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为什么印度西部还有大片沙漠?

按理来说西南季风的确是能够带来大量的水汽,也能够形成非常充沛的降水,可这只是理论上的事情。在事实上,西南季风带来的海洋水汽根本就无法抵达印度西部地区。就好像世界上有很多明明是沿海地区,却依旧非常干燥缺水,甚至形成了大片的沙漠。

印度西部形成塔尔沙漠,并且还形成大片干旱区域,原因有三:

  • 第一,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根本无法到达;
  • 第二,受到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
  • 第三,历史上长期受到人为破坏,使得地表环境不断恶化,形成荒漠。

西南季风是盛行于南亚还有东南亚地区的夏季风,原本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以后,受到地球自转的自转偏向力影响变成西南向的季风,而季风经过印度洋北部的大面积热带海域,携带了大量的水汽之后吹向陆地方向。包含丰富水汽的西南季风,也是印度半岛还有东南亚很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有丰富降水的主要原因。

然而,这在印度西部地区就不好使了,虽然这里也正好对着西南季风吹拂的方向,可另一方面,著名的印度低压中心也在这里。北半球的气旋是作逆时针方向涌动的,本来应该是降水丰富的时期,西南季风给印度低压中心地区带来的偏偏是来自中东与北非荒漠地区大量干燥的气流,根本就很难造成降水。

一般来说,北回归线穿过的大多数地方都应该是非常干旱缺水的,像是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区,那是特例,是受到了很多其他外部因素干扰才能形成的降水充沛的地区。印度西北部大多地方,都被北回归线穿过,终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的下沉气流所控制。

副热带高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而且这些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常年都是温度比较高的。既缺少充足的水汽,温度又比较高,而且常年都是气流下沉区域,即便是很少的水汽,如果没有上升气流降温,那么也就很难形成降水。这样形成的荒漠类型的气候,印度西北部跟世界上大多数荒漠地方都是一样的。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而当年最古老的“古印度文明”并非是在印度半岛,而是在印度河流域也就是今巴基斯坦境内,早在四千多年前,印度河流域就形成了最初的人类文明,建设了自己的城市。然而,印度流域还有广大的印度西北部地区,过早出现文明,对于当地本来就脆弱的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摧残。

就好像黄河流域沙化、楼兰古国消失等一样,古印度文明最终造成的不仅是“死亡之丘”,还有整个印度西北部的大规模荒漠化。当时的印度文明,在本来就比较干旱缺水的地区大量开垦取水、砍伐树木等,使得当地的植被迅速消失,土地不断沙化。可以说,印度西北部的大面积荒漠的形成,不仅是因为自然原因,也跟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为什么印度西部还有大片沙漠?

印度西部有一片塔尔沙漠,位于印度河下游,从地理位置来看,距离阿拉伯海较近,水汽源比较充足,而夏季沙漠东部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在500mm以上,这里却是干旱沙漠环境,降水量还不足100mm。这里为什么形成了世界第17大沙漠呢?见下图:

这片沙漠成因说法很多,争议性很大,梳理一下各家的说法:

(1)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与西部的阿拉伯半岛沙漠成因类似。

(2)地形影响,西部受伊朗高原及山脉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

(3)百度百科引用美国科研人员尘埃说:塔尔沙漠上空的空气浑浊不堪,尘埃密度超过美国芝加哥上空几倍,白天遮住了阳光,大气灰蒙蒙的,略呈暗红色,夜间也不见群星。尘埃一方面反射一部分阳光,另一方面又吸收一部分阳光,使其本身增温而散热。白天,因为尘埃弥漫使得地面不被加热,空气就不能上升。夜间,尘埃以散热冷却为主,空气下沉,同时也减弱了地面的散热。于是此地既无降雨条件,又无成露的可能。尘埃在这里竟制服了湿气,使地面只能形成沙漠。

(4)人类活动影响: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编著,《区域地理》30页(2009年1月第二版)沙漠成因归结为:(1),(2),(4)。

美国科研人员认为:(3)。

相关的地理爱好者说法也是在(1),(2),(3),(4)里摇摆。

笔者也来凑凑热闹讨论一下:之所以塔尔地区成为沙漠,关键因素是西南季风没有进来。

塔尔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从大气环流角度来看,它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副高是深厚的暖性动力系统,它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中下层,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比较少,形成了以北回归线为轴心的沙漠带。塔尔沙漠也在北回归线附近,不会不受副高影响吧。

其次,有人提出因为地形原因造成了西南季风难以登陆塔尔沙漠,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因为山脉走向与西南风是顺向,不存在直交,也不是背风坡,怎会是因为地形原因呢。看图1

美国科学家说:“塔尔沙漠上空的空气浑浊不堪,尘埃密度超过美国芝加哥上空几倍,白天遮住了阳光,大气灰蒙蒙的,略呈暗红色,夜间也不见群星”,可以反映出这里空气堆集、滞留严重,说明西南季风没有登陆。

上图,印度和我国之所以没有成为沙漠,是因为近地面的季风环流破坏了副热带高压向东延伸的连续性,而塔尔沙漠正好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地带。副高盛行下沉气流,与西南季风二者在塔尔沙漠交汇,引发了空气堆积,西南季风没有能力到达塔尔沙漠了,至于尘埃是西边伊朗高原给带来的。

从第二张图上可以看出,西南季风从塔尔沙漠往东逐渐增强,相应的降水也在增加,才没有出现沙漠景观,这里不能不说青藏高原起到的作用。

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为什么印度西部还有大片沙漠?

这个问题相当尴尬,因为西南季风虽好,但不是所有南亚地区都能照顾得到。

作为紧靠印度洋的国家,印度一直以来都是气候相当湿润的存在,但在印度西部,却存在着一大片干燥的沙漠地区,这就是塔尔沙漠(Thar Desert)。

塔尔沙漠又称为印度大沙漠,位于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关于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很多人认为是印度河的过度开发导致水源枯竭,进而使地表干燥,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沙漠。

理论上说,地表气候干燥确实能形成沙漠或荒漠,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就是这样,但我国的沙漠类型全部都是温带沙漠。换句话说,那就是因为远离内陆才形成的,但印度属于热带,而且塔尔沙漠本身就靠海,这意味着让印度河背锅是极其不公平的。

难道印度河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前,塔尔沙漠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所以说,在印度没有“人定胜天”的道理,塔尔沙漠的形成也不可能是人为因素,只能从自然方面找原因。

那么,同样在南亚次大陆,而且东边不远处就是湿润的农耕区,那为何塔尔沙漠就如此干燥呢?很多人认为是山脉的阻挡,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因素,让西南季风无从惠顾塔尔沙漠地区。

但问题是南亚地区的气候干燥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西南季风,比如塔尔沙漠西部的巴基斯坦,虽然没有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同样没有形成塔尔沙漠这样的地貌类型。

所以静夜史认为,能够让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只能有一个,那就是:

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

受三圈环流影响,南北纬30度附近的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这使得近地面空气无法成云致雨,因此气候异常干旱。

因此,南北半球的30度附近,分布着大量的沙漠,典型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澳大利亚大陆的澳大利亚沙漠等。

而这些沙漠分布的特点基本都位于大陆西部,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带附近气流下沉后,气流向低纬度流动时,因为气流本身干燥且自大陆吹向海洋,所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都会在大陆西岸形成大片沙漠。

相反,如果是气流吹向高纬度,因为风向自西向东的因素加上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大量海洋水汽被吹向大陆,在大陆西岸会形成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而从塔尔沙漠的纬度来看,这是典型的东北信风控制,和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是一致的。

从地球大气环流的分布来看,南亚地区塔尔沙漠的地貌类型应该是普遍,而西南季风控制才是特殊。而之所以特殊,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存在。

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彻底截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周边气候出现了巨大改变,出现了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而南亚次大陆,就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转为西南风影响南亚次大陆中东部、中南半岛以及我国西南部地区,带来大量降水。而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则自北向南吹拂,而后由于地转偏向力转为东北季风,从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脉进入南亚,形成了干燥的冬季风。

所以,热带季风气候的存在,得益于青藏高原。

一般而言,洋流对大陆沿岸能够起到明显的增温增湿或降温减湿的作用,但北印度洋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的限制,不存在明显的寒流,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季风性洋流都是暖流,因此塔尔沙漠的形成受洋流的影响微乎其微。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为什么印度西部还有大片沙漠?

印度西部地区地理方位季风较难到达,水气少了自然降雨不充沛,土地得不道滋润就沙漠化了。

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为什么印度西部还有大片沙漠?

塔尔沙漠基本不受季风影响

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为什么印度西部还有大片沙漠?

印度洋夏季刮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为什么印度西部还有大片沙漠?

我们都知道有因必有果的道理,这个或这类问题应该不足为奇,归根结底是与印度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环境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有关。

比如就连处在太平洋东岸的智利、秘鲁、阿根廷等国虽然濒临或距海较近,但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以及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等的综合影响下,却仍然分布着一个南北绵延1000余公里、总面积达18万余平方公里的被称为世界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塔尔沙漠

实际上题主所说的印度西部的大片沙漠处在南亚西北部印、巴边境的塔尔地区(主体部分位于印度境内),故而名为“塔尔沙漠”,也被称之为印度大沙漠,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这里虽然距离东边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必经之地非常的近,但降雨却异常的稀少。

关于塔尔沙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我们都知道,西南季风是盛行于南亚、东南亚一带的夏季风,它是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的北移,来自于南半球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向东南方向形成西南季风。

然而西南季风虽好,从热带海洋而来并且携带了大量的水汽,但受地形以及气流堆积等因素的影响不易形成降雨所必备的条件,同时阿拉伯海北部海域海面相对较窄,西南季风所经过的时间短携带的水汽也相对较少,因此不能做到“雨露均沾”。

2、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众所周知,受副高控制的区域气流主要以下沉为主,空气干燥,因此不利于降水,并受青藏高原机械阻挡作用,西风带被分成了北急支流和南急支流,而南急支流从较为干燥的阿富汗、俾路支高原而来,更是不易于降水。

3、过度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历史上,塔尔地区并非大片沙漠,这里的居民曾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由于过度开发导致大量的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逐渐退化成沙漠。实际上这一点与我国的毛乌素沙漠以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有些类似。

原本早在秦汉时期以前一直是游牧区的毛乌素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流沙不断扩大最终退化成沙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防沙治沙工作,毛乌素沙漠已经被改造成了“毛乌素森林”。

而罗布泊原本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但是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上游水利工程的不断修建,导致上游来水减少最后干涸成为大片盐壳。

4、还有一种说法是“尘埃是塔尔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认为,由于人类的破坏,致使塔尔地区上空的空气浑浊不堪,其尘埃密度甚至超过了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上空的好几倍,由于尘埃既可以反射一部分太阳光,又可以吸收一部分阳光使自身增温(可对比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学说脑补一下),于是便形成了近地面低温而空中温度较高的逆温层,既不能形成有效的对流,而且夜间温度下降,尘埃散热空气收缩下沉,因此既没有降雨的条件,也没有成露的可能。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