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挑动克什米尔,不怕国内经济动荡吗?

原本印度近来的经济发展就差强人意,也不怕再多些状况;然而实际上,印控克什米尔的体量实在非常有限,印度故意在这里搞事情引发的风波,对于印度经济真正能造成的影响其实也就非常有限,甚至可忽略不计。

印度这回突然废除印控克什米尔的特别地位以及相关附属条款,一来的确是为了实现长久以来印度对克什米尔的野心;二来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莫迪故意搞事情,就是为了转移印度内部因经济发展乏力而引发的不满情绪。克什米尔地处亚洲腹心的战略要冲,自印巴分治以来一直都是印巴纷争最主要的原因。印巴战争以后,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占据克什米尔的60%与40%。当年为了安抚吸引克什米尔,印度主动赋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使其成为不同于印度其余诸邦的自治地方。

因为历史影响,印控克什米尔是印度所有地区唯一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地方,而根据印度的法律,印控克什米尔只有“永久性居民”才能在当地置办土地等不动产,以及其他权益,而判定“永久性居民”的标准由印控克什米尔自己规定与评定。多年来,印度教徒都因为这个原因无法与当地穆斯林竞争。

对于印控克什米尔来说,这的确非常有利于保护其自身的独特性与相关文化传统,还有其他切身利益。然而对印度很多人来说,这就是印度完全掌握克什米尔的极大阻碍。如今印度强行废除印控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以及相关附属条款,就是为了印度教徒大规模移入克什米尔做准备。印控克什米尔人口不多,一旦向来都高生育的印度教徒大规模涌入,长久下去必然会彻底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印度也能借此将印控克什米尔牢牢掌握在手中。更重要的是,印度也可逐渐在印巴克什米尔之争中,占据更多主动。

当初莫迪在竞选时,就承诺要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使其“融入”印度,如今动手也是实现其承诺。然而莫迪选择在克什米尔搞事情的时机非常微妙——近来印度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其内部对此不满情绪越来越多,莫迪此举很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转移经济发展疲软的内部注意力。几十年来,印度都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之一,莫迪甚至扬言在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5万亿美元,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可近来印度经济发展风波不断,比如出口额创下2016年以来最低值、汽车消费量较去年同期锐减26%,与此同时印度的失业率与物价水平却不断创新高,由此引发的不满越来越严重。

这个节骨眼上,印度先是废除克什米尔特别地位,然后又是增兵,甚至还主动挑起冲突。短短几天,克什米尔这个沉寂许久的地方再次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莫迪成功转移了内部原本盯在经济发展上的视线,为自己下回竞选夯实夯实基础。

不过印度这样举动很可能弄巧成拙,多年来印度经济虽说成就瞩目,可因为印度时常在周边生事,失去了安定的环境让印度经济发展效果大打折扣。如今在克什米尔生变,印度恐怕也只是拆东墙补西墙,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印度挑动克什米尔,不怕国内经济动荡吗?

美国是找机会驻军巴基斯坦,最终目的扼制中国,

巴基斯坦总理不是已经请求美国,介入解决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了嘛?,

印巴战争一旦爆发,美军一定会第一时间,进入巴基斯坦领土驻军,这时,巴基斯坦主权就没有了,变成殖民地了,

美国顺便肢解印度,印度亲美英势力马上崛起了,就凭印度内部矛盾重重已到爆发临界点,凭美国插手别国的爱好,肢解印度并不难,

伊朗可就真危险了,

美国如果目的达到,扼制中国形势就变了,对美国有利了,

其实,印度突然发动战争,印度是与美国事前勾结好了的,美国是早就知情的,

然后呢,美国安排在巴基斯坦总理访美时,巴总理请求美介入,美国总统欣然同意介入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给了印度一个战争借口,巧合的是,印度当天就发动战争,

充分说明,这次印度不宣而战,是美印事先策划好的,设计让巴基斯坦总理往口袋里钻往坑里跳。

为什么印度挑动克什米尔,不怕国内经济动荡吗?

今年5月莫迪获得选举胜利,第二个任期内政外交开启新征程。他调整内阁班子后旋即拿克什米尔“开刀”,显然有备而来,意欲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穆斯林占绝对多数、以特殊地位游离于联邦政府的难题,以保长治久安;同时给老对手巴基斯坦以“致命一击”,结束后者以克什米尔地位挑战印度的历史。

莫迪是个高明的“战术家”,选择时间和空间十分准确,大国各有烦心事,地区热点频发之际不会过分干预印巴之争;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处于“换挡期”,悠关方不会牺牲经贸利益制裁印度。

具体到印度自身,用民族主义政策以维护国家统一团结,势必赢得舆论和民间的大力支持,朝野在大是大非面前形成共识,对经济不会损害相反会有某种刺激作用。

其次,印巴年贸易额只有几十亿美元,两国经贸交往即使清零也对印度几无伤害。

从全球范围看,美国执意与东方大国打贸易战的同时,会降低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新开战线的几率。

再次,从莫迪宣布对印控克什米尔新政以来,美俄反应温和,美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第二个4架交货甚至提前,俄罗斯与印度军火交易也有加快之势。两大国的行动就是默认甚至鼓励,莫迪不会从既有立场后退。

即使与巴基斯坦发生一定规模的战事冲突,印度经济的承受力远强于巴基斯坦。而政治决断既出,经济只有服从并服务于大局的份儿。

为什么印度挑动克什米尔,不怕国内经济动荡吗?

印度制造克什米尔动荡应该与莫迪政府的对外强硬,体现民族主义自尊心有关,尤其是看到了美国改善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更让印度生气。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5日宣布向克什米尔地区增派3万多兵力,其目的就是莫迪政府已经在当天废除了印度宪法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370条款”。印度担心克什米尔地区出现动荡,也担心巴基斯坦方面找事。

克什米尔争端这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历史遗留问题,印度与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主权归属已经爆发过战争。而对于双方实际控制线附近的交火事件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一旦涉及到敏感动作,都会让该地区的气氛紧张起来。如今的印度要取消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权,印度准备向克什米尔地区大量移民,这显然是破坏目前克什米尔地区的现状。因此印度的举动必然遭到克什米尔地区的不满,也会遭到巴基斯坦方面的抗议。那么增兵克什米尔地区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动乱,也是在威慑巴基斯坦。

当然动用军队肯定会对国家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后勤保障。而任何国家的后勤保障都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印度也不例外。印度在经济上最近还是表现的比较好,印度2018年的GDP增长率为7.3%,总量达到2.69万亿美元,而印度的军费开支在在2018年为665亿美元。可以说印度的军费比俄罗斯的614亿美元还要多,印度国际上显得财大气粗。

可是印度是一个缺少工业体系的国家,在国家经济中自然容易受制于人。印度的GDP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基础制造业之上的,这显然表现在军事装备上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赖外部供应。正是这样的短板让印度在军事冲突当中很容易受制于人,而无法达成军事目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年2月27日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机击落印度的“米格-21”战机,这让印度在国际上很丢脸。

可是想要报复巴基斯坦的印度,却发现自己的军火库中的弹药连10天的战斗都无法维持。印度紧急奔赴俄罗斯采购武器弹药,可是俄罗斯坐地起价,而且还需要长期等待,这一下让印度傻眼了,对巴基斯坦的报复行动也只能取消。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印度的经济虽然在表面上看着很好,可是印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必要的军工体系。这样的结果就是印度一旦爆发战争,印度依然受制于人。

那么对于今天的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别看印度增兵3万多人,那也解决不了实际印度缺少后勤保障的现实。既然印度无法与巴基斯坦进行大战,那么自然克什米尔零星的冲突就不会影响印度的经济。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印度的经济必然受到影响。印度总理莫迪对于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想要改变目前印度的现状,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淡然小司原创,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印度挑动克什米尔,不怕国内经济动荡吗?

印度才不怕了,正因为印度进口伊朗石油引起了美国不爽快,又进口俄制武器装备,美国经济当然会打压印度了,高关税壁垒,对印度国内来很受伤害了。

印度在经济上难有收获,下行压力太大了,只好转移视线,挑起地区安全敏感性,这是最好的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的最好方法。

人民党精心策化了年初的空袭行动,莫迪以强硬姿态获得了议会多数席位,人民党大获全胜后,修改宪法也很成功了。

既满足了国内民族主义,又使美俄来站队支持,因为印度现在成了香饽饽,俄罗斯为了武器装备销售,公开支持印度,而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印太战略布局,需要印度大力支持,美国也就妥协了。

中东各国一看美俄态度上支持印度,立刻转向,采取中立国态度,联合国看到美俄诸国的态度,立马就软蛋了,让巴基斯坦无援手。

印度见国际国内对自己非常有利之机,当然强硬应对巴基斯坦了,只有中国坚决支持巴基斯坦,但收效甚微,印度才不管中国人的态度,有美俄支持下,一意孤行,强行将中印巴三国有争议的领土问,先呑并了在说。

印度人民党长期奉行对外强硬政策,极端民族主义,冒险行为在所不惜,气焰嚣张,因此才如此冒险。

才不管经济如何,因为人民党占燃了民族主义情绪下,外交上才硬碰硬。

为什么印度挑动克什米尔,不怕国内经济动荡吗?

老话说得好,不打无把握的仗。

印度悍然挑动克什米尔问题,无非是有了所谓的印度把握而已。莫迪有信心为印度彻底解决克什米尔,因而才决定开启事端,取消克什米尔特权并在相关地区实行军事管制。莫迪政府试图用强硬的手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至少解决印控克什米尔的游离问题。

印度取消克什米尔自治权,军事管制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甚至切断部分地区互联网,以强硬的政策解决地区问题。

那么印度的依靠又在哪里呢?

@ 印度试图彻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度的依靠又在哪里呢?

印度的依靠便是印度崛起,以及几大主要国家的无暇东顾:

印度管控克什米尔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而是印度崛起雄伟蓝图的一小块拼图。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增速自然减缓),印度近些年来成为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经济总量也接近三万亿美元。不少评论家认为,印度将会成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引擎。毫无疑问,印度的良好发展给了莫迪政府极大的自信和勇气。

为了顺应并推动印度的进一步发展,莫迪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五年崛起计划,计划在五年内解决印度的饮水问题,计划在五年内使印度GDP翻一倍达到五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便是印度崛起计划的一部分。

在莫迪政府眼中,印度马上就要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大国,已经拥有了拿下印属克什米尔的实力。而且,印度目前也确实到了彻底拿下克什米尔,以促进印度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了(从各个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国力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就会集中精力解决统一问题)。

毫无疑问,莫迪政府的底气就是印度发展现状,就是对印度崛起的信心。

@ 莫迪对印度崛起充满信心,因而有胆量挑起克什米尔问题,试图毕其功于一役

除此以外,世界几个主要国家都处于贸易战或者其他混乱之中,也是印度政府趁机解决印控克什米尔问题的良好契机。

可以插手此事的无非就是美国、欧洲、俄罗斯以及东方:

美国肯定是没有机会了,美国政府一方面需要关注伊朗问题,一方面需要关注其同东方的贸易战,最后还要应对内部的2020大选,实在是没空插手克什米尔。克什米尔确实重要,但美国的中东利益以及大选等,都是更加重要的事情,美国实在腾不出手来。

欧洲国家则正在应对英国硬脱欧问题,发誓要在九十九天完成硬脱欧的英国新首相约翰逊给欧洲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欧洲国家暂时无暇关心东方的变化。况且,比起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距离欧洲更近的伊朗核问题更加欧洲值得关注。

俄罗斯则是鞭长莫及,出小力难以干扰局势变化,出大力又没有任何好处;东方国家则一直坚持和平政策,不会为此出手。

印度政府表示,印度的一系列政策仅针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并不会动摇各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分界线(印度面临的外界压力其实不大)。

总体而言,印度确实钻了个空子。

@ 钻了一个大空子的莫迪政府,真的要好好感谢四处挑起国际纷争的特朗普

最后,莫迪挑动克什米尔问题,还真不用担心经济动荡:

印度的克什米尔新政策也许确实会造成印度经济动荡,但印度人不仅不会因此怨恨政府,反而会大力支持政府的举动,宁愿吃苦也要强力解决印控克什米尔问题。

印度大体上是印度教盛行的国家,而印控克什米尔的居民则多为另一信仰(印度教教徒不超过三成),双方早就互相不满很久了。对于大多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民而言,出于爱国情感以及宗教信仰,绝大多数印度人民宁愿吃苦也要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印度民心可用,政府不需要担心经济问题,可以放手大干一场。

印度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时机虽然非常好,但信仰的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解决的,取消印属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权必然会引起地区动荡,印度强硬政策是否成功尚未可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