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使用谐音,有人将平儿理解为瓶儿(即摆设),你怎么看?

是的,人名多为谐音,如卜世人,不是人。贾宝玉,假宝玉。原,应,叹,惜,四姐妹。元春,迎春,叹春,惜春。贾赦,假赦。贾政,假正。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使用谐音,有人将平儿理解为瓶儿(即摆设),你怎么看?

谢悟空邀!

……有那么点遗韵隐隐约约游荡于全书里,贯穿始终。

平儿是贾府的“摆设”,颦儿则精致极了——聊堪称一绝:足以称为皇上或者王爷爱不释手把玩的极品“玉花瓶”!那是连宝玉也难得沾一沾的上流社会的“玩物”。乃赋诔以祭:

红绡帐里,

公子多情……

而黛玉则以葬花空酹“千红万窟”……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使用谐音,有人将平儿理解为瓶儿(即摆设),你怎么看?

如果从平儿是王熙凤为求贤名而抬的贾琏的通房大丫头的话,平儿还真只是一个“瓶儿”。但事实上,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是王熙凤处理各种事物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也是平衡王熙凤与贾琏关系的调和剂,更是后文救助王熙凤女儿巧姐的恩人,因而“瓶儿"的说法,只是有些人仅仅为了所谓的谐音而牵强附会。真正的平儿应该是"屏儿”,是挡在王熙凤前面的一个“屏障"。



第五十六回,王熙凤因过年时太过操劳,一不小心小月了,王夫人让李纨,探春,宝钗等共同管理大观园,探春在管理过程中要改革弊端,平儿最先表示支持,远说出一番早就该改而竟未改的道理来,转移了大家对凤姐的怨恨,引得宝钗过来摸平儿的脸笑道:

“……总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她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她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她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



平儿做为凤姐的陪嫁丫头兼心腹,时时站在凤姐的立场上,劝解着凤姐收敛自己的个性,要"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引领着凤姐在处理事情时宽容些,厚道些,少为自己拉仇恨。因而不仅宝钗如此夸奖平儿,就是李纨也是对平儿交口称赞,她曾经不无羡慕的对平儿说过平儿是王熙凤的臂膀,总钥匙。哪里仅仅是一个花瓶能概括得了的!



王熙凤的短暂一生中,平儿始终站在她的身旁,无论王熙凤如何,平儿都尽力维护着她,这种作用绝非是一个花瓶能够起到的。平儿,实实在在是王熙凤身边的一座屏风,甚至是屏障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使用谐音,有人将平儿理解为瓶儿(即摆设),你怎么看?

略谙《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作者不仅擅一喉两歌,一手二牍之事,更常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在为文中人物取名上,即便是仅出现一次的小人物,曹公亦不肯轻慢半分。

《红楼梦》里人物的姓名,多用谐音,很多名字都能很精准的反映这个人的品性或职业,性格或命运,比如清客詹光(沾光)和单聘任(善骗人),又比如冯渊(逢冤)和吴兴登(无星戥)。

平儿,谐音瓶儿,没毛病,但是结合平儿的一生所为,再如何也不该是毫无用处的摆设,而帖切的应该是“屛儿”。屛儿,屏障也。

平儿是王熙凤陪嫁的四个丫头之一,进府后几年,那些丫头都死的死,嫁的嫁了,连贾琏原先屋里的两个丫头都被王熙凤寻了由头撵了出去。为了拴住贾琏,更为体现自己的贤良,王熙凤便逼着平儿做了通房丫头。

因深知凤姐乃一妒妇,畏惧凤姐之威,平儿和贾琏一年到一处也就一两次。饶是如此,也不影响平儿对凤姐忠心耿耿,随时护主。

凤姐小产,宝钗、探春、李纨理家,期间有一次,怡红院的秋纹来议事厅,刚在院子就被平儿截住了,让其站住,秋纹便笑:“你又在这里充什么外围的防护?”,事实证明,平儿真的是充当防护来的,不过她护的是凤姐。

平儿问秋纹何事,秋纹便称月钱到了时间还未发放,想问问什么情况。平儿便回:

“这什么大事。你快回去告诉袭人,说我的话,凭有什么事今儿都别回。若回一件,管驳一件;回一百件,管驳一百件。”

平儿说的一本正经,确实很容易唬住旁人,可细细一想,不过问个月钱发放的事,又不是跟赵姨娘一样要求加银子,怎么就驳回了?说白了,因为凤姐将月钱放贷去了,平儿怕秋纹一问,此事被探春等知晓,将闹得不可收拾,再为凤姐挡事呢。

这样的平儿,不正是一架挡住凤姐不义之举的屏风吗?

而在凤姐放贷的事上,平儿亦没少为凤姐瞒着贾琏,第十六回贾琏从苏州返京,当天贾琏夫妇在屋内阔别,听到窗外有说话声音,便问何人,平儿回道是薛姨妈打发香菱来问事。而在后来我们知道,说话的人是放印子钱的旺儿媳妇,为了瞒住贾琏才谎称是香菱。

除了是屏风,平儿更因擅平衡之手段,才称之平儿。

凤姐生日,因贾琏偷吃,闹出一副全武行,期间平儿同时被贾琏夫妇怒打,甚为委屈,后被带至怡红院,宝玉因此得为其理妆,这期间,宝玉见此情此景,内心感慨:

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

贾琏恶俗,素日只知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好比多姑娘那一绺头发,平儿见后并不跟凤姐说去,只默默收起,一来不想徒增事端,二来也想着抓住贾琏个把柄,让其对自己好一点。平儿能在这对夫妇中游刃有余,靠的是不凡智慧。

这样的平儿,怎么会是摆设“瓶儿”?呵呵!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使用谐音,有人将平儿理解为瓶儿(即摆设),你怎么看?

个人不同意这种理解。

平儿,平儿是大权在握的王熙凤的心腹,也是贾琏的通房丫鬟。她蕙心兰质,聪明,做事不偏不倚,以凤姐之威,贾琏之俗,她竟然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偶尔也可以给凤姐甩了脸子,关键时刻,她还能暗助贾琏,对平儿,凤姐依仗和信任,贾琏也不乏尊重和感激。这是平儿的过人之处,平衡之术被她运用到炉火纯青。这是曹雪芹称其为“平儿”的最重要的理由。

平儿某种程度上是王熙凤的代言人,李纨说她是王熙凤的一把总钥匙。她可以代表凤姐处理荣国府一些下人的琐事,在维护国公府公平正义或是人心向背时,平儿甚至是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的。

比如探春管家时,她敲打那些想要考验三姑娘的管家媳妇们,在探春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她为探春保驾护航的同时,很好的维护了王熙凤的面子,让管理权得意很好的平稳过度。尤其难得的是,在平儿巧妙的斡旋中,王熙凤对正在革他命的探春赞不绝口,探春对凤姐的尊重也更近了一层。这种令人感慨的局面,平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六十一回判冤狱平儿行权,可以说是平儿的正传。到了红楼梦的后半部,荣国府的矛盾已经渗透到了底层,随着荣府经济一步步的紧张,长房和二房的利益争夺日益加剧,逐渐到了日益明朗化和不顾体面的地步,同样,底层奴才一样在争夺利益,各自背后都有靠山和依仗,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因为茯苓霜和玫瑰露,没有后台的柳家媳妇差点成了炮灰,王熙凤对底层情况并不了解,处理这种事有些简单粗暴,间接的差点成为作恶者的帮凶,平儿却是洞若观火,平儿少有的一次代凤姐行使权力,不但避免了冤案,也打击了别有用心的钻营者,扼杀了不正风气,让风雨飘摇的荣国府难得出现了公平和正义。

平儿是王熙凤做小姐时的丫鬟,身份等同于副小姐。比如荣国府二姑娘迎春的大丫鬟司琪,派人通知小厨房给她来碗炖鸡蛋,柳嫂子发了几句牢骚话,司琪大发脾气,带着小丫头们砸了小厨房,司琪这么做,既没有人追究她的责任,也没有人告她的状,砸了就砸了,柳家的只能自己消化,还得乖乖的把蛋蒸好了派人恭敬送去。司琪根本不接受这种示好,直接将一碗蛋泼在地上了。身份可见一般。

副小姐们的出路往往最后成为姨娘,比如袭人,在宝玉的亲事还未尘埃落定时,她已经是事实上的宝玉的屋里人了。像跟小姐的心腹大丫鬟,是一定会随着小姐出阁的,也就很自然的成为姑爷的通房丫鬟或者是侍妾的身份。因为从小和小姐一起长大,感情很深,加上旧主的厚待,她们也会一直无比忠诚于小姐,平儿和王熙凤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平儿之所以在荣国府有体面,一方面是她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她死忠王熙凤。毕竟,她属于凤姐的嫁妆的一部分。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使用谐音,有人将平儿理解为瓶儿(即摆设),你怎么看?

平儿,这个名字取得好,它包含了多层意思。

第一,平儿,作为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妾),就是“瓶儿”。王熙凤为了自己贤良的名声,逼迫平儿做了贾琏的通房大丫头。但一年到头,她跟贾琏单独相处的时间很少,且受到王熙凤的管制,因此,她的这个名分也就成了摆设。

第二,平儿,是一个不争不抢、不仗势欺人、不拜高踩低的人。“平”有心平气和、平易近人的意思。

第三,平儿,作为王熙凤的心腹、得力助手,就成了“摆平、平衡”的平儿了。王熙凤,做事心狠手辣、雷厉风行,对待下人严苛。平儿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就如兴儿说的,很多事情,在凤姐那里是过不去的,只需求求平儿就完了(好了)。因此,在王熙凤严格管理家庭各项事务上,平儿相当于一道润滑剂,正因有了平儿,王熙凤的理家政策才能持续下去。

第四,平儿,在贾琏和王熙凤之间,是一道“屏儿”,贾琏和王熙凤之间出了问题,有时候不好直接出气,就拿平儿撒气。平儿具有保护贾琏和王熙凤婚姻的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