鳕鱼到底是怎么改变世界的?
在东方,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西方依旧适用,鳕鱼,只是海洋之中一种非常普通寻常的鱼类,产量很大,但上千年前,谁也不会想到这种普通的海鱼,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改变了历史与世界。
中国人对于鳕鱼,其实没什么印象,在中国的传统菜谱里,海产鱼类本来就没什么位置,毕竟古代交通不便,加上保鲜技术不发达,除了沿海地区之外,中原腹地的人们甚少吃海产。然而在欧洲,情况完全相反,由于欧洲大多数国家靠海为生,对于渔业的依赖度也很高。
鳕鱼在欧洲的地位非同一般海洋里的鱼类成千上万,但是除去味道差的、有毒不能吃的、数量太少的,能够成为渔业捕捞主体的鱼类也并没有那么多,而这其中,鳕鱼就是最重要的鱼种之一。
欧洲的维度比较高,气候常年都处于不温不火阴凉的状态,加上当时农业科技水平的低下,中世纪与之前的欧洲人,普遍存在饥饿,而且就算能吃饱,也吃不好。除少数贵族与有钱人可以吃到小麦做成的稍微精致些的面包之外,大多数欧洲人都只能吃用各种粗粮制成的黑面包。
有人觉得欧洲乳畜业发达,可以吃肉和奶制品,可惜这在当时也很困难,欧洲的确有大量的牛羊,但是由于屠宰技术等原因,欧洲的的肉类都有一股很重的腥味,直到今天依旧如此。而且由于匮乏香料,也没有其他有效保鲜技术,当时人们能够吃到的肉类大多都是风干肉,就算是盐也很珍贵,因为欧洲维度高,制盐并不容易。
大豆等豆科植物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之后,成为了当时大多数穷人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但是这样的饮食状态,只能尽量饿不死,吃起来味同嚼蜡了无生趣。
受到宗教影响,中世纪的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清规戒律,各种斋戒不能吃肉的日子,七七八八加起来有大半年,而在这些痛苦的日子里,能够摆到人们餐桌上的食物,只剩下鱼类,鱼类并不在斋戒禁食的名单之中。
由于保鲜技术很差,大多数食物当时都很容易腐坏,鱼类自然也是如此,除了沿海地区能够吃到新鲜的鱼类,大多数稍微内陆一些的地方,都只能吃到风干鱼和少数的咸鱼。
在所有的鱼里,鳕鱼算是非常特别的一种,因为鳕鱼的体内几乎没有脂肪,若是腌制比较得当的话,几乎是不会腐坏的,比起当时欧洲人更常吃,却多肥油容易腐坏的鲱鱼,鳕鱼更加容易储存也耐储存。到了最后,欧洲人斋戒的时期,鳕鱼干就成为了最重要的食品。
而且,鳕鱼虽然油脂含量极低,但是蛋白质含量却很高,做成鱼干之后浓缩的蛋白质也能达到80%以上。换句话来说,鳕鱼在一定程度上喂饱了中世纪的欧洲人。
新的鳕鱼产地改变了欧洲与美洲原本在欧洲地区,鳕鱼的贩卖都掌握在西南欧洲的巴斯克人手中,其他族群并不知道鳕鱼从何而来,所以每到鳕鱼上市的时候,巴斯克人都能赚取大量利润,而其他族群只有眼红的份儿,却没有什么办法。
直到新航路开辟之后,航海家卡波特在寻常西北航道的时候无意中抵达了北美东部,发现了纽芬兰岛水域的巨型渔场,也就是后来的纽芬兰渔场。根据当时的记载,纽芬兰渔场的鳕鱼多到看不到什么海水,踩着鱼背都能走到岸上,虽然夸张,但纽芬兰渔场的确有丰富鳕鱼资源肯定是真的。
很难想象的是,在当时的欧洲人眼里,纽芬兰渔场的鳕鱼资源,比起西班牙人掌握的银矿更加具有价值,纽芬兰渔场发现之后,英格兰、法国等国的捕鱼船蜂拥而至,纽芬兰渔场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渔场,而这也直接带动了北美的繁荣。
为了捕捞鳕鱼,大量欧洲人前往北美捞金,在纽芬兰与稍远些的今美国东北建立起据点,逐渐形成了殖民地,而北美的鳕鱼资源不仅喂饱了更多的欧洲人,同时创造了极其丰厚的利润,而欧洲也得以有足够的实力继续进行海外开拓。
当时大量的欧洲移民前往北美,包括了各行各业,最终这些在北美建立的社区,渐渐形成了村落与城镇。移民们不断深入大陆的内部寻找更加肥沃的土地,早就了北美早期的一大批名城。
另外,当时在加勒比的安第斯群岛,种植园经济蓬勃兴起,而为数众多的奴隶需要消耗巨量的口粮才能干活,可奴隶主并不愿意浪费土地来种粮食,所以鳕鱼干就成了主要的替代品。如此,鳕鱼干在当时就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商品,甚至在美国发型的早期硬币上,都带有鳕鱼的图案,滚滚而来的利润,极大推动了北美与欧洲的繁荣。
鳕鱼也是引发美国脱离英国的诱因之一英国崛起之后,颁布了《贸易与航海法案》,规定所有英属殖民地的人必须向英国贩卖他们的货物,并从英国购买他们所需要的货物。然而当时,北美的人们习惯将鳕鱼干运到非洲换取奴隶,在把奴隶运输到加勒比的种植园工作,再把当地出产的甘蔗浆与蔗糖运回北美加工酿酒,而这也是英属北美成为大西洋地区重要贸易中心的关键。
英国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在妨碍英属北美的发展,之后,英国又颁布《糖蜜法案》禁止英属北美从非英属加勒比海进口糖蜜,希望打压英属北美的鳕鱼贸易和酿酒工业,结果这下子,加剧了英属北美民众的怒火。
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的时候,被人们倾倒进海里的,除了茶叶,还有大量的鳕鱼干,之后没多久,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而随着美国的诞生,以及数百年的过度捕捞,北美纽芬兰渔场的渔业资源骤减,到了19世纪前后几乎已经没什么鱼可以捕捞,成为了世界四大渔场里最有名无实的一个,欧洲人在北美维持了数百年的捕鱼业逐渐没落,被迫转移。
鳕鱼引发的战争,改变了世界的海洋规则北美鳕鱼渔场没落之后,欧洲人的主要鳕鱼捕捞基地转移到了冰岛与格陵兰海域,冰岛在近代长期属于丹麦王国与挪威,由于当地土地贫瘠也没有其他的资源,渔业收入就构成了冰岛人最主要的经济支柱,说夸张些,冰岛海域的鱼类关乎冰岛的生死,而冰岛海域的渔业资源中,鳕鱼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为了保护自家的渔业资源,冰岛在1958年宣布12海里的领海范围,结果引发了与英国之间的对立,之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鳕鱼战争”。
说是说战争,但这场鳕鱼战争充满戏剧性,因为面对强大的英国人,冰岛派出的警卫队一共就7条船,而且迎战的全都是警察和渔民,双方打来打去硬是僵持了两年半的时间,其实也没什么伤亡,主要就是在冰岛人的干扰之下,英国渔船根本就捞不到鱼,最终主动退出。
鳕鱼战争结束后,北约等为防止冰岛投向当时的苏联,1961年英国承认了冰岛12海里的领海,而十年后冰岛得寸进尺,要求变成了50海里,有一次引发了过家家战争,结果又是以冰岛的成功而高中,1975年,第三次鳕鱼战争爆发,因为这次冰岛把要求提高到了200海里,而当时搅和进去的除了英国冰岛,还有西德等国。
由于欧洲当时夹在苏美之间,为了求存正在抱团,所以也没真的怎么打,欧洲各国希望英国改吃比目鱼,不吃鳕鱼也是可以的,结果固守传统的英国人就是不肯,结果欧洲各国纷纷觉得英国人不以大局着想,纷纷冷眼旁观,而陷入孤立的英国,只能无奈接受了冰岛的要求。
之后,冰岛要求的200海里海洋界限,被定义为专属经济区,1976年后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承认,还被写进了联合国海洋公约,而可能谁也没想到,引发这些的源头,只是小小的鳕鱼。
鳕鱼到底是怎么改变世界的?
鳕鱼对世界的改变有两大方面,一是带来渔业资源,二是引发国际战争。
曾经辉煌一时的鳕鱼捕捞产业正在走向没落,很多国家的渔业经济因此受到影响严格意义上的鳕鱼指的是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鳕鱼、格陵兰鳕鱼以及阿拉斯加鳕鱼,目前国际上主要的鳕鱼捕捞国家是加拿大、挪威、冰岛以及俄罗斯。
但在过去的40年里,全球鳕鱼的资源总量已经减少了70%以上,过渡捕捞和其他威胁可能使大西洋鳕鱼在未来的15年内灭绝。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指出,鳕鱼的全球产量已经从1970年的310万吨减少到了2000年的95万吨,降幅惊人。
自从1992年纽芬兰附近海域的鳕鱼数量明显下降后,各国制定了针对于鳕鱼的捕捞限额制度。2000年,北海的鳕鱼捕捞量被限定在8万吨,但实际的捕捞量却只达到了5万吨。渔业专家据此估计,目前北海鳕鱼的资源储量可能只有20年前的1/6(甚至更低)。
2006年10月,欧美19个国家的科学家发出联合倡议,要求全面禁止在北海、爱尔兰海、苏格兰西部海域以及丹麦的斯卡格拉克海峡捕捞鳕鱼。即便如此,这也只是亡羊补牢的做法而已,要想恢复鳕鱼在北欧海域的种群资源,这些“单方面”的倡议还远远不够。
鳕鱼资源退化所带来的争端足以使两个国家发动战争——这就是著名的“鳕鱼战争”二战结束后,冰岛附近海域的过度捕捞导致鳕鱼的渔获量骤减,这是冰岛与英国发动“鳕鱼战争”的主要原因。冰岛政府认为只有加大针对鳕鱼的禁渔区、缩小捕鱼范围,才能够帮助恢复鳕鱼资源。然而英国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并拒绝承认冰岛划定的禁渔区。
双方在鳕鱼的捕捞问题上迟迟无法达成共识,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引燃了两国之间的海上争端与贸易冲突。
▲一艘冰岛炮艇(右图)与一艘英国拖网渔船发生正面冲突。
简单来说,“鳕鱼战争”指的是20世纪50~70年代英国与冰岛之间为争夺捕鱼权范围的斗争。1950年8月,法克萨湾等地的鳕鱼渔获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不久后冰岛政府在北部海区划定了4英里的禁渔区,规定任何国家的渔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在此区域内进行渔业捕捞活动。
▲冰岛与英国之间的“鳕鱼战争”
这一禁令显然触及了英国的渔业利益,遭到了英国渔船主的强烈抗议。无独有偶,此前挪威也曾颁布过相似的禁令,也同样遭到了英国政府的强烈抵制。1951年12月,英国与挪威的争端迎来了最终审判,国际海洋法庭完全支持挪威提出的4英里渔业限制区的要求。
因此,1952年3月冰岛提出确定4英里的渔业限制区域也是有“经验”可循的。万万没想到,同年7月,英国第1艘越界的拖网渔船进入了这片渔业限制区,当场被冰岛海岸警卫队逮捕。10月,满腔怒火的英国拖网渔船主采取了报复行动,两国的渔业争端也因此愈演愈烈。
随后,英国对冰岛实施了大规模的贸易制裁,决定全面禁止进口冰岛的鱼类产品。事实上,在实施禁运的前9个月,冰岛有80%的冻鱼都是销往英国市场的;禁运实施后,冰岛损失了接近1/3的渔业出口市场,国内经济也因此遭受重创。
无奈之下,冰岛只只好开辟新的市场,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先后与冰岛签订了渔业贸易协定。之后,冰岛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签建立的渔业贸易联系。至于和英国之间的贸易战争,直到1956年12月才得以缓和(冰英两国在巴黎签署了解除禁运的协议)。
不管怎样,“鳕鱼战争”的爆发,不仅让鳕鱼出了名也让冰岛备受世界瞩目。以鳕鱼的捕捞权为中心,冰岛与英国先后进行了三次海上斗争,最终“手握正义”的冰岛在1976年9月战胜了英国,英国政府也从此承认了冰岛设置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合法性。
鳕鱼到底是怎么改变世界的?
先来看作为重要的贸易品和财富来源,鳕鱼是如何影响人类的。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美国的独立。
我们都知道,英国和法国之间曾经爆发过好几次战争。英国后来逐渐取得了一些优势。不仅是战场上获胜,英国还得到了经济利益,其中就包括法国在北美几大渔场的控制权。因为这些渔场都位于北美中部,所以英国人拿到控制权之后,就自然把它们划给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
刚才说过,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通过一系列的贸易,尤其是鳕鱼,经济发展得非常好,这就跟英国本土发生了冲突。
因为英国人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最初目的,是希望殖民地为英国本土服务,而不是自己做大。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一直在给北美殖民地的贸易设限制。卖东西,只能卖给英国本土和英国其他地方的殖民地。买东西,也只能从英国本土和英国其他殖民地手里买。
但是,实际情况超出了预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英国本土已经消化不了了,多余出来的商品,自然而然,就流向了其他国家。比如,流向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兰西。新法兰西渐渐成了英国本土之外,向它们购买鳕鱼最多的地方。
除了输出,输入的情况也超出了预期。英国本土生产的定向商品,也已经不够了。
所以,无论输出还是输入,英属北美殖民都需要更多的贸易伙伴。这对英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证明至少在经济上,这块殖民地已经独立了。
因为这个问题,英国人还专门制定了一个《航海法案》,强调了刚才我们说的那些限制。但是,英国人得到的回应,是一个装着一千条鳕鱼的“大包裹”和一封信,鳕鱼貌似是一份“礼品”,但信上的意思却很明确,就是我不想听你的。
就在这封信寄到英国的98年之后,也就是1775年,英国和它在北美的殖民地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就是美国的“独立战争”。
回到鳕鱼这个话题上来。无论是在“独立战争”之前,还是“独立战争”之后,鳕鱼都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议题。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杰斐逊,在和英国人谈判的时候,就曾据理力争,无论如何也要从英国人手里,争取到几个大港口的捕鱼权。因为在他眼中,鳕鱼是美国的重要贸易品。他甚至说过,以捕捞鳕鱼为业的渔民,是“实现和维护美国独立不可或缺的力量”。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鳕鱼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