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经常吃烤肉寿命长吗?
很多人以为韩国的肉价非常高,所以韩国人吃不起肉,然而实际上,韩国的人均猪肉消费量每年只比中国少1.7千克,而牛肉人均消费量是中国的3倍不止,除此之外,韩国人的海鲜消费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在韩国饮食重,烤肉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毕竟韩国烹饪的方式并不多,烧烤算是其中非常重要常见的一种。
韩国人爱吃烤肉,而且吃烤肉时的韩国人有很多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滚烫的时候吃,吃了之后又喜欢喝冰水冰烧酒,或者吃冷面,这样对于肠胃的伤害非常大。的确,韩国的胃癌发病率稳居世界第一,然而韩国的胃癌治愈率同样位居世界最高。饮食习惯相当有害的韩国人,其目前的人均寿命位居世界第11位,比新西兰、英国等都要高出很多。
韩国料理的烹饪方式比较单一,通常就是烧烤与炖煮、凉拌,烤肉在韩国饮食中的地位不低。韩国人爱吃烤肉,尤其是五花肉与其本土的韩牛牛肉,一般韩国人吃烤肉,会选择在烤肉非常烫嘴的时候吃,或者配上辣酱与泡菜,用生菜叶或者苏子叶包起来吃,这也是韩国烤肉的一个特色所在。其实吃烤肉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害处,关键在于韩国人吃烤肉时的其他习惯。
首先就是配泡菜,韩国本土物产匮乏,泡菜在韩国人日常饮食中占据的比重很高。日本人并不是经常吃寿司生鱼片,但韩国人真的是天天吃泡菜,吃烤肉的时候也不例外。通常韩式烤肉,除了肉之外,更多的就是五花八门的泡菜。泡菜属于发酵腌渍的食物,偶尔食用确实有益于健康,但经常大量食用,则会造成盐摄入量超标等健康问题。
除了泡菜,韩国饮食另一最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冰火两重天的感觉。韩国人吃烤肉或者吃参鸡汤等滚烫的食物的时候,都习惯在食物滚烫的时候入口,认为越烫越好吃,这也是韩剧里人物吃东西经常似乎用门牙刮勺子的原因。吃太烫的食物,对于口腔以及肠胃、食道都是有害的,非常容易造成烫伤。
吃过烫的食物也就算了,韩国人偏偏喜欢在吃完滚烫食物之后,进食冰冷的饮食,比如冰水、冰镇烧酒与冷面等。一冷一热,或许在有些看来感觉会获得食欲上的刺激,但同样的,这对于身体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和伤害。韩国目前平均每10万人中胃癌发病率高达36.9人,几乎是中国的1.5倍位居世界之首,多少都与韩国人的这种饮食习惯有关。
虽然韩国物产匮乏而且地狭人稠,但韩国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均GDP目前也超过3万美元位居世界前列。或许韩国人也认识到了自身饮食带来的相关危害,所以韩国也发展出了相关的应对办法,主要就是医疗方面的发展。目前,韩国的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74%以上,比日本还要高,稳居世界第一名。
韩国的烤肉、泡菜等高盐、冰火两重天式的饮食对于韩国人的肠胃伤害非常大,为了提升健康水平,韩国人与日本人一样,大力推行胃镜筛查。正式因为韩国对于医疗健康的重视,以及其自身的医疗水平比较高,韩国诸多病症的治愈率也非常高。吃烤肉并非是影响健康与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喜欢吃烤肉的韩国人,其平均寿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也是事实。
韩国人经常吃烤肉寿命长吗?
韩国人的平均寿命还是很长的,根据2018年的统计,平均寿命最长的为日本,是84.2岁;韩国人排名全世界第9位,是82.7岁。数据如下:
上表为TOP20的排名,数据为2016年的,但是在2018年发布的。由上面可以看出,韩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9.5岁,排名第19位;女性平均寿命位85.6岁,排名第4位。顺便说一下中国的平均寿命,根据同一个机构的调查,中国男女平均寿命为76.4岁,位居50位;男性平均寿命为75岁,女性平均寿命为77.9岁;
韩国人长寿和哪些食物有关?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韩国人虽然吃烤肉比较盛行,但是烤的多是猪肉鸡肉,因为牛肉太贵,一般民众吃的也不是很多。而韩国人长寿的秘诀,其实蕴含在“泡菜”里。去过韩国的人或许会注意到,在韩国很少见到很胖的人(当然也有,我认识的几个人中就有不少胖子,但是大多数的韩国人并非肥胖),肥胖和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病症相连,很多病痛,当你瘦下来以后,自然就好了。
根据韩国的泡菜研究所的分析,从韩国的泡菜中可以分离出一种叫做“WiKim31”的乳酸菌,而这种乳酸菌能够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不仅如此,还能够改善脂肪量、肝功能以及血胆固醇。所以,韩国人吃烤肉并不怕,因为有泡菜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脂肪控制。腌制到一定程度的泡菜中,1g里面就能够含有1亿个以上的乳酸菌。根据统计,韩国人平均一天食用70g,简单来计算,韩国人只是通过泡菜就每天就能够摄取大约70亿个乳酸菌。结论上来说:虽然吃烤肉吃多了不健康,但是韩国人有泡菜,你并没有。所以是不能够像韩国人那样去吃烤肉的,因为你会吃坏的。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人为何执着于“现金支付”?日本政府都着急了!》
《在日本生孩子的中国妈妈讲述:日本的好与坏!》
《中国排第几?世界上消费税最高的国家要交27%!》
韩国人经常吃烤肉寿命长吗?
韩国人虽然很喜欢吃烤肉,不过相对而言,韩国料理偏清淡一些,用油煎炸炒的比较少。而且吃烤肉的时候,会配和着新鲜的蔬菜,比如生菜等绿叶菜一起吃,而且还喜欢吃发酵类食品,比如泡菜,所以整体而言,他们的饮食还是比较健康的。
韩国人经常吃烤肉寿命长吗?
全球饮食的安全与文化也是国际问题的一部分,关注度还挺高的。每个人都要重视。
说起韩国的人均寿命和饮食的关系确实不小。
而且韩国人的寿命在全世界也是排名名列前茅的。甚至在未来还可能在全世界拔得头筹。这可不是随便的猜测,是国际权威媒体的消息。
2017年全球最顶尖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参与的研究报告,预估了全球几十个发达国家的人口寿命。
显示韩国女性将在10年内人均寿命超90岁!男性平均寿命84岁。这两个预测的指标都占了全球发达国家的首位。
而之前全球最长寿国家的日本,在几十年后的人均寿命要比韩国低。
当然这些专家给出了原因。
主要是韩国女性最长寿的原因归纳为肥胖率低、婴儿营养充足、吸烟率也低,医疗条件好。
其中并没有提到什么烤肉。
其实饮食是寿命的一个因素,但并不等于绝对因素。因为饮食对人们的影响,在个体上有很大不同。木叔举个例子吧——
有些人喝牛奶拉肚子,但有些人就没事。这是因为体内缺乏一些酶造成的。以小见大,很多疾病都是和人体本身的免疫力乃至个体的特殊性有关系,不能把生病完全推给饮食。
更极端的例子也有,当然是少数,但也能说明饮食对个体差异太大。比如有些老人长寿,但他们就喜欢吃肉喝酒。按照常理来说它们最可能被心脑血管疾病困扰,而事实证明,有些人受到的影响很小。
我们也知道最近的一些对比,说那些教人们清淡饮食的养生专家们,好像活得年纪反而没有90多岁很长寿的。在木叔看来,本质这也是人和人体质差异决定的。
韩国人虽然吃烤肉,但并不是说吃烤肉就要短寿。烧烤会释放出致癌物质,但医学已经证明,致癌物只能累积到一定的量才会起作用,烤肉如果方式方法好的话,会把致癌物释放降到很微小,要累积到一下子致人死地的程度需要成百上千倍的积累。
这就如同有人说某些食品可以补充维生素A,但要是真的用这种食品满足一天的量,可能要吃几十斤。
另外韩国人也不可能每天吃烤肉,它们的很多肉类也不便宜,这就不会每天被所谓的致癌物累计所困扰。
韩国饮食中,蔬菜比例比很多西方国家都要高,特别是每顿饭几乎有泡菜。这是一种相对健康的发酵食物,乳酸杆菌很高,这可以避免肥胖,而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最大杀手。
至于有人说泡菜可以抗癌症、降低胆固醇、甚至改善皮肤,对抗抑郁等。这就不清楚了,不过韩国人整体上确实没有太胖的人,可能和泡菜应该有很大关系。
不过毕竟泡菜是腌制食品,吃多了很容易演变成另一个问题——胃癌。
韩国是亚洲乃至全球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很可能和长期吃腌制的泡菜也有关系。
韩国人经常吃烤肉寿命长吗?
在我们亚洲,韩国的人均寿命近几年仅次于日本,在世界排位中也是靠前的,医疗条件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大大低于中国,再就是烤肉的话题,以下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和大家探讨分析一下。
首先说韩国人并没有天天吃烤肉,根据我熟知的几个普通韩国家庭,一个月平均也就是吃三五次烤肉,其中包括牛肉和鸭肉。
严格讲他们应该是煎肉而非烤肉,家庭中很少用木炭直接烤,个别饭店除外。其煎锅一般是带槽或是有斜度的,煎出的油直接流走,这样和直接火烤的相比油的含量就大大降低了,还有一个大家所熟知的致癌物……苯并芘的含量,由于不是直接明火烤也就很少存在了。可以说,韩国人的煎肉和我们的炒肉没有多大区别,我们把肉炒熟了再和菜一起炒,他们煎熟了就着生菜大酱直接吃,我们炒菜要先放油,他们全程无油的,他们的一般是五花肉,个别瘦肉包括鸭肉一般要腌制,这种腌制时间是很短的,亚硝酸盐几乎忽略不计,我们的油和肉一起遇超过150度的高温锅爆炒又会产生大量的另一种致癌物……丙烯酰胺,还有炒菜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大幅降低。所以,从营养角度讲,他们这种烤肉的饮食方式是占有的。
最后说说令韩国人引以为豪的自誉为国菜之泡菜,不可否认,由于长期发酵而产生的原生物素即益生菌对人的肠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现在传统的坛子泡菜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现做现卖的商业渠道成为泡菜的主要来源,我们知道,亚硝酸盐的最高含量期是在十五天左右,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好在韩国人生菜大酱圆葱大蒜同食是标配,这样就分解了部分亚硝酸盐,但他们太钟爱这种食法了,什么都要腌制,想想看,活蹦乱跳的野生海蟹蒸吃该多美呀,他就要腌着吃,所以,韩国人的胃癌患病率在世界名列前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应该说,日本人和韩国人在传承中华饮食文化方面比较执着,他们现在的饮食方式基本是宋朝以前的方式。当然,一个国家能够几千年延续下来自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与不好,利弊有长有短,好的可以借鉴。萝莉啰嗦了半天,不只是回答悟空问题,如果您能从中得到点什么启发我即无比欣慰,后边我会继续解答的。
韩国人经常吃烤肉寿命长吗?
韩国人均寿命比中国人长这是世界公认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