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首相安排议会休会引发抗议游行,为何说这正是女王想要的结果?

自从2016年英国正式决定脱欧以来,脱欧反反复复引发了英国内部的纷乱不休直到今天。日前,向来保持中立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通过王室助手发表了评论:“对这些无力管理好国家处理问题的人失望透顶。”这是英国女王在位数十年来最尖锐的评语。

由于脱欧一直悬而未决,持硬脱欧立场的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为了推动脱欧,突然放大招,直接把英国议会给关了。这一举动在英国引发了强烈震动,上百万英国人走上街头抗议。不过这样的结果,女王却未必不乐意看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或许是结束乱局的办法。三年前英国正式通过决议脱离欧盟,然而并不是所有英国人都希望脱欧,比如北方的苏格兰就称,若英国脱欧,苏格兰就脱英。同时由于吉娜·米勒事件,裁定最终是否脱欧的机构从英国内阁转移到了议会,这就造成了英国直到今天都没能顺利脱欧。

根据英国司法裁定,脱欧的相关议案必须经过议会通过才能进行,也就是说首相率领的内阁无法独自造成脱欧进程。之前梅姨在任之时就是如此,梅姨每次提交议会的脱欧议案都被否决,一连三次,议会成为了英国脱欧最大也是无法逾越的障碍。最终,梅姨被逼得实在没办法,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很显然,特蕾莎·梅的继任者鲍里斯·约翰逊手段就要凌厉得多。既然议会横竖都不会通过脱欧的相关提案,那干脆就绕过议会好了,怎么绕呢?把议会给关了。按照英国的法律,首相没有关闭议会的权利,可女王有啊,而首相提出的申请女王一般也只有同意的份儿,鲍里斯约翰逊关议会的门可谓相当顺利。

根据鲍里斯的“关门方案”,日前正在夏休并且即将结束夏休的英国议员们,会继续放长假,直到10月14日,然而10月31日已经是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这也就意味着当议员们再次回到议会的时候,就只剩两周时间,而这么短时间压根儿就无力组织起有效反抗来应对鲍里斯的脱欧决定,如此,英国脱欧基本板上钉钉。从当初英国决定脱欧开始,英国内部就开始陷入了东脱欧动荡之中,苏格兰与北爱尔兰均不愿脱离欧盟,即便在英格兰与威尔士,留欧派也只不过微胜于脱欧派。这几年英国人为了脱欧的问题也是吵吵个不停,而议会大厦中也是如此。不断的争吵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对英国造成了严重的撕裂,比如苏格兰脱英的心思越来越重。

自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以来,历代英国君王都远离于纷扰之外。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虽然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脱欧还是留欧,但曾在一场宴会上反问来宾“能给英国三个留欧的理由吗”,这意思也是相当明显了。

脱欧已经让英国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纷扰动荡之中,连续多位首相都无可奈何还把自己搭进去了,老太太对此估计也是看得心烦。如今鲍里斯突然放大招,也引发了英国各地的抗议,虽然看似一团糟,可这次无论结果如何,对于结束英国脱欧的乱象都是有利的,这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

英首相安排议会休会引发抗议游行,为何说这正是女王想要的结果?

现在的英国正因为脱欧问题闹的不可开交让英国女王也很是为难,其实要她明确支持或者反对脱欧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得罪脱欧派和反脱欧派都有可能导致其地位不保。

英国脱欧之所以久拖不决,最主要原因是支持和反对脱欧的人其实都差不多,第一次脱欧公投参加公投的人中,有52%人支持脱欧只是比反脱欧者略占优势,因此许多反对脱欧的人都非常不服气想要搞第二次脱欧公投,一些人也开始后悔支持脱欧了,如果真的搞第二次公投的话脱欧派未必有胜算。

于是脱欧派和反脱欧派是谁也不让步斗的不亦乐乎,如果脱欧派无法团结一致的话脱欧就会变得很困难,可是偏偏脱欧派在英国和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上分歧很大,一些强硬脱欧派认为协议苛刻不利于英国,宁愿无协议脱欧也不同意该协议,而反脱欧派也希望通过阻止脱欧协议通过来阻止英国脱欧,于是在他们和反脱欧派共同作用下,英国议会一直无法通过脱欧协议实现软脱欧。

这就导致英国就不得不面临是继续留在欧盟还是无协议硬脱欧的选择,现在一直寻求通过脱欧协议实现软脱欧的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已经辞职了,新上台的约翰逊是一个不惜无协议脱欧的强硬脱欧派,他一方面寻求和欧盟达成对英国更有利的新的脱欧协议,一方面也在做好无协议脱欧的准备让英国女王批准议会延长休会。

这样英国议会休会后就将在10月14号之后才能重新开会了,可能来不及在10月31号脱欧截止日前商讨出对策来阻止约翰逊硬脱欧,所以现在英国议会也在提前想反制办法,一些民众也起来抗议约翰逊意图强行脱欧的做法,主张留在欧盟的苏格兰人也再次发起独立运动又要搞独立公投,总之因为脱欧问题英国社会再次被严重撕裂。

这种情况下英国就需要一位有影响力的领袖来化解脱欧难题弥合分裂的族群,而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女王无疑是合适的人选,可是英国女王却没有拿出办法来化解脱欧分歧缓和国内矛盾,又迟迟不肯在脱欧问题上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尽管她表态的话应该可以改变一些人的态度,这样就有可能解决英国目前面临的脱欧难题了。

英国女王拿不出办法化解国内分歧肯定是还想不到方法,至于不在脱欧问题上中立不表态因该是想维持自己独立超然的地位,这样自己就可以不断居中调停左右逢源,而一旦公开支持或者反对脱欧势必会得罪很大一部分和其持相反意见的英国人,到时候很可能引火烧身使得他们搞起废除英国王室的运动危及英国女王的地位,这大概是英国女王迟迟不肯在脱欧问题上表态的根本原因所在。

虽然对于约翰逊延长议会休会时间的请求英国女王已经同意了,但这并不能表明英国女王已经明确支持脱欧,最多也只能说明其可能倾向于脱欧,因为表面上英国国王还有任命首相和解散议会等诸多权力,但是按照以往惯例英国国王只有签字的权力了,在事实上沦为虚位元首,因此英国女王很少大破惯例驳回英国首相的请求和其撕破脸,除非英国女王实在是反对脱欧尤其是硬脱欧。

其实英国脱欧主要是卡在300多亿英镑的巨额分手费和北爱尔兰边境等问题上,对此英国女王确实也找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这时候也就只好沉默了,而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虽然有助于化解脱欧难题,但是这样得罪许多人的事英国女王又不敢做,因此我们也难以判断其在脱欧问题上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结果,也许借机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才是她所想的。

不过我认为身为国国家元首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担当,应该尽快用自己的智慧和影响力尽力化解英国此次危机,不然一个只顾自己利益毫无作为的英国王室迟早会被英国人抛弃,这次英国女王同意约翰逊延长议会休会期也许是个不错的开端,不管是软脱欧还是硬脱欧或者不脱欧,总好过一直拖着不断撕裂英国社会。

英首相安排议会休会引发抗议游行,为何说这正是女王想要的结果?

说说个人观点:

第一,英国首相约翰逊是强硬脱欧派,之所以让议会休会,目的是为无协议“脱欧”铺路,必定遭到软脱欧派、留欧派和反对党的强烈反对。英国全景30多个城市爆发游行示威,数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约翰逊此举,说明约翰逊触犯了众怒,完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约翰逊是否能够达到硬脱欧的目的、硬脱欧之后如何收拾英国这个烂摊子,不知约翰逊想过没有、想成熟没有?

第二,为了让议会休会,约翰逊拉虎皮扯大旗——向英国女王提出请求,英国女王为了不得罪相关各方,尤其是不与约翰逊直接过不去,所以批准了约翰逊的请求。根据约翰逊的请求,英国议会将在9月9日至9月12日期间再次开始休会,一直持续到10月14日。这样,反对党和反对派没有足够的时间阻止约翰逊硬脱欧,约翰逊可以在10月31日前或者按照重新谈判的新协议脱欧,否则就是强硬脱欧。

第三,英国社会目前高度撕裂:脱欧派和留欧派势不两立,留欧派还在要求二次公投;脱欧派中,有主张硬脱欧的,有主张软脱欧的,很难达成一直脱欧意见;约翰逊所在的执政党保守党,与科尔宾领导的反对党工党,矛盾深沉、不可调和;还有北爱尔兰和爱尔兰边界的问题,都可能让英国出现分裂……应该说,这些都不是英国女王愿意看到的。作为英国国家象征的英国女王,当然希望英国朝野团结、上下一心,如果要脱欧就尽快顺利脱欧,如果不脱欧就好好继续留在欧盟内。但是现在看来,不脱欧是不行的,但如何脱欧又没有统一意见,英国女王很难决断,就像“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而且英国脱欧还不仅是“两小儿辩日”的问题,而是“多小儿辩日”的问题。

第四,客观上说,如果英国女王明确表态支持谁、反对谁,也许英国脱欧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如果英国女王明确表态支持谁,必然遭到反对者的强烈反对——英国王室没有保持中性和独立,其权威性大打折扣,其受尊重的程度必定减弱,英国女王甚至可能王位不保。所以,为了明哲保身,英国女王谁也不得罪,但这对英国国家利益是很不利的。

第五,英国脱欧已经放倒两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和特蕾莎梅,约翰逊会成为第三任被英国脱欧放倒的英国首相吗?应该说,很有可能。如果英国硬脱欧,英国民众利益大大受损,必然怨恨约翰逊;反对党必定揪住不放,必须要求约翰逊下台;英国议会可能对约翰逊发起不信任案投票;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可能闹独立,也可能要求举行二次公投……这样一来,英国的撕裂将更加严重,撕裂到一定地步后,英国只能走苏联的老路。

英首相安排议会休会引发抗议游行,为何说这正是女王想要的结果?

约翰逊运作安排议会休会,是约翰逊狗急跳墙的一个阴谋,只不过这次说服了女王的支持,英国离硬脱欧又近了一步。另一方面看,英国作为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次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意料之外。西方号称的所谓的民主制度的外衣,正在一步一步被蚕食。这不,约翰逊直接把最后的遮羞布都给撕的体无完肤。

一、议会休会是英国走向硬脱欧的保障。

英国目前离10月31日时间所剩无几,但是国内关于无协议脱欧还是协议投入的分歧太大。约翰逊的这一举动,虽然被他解释为因为叛乱分子很可能时刻发起挑战,他希望先发制人。但是明眼人知道,他的目的就是向欧洲证明,议会再也无法阻止英国债10月份无协议脱欧了。以前,英国政府有时为了举行女王演讲而关闭会议,是一个正常举动,但是关闭的时间从历史上看,时间都不会太长,有时几个工作日,最长的十几个工作日。而这次,如果议会最早在9月9日9日停止运转,那么距离新女王发表演讲之日(也就是11月14日),中间跨度了25个工作日,太长了。

二、议会休会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议会的休会能够让约翰逊确保脱欧过程的完成,但是硬脱欧争论过于激烈,此举引发了英国政坛和人民群众的反对。因此,对约翰逊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就在28日晚,大约有数千名抗议人员聚集在议会及市中心周边,高喊鲍里斯是个骗子,并且喊出让他下台的口号。约翰逊也招致了几乎所有报纸媒体的一致抨击。其中西班牙的《世界报》就指出“这位没参加过选举的首相,在明知道议会坚决反对的情况下,居然还做出如此巨大的决定,准确的反映了约翰逊的性格” 。意大利《罗马日报》,也说“鲍里斯约翰逊在英国脱欧的疯狂历史中下了迄今为止最冒险最无耻的赌注”。

三、议会休会是对英国民主的践踏。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鲍里斯约翰逊的议会休会举动,无疑是抢夺脱欧控制权,在西方世界,这也是独裁行为,这一事实着实给英国的民主制度甩了狠狠的一巴掌。苏格兰首席部长斯特金就说“这是英国民主的至暗时刻”。作为这么大的事件,按照英国的民主体制,不应该是英国全体人民进行商讨吗。而今约翰逊居然剥夺了人民群众的发言权,直接关闭了议会,连议会这些天天发表意见的人都不能发表意见了,这还能叫英国的民主吗?德国的《商报》提出“休会绝对是狡猾的,其背后的想法极不民主”。荷兰的《新鹿特丹商业报》报道说“西方的我们不想再看到民主这么脆弱了”。因此,这一事件,也让我们彻头彻尾看到了西方标榜的明主体质的虚伪面孔。

【结束语】综上所述,英国的脱欧大戏带给我们提供了一堂精彩的喜剧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西方民主机制鉴证的时刻。一种制度确实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是,西方的制度本身所倡导的深刻于其骨子了的民主暗藏的欺骗性,在如今社会中越来越被人看穿。英国脱欧的过程,就是英国反受其体制戕害的最好例证。

英首相安排议会休会引发抗议游行,为何说这正是女王想要的结果?

随着英国“脱欧”期限的临近,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8月28日,他向女王请求将议会休会至10月14日,随后就获得批准。

然而就在该决定批准后不久,数千人涌向唐宁街抗议,导致交通一度陷入瘫痪,此外,英国多地也同时爆发了临时抗议活动。 报伦敦的示威者聚集在议会大厦外,并向唐宁街推移进发,他示威者们都认为约翰逊安排议会休会的行为是“政变”,并要求约翰逊立刻下台。

约翰逊不知道是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将“脱欧”进行到底,居然直接无视议会程序,还想逼迫女王来帮助自己。英国女王可不是吃素的,又想打压一下这个新首相又不想落得一个干涉内政的口实,所以就按照约翰逊的意思来,然后给他强加一个“政变”的口号,这样就能借民众之手来灭一灭约翰逊的气焰。

英首相安排议会休会引发抗议游行,为何说这正是女王想要的结果?

说句实话,议会休会,抗议游行,这还真不一定是女王想要的结果。议会休会,应该是英首相约翰逊想要的结果。此次约翰逊直接关掉议会,10月14日议会才重新召开,摆明了就是想搬开议会这个绊脚石,省的给英国脱欧添麻烦。而抗议游行,一方面是维护民主的各方人士的选择,而另一方面,也是反对党对此的反抗。

英国下议会,是议事的重要之处,一共650个席位。而英国首相,才是政府首脑。对于英国来讲,英国女王只是国家的象征。对于英国现任首相的提议,她并没有否决权,只有选择签字“同意”。换句话说,英国首相递交这项决议给英国女王,只是走了法律流程。而女王是否想要这个结果,尚未可知。

但是毋庸置疑,英国女王应该希望,无论是否脱欧,早处理早解决,省的英国继续动荡。从2016年开始的卡梅伦首相,到特蕾莎梅,再到约翰逊,英国在脱欧问题上愈演愈烈。卡梅伦暂且不提,特蕾莎梅所倡导的三次脱欧议案,全部被否,这里未尝不是下议院纷争不停的原因。

下议会基本分为三派,硬脱欧派,软脱欧派,还有留欧派。这就比较有趣了。要知道想要拿下新的脱欧方案,首相必须要在票数上占优。如果说议会持有两派意见,想想办法,终归是能找到解决票数的问题。但是,这三派并存于议会,这就导致了任何一派都没办法拿到票数优势,但是又能完美的毁掉另外一派的优势。而议会纷争,女王本身是脱离于事外的。不参与,不争执,不多嘴。毕竟这属于政务,女王只能表示自己重在参与。

而至于事情闹得今天这般地步,估计英女王也是不想的。虽然英国此次30多个城市大规模游行,伦敦也有数万人上街游行,但这与女王并无关系。然而英女王毕竟是国家元首,是英国乃至英联邦的象征。事情闹大了,终归是不好的。但是,无论愿意与否,这毕竟是属于英国的政治游戏:约翰逊粗暴处理问题在先,自然就不要怪反对党在下面搞风高雨。

所以单纯从英女王的角度来看,对于眼下发生的事情,她只能爱莫能助。无论是谁当值,只要英国能顺利脱欧,度过难过,才是英女王最为期望的结果。只不过,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