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什么要诛杀毛文龙?
毛文龙与袁崇焕,这两个人都是明朝晚期的著名将帅,也是当时女真人的心腹之患,但最终毛文龙却被袁崇焕矫诏所杀。毛文龙死后,辽东的形势急剧恶化,而多年之后,袁崇焕被崇祯帝处决的时候,其罪名之一就是擅杀毛文龙。
到底何仇何怨,让袁崇焕竟然不顾后果,胆敢擅自诛杀毛文龙。
第一,毛文龙与袁崇焕并非同道中人虽然毛文龙与袁崇焕都是同朝的人臣,但是众所周知,明朝中晚期党争不断,由此也造成了朝野之中相关问题突出,而刚好,袁崇焕与毛文龙就分属两边。
毛文龙原本在辽东巡抚王化贞账下发迹,而王化贞本是东林党之人,但因与熊廷弼之间的矛盾,最终背叛东林而投向魏忠贤,成为阉党之流。袁崇焕,则与东林之间来往密切,东林与阉党之间素来不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双方争斗不断都想打垮对方。
虽然毛文龙是当时辽东的重要人物,但是明末之际,朝野纷争根本不顾大势,手握重兵的毛文龙一直让东林如鲠在喉,袁崇焕想除毛文龙也很正常。
第二,袁崇焕无法掌握毛文龙明朝末年,毛文龙与袁崇焕是抵御女真的两大支柱人物,可毛文龙虽然名义上属于袁崇焕的属下,但是毛文龙属于辽东总都督,而袁崇焕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两人并没有直属的关系,而袁崇焕其实也无法直接管到毛文龙。
两人不和,也因为两人有非常相似的性格,那就是都非常狂。毛文龙在辽东取得功勋之后,向来就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而袁崇焕也是个很自负的人,这样的两个人,自然是谁也不肯向对方低头的人,可偏偏这么两个人却要长期在一起打交道,矛盾自然就多了气来。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辽东地区的主动权只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对于袁崇焕来说,毛文龙就是他真正掌握辽东的最大障碍,两人时常意见不和,而毛文龙又分薄了他所在营帐的军饷等有限资源,这都让袁崇焕越发想要除掉毛文龙。
袁崇焕诛除毛文龙,不仅可以除掉这个会与自己争夺功劳,而且还不听自己命令的下属,而且还可以将毛文龙麾下的兵马地盘,全都纳入自家的范围之内,同时,朝廷拨给辽东的各种军饷等资源,也都会悉数归袁崇焕帐下所有。
第三,毛文龙妨碍了袁崇焕议和明崇祯元年,朱由校驾崩朱由检登基,回京述职的袁崇焕夸下海口,称自己能够在五年之内平定辽东,虽然话说出口之后袁崇焕就觉得自己失言了,但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来了,于是继续硬着头皮撑着,向崇祯帝上疏要求支援。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袁崇焕在辽东经营时间不短,但是通过武力恢复对于辽东的管理依旧是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想到了与后金之间展开议和,不过议和的话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毛文龙的存在。
毛文龙镇守东江,向来都是后金最忌讳的明朝抵御力量之一,如果袁崇焕想要与后金之间展开议和,那么毛文龙就是最大的议题之一。毕竟对于后金来说,毛文龙的一根深深刺进骨子里的钉子,不将其拔掉就遑论议和。
袁崇焕既然想要达成议和,那么就不能留着毛文龙,没办法,袁崇焕只能铤而走险,答应后金的议和条件将毛文龙除掉,只可惜议和并没有议成,没多久发生遵化之战,后金破城,直逼京师,辽东的情势陡转之下,反而不如从前。
第四,毛文龙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毛文龙开镇东江,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对后金产生了极大的威慑与牵制作用,但同时,由于毛文龙本身就是个浮夸而且骄恣狷狂之人,也有很多不检点的地方,比如他割据地方不听号令,而且还把持着黄海与渤海一带的走私贸易,触动了很多权贵的利益。
毛文龙镇守辽东的时候,索要的军饷数额往往超出实际所需,这让朝廷与袁崇焕都非常忌惮,觉得毛文龙有不臣之心。毛文龙虽然有很大的功绩,但并不代表他本身就没什么问题,袁崇焕既然敢除掉他,就是觉得朝中必然有很多人会支持自己。
结语:
袁崇焕敢矫诏诛杀毛文龙,既因为两人之间有私怨,同时更因为毛文龙的举动在当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袁崇焕尚未续赴辽东时就道: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他盯上毛文龙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然而毛文龙固然有可恶之处,但是袁崇焕矫诏擅杀手握重兵且能力突出的大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是大错特错,毛文龙被袁崇焕所诛之后,辽东的情势陡转之下愈发艰难,而这也加速了明朝倾覆的脚步。
袁崇焕为什么要诛杀毛文龙?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过程,蛮具戏剧性,限于篇幅,不多赘述。
可袁崇焕干嘛要诛杀这个相当于“军区司令”的清军大将呢?
第一,这与袁崇焕的行事任性、敢作敢为、狂气十足的强烈个性有关。
第二,也与毛文龙冒领粮饷、巨额行贿、军纪涣散等诸多问题有关。
一,袁崇焕性格强悍,既能领兵打仗又是十足书生。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在北京考中进士,时年三十五岁,被派去福建邵武作知县。天启二年,他进京述职,因对辽东军事发表见解,引起御史侯恂关注,保举他担任了兵部职方司主事。这是从正七品升任为正六品。
当时,清兵逼近山海关,北京已经戒严。
怎知,袁崇焕一人一马擅自出关去考察,回来后详细报告上司说:“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
按照常理,此等擅离职守本当罢官。但军情危机,袁崇焕反被升为兵备佥事,派去山海关,作为辽东经略王在晋属官。
不久,孙承宗取代王在晋任辽东主帅。天启二年九月,孙承宗派袁崇焕和副将满桂助守宁远。
袁崇焕到任后,一方面大力修城,一方面严厉整饬军纪。一名校官虚报兵额,吞没粮饷,被他发现,当即下令斩了。
就朝廷律例,袁崇焕本无权处斩军官。孙承宗大怒,袁崇焕随即叩首谢罪。孙承宗内心非常赏识袁崇焕,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应该说,从这件事起,已经埋下了后日袁崇焕杀掉毛文龙的根苗。
这之后,还发生了好几件袁崇焕“胆大妄为,擅作主张”的事情,比如,擅自底下和满清议和,等等,就不多说了。
在这些事情中,袁崇焕的极强个性以及浓厚的书生气,都起了极大作用。
二,毛文龙骚扰清军有功,但也是个干坏事的坯子。毛文龙,杭州人,他的舅舅在兵部做官,于是被推荐到辽东,在总兵李成梁麾下任军官。
后在袁应泰、王化贞手下,因造火药和练兵成绩不错,被提拔到相当于团长的职位。
辽东失陷后,毛文龙带领一彪人马游走于沿海各岛和辽东、朝鲜之间。有一次,偷渡鸭绿江,活捉了清军守将。
这对屡战屡败的明军来说,已经算是极大功绩。为此,王化贞再次升了毛文龙的官。
后来,毛文龙将根据地定于朝鲜的皮岛,并招募从中国逃难的汉人,声势渐盛。为此,明廷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军区”,叫“东江镇”,升其任总兵。
董其昌等朝臣接着不断上表,吹嘘毛文龙的功绩,年轻的天启皇帝就不断给毛文龙升官,升到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天启皇帝提到毛文龙,甚至不叫名字,而称“毛帅”。
严格来说,毛文龙除去抓过一个清军将领,基本从没打过胜仗。不过,他的确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起到了骚扰牵制清军的作用。
毛文龙驻守皮岛,主要干三件事,一是向商船征税;二是派人到辽东和朝鲜挖人参;三是向朝鲜收保护费。
最可恶的,他的驻军一共二万八千人,三千匹战马,加上外围有一千余人。但他始终向朝廷要十万人的粮饷。
另外,天启年间,毛文龙向“九千岁”魏忠贤和其他有权的太监、大臣,源源不断地巨额行贿,由此得到了魏忠贤等的大力袒护。
三,袁崇焕不是偶然冲动,而是早就下定决心要杀了毛文龙。毛文龙与魏忠贤等沆瀣一气,魏忠贤还杀掉了弹劾毛文龙的御史麦之令。这让东林党和其他反对魏忠贤的清流派,由此也很痛恨毛文龙。
袁崇焕远在边关,没受到朝廷杀戮东林党的牵涉。但他内心,是坚决站在反对魏忠贤一边的,这是袁崇焕最终要杀毛文龙的重要因素。
加之袁崇焕曾在宁远大战努尔哈赤,取得大捷。但战事打得极其残酷艰险。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毛文龙却始终按兵不动,甚至没出动一兵一卒骚扰一下清军。袁崇焕从内心里,是把毛文龙看透了的。
崇祯即位以后,毛文龙仍然按十万兵马申领粮饷。一些朝官看不过去,于是上奏要求此粮饷经袁崇焕转发。
这遭到毛文龙的激烈反对,因此一直未能执行。
袁崇焕早就生了杀掉毛文龙之心,但限于权力有限,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崇祯元年,袁崇焕受任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赐尚方宝剑。可以说,他既是明军的最高将领,又是朝廷派任的最高文官督军,还是前敌海陆军总司令。
毛文龙完全在他治下了。
所以,袁崇焕很快当面宣布毛文龙的“十二大罪状”,把他斩了。
四,探讨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几个问题。第一袁崇焕有无权利杀毛文龙。
从袁崇焕所任职务,而且大敌当前,他又手握尚方宝剑等等来说,袁崇焕实际上是可以杀毛文龙的。尚方剑,即“皇帝诛杀臣下的权力象征”。
这件事,很像诸葛亮斩马谡以及临终杀魏延。
第二,毛文龙是否有罪,是否罪大当诛。
毛文龙贿赂串通魏忠贤;强要十万粮饷;宁远大战拒不出兵。特别是朝廷提出粮饷由袁崇焕转发,他竟然威胁要反水,说“取南京犹如反掌”云云,都是可以定罪的。
按照上面说的最后一条,毛文龙也是可杀的。况且大敌当前,袁崇焕面见毛文龙长谈三天三夜,他仍不悔改,就更可杀。
第三,是不是袁崇焕奏请崇祯后再杀毛文龙,或把毛文龙递解北京处理更好。
这大约都属于事后的分析而已。
毛文龙在朝廷关系很深,不论上奏崇祯或者递解北京,毛文龙很可能都立即就会知道消息,结果激起他的兵变也未可知。
这个事情的关键,是崇祯一开始就并不信任袁崇焕,此时更是对袁崇焕起了疑心。这是后来崇祯坚决要除掉袁崇焕的根本所在。
袁崇焕属于书生当官,尽管很能打仗,但是在崇祯那样的皇帝帐下,袁崇焕又是那么耿直强势的性格,不被害,反而不正常了。
袁崇焕为什么要诛杀毛文龙?
公元1629年5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来到东江镇。东江镇是毛文龙一手创建,用以牵制后金的军事重镇。毛文龙曾多次从东江镇出兵奇袭后金,打得努尔哈赤措手不及。
毛文龙在对抗后金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有效牵制了后金的兵力,遏制了后金蚕食辽西诸地的局面。朝廷对毛文龙抗清之功也给予了高度肯定,任命他为正一品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屡立战功使得毛文龙开始变得居功自傲。每次向朝廷要粮饷的时候,毛文龙都号称有二十万之众,开口就要数百万两军费。这让朝廷很是头疼,认为东江镇浪费军饷太多,决定派文官到军中管理粮饷。
毛文龙称手下有兵二十万其实是要贪污军饷。后来崇祯派人调查的结果,毛文龙在东江镇的实际兵力为2.8万人。毛文龙谎报数额如此巨大,他自然千方百计不让文官去监管他的粮饷。
崇祯即位后,重用袁崇焕,命他掌管整个辽东的军事要务,并赐尚方宝剑,允许他便宜行事。这样的话,毛文龙就变成了袁崇焕的下属,要服从袁崇焕的管制。袁崇焕在早前就听说了毛文龙的一些所作所为,决定对他敲打一番。当时袁崇焕尚未离京,内阁大臣钱龙锡就问打算怎么处置毛文龙。袁崇焕回答:“可用则用之,不能用则杀之。”
在毛文龙拒绝朝廷派文官督粮后,就出现文中开头那一幕:袁崇焕以阅兵为名来到东江镇。来到东江镇后,袁崇焕要求毛文龙整顿军务并准备收复镇江、旅顺。本来这些都是合理的要求,但是在相关事宜上,两人没有达成共识,于是袁崇焕就绑了毛文龙。列出毛文龙十二大罪状,然后用尚方宝剑把毛文龙砍了。
从《明史•袁崇焕传》列出的十二大罪状来看,毛文龙确实死的不冤枉。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在岛上走私海参,克扣军饷,肆意杀人等,可见毛文龙自身存在很多问题。本来袁崇焕并不是存心要杀他,来东江镇商谈就是要给毛文龙一个机会,没想到毛文龙依旧不服管制。
毛文龙的东江镇位于沿海,本就不被袁崇焕直接管辖。这次商谈后,袁崇焕知道要毛文龙完全服从自己是不可能的事。“不能用则杀之”,袁崇焕杀毛文龙也实属无奈之举。
袁崇焕为什么要诛杀毛文龙?
明朝崇祯二年,袁崇焕率领几个随从,携带崇祯皇帝钦赐的尚方宝剑,以阅兵为由来到了毛文龙驻守的皮岛,然后袁崇焕以侵吞军饷、谎报军功等十二条罪状,斩杀了左都督平辽总兵毛文龙。
袁崇焕为什么要诛杀毛文龙呢?
1.过错:毛文龙存在过错袁崇焕敢在毛文龙的皮岛杀人,主要是手中掌握有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毛文龙孤军在外,犯有过失这是事实,比如冒领军饷、杀降请功、军纪败坏等行为。
另外,毛文龙驻扎的皮岛位置重要,像楔子一样扎在后金的身上,牵制了很多敌人。但是毛文龙经常不听从调遣,私自行动;军队纪律不好,抢劫百姓也是常事。
2.党争:毛文龙是东林党打击对象袁祟焕杀毛文龙也是明朝党争的结果,天启和崇祯年间,当时朝廷的东林党与阉党政治斗争愈演愈烈。毛文龙与阉党相勾结,因此卷入了这场政治斗争。
后来崇祯即位后,东林党主政,阉党遭到打击,自然毛文龙也成为东林党袁祟焕的打击对象。
3.立威:毛文龙成为立威的牺牲品袁崇焕主持辽东防务时,向祟祯表示“五年收复辽东”,但是后来袁崇焕发现,辽东事情没有自己想的那样,自己无法完成原来的承诺。
当时明朝的辽东部队,更像是一盘散沙,相互推诿,打仗完全不是清兵的对手。于是袁崇焕准备在整个辽东,树立起绝对的权威,震摄那些不听从调遣、不服从命令的将领。而毛文龙正好撞到枪口,成了袁祟焕用来立威的牺牲品。
4.失宠:毛文龙失宠,助长袁祟焕杀毛文龙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对毛文龙,袁祟焕的态度截然不同,天启皇帝不但信任毛文龙,而且在朝廷上主动保护过毛文龙;而崇祯皇帝则非常信赖袁崇焕。
由于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信任,以及毛文龙失宠,助长了袁祟焕杀毛文龙。
袁崇焕为什么要诛杀毛文龙?
毛文龙出生于公元1576年,祖籍浙江杭州钱塘县,他的父亲乃一介儒生,是一个江南地区的小官,毛文龙是家中的长子,一直讨厌读书,却喜欢舞刀弄枪,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将军。
毛文龙学习了不少的兵法书籍,长大后报名参军,在军队里终于能一展拳脚,在一次武举考试中他名列第六,被朝廷任命为安山百户,不久又升千总,公元1626年受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前往辽东沿海一带,招抚遗民,恢复疆土。
毛文龙仅率200人乘坐4艏海船,先后收复了鹿岛、长山岛、色利岛等十多个岛屿,在朝鲜登陆后又一举攻破了镇江城,“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此奇功。
之后因后金皇太极所率军队的突然袭击,毛文龙就率领部下逃到朝鲜的皮岛,在那里大量招募平民,将皮岛作为朝廷抗击后金的前沿阵地,皮岛也因此被命名为东江镇,朝廷晋升毛文龙为统领东江的总兵官,成为抵抗后金的一代名将。
坐镇东江的毛文龙频繁派兵侵袭后金的沿海地区,使得后金的军队大举进攻山海关,有效的牵制了后金的兵力,开辟了大明除山海关——宁愿一线抗金主战场之外的第二战场,毛文龙又被晋升为左都督,他的部队就像叮附在后金身上的一只跳蚤,虽然不至使其致命,却可以让其痒痛难忍,不得安宁。
毛文龙驻防皮岛期间,最支持他的是登莱巡抚袁可立,袁可立认为毛文龙牵制后金有功给了毛文龙很多的功劳和荣誉,不断的加官进爵,毛文龙慢慢的开始居功自傲,有点飘了,朝廷对毛文龙的质疑声也越来越高,主要的有三点。
其一,任人唯亲,其部下东江军要职几乎都为他的子侄或义子;其二,冒领军饷,他虚报兵额二十万,实际兵额不到五万,将十几万的兵饷中饱私囊;其三,设卡收钱,他利用东江优越的海上要冲地理位置,向往来商船征税等等。
朝廷派袁可立去调查毛文龙,毛文龙很不高兴,而朝廷又认为袁可立袒护毛文龙,袁可立是两头受气,此时袁可立正受阉党的排斥,他只好“功成身退”,提前退休。
袁可立离开后,朝廷再没有人能控制毛文龙,他不服天朝管制,这种现象对朝廷有极大的危害,对吏治是极大伤害,任其发展,毛文龙迟早会拥兵自重,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允许一个不受控制的军事将领存在的。
当时作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曾与崇祯皇帝立下军令状,五年收复辽东,任务艰巨,他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完成大任,毛文龙的皮岛力量当然也在其中,但毛文龙能听他袁崇焕的指挥吗?
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皮岛作为牵制后金,作用非常的大,袁崇焕非常清楚朝廷的财政状况,他必须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大价钱养毛文龙这个不听指挥的将领,无论是对大明朝,还是对辽东战场,都是不划算的。
于是袁崇焕下令,以后朝廷供给毛文龙的钱粮物质都先送到宁远,再由宁远送到皮岛的毛文龙,可毛文龙不干呀,凭什么呢?
袁崇焕更来气,说“要不你回家养老去吧!”毛文龙还是不干,他说皮岛的部队离不开他,他还准备趁朝鲜虚弱时吃掉朝鲜。
到此时,袁崇焕彻底的失望了,他看透了毛文龙,知道毛文龙是在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他的目标就是独霸一方,不杀掉毛文龙,他可能成为大明朝的后患。
毛文龙如此放肆的行为,让素有政治道德洁癖的袁崇焕根本无法容忍,而更让袁崇焕无法容忍的是袁崇焕颁布的命令,毛文龙明确表态不配合,试想袁崇焕要立威,不拿毛文龙开刀拿谁开刀?
于是,袁崇焕矫诏虚列毛文龙十二项罪状,用尚方宝剑看下来毛文龙的首级,袁崇焕杀毛文龙并没有什么私心,然而毛文龙个性张扬,恣意妄为,做了不少的触犯大明法规的不法行为,也算自作自受吧,袁崇焕一心想拯救大明王朝,奈何大明王朝已无药可救了。
袁崇焕为什么要诛杀毛文龙?
明朝时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两个持尚方宝剑的人相遇了,而且产生了矛盾。结果是二品官把一品官给砍了脑袋。这事有点诡异,我们来看看是如何办到的?
这两个人都是明朝末年的风云人物,一个是袁崇焕一个是毛文龙。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官衔二品;毛文龙为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官衔一品。从官衔可以看出,这俩人一个是京官一个是地方大员,按说是没有太多交集的,两人的遭遇源于毛文龙的狂和贪。
当时明朝与满族人打的激烈,东江总兵毛文龙占据了皮岛,成为牵制后金军的主要力量。一开始他的确立了一些战功,消灭了一些后金军。明熹宗一高兴赏了他一把尚方宝剑准许他便宜行事。毛文龙开始狂妄起来,他上书兵部,扬言若得百万军饷,两年便可灭掉满奴,要是做不到甘受欺君之罪。
但实际上呢,他根本只顾享乐没怎么训练士兵,时不时虚报一下战功。这引起了当时在兵部任职的袁崇焕的不满,他一个人亲自去调查了一番,回来也吹了一个牛,说只要兵精粮足我一人带兵就能守住山海关。后来崇祯时他当了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又吹牛说我五年内要平定辽东,于是皇帝也赐了他一把尚方宝剑。新官上任,决定拿毛文龙烧第一把火。
据李清《袁督师斩杀毛文龙始末》记载,袁崇焕到了东江派人送信给毛文龙让他来见,毛文龙来了俩人一开始谈的还行,后来袁崇焕提出要收编毛文龙军队,还要在他军中设监督之类,毛文龙自然不同意。袁崇焕动了杀机。
几天后他给毛文龙设了个局:邀请毛文龙来让他的亲兵与毛文龙手下联欢,然后找机会把毛文龙和他手下分开,突然一声令下就把毛文龙给拿了。接着剥去官服当众宣读了十二条罪状,然后就用尚方宝剑当场砍了头。
事后他又给皇帝上书,说毛文龙不是我能够随便杀的,我杀他越权了,已经准备好了赴死。崇祯也看出了他的惺惺作态,但当时后金军就在家门口,毛文龙死了只能靠袁崇焕来打仗,于是表扬了他几句。后来行驶转好后又跟他秋后算账,袁崇焕虽然为抗击后金军出了不少力,但也没落下好下场。
我们来分析下,毛文龙明明手里也有一把尚方宝剑而且官位还比袁崇焕高,怎么就乖乖地束手就擒老老实实被砍头?首先袁崇焕虽然是二品但是他是京官,兵尚书督师蓟辽,说起来毛文龙也算归他管辖。更重要的是,毛文龙这把尚方宝剑是先皇所赐,此时已是崇祯朝,袁崇焕这把崇祯所赐的尚方宝剑比人走茶凉的先皇所赐更具威力。
尚方宝剑是我国古代皇帝专门赏赐给有功的大臣的,拥有这把剑的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利,而在历史上,有两位大臣同时拥有皇帝赏赐的尚方宝剑,一方却被砍死了。这两个人都是明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一位名叫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明朝末年著名将领,常常被誉为民族英雄,另一位拥有尚方宝剑的叫做毛文龙,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都是他的部下。明朝末年毛文龙和袁崇焕都是抵挡后金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他俩,明朝恐怕早就灭亡了。
毛文龙率军孤悬海外,手下几乎全是他的义子、义孙横行无忌,朝鲜史书记载:毛文龙“时称海外天子,部下诸凶,肆害尤甚”。而且毛文龙所上奏的事情往往存在“水分”,而且索饷过多,一年竟达120万两。这让袁崇焕很不爽,毕竟一山难容二虎。
袁崇焕以阅兵为名,乘船到了毛文龙所在的岛屿,袁崇焕和毛文龙每天都设宴饮酒,纵情声乐,临走的时候毛文龙为袁崇焕饯行,喝酒正酣的时候,袁崇焕突然说了一句:“毛文龙,你可知你犯了死罪”,袁崇焕一一列举了十二条毛文龙犯得罪,不过大多都是没有证据的猜测。
袁崇焕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毛文龙,不管毛文龙犯了什么罪,袁崇焕私自杀了毛文龙都是不对的。从此毛文龙的手下没有人管了,大都投降了清朝,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后来努尔哈赤又使用离间计,崇祯皇帝又杀死了袁崇焕。从此明朝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