门皇亲自然是巴不得的。哪怕是到了解放后,花匠溥仪最后一次结婚,第五任妻子李淑贤也表示“娘娘”这个称谓有巨大的吸引力。至于末代皇帝的大婚,溥仪自己怎么想根本没人在乎。何况那时候溥仪年纪小,对婚姻的概念很模糊。对他来说,皇帝大婚意味着摆脱束缚,不再被当做孩子,可以亲政了。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亲政这个词的分量之重等同于生命,大婚则是通往亲政的最后一道必须走的程序。所以溥仪与其说期待婚姻,不如说他期待的是婚姻带来的亲政许可证。选妃挑皇后这都不需要溥仪操心,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里描述挑选女孩子的诸事都是同治皇帝的妃子即当时的几位太妃操办的。但是太妃本人是不会挨家挨户察访女孩的,她们的下一层负责人就是皇叔载涛。因此载涛的府邸就成了婚礼筹备处,前来送照片提亲的门庭若市,由此可见这个逊位皇帝的后位被多少人觊觎。候选姑娘的照片多得可以装订成册,提亲者再三拜托载涛,务必“玉成”其事。消息传到了天津、沈阳,连徐世昌和张作霖也派人来提亲,载涛只能以皇族满汉不能通婚,皇后只能是是蒙古王公或满蒙旧臣家的女儿婉拒。载涛这一关先刷掉了不少人,其余候选照片送到宫中太妃的手里进一步审查。由于牵扯到多方利益,太妃们都想新皇后是自己选中的人,所以一直争执不下,拖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总算选拔出四个女孩来进入最后的角逐。这四个姑娘分别是阳仓扎布(蒙古王公)、衡永(满族,曾任都统)、荣源(后任内务府大臣)和端恭(满族,额尔德特氏)的女儿们。这一路过关斩将比选美竞赛可是残酷多了,由此可见逊后的位置还是具有母仪天下的威信的。皇后婉容最终家世和相貌更加出众的郭布罗·婉容击败了最后的对手文绣成为皇后,文绣被封为淑妃。其实这也不是溥仪自己的选择,而是各方面势力对小皇帝连哄带劝,最后头晕目眩的溥仪接受了主流意见,又不得罪文绣一派的折中之举。婉容当上皇后后,她的父亲立刻成了辅国公和内务府总管。内务府总管这个职位堪称天下第一的肥缺。婉容的兄弟也跟着鸡犬升天。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记录过皇后和淑妃的用度,文绣的待遇还不及婉容的一半。但相对于民间女子,她们是皇帝的妻妾自然是吃香喝辣,至于精神生活的痛苦是没人操心的。文绣后来因刀妃革命与皇帝离婚轰动天下,一时间指责文绣者众,其中包括文绣自己的亲属。由此可见皇妃若是丢了身份地位,自己的家属必然捞不到好处,反对也是自然了。后来人们了解到文绣离婚有皇帝身体的原因,舆论风向开始有所转变。人人皆知皇帝不能行夫妻之礼,淑妃为了自己的幸福离婚也就在所难免。但是皇后婉容呢?她和淑妃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没有丈夫的爱也没有夫妻生活,心情十分苦闷,再加上婉容常常受气,因为溥仪把淑妃的出走怪到婉容头上,认为皇后没管好后宫才让皇帝丢了脸。但是婉容做不出文绣敢做的事情,一来是她是皇后,这个枷锁本身就比文绣沉重不止一星半点,由皇后之位得到的好处也比文绣多得多,自然她比文绣更加难以舍弃这一切。溥仪认为婉容虚荣心太重,放不下皇后这顶桂冠,放不下这虚名儿。即便到了最潦倒的时刻,婉容也抱着后冠不放。而婉容的娘家,对女儿的这顶后冠看得远比女儿本人要重,这不光是大婚前后是这样的,在婉容死后也是如此。由于婉容死后没能找到埋葬的尸骨,最后婉容弟弟只能以招魂的方式将埋葬婉容的山上挖了一抔黃土,以及婉容最好的一张照片和仅存的一面镜子一起安葬在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溥仪的墓旁。和这位末代皇帝葬在一起的还有溥仪唯一喜欢过的祥贵人谭玉龄,溥仪的淑妃、福贵人和第五位妻子都没有与他合葬。末代帝后的合葬并非二人本人的意愿,而是近亲旁支的意愿。直到他们死后,他们的虚衔儿还在被人们利用着。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这个问题问的真水……
即使婉容不嫁,也总得有这容或那容去嫁吧?
溥仪总得找个媳妇吧?
只要溥仪找到了媳妇,无论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你也得总会去问:“王二麻子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王二麻子的家人还要王二麻子嫁给溥仪呢?”小编你说你问的有劲吗?
那溥仪总得有个媳妇吧?
人家出狱后还娶了个李淑贤呢。
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宣统皇帝或者清废帝。溥仪在1906年出生,1909年,三岁的溥仪被扶上皇位,是为宣统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亡了,当然,年仅六岁,当了三年皇帝的溥仪也被拉下了皇位。1922年,年仅16岁的溥仪迎娶婉容为妻,也就是“皇后”。此时距离大清亡国已经11年了,那为什么婉容家人还要把婉容嫁给溥仪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01 此时局势还不稳定,谁也保不定大清不能再次复辟清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得善终的朝代了,以往的每次改朝换代,新朝往往对旧朝的皇室大开杀戒,皇室成员们死的死,逃的逃,结局很是凄惨,更不要提皇帝了,像隋炀帝,崇祯帝那样找根绳子上吊,能留个全尸,那就非常不错了。可是清朝不是,虽然清朝是在袁世凯的逼宫下,皇帝自动逊位的,但是袁世凯还是给了清朝皇室非常优厚的待遇。民国二年(1913年)元旦,袁世凯还派人给溥仪拜年,对朝廷仍然效忠。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溥仪退位仍在宫中的时候仍用宣统纪年,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可见皇家威严仍在。
民国六年(1917年),前清遗臣张勋兵变,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由于张勋的定武军人人都顶一头辫子,所以又叫辫子军。七月一日,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之后段祺瑞出兵讨伐,仅仅9天后,张勋的辫子军就失败,张勋本人也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只坐了十一天龙椅又下了台。虽然这场闹剧仅仅维持了十一天就草草收场,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至少还有一部分力量支持清朝复辟的。1922年,溥仪选妃的时候,中国还是处于各路军阀轮流执政、混战的时候,谁又能保证,不会再来一次像张勋那样的复辟事件呢?要是成功了,那就是真的皇后了,这样巨大的诱惑力,肯定有很多人动心的。
02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虽然亡了,但是皇帝还是有很大的剩余价值1922年,溥仪大婚的时候,当时民国的各个实力派人物,从大总统徐世昌起,包括张作霖、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等,每个人都送了贺礼。婉容的送亲队伍进宫时,沿途有一千多军警开路,还有军乐队奏乐。甚至,据说袁世凯和张作霖都想要把女儿嫁给溥仪,可见,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在这些军阀中还是很吃的开的,至少明面上,大家都会给个面子。别说是溥仪了,就是那些清朝的遗老们在当时也是非常吃香的,这些前朝遗老大都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书法,很多军阀为了附庸风雅,把这些遗老们请过去当坐上宾,就为了得到他们的字画,而且以得到遗老们的字画为荣,当时的风气,可见一斑。
其实,不仅仅是旧式军阀,就连胡适这样的新派人物,对皇帝都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感。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1922年紫禁城刚装了电话,16岁的溥仪觉得新奇,就拿着电话本一通乱拨,他看到了胡适的电话,当时胡适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溥仪打过去,邀请胡适来皇宫说说话。胡适真的就去了,去之前还非常激动,一直在打听皇帝什么脾气,要不要磕头,该怎么称呼呢。连胡适这样的大人物对见一个已经退位十几年的皇帝都诚惶诚恐,更不要说一般的人的。虽然推翻帝制,打倒皇权,个个口号都喊得震天响,但是真见着皇帝,心里还是紧张激动的,毕竟几千年来对天子的那种敬畏,不是短短十几年就能消除的。
03 婉容特殊的家世为什么婉容家人会把女儿嫁给溥仪,而溥仪也同意了这门亲事呢?要知道,当时溥仪的选择可是有很多,如上面的分析,当时希望把女儿嫁给溥仪的可多了去了。其实,这也与婉容特殊的家世有关。
婉容全名郭布罗. 婉容, 字慕鸿, 达斡尔族人。原籍黑龙江省龙江县牦牛屯,她的曾祖父长顺曾任清代吉林将军, 父亲荣源管理祖传的房产和地产, 母亲爱新觉罗·恒馨是皇族毓朗贝勒的次女。
这样看来,婉容家与皇家还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婉容和溥仪甚至还有血缘关系。婉容家可谓是“世受皇恩”,加上婉容母亲又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把婉容嫁给溥仪了。那么,为什么溥仪又会选择婉容呢?
其实,溥仪是被动选择的。溥仪选妃的时候,看中的是文秀,但是掌权的皇贵妃不同意,执意要溥仪迎娶婉容做“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除了上面说的婉容家特殊的家世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婉容家里特别有钱,她的父亲他在天津有一整条街的店面。说起来也可笑,堂堂皇帝,竟然也想要取有钱人家的女儿。
婉容嫁给溥仪之后的生活,也是相当不幸的。如果说溥仪是不幸的,被历史的浪潮推着走,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那婉容比他还不幸,因为她连最基本的做妻子的权力都被剥夺。在溥仪心里,婉容只是一个木偶一样,可有可无的存在。溥仪曾对他的最后一任夫人李淑贤说: 那时我根本不懂夫妻之间应有的关系, 妻子就是我的玩物和摆设, 高兴就去玩一会儿, 不高兴几天不理……。婉容也在郁郁寡欢中染上烟瘾,疯狂吸食鸦片,最后香消玉损,年仅41岁就去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